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府海棠生态习性

西府海棠生态习性

西府海棠生态习性
西府海棠生态习性

西府海棠生态习性

西府海棠别名海红、子母海棠。蔷薇科苹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5米;幼枝有短柔毛,老皮平滑,紫褐色或暗褐色;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茎部楔形,长5厘米~11厘米,宽宽2厘米~4厘米,边缘有锯齿,叶柄细长2厘米~3.5厘米;伞形总状花序,花重瓣,淡红色,约4厘米,生于小枝顶端;梨果球状,径1.5厘米,红色,3月~4月开花。西府海棠原产我国华北、华东等地。耐寒性强,性喜阳光,耐干旱,忌渍水,在干燥地带生长良好。繁殖与栽培方法如下:

1.繁殖

海棠通常以嫁接或分株繁殖,亦可用播种、压条及根插等方法繁殖。用嫁接所得苗木,开花可以提早,而且能保持原有优良特性。

播种法实生苗虽生长较慢,但常产生变异,故为获得大量砧木或杂交育种时,仍采用播种法。我国北方常用的砧木种类有山定子、西府海棠、裂叶海棠果等;南方则用湖北海棠。海棠种子在播种前,必须经过30天~100天低温层积处理。充分层积的种子,出苗快、整齐,而且出苗率高;不层积的种子不能发芽,或极少发芽。也可在秋季采果、去肉、稍晾后即播种在沙床上,让种子自然后熟。覆土深度约1厘米,上覆塑料膜保墒,出苗后掀去塑料膜,及时撒施一层疏松肥土,苗期加强肥水管理,当年晚秋便可移栽。

嫁接法以播种繁殖的实生苗为砧木,进行枝接或芽接。进行枝接或芽接。春季树液流动发芽进行枝接,秋季(7月~9月间)可以芽接。枝接可用切接、劈接等法。接穗选取发育充实的1年生枝条,取其中段(有2个以上饱满的芽),接后上细土盖住接穗,芽接多用“T”字接法,接后10天左右,凡芽新鲜,叶柄一角即落者为接活之证明,数日后即可去除扎缚物。当苗高80厘米~100厘米时,养成骨干枝,嗣后只修剪过密枝、内向枝、重叠枝、保持圆整树冠。

分株法于早春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进行,挖取从根际萌生的蘖条,分切成若干单株,或将2~3条带根的萌条为一簇,进行移栽。分栽后要及时浇透,注意保墒,必要时予以遮阴,旱时浇水。不久即可从残根的断口处生出新枝,秋后落叶或初春未萌芽前掘出移栽,即成一独立新株。

压条和根插均在春季进行。小苗可攀枝着地,压入土中,大苗用高压法,压泥处均用利刀割伤,不论地压或高压都要保持土壤湿润,待发根后割离母株分栽。根插主要在移栽挖苗时进行,将过长较粗的主根,剪成10厘米~15厘米的小段,浅埋土中,上面盖草保湿,易于成活。

2.栽培

海棠一般多行地栽,时期以早春萌芽前或初冬落叶后为宜。出圃时保持苗木完整的根系是成活的关键。一般大苗要带土索,小苗要根据情况留宿土。苗木栽植后要加强抚育管理,经常保持疏松肥沃。在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进行一次修剪,把枯弱枝、病虫枝剪除,以保持树冠疏散,通风透光。为促进植株开花旺盛,须将徒长枝进行短截,以减少发芽的养分消耗。结果枝、蹭枝则不必修剪。在生长期间,如能及时进行摘心,早期限制营养生长,则效果更为显著。

桩景盆栽,取材于野生苍老的树桩,在春季萌芽前采掘,带好宿土,护根保湿。经过1~2年的养护,待树桩初步成型后,可在清明前上盆。初栽时根部要多壅一些泥土,以后再逐步提根,配以拳石,便成具有山林野趣的海棠桩景。新上盆的桩景,要遮阴一个时期后,才可转入正常管理。为使桩景花繁果多,水肥管理应该加强。花前要追施1次~2次磷氮混合肥后每隔半个月追施1次稀薄磷

钾肥。还可在隆冬采用加温催花的方法,将盆栽海棠桩景移入温室向阳处,浇水,加施液肥,以后每天在植株枝干上适当喷水,保持室温在20℃~25℃,经过30天~40天后,即可开花供元旦或春节摆设观赏。

要注意防治金龟子、卷叶虫、蚜虫、袋蛾和红蜘蛛等害虫,以及腐烂病、赤星病等。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多种海棠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树干及枝梢。一般每年4月~5月开始发病,5月~6月为盛发期,7月以后病势渐趋缓和。发病初期,树干上出现水渍状病斑,以后病部皮层腐烂,干缩下陷。后期长出许多黑色针状小突起,即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清除病树,烧掉病枝,减少病菌来源。早春喷射石硫合剂或在树干刷涂石灰剂。初发病时可在病斑上割成纵横相间约0.5厘米的刀痕,深达木质部,然后喷涂杀菌剂。

鉴赏

西府海棠在海棠花类中树态峭立,似亭亭少女。花红,叶绿,果美,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极美观。最宜植于水滨及小庭一隅。郭稹海棠诗中“朱栏明媚照黄塘,芳树交加枕短墙。”就是最生动形象的写照。新式庭园中,以浓绿针叶树为背景,植海棠于前列,则其色彩尤觉夺目,若列植为花篱,鲜花怒放,蔚为壮观。

西府海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5米;幼枝有短柔毛,老皮平滑,紫褐色或暗褐色;叶长椭圆形,先端西府海棠苗木渐尖,茎部楔形,长5厘米~11厘米,宽宽2厘米~4厘米,边缘有锯齿,叶柄细长2厘米~3.5厘米;伞形总状花序,花重瓣,淡红色,约4厘米,生于小枝顶端;梨果球状,径1.5厘米,红色,3月~4月开花。西府海棠原产我国华北、华东等地。耐寒性强,性喜阳光,耐干旱,忌渍水,在干燥地带生长良好。繁殖与栽培方法如下:

【栽培】

海棠一般多行地栽,时期以早春萌芽前或初冬落叶后为宜。出圃时保持苗木完整的根系是成活的关键。一般大苗要带土索,小苗要根据情况留宿土。苗木栽植后要加强抚育管理,经常保持疏松肥沃。在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进行一次修剪,把枯弱枝、病虫枝剪除,以保持树冠疏散,通风透光。为促进植株开花旺盛,须将徒长枝进行短截,以减少发芽的养分消耗。结果枝、蹭枝则不必修剪。在生长期间,如能及时进行摘心,早期限制营养生长,则效果更为显著。

桩景盆栽,取材于野生苍老的树桩,在春季萌芽前采掘,带好宿土,护根保湿。经过1~2年的养护,待树桩初步成型后,可在清明前上盆。初栽时根部要多壅一些泥土,以后再逐步提根,配以拳石,便成具有山林野趣的海棠桩景。新上盆的桩景,要遮阴一个时期后,才可转入正常管理。为使桩景花繁果多,水肥管理应该加强。花前要追施1次~2次磷氮混合肥后每隔半个月追施1次稀薄磷钾肥。还可在隆冬采用加温催花的方法,将盆栽海棠桩景移入温室向阳处,浇水,加施液肥,以后每天在植株枝干上适当喷水,保持室温在20℃~25℃,经过30天~40天后,即可开花供元旦或春节摆设观赏。

要注意防治金龟子、卷叶虫、蚜虫、袋蛾和红蜘蛛等害虫,以及腐烂病、赤星病等。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多种海棠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树干及枝梢。一般每年4月~5月开始发病,5月~6月为盛发期,7月以后病势渐趋缓和。发病初期,树干上出现水渍状病斑,以后病部皮层腐烂,干缩下陷。后期长出许多黑色针状小突起,即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清除病树,烧掉病枝,减少病菌来源。早春喷射石硫合剂或在树干刷涂石灰剂。初发病时可在病斑上割成纵横相间约0.5厘米的刀痕,深达木质部,然后喷涂杀菌剂。

本文来源于一通园林导航网|https://www.doczj.com/doc/6511135057.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511135057.html,/a/news/3819.html

西府海棠的常见病虫害

西府海棠的特性与常见病害 西府海棠萌发力强,生长快。需注意整形修剪。冬季落叶后至春季发芽前,可剪除枯枝、病虫枝、细弱枝、交叉枝、重叠枝、过密枝等杂乱枝。春季开花后,可以根据造型需要,适当截短过长枝,促使分生侧枝,增加花芽的数量,确保来年开花繁多。此外,春季萌芽后,可抹除过多过密、位置欠佳的芽头。 西府海棠喜光,耐寒,忌水涝,忌空气过湿,较耐干旱,对土质和水分要求不严,最适生于肥沃、疏松又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西府海棠可用嫁接、分株、根插、压条等方法繁殖。嫁接通常采用野海棠或山荆子作砧木。枝接或芽接均可,枝接于2~3月进行,芽接在8~9月进行。根插宜在2~3月进行,选取粗1厘米左右,长7~10厘米的根插入土中约3/4,成活率很高。分株和压条都宜在春季进行,容易成活。 西府海棠盆景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不可积水。春、夏季生长期需适当多浇水,炎夏高温时浇水要及时、充足,如缺水叶缘易枯焦,秋凉后逐步减少浇水,冬季落叶后浇水更少(催花时例外),以防烂根。它为落叶树种,不宜过多地向枝叶上喷水。西府海棠喜肥,可适当多施,应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如氮肥使用过多,容易引起枝叶茂盛而开花稀少的现象,春季开花后以施氮肥为主,促使枝叶生长。夏、秋季多施磷、钾肥,以利花芽分化,保证花繁色艳。肥料可用饼肥、人粪尿、骨粉、鸡粪、鱼腥水等。 西府海棠盆景的主要病害是赤星病,可使用石硫合剂、托布津等药剂防治;主要害虫有蚜虫、介壳虫、梨网蝽、刺蛾、天牛等,可使用敌敌畏、敌杀死、辛硫磷、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注意避免使用乐果或氧化乐果,以免造成药害。

西府海棠的常见虫害 西府海棠,学名MalusmicromalusMakino,别名小果海棠,属蔷薇科苹果属。西府海棠树姿优美,但近几年来,因其病虫害发生较重,故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制约。 一、褐边绿刺蛾幼虫 褐边绿刺蛾学名为Latoiaconsocia(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别名绿刺蛾、青刺蛾等,分布地域广泛。 防治方法: 1、秋冬季人工挖虫茧烧毁。幼虫群集为害时,摘除虫叶,人工捕杀幼虫,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 2、在成虫发生期,利用灯光诱杀成虫。幼虫3龄前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如可施用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1.2%苦烟乳油800至 1000倍液等。幼虫大面积发生,可喷施20%速灭杀丁2000至3000倍液、2.5%敌杀死1500至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3、保护天敌,如刺蛾紫姬蜂、螳螂、蝽等。 二、桃红颈天牛幼虫 桃红颈天牛学名为Aromiabungii(Faldermann),属鞘翅目,天牛科,别名红颈天牛、水牛、铁炮虫、木花等。 防治方法: 1、成虫羽化前期,喷施8%绿色威雷300至400倍液,杀灭成虫。在树干下距地面5至10厘米处打洞,洞径0.8至1.0厘米,深3.0至5.0 厘米,洞口稍高,以防止药剂流出。每株按每胸径1厘米注入药量为1亳升,注入40%氧化乐果乳油或6%吡虫啉乳剂,然后用泥封住。 2、保护啄木鸟等天敌。 三、角斑古毒蛾过冬幼虫 角斑古毒蛾学名为Orgyiagonostigma(Linnaeus.),属于鳞翅目,毒蛾科,又名角斑台毒蛾、杨白纹毒蛾、核桃古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生态学?近代生态学有哪些特点?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学科,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近代生态学的特点: 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物,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但是人类生活在特殊的社会中,具有不同于一般生物的社会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2.何谓生态系统?在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中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中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1)生态系统: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化学—生物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2)水生生态系统:浮游动物(初级消费者)→草鱼(次级消费者)→鲇鱼(三级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生产者:植物微生物(藻类) 3)陆生生态系统:土拨鼠,兔子,昆虫(初级消费者)→狐,蜘蛛,鹰(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真菌,霉菌,细菌。生产者:庄稼,草 5.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100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10%) 50+50*10%=55人 8.何谓生态演替?举一个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例子。 1)生态演替:生态系统发展常常被称为生态演替。它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者说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2)举例:原生演替:火山造成的大片裸地;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重力侵蚀的陡岩 次生演替:从以前曾经生长过植物的地方,由于火烧、砍伐、洪水、干旱、局部毁灭了植被而成为裸地的地上开始。 9.何谓种群?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种群:也译为居群,人口学上就是人口,它是在一定的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2)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第二章 1.何谓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标准是什么? 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或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 2)我国城市化的标准:市的人口一般应该在10万人以上,镇的人口应在2000人以上。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20万—50万人口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万—20万人口的城市为小城市。 2.试述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前工业社会手工业生产集中地农产品集散地市政设施简陋生活条件落后规模较小 数量很少城乡分离相对封闭 工业社会机器大工业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市政设施完备生活条件改善规模扩张数量猛增城乡对立差距拉大 后工业社会第三产业中心功能多元化市政设施现代化生活条件较优越规模数量稳定 形成大都市连绵区城乡融合差距缩小 信息社会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中心城市信息化、园林化、宜人化超级城市裂解中小城镇崛起城乡一体化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肖笃宁等,1997)。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这门新兴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要想能够对其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必然要涉及以上两门学科中的一些相关思想的发展。地理学中,由于其学科跨度很大,并不是每一分支都与现代景观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对景观生态学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的仅是其中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其中与景观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 1 景观学的发展历史地理学中的景观学产生于德国,19世纪末叶,由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将景观的概念引入地理学中,他认为景观的地理学含义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作为一门研究景观形成、演变和特征学科的景观学产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地理学家Seigfried Passarge 于1919―1920年出版了三卷本《景观学基础》之后,又于1921―1930年出版了四卷本的《比较景观学》。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认为景观是相关要素的复合体,并系统地提出了全球范围内景观分类、分级的原理;并认为划分景观的最好标志是植被,同时,他还提出了城市景观的概念。作为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的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tto Schluter 于本世纪初发表了《人类地理学的目的》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的观点。在1952-1958年间先后完成的三卷本《早期中欧聚落区域》一书中,他提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了方法论原理上来。其实有关人文景观的思想,早在1925年即在美国人文地理学家Carl Sauer的《景观的形态》一书中得到了反映,在该书中,Sauer 提出应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1990)。自本世纪3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个景观学研究的中心,这就是前苏联的景观学研究。其代表人物为贝尔格。他于1913年即提出,景观是地形形态的一定的、有规律地重复的综合体或群体这一概念。1931年,贝尔格的巨著《苏联景观地理地带》一书出版,该书是苏联系统阐述景观学原理的第一次尝试。在该书中他进一步明确和补充了1913年所下的景观定义,提出了景观的例子,研究了景观与其组成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谈到了景观的发展与起源问题。由于贝尔格等最初的景观研究者们,没有赋于景观任何分级的意义,而把它看成是任何的地理单元,即把它用作是“地理综合体”的同义词,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或不好理解的东西,为此,许多后继的研究者们,针对这些缺陷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以致于形成了苏联景观研究的两大学派:类型学派和区域学派。类型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M.A.别尔乌辛等,而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拉孟斯基、C.D.卡列斯尼克、H.A.宋采夫、伊萨钦科等,而尤以区域学派的影响为甚。H.A.宋采夫1947年在全苏第二次地理学代表大会上关于景观问题的报告,被认为是继拉孟斯基、卡列斯尼克、苏卡乔夫等人之后,对景观学说的第一个巨大贡献。在这一报告及其以后的著作中他给了景观一个新的、更为确切的定义:景观是具有同类地质基础和相同的一般气候的、发生上一致的地域,这是由几个或许多部分―限区―组成,后者在景观范围内形成有规律的结合。之后,又有许多地理学家在相当多的著作中对景观学说进行阐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波雷诺夫和彼列尔曼的工作。他们奠定了景观地球化学的基础,他们主要研究景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形成了苏联又一个景观学研究方向―景观地球化学研究方向(伊萨钦科等,1962;贝尔格等,1964)。现代景观学研究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强调分析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通过对景观各个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去解释景观的特征,综合研究则强调研究景观的整体特征,这一方向的景观学相当于综合自然地理;另一个方向是研究景观内部的土地结构,探讨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景观。这一研究在苏联发展为景观形态学,在我国则称为土地类型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课时3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 1.生态系统的类型 2.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分布 3.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的种类 4.各类型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思维拓展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互相作用的自然系统。 (2)生态系统概念的内涵有四个方面:①时间和空间界线;②系统的基本组成;③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④系统在功能上统一的结构基础和发展趋势。 (3)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有下面的一些共同特征: ①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生态学研究的四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2.比较各类型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池塘或一堆朽木及其生物组成的局部空间。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生物圈内依据植被或盐度等方面的差异可分成若干类型。在不同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群落复杂程度、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①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以乔木为主,动物的生活习性大多以树栖、攀缘。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②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以草本植物为主,啮齿目和适于奔跑的动物较多。但动植物种类较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③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人的作用突出,群落结构单一,主要成分是农作物。 ④海洋生态系统 特点: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以浮游植物为主,它们是植食性的重要饵料,一般都分布在200米以内的海域中。 ⑤湿地一般是指沼泽和沿海滩涂等,但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 地》(简称湿地公约)的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红树林、沿海滩涂等,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 ⑥苔原(冻原)生态系统、 特点:主要是分布在北纬六十度以北、北极圈以南的永久冻土带,土壤几厘米以下的终年结冰,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其中地衣是极地苔原的典型植物。 ⑦城市生态系统 特点: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它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大多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它

生态城市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ty(生态城市的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Ecological city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主席又随之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民本政府”在努力将“中国号”巨轮驶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城市、生态农村、清洁生产……这些名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潜在经济效益巨大的生态城市,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城市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过去,环境问题被迫让位于经济,人们看见了臭名昭著的“锈带“,污浊的莱茵河,当日本的水洖病爆发世界开始反思:我们和我们生活的城市:未来在何方,蓝天绿水可否与高楼华社相映成趣? 生态城市,只是我们能给自己和下一代的唯一交代。所谓生态城市,并不只是青山绿水的单纯幻想,发展仍是其根本要义。在发展中与环境和谐共处,让生活处处赏心悦目,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生态城市理念对自然与资源的尊重是使一个城市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正因此,其具有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生态城市是真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 二:生态城市与经济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city and economic)生态城市的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 协调特点使其远远超出狭义的乌托邦,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鲜活的生命力。在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房的生态城市,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对个人存在与价值的肯定与尊重,还可以享受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引导的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高层次生活。生态城市绝不是把环保与经济发展割裂,相反,是以对环境和资源的更长远保护更充分推进城市经济取得更高经济效益。对于生态城市的经济效益,笔者有以下看法: (1)生态城市对房地产的助推作用。(Ecological city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for ics Real Estate) 傍沙河高尔夫球场的“深圳地王”拍卖案就很好说明了这点。深圳地王”华侨城南部填海区定于12月6日进行首场土地使用权拍卖,首次推出的3幅土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现已开始接受竞买申请。“此举标志着深圳湾填海区开发正式启动,市政府将其视为深圳城市建设迈向国际水准的里程碑”(南方都市报)。笔者了解到,目前傍沙河高尔夫球场的绿地去看上去仍然十分荒凉,但为何拔得“地王”头筹?是政府的远景规划给了其生命了,但更主要的是其自身具有的全市最大规模的、具有全新生活模式的居住社区和湖景旅游区条件。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即使没有社会力量的倡导,它也是现行社会经济模式的宠儿。生态城市给了社会经济更美好的远景,社会经济也给了生态城市存在最强硬理由。房地产业向来是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而生态城市理念将引导房地产走上个科学,更可持续发的道路,一条告别摩天大楼的路,一个让城市更人性化的理念。1998年开始的填海工程在深圳湾畔、华侨城南侧造就了这片占地2.9平方公里的土地;1999年建成通

景观生态学

延边大学景观生态学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 <<论影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延边大学 为例>> 学院:理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作者:刘森 指导老师:裴洪淑 学号:2134011950

摘要:校园景观设计是高校整体形象的关键,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更多校园景观的运用将提升高等院校的形象和价值,大学就能更有优势来吸引和留住教职工和学生,推进教育和研究项目,扩大毕业生和校友的资金筹集援助,展示环境设计的原则和理念,扩充现有艺术品,巩固校园作为一个社区设计所具有的价值。要做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前提是对其设计中的一些决定性因素——气候;植被;环境适宜性;校园的地形、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游客、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大学生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每个人的大多数受教育机会都发生在户外,并与他所选修的课程关系不大,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时,它所营造出得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气候植被 传统上,人们所见到的校园景观就是在绿地上建造楼房,或者将建筑设计理念落实在开阔场地上并加些装饰。通常,毕业日或者其他难忘的、值得纪念的节日需要大自然美衬托的时候,园艺工作人员会临时挑选、布置、搭建景观材料,展现最好的,留出想象空间,这也是校园景观应达到的目标。校园规划无论选择哪种模式,无论位于哪个场地、位置和地区,它都是对建筑及其之间空间的某种组织。在天气允许时,大量的随意交流、偶遇、娱乐及班级间的学习交流都发生在户外,这是因为在现代城市中,校园生活很大程度上发生在既定活动和固定建筑之间。对于大多数校园使用者来说,校园景观对提供富于想象力的校园生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校园户外空间常常被简单地视为校园建筑布局后的剩余部分,这是景观设计师介入设计过程过晚的又一个不幸实例。一个全面的景观设计应留出足够的内部空间,栽种一些绿色植被,以便吸引人们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更多校园景观的运用将提升高等院校的形象和价值,大学和学院就能更有优势来吸引和留住教职工和学生,推进教育和研究项目,扩大毕业生和校友的资金筹集援助,展示环境设计的原则和理念,扩充现有艺术品,巩固校园作为一个社区设计所具有的价值。 当今的校园如同中世纪大教堂的管辖区,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和市中心,商业和城市化时代的铁路站和商业中心区。一个校园如果只有很少量的景观,那么该校园是不完整的,未充分发展的,不健全的。 影响大学景观设计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势,土地,面积和结构,风格,项目指导,委托人预算,设计者知识、经验、创造性,等。由于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景观功能决定了其形式,设计因素影响形式。通过专业性的规划和设计,确定的景观外在特征使得其形式别具特色。 一、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这些自然界生物的能源反过来影响自然的生态,从而影响了校园景观条件,如选择、活力、植被外观、户外场地的使用、建筑物选址和用以缓解恶劣气候的绿色植被。从宏观上看,气候因素在校园规划和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风景如画的大空间和小地区,以及由植物确立和强化的地域感,从最广义上讲,景观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设计成果。

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1.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 通常与一定的空间相联系,以生物为主体,呈网络式的多维空间结构的复杂系统。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由多要素、多变量构成的系统,而且不同变量及其不同的组合,以及这种不同组合在一定变量动态之中,又构成了很多亚系统。 2.有一定的负荷力 生态系统负荷力(carring capacity)是涉及用户数量和每个使用者强度的二维概念。在实践中可将有益生物种群保护在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此时,种群繁殖速率最快。对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在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容纳污染物要与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相匹配。任何生态系统的环境容量越大,可接纳的污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应该强调指出,生态系统纳污量不是无限的。污染物的排放必须与环境容量相适应。 3.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 生态系统不是生物分类学单元,而是个功能单元。首先是能量的流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再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其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复杂而有序的物质交换,这种交换是周而复始和不断地进行着,对生态系统起着深刻的影响。自然界元素运动的人为改变,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生态系统在进行多种过程中为人类提供粮食、药物、农业原料、并提供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形成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 4.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不断有物质和能量的进入和输出。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其环境条件是经过长期进化适应,逐渐建立了相互协调的关系。生态系统自调控(self regulation)机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动规律。其次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的调控。生物经常不断地从所在的生境中摄取所需的物质,生境亦需要对其输出进行及时的补偿,两者进行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供需调控。 生态系统调控功能主要靠反馈(feedback)来完成。反馈可分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和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前者是系统中的部分输出,通过一定线路而又变成输入,起促进和加强的作用;后者则倾向于削弱和减低其作用。负反馈对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是不可缺少的。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从而保证了生态系统达到一定的稳态。 5.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 生态系统也和自然界许多事物一样,具有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生态系统可分为幼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表现出鲜明的历史性特点,从而具有生态系统自身特有的整体演变规律。换言之,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具有鲜明的未来性。生态系统这一特性为预测未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6.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 自然生态系统是在数十亿万年中发展起来的整体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活动已损害了生态系统健康。为此,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生态景观的特点

生态景观的特点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中,包含各种构成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人居环境,而一个人居环境舒适的城市,其生态景观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和谐性;即结构与功能,内环境与外环境,形与神,客观实体与主观感受,物理联系与生态关系的和谐程度。反映在人一自然统一体的各组成部分间,如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人与社会、社会各群体、人的精神等方面,其中人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与社会上。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兼顾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类住区,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具有地理、水文、生态系统及文化传统的空间及时间连续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协调发展与限制,发展与公平的关系,强调人类与自然系统在一定时空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多样性:是生物圈特有的生态现象,体现在景观、生态系统、物种、社会、产业及文化的多样性。生态城市改变了一般工业城市的单一性、专业化和理性化分割,进行多样性重组,它的多样性不仅包括生物多样性,还包括文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空间多样性、建筑多样性、交通多样性、选择多样性等更广泛的内容。生态城市不是单一的发展模式与类型,而是充分体现各地域自然、经济、文化、历史特性的个性化城市。 畅达性: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系统内部之问及与系统外部间存在大量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谐的生态城市则表现出城市内部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能顺利通畅,无障碍。 安全性:在城市的气候上、地形上、资源供给上、环境健康上及生理和心理影响上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为城市的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提供安宁祥和的环境。 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自调节机能,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率与社会效用,满足城市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护场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绿色植物等手法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这些手法为曰益枯竭的资源 和衰败的环境寻找新的发展平台,景观设计师从生态设计中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来考虑,以能促进地 球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为使命,即使是很微小的促进,也同样是生态的,都可以叫做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目的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目前众多 的设计师在高呼“人性化设计”的时候,我们可能照顾到了诸如人与景观的尺度比例、人在游憩中的舒适性等等人性化原 则,但在设计这个景观之前是用推土机推为平地,然后设计一个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建起来的景观,维持景观的运行 又需要大量的能源,这叫人性化设计吗?生态的景观设计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为着眼点,通过景观设计师对生态理念的理 解和生态原则的遵循不断使人类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因此,生态的景观设计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论园林景观建设对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作用 (2012-04-09 11:25:34) 转载▼ 园林景观及水处理 杂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城市绿地、居民小区的景观建设也越来越好。如何成功运用园林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乃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其中公园绿地的建设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公园绿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公园绿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人们发现营建公园、绿地乃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公园绿地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 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 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与建设基础初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511135057.html,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与建设基础初步研究 作者:张静,周秉根,张蕾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5期 摘要:生态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通过系统介绍生态城市的含义及其特征,从生态文明性、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独特性、美学性、循环性和持续性原则阐释了生态城市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建设基础,为生态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生态转型服务,有助于加速生态城市的建设,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特征;建设基础;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72-02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1]。城市 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聚集地,人类在建城活动中的生态思想经历过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觉醒、生态自觉几个阶段。这种变迁反映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人类建城的价值转向,实际上也是人类对理想城市探求的过程[2]。生态自觉思想为代表人类最高文明的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 契机,也体现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Eco-city)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中提出来的,但关于生态城市定义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当中。美国生态建筑学家理查德·瑞吉斯特(RichardRegister)曾提出一个概括的定义:生态城市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3]。我国城市规划专家黄光宇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4]。 对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中外学者大都肯定了以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以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以美观、适居、稳定、和谐为生态文明,努力实现城市自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复合系统和谐有序地发展,构建人类的生态文明。 二、生态城市特征 生态城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特征。生态城市的共性体现在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宋会兴 论文题目: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班级:景观建筑设计13级2班 学生姓名:黄显洋 学号:20135446

2014年1月20日 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摘要:富顺西湖位于富顺县城内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西湖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夏季荷花盛开,是居民和游人休憩玩耍的好地方。但由于缺乏管理,大多数的时间里西湖环境十分差。如果对西湖进行景观的规划,加强管理,势必增加游人数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谐 1富顺西湖历史及景观现状分析 1.1历史 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隧成湖泊,“湖阔六七里”。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应,曲桥钩连,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画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摆设筵席,宴请佳宾。解放后,西湖周长尚有1680米,水面51亩。1984年,富顺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改建了钟秀山、五府山之间的石平桥、为平拱结合的3孔龙风石桥;加宽改建了西湖影院通五府山的石桥;又从泊船嘴修通了连接湖心新修的碧波亭、红蕖榭的九曲桥。桥岸相接处,是一座亭亭玉立的西子姑娘雕像,脚踏荷花,手提花篮,目视湖中红荷碧叶,婀娜多姿。游人可越过西子姑娘、由九曲桥至亭、榭品茗悠叙,观赏风光。碧波亭是一座中西式园林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亭上有一幅对联:“异代人材辉泽畔;千秋月魄照湖心。”显然是赞扬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邑人刘光第。前面则是宽敞明亮的红蕖榭,两条蛟龙缠绕柱上,各呈欢状,柱上也有一幅对联“红荷映日绿柳迎风物象柳

海棠

西府海棠国内市场情况 西府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也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因为西府海棠为陕西宝鸡的市花,而宝鸡一直以来都有西府一称,因此西府海棠花的名字也由其而来。西府海棠分布在中国的甘肃、云南、陕西、河北等地,是灌木最佳产品,也是绿化工程的最佳选择。 用途 为常见栽培的果树及观赏树。树姿直立,花朵密集。果味酸甜,可供鲜食及加工用。栽培品种很多,果实形状、大小、颜色和成熟期均有差别,所以有热花红、冷花红、铁花红、紫海棠、红海棠、老海红、八棱海棠等名称。华北有些地区用作苹果或花红的砧木,生长良好,比山荆子抗旱力强。西府海棠在海棠花类中树态峭立,似亭亭少女。花红,叶绿,果美,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极美观。产地分布 分布在中国云南、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2400米的地区,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栽培品种有:河北怀来的“八棱海棠”、昌黎的“平顶热花红”、“冷花红”,陕西的“果红”、“果黄”,云南的“海棠”和“青刺海棠”。 品种习性 西府海棠喜光,耐寒,忌水涝,忌空气过湿,较耐干旱,对土质和水分要求不严,最适生于肥沃、疏松又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花期在4—5月,果期在9月。 品种介绍 怀来县小南辛堡乡是全国最大的海棠产区,年产海棠3200万斤,占全国的56 %,其中八棱海棠最负盛名,年产量为2100万斤,是全国八棱海棠特色产业化基地。八棱海棠,个大皮薄,色泽红里透紫,果香馥郁,鲜食酸甜香脆。经专家鉴定,八棱海棠营养丰富,含C1、B8、B2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及人体不可缺少的海棠酸素,可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冠心病。本品还可切片晒干,

加蔗糖冲水饮用,口味独特,且清凉泻火,健脾开胃。本品具备足够的糖度和酸度,可榨汁酿果酒,制作不同口味海棠饮品。还可作为绿化植物食品添加剂,做成海棠粉和海棠碎片,亦可做成果酱,果丹皮等小食品。 繁殖 海棠通常以嫁接或分株繁殖,亦可用播种、压条及根插等方法繁殖。用嫁接所得苗木,开花可以提早,而且能保持原有优良特性。 播种法实生苗虽生长较慢,但常产生变异,故为获得大量砧木或杂交育种时,仍采用播种法。我国北方常用的砧木种类有山定子、西府海棠、裂叶海棠果等;南方则用湖北海棠。海棠种子在播种前,必须经过30天~100天低温层积处理。充分层积的种子,出苗快、整齐,而且出苗率高;不层积的种子不能发芽,或极少发芽。也可在秋季采果、去肉、稍晾后即播种在沙床上,让种子自然后熟。覆土深度约1厘米,上覆塑料膜保墒,出苗后掀去塑料膜,及时撒施一层疏松肥土,苗期加强肥水管理,当年晚秋便可移栽。 嫁接法以播种繁殖的实生苗为砧木,进行枝接或芽接。进行枝接或芽接。春季树液流动发芽进行枝接,秋季(7月~9月间)可以芽接。枝接可用切接、劈接等法。接穗选取发育充实的1年生枝条,取其中段(有2个以上饱满的芽),接后上细土盖住接穗,芽接多用“T”字接法,接后10天左右,凡芽新鲜,叶柄一角即落者为接活之证明,数日后即可去除扎缚物。当苗高80厘米~100厘米时,养成骨干枝,嗣后只修剪过密枝、内向枝、重叠枝、保持圆整树冠。 分株法于早春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进行,挖取从根际萌生的蘖条,分切成若干单株,或将2~3条带根的萌条为一簇,进行移栽。分栽后要及时浇透,注意保墒,必要时予以遮阴,旱时浇水。不久即可从残根的断口处生出新枝,秋后落叶或初春未萌芽前掘出移栽,即成一独立新株。 压条和根插均在春季进行。小苗可攀枝着地,压入土中,大苗用高压法,压泥处均用利刀割伤,不论地压或高压都要保持土壤湿润,待发根后割离母株分栽。根插主要在移栽挖苗时进行,将过长较粗的主根,剪成10厘米~15厘米的小段,浅埋土中,上面盖草保湿,易于成活。

景观生态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课程代码】11032008 【适应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授课对象】普通本科 【课程简介】景观生态学是人们在宏观尺度上认识人类活动、资源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为指导,研究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动态,空间异质性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结构与功能及其变化过程的相互关系,探索其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其在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旅游开发和城市园林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理论,了解景观生态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能够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应用。 【参考学时】54学时(理论48学时,讨论6学时) 【参考书目】 1.郭晋平,周志祥.景观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朱强,黄丽玲,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绪论 §1 景观 §2景观生态学

生态城市_内涵_特点_挑战

24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场所, 是产业、产品、文化、科学技术的聚集地, 是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在带来丰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时, 随着工业在城市的扩张, 人口向城市的聚集, 加之城市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 城市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许多城市面临诸如人口超密度聚集、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布局紊乱、交通拥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下等“ 城市病” 的困扰。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然落后, 推进城市化进程依旧是我国的战略之选, 另一方面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在这对矛盾下, 寻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以高效、健康、和谐为特征的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最终归宿。自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人与生物圈” 计划中提出“ 生态城市” 概念后, 我国就开始了众多有关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内涵·特点·挑战 □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朱坦 吕建华 丁玉洁 本文对生态城市的内涵进行了剖析, 提出生态城市应体现“生态性”的同时,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 以及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 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但对于我国来说生态城市的内涵应该如何界定, 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有哪些特点以及面临哪些挑战都是要予以思考的问题,同时提出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生态城市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认为, 生态城市规划是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 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 提供高水平的物质和生活方式, 这是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 此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见表1)。 尽管不同学者对生态城市有不同的理解, 但可以看出, 这些

景观生态学期末论文-几个重要概念和其之间联系以及在本课中的地位

《景观生态学》期末论文 总体把握 景观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生态学以人类对景观的感知作为景观评价的出发点,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实现建立宜人景观与保护自然景观的目标。景观生态学以人类活动对于景观的生态影响作为研究重点,注重景观管理、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研究,因而它应该属于应用生态学体系;相对于保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而言,不妨称之为建设生态学。 一. 临界阈(critical threshold) 对于所提出的研究结果有时需要进行外推,及根据已知值进行推测,将信息从一个尺度转移到另一尺度,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此时将系统在性质、属性或现象上产生变化的点称为临界阈值(critical threshold)。 *渗透理论与临界阈现象间的联系: 渗透理论(percolation theory),它认为当介质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值(critical density)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介质的一端到达另一端。这种因为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到达某一阈值(threshold)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被称为临界阈现象,它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显示出由量变到质变的特征。生态学的限制因子定律和最小存活种群,流行病的传播与感染率,景观连接度对于种群动态、水土流失和干扰蔓延等影响,都属于广义的临界阈现象。 二. 空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

(一)异质性的定义 由不相关或不相似的组成构成的系统(webster's new dictionary)。 景观是由异质要素组成,异质性作为一种景观的结构特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 重要影响,它可以影响资源、物种或干扰在景观中的流动与传播。异质性同抗干扰 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密切联系,景观异质性程度高有利于 物种共生,而不利于稀有内部物种的生存。 (二)异质性是系统(如景观)或系统属性(如土壤水分含量)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它在 生物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存在。在景观层次上,异质性主要来源于自然干扰、人类 活动和植被的内源演替,体现在景观的空间结构变化及其组分的时间变化上。景观 生态学对于异质性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空间异质性。 (三)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包括空间组成(生态系统的类型、种类、数量和面积比例)、 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斑块大小、形状、景观对比度、连接度等)和空 间相关(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关联程度、整体或参数的关联程度、空间梯度和趋势) 三部分内容。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可运用负熵和信息论方法进行测 度。景观异质性可理解为景观要素的不确定性,其出现频率通常可用正态分布曲线 来描述。景观总体结构的异质性也可以通过穿越该景观的一条或多条剖面线的景观 异质性特征(组合形式的平均信息量)来描述。 (四)同质性(homogeneity) 讨论异质性,不可避免的就要涉及其反义词同质性(homogeneity)。如果视异质 性为在某一梯度上变化的连续性,则同质性是该连续性在给定考察尺度上的最低点 (最小值)。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异质性的绝对性和空间同质性的相对性,即某一 尺度的异质空间内部,比其小一尺度的空间单元(如斑块)可视为相对同质的。当 我们扩大所研究的空间单元面积时,其内部的景观异质性增加,而各个空间单元所 组成的景观异质性程度降低。因此,景观异质性程度与研究或抽样观察的空间单元 面积大小有重要联系。 (五)空间异质性在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 1.满足物种不同生态位的需要,有利于不同物种寻在于空间的不同位置,从而允 许物种共存; 2.影响群落的生产力和生物量; 3.导致群落内物种组成结构的小尺度差异; 4.控制群落物种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因子; 5.对生态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简言之,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可理解为空间斑块性(patchi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斑块性主要强调斑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比异质性的概念更为具体。而梯度是指沿某一方向景观特征有规律地逐渐变化的空间特性,如海拔梯度、海陆梯度和边缘-核心区梯度等。应该指出,异质性、斑块性和空间格局是一组相互联系、意义接近而又略有区别的常用概念,它们最主要的共同点都是强调非均质性和对尺度的依赖性(图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