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上肢
- 格式:ppt
- 大小:6.24 MB
- 文档页数:87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上肢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的解剖结构。
2. 掌握上肢各部位的主要特点及功能。
3.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26日三、实验材料1. 局解上肢标本2. 局解上肢模型3. 局解上肢图谱4. 针、镊子、解剖刀等实验工具四、实验方法1. 观察上肢骨骼结构,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等。
2. 观察上肢肌肉结构,包括肩部肌肉、臂部肌肉、前臂肌肉、手部肌肉等。
3. 观察上肢血管结构,包括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等。
4. 观察上肢神经结构,包括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等。
五、实验步骤1. 观察上肢骨骼结构- 首先观察肩胛骨,了解其形状、大小、位置及与周围肌肉、血管、神经的连接。
- 然后观察锁骨,了解其形状、大小、位置及与周围肌肉、血管、神经的连接。
- 接着观察肱骨,了解其形状、大小、位置及与周围肌肉、血管、神经的连接。
- 再观察尺骨和桡骨,了解其形状、大小、位置及与周围肌肉、血管、神经的连接。
- 最后观察腕骨,了解其形状、大小、位置及与周围肌肉、血管、神经的连接。
2. 观察上肢肌肉结构- 首先观察肩部肌肉,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了解其形状、大小、位置及功能。
- 然后观察臂部肌肉,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了解其形状、大小、位置及功能。
- 接着观察前臂肌肉,包括肱桡肌、尺侧腕屈肌、桡侧腕屈肌等,了解其形状、大小、位置及功能。
- 最后观察手部肌肉,包括小鱼际肌、骨间肌等,了解其形状、大小、位置及功能。
3. 观察上肢血管结构- 首先观察腋动脉,了解其位置、走行及与周围神经的连接。
- 然后观察肱动脉,了解其位置、走行及与周围神经的连接。
- 接着观察尺动脉和桡动脉,了解其位置、走行及与周围神经的连接。
4. 观察上肢神经结构- 首先观察正中神经,了解其位置、走行及与周围血管、肌肉的连接。
- 然后观察桡神经,了解其位置、走行及与周围血管、肌肉的连接。
上肢名解:1.掌腱膜:手掌侧筋膜中部的三角形的掌腱膜,其向上除与屈肌支持带愈着外,还与掌长肌腱相续,下端分出4个尖,附着于指腱鞘,四尖之间有到手指两侧的血管、N通过。
2.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
腕管内有9条屈肌腱(1条拇长屈肌腱及围绕在其表面的桡侧囊,四条指浅屈肌腱,四条指深屈肌腱及包绕在他们表面的尺侧囊)和1条正中N通过。
3.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呈三角形。
其上界为肘骨内、外上髁的连线,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缘,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的外上缘。
肘窝向上内方与肱二头肌内侧沟相通,上外方与桡N管的延续部相通,向下与前臂的肌间隙相通。
其内容自内侧向外侧为正中N、肱A及其两分支一桡、尺A以及与其伴行的V、肱二头肌腱、桡N浅支与深支。
肱A肘窝内位置较浅,是测量A血压时听诊的部位。
4. 肘窝肌管(桡N管):位于肱三头肌内,外侧头的肱骨的桡N 沟之间。
管内有桡N、肱深A、V经过。
绕A在上臂右外侧桡主掌侧,走行时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继续向下入肘窝的外侧部。
5.掌中间隙:位于掌心部的尺侧半,前界为第3—5指的屈肌腱和第2—4 引状肌;后界为骨间掌侧肌及其筋膜;外侧界即鱼际间隙的内侧界;内侧界为小鱼际肌群。
6.掌浅弓:在掌腱膜的深面,由尺A的末端和桡A的掌浅支吻而成,在掌腱膜的深面还有掌浅弓的分支、尺N的浅支和正中N的分支。
7.掌深弓:位于屈指肌腱的深面,由桡A的末端和尺A掌深肌组成。
由弓发出3条掌心A,位于屈指肌腱深面的除掌深弓及其分支---掌心A外,还有尺A的深支。
8.腋鞘:亦称颈腋管,由颈部的椎前筋向下外方,延续包绕腋血管和臂丛构成.颈部椎前间隙脓肿,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腋鞘蔓延到腋脏内,形成腋腔囊肿。
9.三边孔: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尖圆肌和肩胛下肌、小圆肌之间,其内侧为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10.四边孔: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小圆肌之间,形成两个间隙,其中肱三头肌长头与肱骨外科颈之间为四边孔,有腋N及旋肱后血管通过。
上肢一、境界以锁骨上缘的外侧1/3段及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连线的外侧1/3段与颈部分界;以三角肌前、后缘上端与腋前、后襞下缘中点的连线与胸部、背部为界。
二、分部肩、臂、肘、前臂、腕、手----6部三、重点1、腋窝axillary fossa1)构成:一顶、一底、四壁顶:锁骨中1/3 部、第一肋外缘、肩胛骨上缘围成,是腋窝的上口,上通颈根部。
底:朝向下外,由皮肤、浅筋膜、腋筋膜构成。
腋筋膜又称筛状筋膜。
内侧壁:前锯肌、上位4个肋骨及肋间隙外侧壁:肱骨的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喙肱肌组成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2)内容腋动脉、腋静脉、臂丛及其分支或属支,腋淋巴结群、疏松结缔组织2、肘窝cubital fossa肘窝是指肘前区的三角形凹陷,其尖端朝向上肢远端。
1)境界上界: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肱桡肌:下内侧界: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肱二头肌腱膜底:肱肌、旋后肌、肘关节囊2)内容肱二头肌腱、血管(肱动、静脉)、肘深淋巴结、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3、腕管carpal canal由屈肌支持带flexor retinaculum与腕骨沟共同围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正中神经(9肌腱+1神经)通过。
4、三边孔和四边孔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后方和小圆肌前方之间穿过,在腋窝后壁上形成2个肌间隙。
内者称三边孔,外者称四边孔。
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
内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
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通过。
5、腋动脉各段的位置、毗邻和分支1)第1段:自第1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
毗邻:前方有胸大肌、锁胸筋膜及穿过该筋膜的血管神经;后方有臂丛内侧束、胸长神经、前锯肌和第1肋间隙;内侧有腋静脉;外侧有臂丛外侧束和后束分支:胸上动脉2)第2段:被胸小肌覆盖毗邻:前方为胸大肌、胸小肌;后方为臂丛后束和肩胛下肌;内侧为腋静脉和臂丛内侧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
局解上肢的名词解释上肢,是人体的一部分,指的是从肩膀到手部的部分。
上肢由肩关节、手臂、肘关节、前臂、手腕和手掌等组成。
它是人体重要的运动部位之一,具有各种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上肢的解剖结构第一节:肩关节肩关节是上肢连接躯干的部分。
它由三根骨骼组成:肩胛骨、锁骨和上臂骨。
肩关节是人体中最灵活、最活动的关节之一,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
肩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囊等组织的支持。
第二节:手臂手臂是连接肩关节和肘关节的部分。
它由肱骨和尺桡骨组成,肱骨位于手臂的前侧,尺桡骨位于手臂的后侧。
手臂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上肢的运动,并起到平衡和稳定的作用。
第三节:肘关节肘关节连接手臂和前臂。
它由上臂骨、尺桡骨和肱骨头三者之间的关节组成。
肘关节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因为它使我们能够弯曲和伸直手臂,进行各种日常活动。
第四节:前臂前臂是连接肘关节和手腕的部分。
它由两根平行排列的骨骼组成:尺桡骨和桡骨。
前臂的主要功能是转动手掌,使手掌能够朝上或朝下。
第五节:手腕手腕是连接前臂和手掌的关节。
它由多个小骨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小骨围绕着腕关节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支撑框架。
手腕的功能是支持手部的运动,如握紧、松开、旋转等。
第六节:手掌手掌是上肢的末端部分,也是人体最精细、最灵活的部分之一。
手掌由五个掌骨和五个手指组成,每个手指上有三个关节。
手掌的主要功能是抓握和操作物体,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精细动作,如写字、拿取小物品等。
上肢的功能上肢具有丰富的功能,能够进行多种复杂的动作和活动。
第一节:运动功能上肢通过肌肉和骨骼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如举重、挥拍、投掷等。
肩关节和手腕的灵活性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活动和旋转动作。
第二节:感觉功能上肢是我们感知和接触外界的重要工具。
手掌的丰富神经末梢使我们能够感知物体的形状、温度和质地等。
手指的灵活性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精细的触觉和操作。
第三节:平衡功能上肢的平衡功能对于我们保持身体稳定和进行运动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上肢的表面解剖标志,了解上肢的主要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及走行。
2. 熟悉上肢的关节结构,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关节。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器材1. 上肢骨骼模型2. 上肢肌肉模型3. 上肢血管模型4. 上肢神经模型5. 解剖刀、镊子、解剖针等解剖工具三、实验内容1. 上肢骨骼解剖(1)观察上肢骨骼模型,辨认骨骼名称,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2)了解上肢骨骼的连接方式,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关节。
(3)观察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的结构特点,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韧带等。
2. 上肢肌肉解剖(1)观察上肢肌肉模型,辨认肌肉名称,包括肩部肌肉、上臂肌肉、前臂肌肉和手部肌肉。
(2)了解上肢肌肉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
(3)观察肌肉的形态、位置和走向。
3. 上肢血管解剖(1)观察上肢血管模型,辨认血管名称,包括上肢动脉、静脉和神经。
(2)了解上肢血管的走行路线和分布。
(3)观察血管的分支和吻合。
4. 上肢神经解剖(1)观察上肢神经模型,辨认神经名称,包括上肢神经干和神经分支。
(2)了解上肢神经的走行路线和分布。
(3)观察神经的分支和吻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观察上肢骨骼模型,我们掌握了上肢骨骼的组成、形态和连接方式。
例如,肩关节由肩胛骨、锁骨和肱骨构成,肘关节由肱骨和桡骨、尺骨构成,腕关节由桡骨、尺骨和腕骨构成。
2. 通过观察上肢肌肉模型,我们了解了上肢肌肉的起止点、作用和神经支配。
例如,肱二头肌的起点位于肩胛骨,止点位于桡骨,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3. 通过观察上肢血管模型,我们掌握了上肢血管的走行路线和分布。
例如,上肢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分出,走行于上肢肌肉之间,供应上肢的血液。
4. 通过观察上肢神经模型,我们了解了上肢神经的走行路线和分布。
例如,桡神经走行于上臂后外侧,支配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和皮肤。
(二十五)上肢局解1.上肢的层次结构提携角:正常时,臂轴与前臂轴的延长线构成向外开放的角,约为165°~170°,其补角为10°~15°,称为提携角。
提携角在0°~10°之间时为直肘,小于0°~10°为肘内翻,大于20°为肘外翻。
上述三种情况均属肘畸形。
(1)三角肌区:即三角肌所在的区域。
该区内三角肌从前方、后方和外侧包绕肩关节。
三角肌的深面有腋神经,分上(三角肌前中部)、下(三角肌后部和小圆肌)2支进入该肌。
皮支(臂外侧上皮神经)分布于三角肌表面的皮肤。
旋肱后动、静脉及腋神经从四边孔穿出后分布于三角肌、肩关节和肱骨等。
旋肱后动脉绕肱骨外科颈与旋肱前动脉吻合。
在临床上,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损伤腋神经和旋肱前、后血管,造成三角肌瘫痪(“方肩”)和深部血肿。
(2)肩胛区:指肩胛骨后面的区域。
肌层结构为(浅层)斜方肌,其深方为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肌肉的深面为肩胛骨。
肩胛上动脉经肩胛上横韧带(肩胛切迹上方)的上方进入肩胛区,分布于冈上、下肌。
肩胛上神经在该韧带的下方进入肩胛区,支配冈上、下肌。
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穿出后,与肩胛上动脉吻合。
问:试述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各动脉的来源、行程和供应范围;略述肩胛动脉网的临床意义?(中大02)肩胛动脉网:由锁骨下动脉的分支肩胛上动脉(经肩胛上横韧带的浅面达冈上窝)和肩胛背动脉(沿肩胛骨内侧缘至冈下窝)与腋动脉的分支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至冈下窝)吻合而成。
临床意义:肩部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腋动脉血流受阻时,可维持上肢的血供。
(3)肌腱袖:肩带肌中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腱经过肩关节周围时,与关节囊愈着,围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形成一近环形的腱板,称肌腱袖也称肩袖。
肌腱袖加强了肩关节稳定性。
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肌腱袖可被撕裂。
臂部被肱骨内、外侧肌间隔分为臂前区和臂后区。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上肢的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分布情况。
2. 培养观察和记录解剖结构的技能。
3. 掌握上肢的局部解剖学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26日三、实验材料1. 局解上肢标本2. 解剖刀3. 骨蜡4. 线锯5. 显微镜6. 解剖图谱7.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观察上肢的整体结构,包括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
2. 使用解剖刀和骨蜡,逐步分离上肢的各个部分。
3. 详细观察肩部、臂部、肘部、前臂部和手部的解剖结构。
4. 记录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名称、位置、走向和作用。
5.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微观结构。
6. 将观察结果与解剖图谱进行对比,加深对上肢解剖结构的理解。
五、实验结果1. 骨骼结构(1)肩胛骨:位于上肢近端,分为肩胛体和肩胛骨,具有支持、固定和传递力量的作用。
(2)肱骨:位于肩胛骨下方,分为肱骨体和肱骨上端,是上肢的主要承重骨。
(3)桡骨和尺骨:位于前臂部,桡骨位于外侧,尺骨位于内侧,具有传递力量和支撑作用。
(4)腕骨:位于腕部,包括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钩骨和副舟骨,具有支撑、固定和传递力量的作用。
(5)掌骨和指骨:位于手部,掌骨分为掌骨体和掌骨底,指骨分为指骨体和指骨底,具有抓握、支撑和传递力量的作用。
2. 肌肉结构(1)肩部肌肉:包括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具有支撑、固定和传递力量的作用。
(2)臂部肌肉: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等,具有支撑、固定和传递力量的作用。
(3)前臂部肌肉:包括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等,具有支撑、固定和传递力量的作用。
(4)手部肌肉:包括小鱼际肌、大鱼际肌、指伸肌、指屈肌等,具有抓握、支撑和传递力量的作用。
3. 血管结构(1)上肢主要动脉:包括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负责为上肢提供血液供应。
(2)上肢主要静脉:包括腋静脉、肱静脉、桡静脉和尺静脉,负责将血液回流入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