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历史一轮练习考点解析与训练-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 格式:pdf
- 大小:666.83 KB
- 文档页数:4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知识点一张骞通西域1.《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材料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之为“凿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张骞承担使命,被称为博望侯B.张骞因出使西域被当做人质扣押C.张骞出使西域,得到各国信任D.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打通了中西方的交往通道2.(2022年广西河池)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知识点二丝绸之路【重难点】3.(2021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某同学准备以“两汉时期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撰写文章。
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史实依据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B.玄奘西行C.丝绸之路的开通D.鉴真东渡4.(2022年山东菏泽)这条道路基本上始于长安,“从事这些贸易活动的,当然有汉人,突厥人、回纥人、吐蕃人等等,但是……更多的是中亚的粟特人(下图)。
”这一中外贸易的盛况出现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2019年4月25日到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包括开幕式、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共三个部分组成,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
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这些考古发现证实A.张骞曾出使西域B.班超曾出使大秦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7.(2022年湖南娄底)以下食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最初都以“胡”字命名。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试题-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4 1.下图是中国古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路线图,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希霍芬称之为“丝绸之路”。
这一路线最早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参考答案]B2.人称中国为“丝国”,最早是在中国的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参考答案]B3.2017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
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①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③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④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A4.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
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参考答案]A5.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
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参考答案]B6.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参考答案]B7.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以下哪种途径进行的A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B丝绸之路C新航路的开辟D郑和下西洋[参考答案]B8.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A、四川B、陕西C、甘肃D、新疆[参考答案]A9.小华请你提供丝绸之路的线路图,你给他的应该是[参考答案]A10.丝绸是中国的特产,受到人们的喜爱。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丝绸贸易的情况,当时中国的丝绸最远销往A.欧洲B.中亚C.西亚D.阿拉伯半岛[参考答案]A11.公元640年王昭君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分〕错误:理由:[参考答案]错误:王昭君理由:文成公主入藏12.很多历史事件有相同的名称,然而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却又有着不同的含义,请写出以下历史事件的不同。
续!!部编版历史七上重难点归纳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①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②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同西域的联系。
结果:沟通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加强了汉和西域的文化交流,为西域各国归属汉朝管辖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是丝绸之路畅通的保证),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后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
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南方地区的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因此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2、原因:地理因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等;历史因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为了维护北魏的统治,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始改革。
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与汉人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历史意义: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2019年新疆中考《新疆地方史》14个考点一、秦汉时期考点1:张骞通西域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1)第一次: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历时13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地理、物产和人民生活情况。
(2)第二次: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
目的:进一步联系乌孙,“断匈奴右臂”。
劝乌孙东归故里,与汉夹击匈奴。
结果:未达到目的,但却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并导致后来乌孙与汉朝联姻。
考点2: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背景: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一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建立起来了。
线路: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到更远的欧洲。
作用(意义或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汉代西域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原→西域: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
西域→中原: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多种乐器、歌舞等3.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大力开辟。
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
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南卡,丝绸再转运到欧洲。
考点3:对西域的管理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五垒城(今新疆轮台)。
郑吉任第一任都护。
西域都护府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理。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5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试就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主要史实进行比较,并对其历史意义予以评述。
(武汉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一)背景。
(1)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即位,就准备反击匈奴。
他为了争取联合力量,于建元三年(前138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
大月氏原居于今敦煌、祁连之间,文帝时期,为匈奴所破,被迫西迁,重建国家。
张骞出使大月氏的目的,是约大月氏与汉联合,东西两面夹击匈奴,胜利后可回归河西故地。
(2)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既要宣传明朝的国威,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招谕各国前来朝贡,也有发展以朝贡为形式的海外贸易的意图。
(二)过程。
(1)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是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第二次是元狩四年(前119年)。
出使西域的目的:第一次要联合大月氏,第二次要联合乌孙。
当时匈奴在西域势力很大,大月氏、乌孙不想再回原地,所以张骞原定的目的未能达到。
但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对六七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物产、风土人情等进行了考察,回来后向武帝作了详细汇报。
第二次出使到乌孙,并派助手到达许多国家。
他回来时带了几十名乌孙人到长安,这是西域派使者第一次到中原来,受到了隆重接待。
不久,张骞的助手们也带着其他国家的使者一起回到长安。
(2)郑和下西洋。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共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历时28年。
郑和船队游历南洋群岛诸国,到达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等亚非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越过了赤道。
(三)历史意义。
(1)张骞通西域。
汉族人民与西域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不断地传入西域,如中原的井渠法和穿井技术对西域的影响很广泛。
此外丝织品、漆器等精美手工艺品大量向西域行销,对西域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西域劳动人民也把繁殖和饲养牲畜的方法、种植瓜果蔬菜和豆类的技术传到了汉族人民居住的地区,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2019年精选初中第一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最早记录的事件发生在( )A、商朝B、秦朝C、西汉D、东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这里。
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 )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是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图,它们开通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C、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产D、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你知道标志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西汉设西域都护C、开辟丝绸之路D、班超出使西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
下列选项是电影《大秦帝国》中的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老百姓正使用圆形方孔铜钱买东西B、秦始皇向各地颁发书写小篆字体的圣旨C、王宫里的餐桌上摆放着葡萄等水果D、秦始皇下令修建灵渠【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A、伊犁将军B、盛京将军C、驻藏大臣D、乌里雅苏台将军【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
201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题1分;第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1.(1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首先采取这些措施的是()A.西周B.东周C.秦朝D.西汉2.(1分)“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诗中描述的现象开始出现于()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3.(1分)“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A.得到大规模开发B.自然条件优越C.人口数量增加D.社会环境安定4.(1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A.清明节B.端午节C.中秋节D.春节5.(1分)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信中说到“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为此他率军()A.抗击倭寇B.击败沙俄C.收复台湾D.平定叛乱6.(1分)如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7.(1分)如图再现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遵义会议8.(1分)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A.屠呦呦B.袁隆平C.邓稼先D.王进喜9.(1分)“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这一规定属于罗斯福新政的()A.整顿金融B.恢复工业C.调整农业D.以工代赈10.(1分)《寂静的春天》的章节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书中警示的是()A.人口问题B.环境问题C.毒品问题D.战争问题11.(2分)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A.宋夏议和B.宋辽议和C.宋金议和D.辽金议和12.(2分)“取得战争胜利的英国人则试图建立中外交往的新制度……这些新制度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初期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上。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9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江苏A卷】历史·全解全析12345678910B C A C C D A A C D11121314151617181920A B B A A C C C B B2122232425B B D A D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出于匈奴军事威胁、谋求和平发展的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是沟通长安和罗马,横贯亚、非、欧的贸易通道和文化走廊。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符合题意。
2.【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①处为吴;②处为隋。
故C符合题意。
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题干笔记中的“胡服、卖胡饼的店铺兴盛、有才华的女性入宫参政”是唐朝社会风气开放的表现,故A符合题意;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与“有才华的女性入宫参政”不符,故BC 不符合题意;科举制完善与胡服、卖胡饼的店铺兴盛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那时候,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选项C符合题意。
5.【答案】C。
2019中考历史一轮练习考点解析与训练-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课程标准】:
通过“丝绸之路”旳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旳作用·【课本在线】:
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旳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旳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
旳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