5.3 元认知策略——学习材料
- 格式:docx
- 大小:798.34 KB
- 文档页数:5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几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关键之一、元认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管理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培养学生元认知学习策略的途径。
1.教师引导和教授: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教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挑战,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学习任务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归纳、总结、记忆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比如提醒学生注意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2.学习方法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学习方法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如何进行学习时间的规划等。
培训可以通过讲座、研讨会、学习小组等形式进行,让学生了解元认知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方法。
3.学习材料的设计:学习材料的设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
设计学习材料时可以设置一些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如何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
比如,在阅读材料中插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提取信息;在练习题中设置一些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
4.同伴互助学习:同伴互助学习是培养学生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策略,相互提供帮助和反馈。
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学习策略,发现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5.自我反思和评价:学生应该培养自我反思和评价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时常停下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有没有达到学习目标。
学生还可以通过测试和评估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学校的培训、学习材料的设计、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等多种途径的综合运用。
举例说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概括和监控个体的学习过程的一种内省方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是10个元认知策略的举例:
1. 自我监控:学习时仔细观察自己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学习时感到疲倦,可以适当休息或换一种学习方式。
2. 重点标记:在学习过程中,将重点内容标记出来,以便日后复习时快速找到重点。
3. 自我问答: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我问答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时发现自己的盲区并加以解决。
4. 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前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复习计划等,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5. 分组学习: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6. 适当切换学习方式:当学习同一内容时,可以适当切换学习方式,如从阅读转为听力,从笔记转为口述等,以增强记忆效果。
7. 反思学习过程:学习结束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如在学习中发现了自己的漏洞,可以在下次学习中加以
弥补。
8. 利用记忆法:学习时可以利用各种记忆法,如联想法、卡片法、故事法等来加深记忆。
9. 利用图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制作图表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知识,如制作思维导图、流程图等。
10. 及时复习:在学习后及时进行复习,以巩固记忆,避免遗忘。
可以采用间隔复习法,如一天、三天、七天、二十一天等时间点进行复习。
元认知学习策略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于七十年代提出来的,不到二十年,“元认知”已成为心理学界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并成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元认知的涵义与特点所谓元认知就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
之所以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或想象就属于认知活动,而元认知则是对感觉、思维……这些认知活动的认知。
因此,元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
从元认知的构成成分来看,它包括三种成分。
1.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具有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
元认知知识可分为三部分:①关于个体的知识,指关于自己或他人作为认知加工的一切知识。
一是个人认知特点的知识,如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及其程度;二是个人与他人认知特点的差异,如自己的观察力比别人强,而注意控制程度又较某人差等。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是指人们对认知活动中任务要求的认识。
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关于任务中有关信息特点的知识,如这种信息是丰富的或贫乏的、熟悉的或生疏的,复杂的或简单的、简约的或冗余的;另方面指任务要求和目的的认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能认识到进行某类认知活动存在哪些策略,各种策略使用的条件与范围,能够根据不同任务,不同情境选用有效策略。
2.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元认知体验时间有长有短,体验内容有简有繁,它可以在认知活动的每一个阶段中产生。
元认知体验可以是对“知”的体验,也可以是对“不知”的体验。
至于产生什么体验,与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已取得的进展和取得进展的可能性直接有关。
元认知体验对认知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怀疑自己所解的题有错而进行重新审视,阅读遇到障碍而反复阅读,也可能由于失败或困惑的体验而修改或放弃原有的目标。
元认知策略包括哪些元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的一种认知。
元认知策略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和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
在教育领域中,元认知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元认知策略。
目标设定和规划目标设定和规划是元认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学习过程。
目标设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规划则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在设定目标时,学生应该明确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衡量性。
例如,一个不好的目标是“提高数学成绩”,一个好的目标是“在下一个月的数学考试中获得85分以上的成绩”。
目标要具有挑战性,但又要具有可实现性,以保持学习的动力。
在规划学习过程时,学生可以使用日程安排、待办清单等工具来帮助自己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
规划可以帮助学生避免拖延和分散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自我监控和反思自我监控和反思是元认知策略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自我监控可以通过记录学习时间、完成的任务、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方面来进行。
学生可以使用学习日志或学习记录表来记录这些信息。
通过自我监控,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偏好,找出学习中的弱点和改进的方向。
反思是通过思考和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来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
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探索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合理和有效。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对后续的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
注意力控制和分配注意力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认知策略。
注意力控制和分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注意力控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例如,学生可以规定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学习导致的注意力分散。
学生还可以在学习时采用一些注意力集中的技巧,例如,清除学习环境中的干扰物、使用时间管理工具等。
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是学习以及解决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两类策略。
我先来说说认知策略吧。
整体思路就是它直接作用于学习材料本身,就像是具体的操作工具。
比如,我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试过几种策略。
最开始,我会单纯地重复朗读单词,这是一种简单的复述策略,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读。
可是我发现这样记忆并不牢固,而且很容易忘掉。
后来发现如果利用精加工策略就比较好。
我会把单词放到句子当中去记忆,通过理解单词在句子中的含义和用法,这样单词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了。
例如,像学习“accommodate”这个单词,它有容纳、使适应等多个意思。
我会找到例句“The hotel can accommodate 500 guests”(这个旅馆能容纳500个客人),这就让我很容易记住它的一个词义。
组织策略也很有用,就像我学习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会把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列出来,形成有逻辑关系的一个图表,这样不同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因果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再说说元认知策略。
我一般这么规划,元认知像是一个指挥中心,它要对认知策略进行监控、调节。
这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比如,当我开始准备一场考试的时候,关键是要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
我会先做一个整体的计划,规定好自己每天学习的内容,如果发现今天的学习任务没有按照计划完成,这时候就需要自我监控到问题所在。
我可能是被某些难题困住了,或者是学习的时候分心了。
那我就会自我调节,要么去解决那些难题,要么调整自己的学习环境,尽量排除干扰。
还有个思路就是自我评价在元认知策略中也很重要。
学习完一个篇章或者一章内容后,我会评估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
比如,我通过做一些简单的测试题来看看自己的掌握程度,如果成绩不理想,我会回头重新复习那些薄弱的部分,改变之前的学习策略。
对于不确定的地方,我也会标记出来,然后在后续的学习或者求助他人的时候重点关注这些地方。
在这两种策略的运用过程中,要保持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阶段及时调整策略,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效果。
元认知策略的例子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控和控制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以元认知策略为题的具体例子。
1. 记忆策略:如何提高记忆力- 介绍不同的记忆策略,如分组记忆、联想记忆等。
- 分析每种记忆策略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 提供实际案例和练习,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记忆策略。
2. 学习策略:如何高效学习- 探讨不同的学习策略,如主动学习、反思学习等。
- 分析每种学习策略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 提供案例和建议,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3. 解决问题策略:如何有效解决问题- 探讨问题解决的元认知策略,如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评估等。
- 分析每种策略的适用性和效果。
- 提供案例和练习,帮助读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意力策略:如何提高注意力- 分析注意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提供注意力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 探讨注意力策略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
5. 目标设定策略:如何制定明确目标- 分析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 提供制定目标的步骤和技巧。
- 探讨目标设定策略在个人发展和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6. 自我反思策略: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 分析自我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 提供自我反思的指导和工具。
- 探讨自我反思策略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7. 情绪调控策略:如何管理情绪- 探讨情绪调控的重要性和方法。
- 分析不同情绪调控策略的效果和适用场景。
- 提供情绪调控的实践案例和技巧。
8. 时间管理策略:如何合理利用时间- 分析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 提供时间管理工具和技巧。
- 探讨时间管理策略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的应用。
9. 决策策略: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 探讨决策过程中的元认知策略,如信息筛选、风险评估等。
- 分析不同决策策略的优缺点。
- 提供决策案例和练习,帮助读者提高决策能力。
10. 自我评价策略:如何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 分析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
- 提供自我评价的指导和工具。
- 探讨自我评价策略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元认知策略的例子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在各个领域中,我们都可以应用元认知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
以下是一些关于元认知策略的例子:1. 目标设定:在学习或工作中,设定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设定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过程,使自己的行动更有针对性和效果。
例如,在学习一门课程时,我们可以设定每周学习的目标,比如每天花1小时复习课程内容,每周完成一篇作业等。
2. 自我评估:在学习或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估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策略。
例如,在学习一门课程时,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比如每周回顾一遍所学内容,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学习。
3. 反思总结:在学习或工作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反思总结,了解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方法。
例如,在完成一项工作后,我们可以回顾整个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
4. 分解任务:在面对复杂的学习或工作任务时,我们可以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逐步完成,以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写一篇大论文时,我们可以将论文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分别进行研究和撰写,然后再将这些小部分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论文。
5. 制定时间表:在学习或工作中,我们可以制定时间表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时间,以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
例如,在备考一门考试时,我们可以根据考试时间制定备考计划,将复习时间合理分配到每天的不同时间段,并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复习任务。
6. 寻求帮助:在学习或工作中,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我们可以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以加快问题的解决和学习或工作的进展。
例如,在学习一门难懂的课程时,我们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以获得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7. 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metacognition):就是关于认知的知识。
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所谓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y),指的是学习者用来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策略。
大致上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
监控策略,是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两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并加以修改的一系列策略。
如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检视自己的答题时间和速度等。
调节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对学习行为的合理矫正。
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自己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新阅读;或测验时跳过某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
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的训练措施及原则——学而有法,学无定法训练措施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学习策略和技能的运用更为灵活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任何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的使用都必须依赖于学习者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内化性原则内化过程需要学生将所学的新策略和新技能与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策略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认识和能力。
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要适合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生成性原则学习和要利用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从而形成某种新的东西。
有效的监控教师应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境下如何使用学习策略和技能,并尽可能记住它。
个人效能感教师应使学生感受到使用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是有收获的。
思考题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有哪些特点?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哪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促进的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如何界定创造力?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创造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典型的学习策略有哪些?如何训练和实施学习策略?。
主题讨论:
假如你读一本书,遇到一段读不懂,你改怎么办呢?你或许会慢慢地再读一遍;你或许会寻找其他线索,如表、图、索引等来帮助你理解;或许你还会退回到这一章更前面的部分。
除此之外,你还要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或者能说出什么是明智的?什么是不明智的?我们将在本学习单元采取主题讨论的模式进行内容方面的讲解,同学们可以自由分组,最好是3-5人一组进行相关讨论,当然在进行本课程的主题活动之前,先让我们来仔细了解本单元的理论知识。
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么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包括自己,也包括别人)作为学习者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
(2)有关任务的知识:即对学习材料、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认知。
其中学习材料的知识包括例如材料的性质、难度、熟悉程度、结构特点等因素。
(3)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即个体意识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选取、调节和控制有所认识,属于过程性知识。
2、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
概括起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1)计划:即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2)监控:即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估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3)调节:即根据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成任务。
速度和实践。
(一)领会监控
1、变化阅读速度
2、中止判断
3、猜测
4、重读较难的段落
(二)集中注意
1、教师可以设置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
2、使用标示重点的线索。
3、增加材料的情绪性。
4、使用独特或者奇特的刺激。
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
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