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盐与亚铁盐》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4
《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依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的重要化合物”开发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深刻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的标准是: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极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教学的良好素材。
其次,此处的实验反应原理简单,操作也多是试管实验,适合安排实验探究。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积累宝贵经验。
另外,“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在途径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心理,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
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本节课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验证实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掌握“Fe2+与Fe3+的鉴别及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问题。
高中生心理特点处于发展成熟期,思维特点处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期,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Fe3+的检验方法,学会检验Fe3+;2、经过实验探究能说出Fe3+与Fe2+的相互转化的条件;3、通过课堂探究实践,知道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4、进一步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认识水平和巩固离子方程式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1、本节课紧扣“补铁剂”,以此情境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缺铁性贫血→如何补铁(亚铁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检验补铁剂是否变质?(检验Fe3+)→补铁剂需要与Vc同时服用的原因?(Fe2+与Fe3+的转化)→补铁剂外层包衣的作用(铁盐性质的应用)”2、通过实验探究Fe2+与Fe3+的鉴别及相互转化,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流程“遇到问题→提出猜想→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亚铁盐和铁盐教学设计一、认识亚铁盐和铁盐的基本概念说到“亚铁盐”和“铁盐”,你可能会觉得这两个词听起来有点复杂,甚至有点吓人。
不过其实嘛,这俩可不是啥高深的化学怪物,咱们用点生活中的小例子就能搞明白。
亚铁盐就是含有亚铁离子(Fe²⁺)的盐,铁盐则是含有铁离子(Fe³⁺)的盐。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像我们说的“好人”和“坏人”?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你可以想象,亚铁盐里的铁是比较“温柔”的,它就像是个年轻人,还是有点活力。
而铁盐里的铁就像个“成熟稳重”的大叔,它失去了那份活力,变得更加“沉稳”了。
生活中的亚铁盐,比如常见的亚铁硫酸盐(FeSO₄),就是这种“年轻铁”的代表。
铁盐的话,最常见的就是三价铁盐,比如三氯化铁(FeCl₃),这种铁就成熟多了,像个“老狐狸”。
二者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也不一样。
亚铁盐遇到空气中的氧气,铁离子就会变成铁三价,整个过程就像是亚铁变成铁盐的“进化”。
你可以想象,它们之间的变化就像是从“青涩少年”到“成熟大人”的蜕变,感觉是不是有点儿像你当年从初中到高中的那种感觉?二、亚铁盐和铁盐的日常应用说到亚铁盐和铁盐,很多人脑袋里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化学实验室里那些五光十色的瓶瓶罐罐。
其实不然,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有着重要的身影。
比如说,亚铁盐经常被用来补充铁元素,尤其是对于那些缺铁性贫血的人来说,亚铁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要是缺了它,就容易掉发、面色苍白,还容易感觉累。
吃点含有亚铁盐的补品,可以让你补充铁,恢复元气,感觉自己像是吃了个超级能量饮料,瞬间有劲儿了!对了,你还可能在一些市售的水泥里见过铁盐,它们用来控制水泥的凝固速度呢,特别巧妙吧。
铁盐的用途也很广泛!你可能不知道,铁盐在水处理和净化方面可有大用武之地。
比如,三氯化铁就是用来去除水中杂质的“清道夫”,就像是超级强力的扫把,能把水里的有害物质清理干净。
你看,铁盐不仅仅是生活中的“消耗品”,它们还是环保的“功臣”呢!不仅如此,铁盐还常常出现在油漆和染料的制造过程中,它们可以让颜料更加鲜艳,甚至在一些高级染发剂里也能找到铁盐的身影。
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一学时《亚铁盐和铁盐》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本节作用和地位:本节内容位于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是元素化合物重要知识的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习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再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在学习金属的性质的过程中复习和应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又能在实验设计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为第四章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1)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有能力书写铁的化合物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2)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能进行简单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计算;(3)通过初中实验的学习和第一章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初步形成了从实验走入化学的思想,能简单地分析实验现象,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或者证明物质的性质。
(4)已经学习了金属单质的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知道了学习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
(5)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综合运用能力、复杂性质的探究能力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及现象的分析,掌握Fe3+的检验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2)通过探究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整理并获取结论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3)培养学生善于从价类观的角度(物质类别和化合价两个维度)来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和转化的方法。
三、本节重难点1. 重点:Fe3+的检验方法,铁盐与亚铁盐的相互转化。
2. 难点:运用价类二维图来解决陌生情景中的问题。
3.教学方法:小组分组实验谈论法,归纳总结等。
四、 教学方法及策略1. 教学主线:2.思路贯穿:提出预测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3.具体策略:以“问题教学法”为主导,运用练习法、引导发现法、讲解法、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
五、 教学设计1.引入——做小魔术(1)让学生品尝绿茶。
铁盐与亚铁盐教案教案:铁盐与亚铁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铁盐与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掌握铁盐与亚铁盐的实验制备方法;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铁盐与亚铁盐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等方法,发现铁盐与亚铁盐的特性。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铁盐与亚铁盐的定义和分类;2.铁盐与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3.铁盐与亚铁盐的实验制备方法;4.铁盐与亚铁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铁盐与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2.铁盐与亚铁盐的实验制备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接触过哪些铁盐和亚铁盐?你们知道铁盐和亚铁盐有什么区别吗?”引导学生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习与实验(40分钟)2.1铁盐与亚铁盐的定义和分类通过讲解铁盐和亚铁盐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对铁盐与亚铁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2铁盐与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讲解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并通过实验展示相应的反应现象。
例如,铁离子与硫化物离子反应生成黑色碱式硫化铁沉淀等。
2.3铁盐与亚铁盐的实验制备方法通过实验展示铁盐和亚铁盐的制备方法,如硫酸铁的制备、氯化亚铁的制备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原因并得出结论。
2.4铁盐与亚铁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通过讲解铁盐和亚铁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资源的意识。
3.总结与延伸(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提问:“你们对铁盐和亚铁盐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了解?你们觉得本节课的实验有什么不足和改进的地方?”引导学生根据课上的讨论和实验结果,进一步思考和延伸。
五、教学手段及设备准备1.教学手段:讲授、实验操作、讨论、思考、分析。
《铁盐和亚铁盐》教案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②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⑵过程与方法在“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Fe2+、Fe3+的检验方法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内容分析:本内容是基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方法,并将前面所学的离子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又一次应用于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具体体现。
教学实施中要让学生能够注意较好的应用以前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亚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之间的转化,正是提供了这一契机,所以亚铁离子和铁离子间的转化应该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3.设计思路:本堂课书本上的知识点不多,但最终目标是不仅让学生理解本堂课的知识点、熟练实验操作以及掌握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更重要的希望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化学且能够用化学思维去分析问题。
所以本堂课以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魔术为线索,引入课题,并穿插对比实验,让学生去感受试剂的浓度和剂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并且让学生学会用实验证明可能原因的思维,并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铁盐和亚铁盐一、Fe 3+、Fe 2+的检验1.F e3++3OH -=Fe (OH)3↓红褐色沉淀2.Fe 3+ 溶液变红3.Fe 2+ 无现象 溶液变红 二、Fe3+、F e2+的转化F e2+Fe 3+2F e2++Cl 2= 2Fe 3++2Cl - 2Fe 3++Fe=3Fe2+四、教学反思:(暂无)KSCNKSCN氯水 氧化剂:氯水、过氧化氢 还原剂:铁粉、维生素C。
《铁盐和亚铁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Fe3+检验的基本方法。
(2)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Fe2+的还原性以及Fe3+的氧化性。
归纳Fe2+与Fe3+相互转化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微粒化学性质的方法。
(2)通过探究Fe3+的检验方法及Fe2+、Fe3+相互转化的条件,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2)通过学习Fe2+与Fe3+相互转化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Fe3+的检验;Fe2+与Fe3+之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Fe2+与Fe3+之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谈话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任务一:探究Fe3+的检验方法方案一:观察溶液的颜色,显黄色。
(展示一瓶FeCl3溶液)【学生总结】显黄色;方案二:加氢氧化钠,产生红褐色沉淀。
(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学生总结】加氢氧化钠,产生红褐色沉淀。
请同学们写出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红褐色沉淀离子方程式掌握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本61页,然后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实验3—10】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步骤: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氯化亚铁溶液和5ml氯化铁溶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现象:【同学】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有三价铁离子。
方案三: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显红色。
KSCNFe3+溶液变红我们来看一下这三种方案,第一种是物理方法,氯化铁溶液的颜色会随浓度的减小而变浅,只有浓度较大的时候才能检测。
第二种和第三种是化学方法。
我们就利用氯化铁、氢氧化钠和硫氰化钾来做这两个实验吧。
【老师】亚铁离子转化成了铁离子,学习任务二:探究Fe2+转化成Fe3+的条件Fe2+Fe3+【科学探究】在盛有2m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
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铁盐与亚铁盐教案主题:铁盐与亚铁盐的特性及性质比较一、目标:1.了解铁盐与亚铁盐的定义和分类;2.分析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3.比较铁盐与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二、学习内容:1. 铁盐和亚铁盐的定义和分类;2. 铁盐和亚铁盐的物理性质;3. 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4. 铁盐和亚铁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铁盐与亚铁盐的定义和区分;2. 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3. 铁盐和亚铁盐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式:1. 讲授铁盐与亚铁盐的定义和分类;2. 展示实验现象,分析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3. 案例分析,讨论铁盐与亚铁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五、学习内容与教学过程:1. 铁盐与亚铁盐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铁盐:指的是含有Fe2+或Fe3+离子的化合物;亚铁盐:指的是含有Fe2+离子的化合物。
2. 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20分钟)铁盐的性质:通常为铁红色或绿色沉淀;亚铁盐的性质:通常为无色或苔藓绿色沉淀。
3. 铁盐与亚铁盐的化学性质(30分钟)铁盐的化学性质:铁离子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铁沉淀;亚铁盐的化学性质:亚铁离子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
4. 铁盐与亚铁盐的应用(20分钟)铁盐的应用: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医药等领域;亚铁盐的应用:常用于制备氧化亚铁、镀铁等工业。
六、作业:1. 比较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特点;2. 分析铁盐与亚铁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铁盐与亚铁盐的定义和分类、性质、化学反应及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铁盐与亚铁盐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更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八、复习提升:1. 思考:为什么亚铁盐通常为无色或苔藓绿色沉淀,而铁盐通常为铁红色或绿色沉淀?2. 探究:请查阅资料,了解铁盐与亚铁盐在生活和工业中的更多应用情况。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铁盐和亚铁盐【教材分析】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典型金属元素之一。
因此,对于这一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教材单独安排了一节内容。
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视角,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调铁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学科核心素养。
无论是生活还是理论上,学生对于铁及其化合物都是比较熟悉的,这样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降低了门槛。
教材先通过实验介绍铁离子的检验,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实验讨论了铁离子被还原成亚铁离子及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总结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关系。
最后,通过“思考交流”栏目把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系统化和网络化。
【设计理念】坚持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目标,重视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开展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节是“铁及其化合物”中的第2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验介绍离子检验,二是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总结出不同价态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三是化学服务与社会——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首先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两个角度给含铁元素的物质进行分类入手,分析生活中铁盐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引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实验探究的流程。
再从学生熟悉的氧化还原反应开始分析,总结不同价态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最后,和学生一起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感受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能辨别铁盐和亚铁盐溶液的颜色,学会Fe3+、Fe2+的检验方法,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设计并完成Fe2+、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体会理论知识在探究物质性质上的具体作用。
铁盐与亚铁盐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讲铁盐和亚铁盐,首先得让学生们感受到它们的魅力。
嘿,铁盐,听起来就很有力量,对吧?咱们可以想象一下,铁的坚固,像个超级英雄。
而亚铁盐嘛,就像那个能量满满的小弟弟,虽然力量稍微弱一些,但绝对是个好帮手。
你看,这两个小家伙在化学世界里可是兄弟,常常一起合作,调皮捣蛋。
咱们先来聊聊铁盐。
想象一下,铁盐就像厨房里的盐,虽然平常但绝不可或缺。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业生产,铁盐可是大名鼎鼎的明星!要是没有它,很多化学反应都难以进行,简直是“不可思议”!再说亚铁盐,很多同学可能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拗口,其实它可是个温和的小角色。
它的颜色大多是绿色或者蓝色,看上去清新又可爱。
想象一下,亚铁盐就像一位温柔的老师,给你讲解知识,默默地支持着你的学习。
它的化学性质比铁盐温和很多,大家在实验室时,可以用它做很多有趣的实验。
比如,它能和氧气反应,形成铁锈。
哎呀,这让人想到小时候在外面玩耍时,骑自行车留下的锈迹,那可是经典的童年回忆啊!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真是让人感叹“化学无处不在”!说到实验,铁盐和亚铁盐也能在实验室里大显身手。
想象一下,咱们准备了一个大瓶子,里面装满了不同颜色的溶液。
突然,亚铁盐加入后,液体变得五光十色,简直像魔法一样!同学们看到这奇妙的变化,心里一定在想:“哇,这就是化学的魅力!”老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大家观察颜色变化,讲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
大家瞧,这种互动就像一场精彩的化学秀,谁说学习不能有趣呢?铁盐和亚铁盐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我们吃的某些食物里就含有铁盐,像是一些蔬菜和肉类。
它们帮助我们身体吸收营养,维持健康。
说到这,我总会想到我们小时候,妈妈总是叮嘱:“要多吃点绿叶菜,才能长得更壮!”这其实就是铁盐在发威,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强壮。
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有了这些营养,我们才能活力四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铁盐在工业上可是个“百事通”,用得可广泛了。
比如,它在水处理、制药、染料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Fe3+的检验,掌握Fe2+与Fe3+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2)了解用KSCN溶液间接检验Fe2+,了解含Fe3+溶液中Fe2+的检验。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体会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过程,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的方式,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2)通过实验过程中新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体验科学探究中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迎难而上的探究精神。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之后,我认为教材用意有三点:1. 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进一步熟悉理论,增强感性认识;2. 促进学生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促进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3.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经历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材介绍Fe3+离子检验、Fe2+与Fe3+相互转化等知识的介绍,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质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这让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成为了可能。
但学生对分析现象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仍处在初步水平,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也存在差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堂中获益。
另外,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Fe3+的检验,Fe2+与Fe3+的相互转化,Fe2+的检验2.难点:探究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条件,含Fe3+溶液中Fe2+的检验四、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学以学生思维活动、实践活动为中心,课堂教学不应只追求知识结论,而应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的学生能力。
3.1铁及其化合物铁盐与亚铁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主要性质,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整理并获取结论的能力。
(2)通过学习Fe3+、Fe2+之间的转化,建立Fe3+、Fe2+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通过实验和对比学习物质检验鉴别的方法,通过探究、观察、思考、讨论培养科学探究的素养。
(2)感受化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Fe2+和Fe3+ 的检验2.教学难点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三.教学过程2.探索新知一.Fe3+和Fe2+的检验(设计实验小组探究)1:方法一:观察法2.方法二:加试剂法小组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
Fe3+Fe2+原溶液颜色棕黄色浅绿色实验现象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色无明显现象离子方程式Fe3++3SCN-= Fe(SCN)3结论Fe3+遇SCN-显红色,可利用此现象检验Fe3+的存在Fe2+与SCN- 不反应3.方法三:加碱法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方程式表示)让学生来讨论并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学生板书离子方程式【师】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结论【学生】小组讨论此过程发生的反通过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试管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Fe3++3OH-===Fe(OH)3↓试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2++2OH-===Fe(OH)2↓(白色)、4Fe(OH)2+O2+2H2O===4Fe(OH)3三.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小组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利用现有实验仪器和药品实现Fe3+转化为Fe2+ 。
课题铁盐和亚铁盐学科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1 年级高一授课教师单位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Fe2+和Fe3+的检验的方法。
(2)通过对打印机墨粉铁氧化物中铁元素化合价的探究,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探究能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日常生活中苹果汁变黄的现象,自主分析Fe2+和Fe3+的转化过程,并能推理相互转化的条件,建立思维模型。
(4)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体验合作和动手的整个过程的积极的情绪。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墨粉铁化合物中铁元素化合价的探究, Fe2+和Fe3+的检验能力的掌握情况,诊断和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
(2)通过对苹果汁久置变黄思维实例分析交流,设计探究物质的性质过程的交流和评价,诊断和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
(3)通过从Fe2+和Fe3+的还原性和氧化性,诊断和发展学生对转化过程认识的进阶水平。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Fe2+和Fe3+的检验和转化Fe2+和Fe3+的转化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教学用具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弱多媒体课件二、教学与评价思路三、教学过程Ⅰ.科学探究创新意识【学习任务1】Fe2+和Fe3+的检验【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
【学习任务2】对墨粉中四氧化三铁的验证【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Ⅱ.微观本质【学习任务3】苹果汁由绿色变成黄色以及加Vc之后果汁不易变黄的现象分析Fe2+和Fe3+的转化关系。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能力。
Ⅲ.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任务4】初步建立Fe2+和Fe3+的检验和转化的认知模型,写出基本的离子方程式。
【评价任务4】诊断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学习任务5】建立思维模型建立,写出除杂方法。
【评价任务5】诊断学生问题处理能力。
FeCl2溶液(FeCl3)FeCl3溶液(FeCl2)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1.Fe2+ 和Fe3+的检验方法2.Fe2+ 和Fe3+的转化教材72页 2-5题Fe2+强氧化剂Fe3+强还原剂KSCN血红色① KSCN血红色②氯水。
课题:铁盐和亚铁盐一、分析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与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铁与其氧化物初中时学生理论上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再者关于铁的化合物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现在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学生容易接受,铁的重要化合物是对金属化学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通过对3+与2+ 的检验和转化实验的学习,总结出物质的基本检验方法,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氧化还原反应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其心理特点是处于发展成熟期,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期,而这节课是高一学生学习完化学实验和化学性质与变化后接触到金属元素化合物其中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有所了解、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作为联系前面知识,设计这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与总结归纳知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验证实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验,正确分析各种现象,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2+ 、3+的检验方法,②理解3+的氧化性、3+ 与2+的相互转化,巩固、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动手参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培养学生用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②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方法。
《铁盐与亚铁盐》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之铁盐与亚铁盐(课本P57——P58)
二、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①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第三课时内容。
铁是高中化学中几种重要金属元素之一,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之前通过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习,学生已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也有了一定认识。
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主要性质与两者之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深化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2、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已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也有了一定认识,前几节课也应用这些原理学习了金属元素钠的性质,这为探究金属元素铁的性质打好了基础。
心理特征:对探究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此阶段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教师要鼓励这些热情。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先从小魔术“会流血的纸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探究,结合已学知识,学习检验Fe3+的两种方法:加碱法和加可溶性硫氰化物法。
接着,将学生分组,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Fe3+和Fe2+的性质。
接着,引导学生对化学药品进行分类,选择相应药品并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合作探究Fe3+和Fe2+转化的条件,得出结论。
本节课实验属于基础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速度快,由老师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还采用多媒体技术及实验演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实验认识Fe3+和Fe2+的主要性质及相互转化,巩固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自主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展现才能,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感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铁离子的检验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
难点: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
五、教学准备
事先准备一张涂有FeCl3溶液的纸片,用KSCN溶液喷湿的的小木剑药品:FeCl3溶液、KSCN 溶液、NaOH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氯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稀硝酸、双氧水、铁粉、铜片、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烧杯以及搜集各种铁盐和亚铁盐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
六、教学过程
表格 1
Ps: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的组织和艺术,要精彩点,并带有引导性比较好。
,我们的教学设计都会很长哦,因为比较详细一点的咯。
不过你们这种方式也好啦。
,注意里面板书的描写,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七、板书设计
1、Fe3+的检验方法:要写生离子方程式
Fe3++ SCN-→溶液呈血红色
Fe3+ + OH-→红褐色沉淀
3、Fe3和Fe2+相互转化
较强氧化剂
Fe2+ Fe3+
较强还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