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8
沂蒙红色文化在山东临沂,有一个响当当名字“沂蒙”,它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历过无数战争的洗礼和风雨的吹打,是红色文化的产物。
沂蒙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继承的,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沂蒙精神,无数的临沂人把它当成一种信仰,作为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也许就不会有“沂蒙”。
饱经战火洗礼的沂蒙人民,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精神和血肉之躯践行了爱党爱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高尚品质。
正是经过了这血与火的历练,使以“忠诚”、“大爱”、“正义”和“实干”为本质特征的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以蒙山、沂水为主要象征的沂蒙山区,既是一块孕育中华文明的文化沃土,也是一块滋润中国革命的红色热土。
在临沂的孟良崮,曾经发生过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战役。
孟良崮战役是1947年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在蒙阴县孟良崮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山地运动战役,也是一次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扭转华东地区战局的关键战役。
沂蒙人,用小米加步枪支撑起中国革命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自己幸福,他们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
但,再多的泪也不怕,再多的血也无所畏惧。
这就是沂蒙人,这就是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都是沂蒙精神的内涵,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升华优秀民族文化品质。
它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和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过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考验,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充实,达到新高度,进入新境界。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沂蒙山区开辟了全国著名的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人民饱受日寇残酷的扫荡,也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沂蒙精神手抄报的内容
沂蒙精神手抄报内容如下:
标题:沂蒙精神常在,,信念永不灭。
正文:
1.沂蒙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
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的核心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2.沂蒙是中国的一个伟大的革命圣地,这里孕育了许多英勇的抗日战士和解
放军指战员。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这里涌现出了一种特有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沂蒙精神。
3.沂蒙精神的核心是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追求、信仰和
革命斗争的坚定毅力。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沂蒙地区的人民群众经历了长期的斗争,他们表现出了一种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源远流长,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前进。
4.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
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他们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后来被高度概括为沂蒙精神,从而诞生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这种战天斗地的伟大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手抄报内容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一直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沂蒙精神指的是在革命战争中,我党所取得的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英勇革命风范和战斗精神。
它是黄河与毛泽东的两种不同思想碰撞的结果,代表了中国革命的一段历史。
下面是围绕“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手抄报内容,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介绍沂蒙精神的背景和定义。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沂蒙精神是一种特别的思想和精神文化形态,与中国革命战争的背景相伴随。
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地处战争重点地带,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一部分。
沂蒙精神就是指昔日在沂蒙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坚持建立根据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坚持长征精神,坚持不折不挠斗争的精神与风范。
第二步:介绍沂蒙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沂蒙精神的内涵和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指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奋斗的精神,具有浓厚的革命与红色文化的特征;其次,沂蒙精神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抗争、斗争和奋斗精神,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坚韧和创造力;第三,沂蒙精神所代表的革命风范和战斗精神,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我军的先进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坚持不懈地奋斗。
第三步:介绍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和目的。
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
那么,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呢?首先,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骨髓和精神智慧,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其次,传承红色基因可以更好地激发人们的爱国心、民族自信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一代代担当民族大业的新人;第三,传承红色基因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人生发展和挑战。
第四步:展现弘扬沂蒙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的手抄报。
通过丰富的图文结合,可以更好地展现弘扬沂蒙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的特点和魅力。
手抄报的文字应该简洁明了,图案设计要大方得体,使用黑白/红色等鲜明的色彩将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
智慧树知到《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沂蒙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沂蒙区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A:历史环境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人文环境答案: 历史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2、沂蒙精神以()为本质特征。
A:艰苦奋斗B:水乳交融、生死与共C:爱党爱军D:无私奉献答案: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3、沂蒙精神是外在的名片,更是植入沂蒙人民血脉和灵魂的精神图腾。
()A:对B:错答案: 对4、沂蒙山区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积淀区,孕育出的名人有()等。
A:曾参B:匡衡C:王羲之D:颜真卿答案: 曾参,匡衡,王羲之,颜真卿5、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山区是山东党政军的领导机关驻地和指挥中心。
()A:对B:错答案: 对6、基于厚重的文化底蕴,沂蒙人民形成了()品格。
A: 舍己为人B: 吃苦耐劳C: 敢于奋斗D: 永不服输答案:舍己为人, 吃苦耐劳, 敢于奋斗, 永不服输7、中国红色文化的主要形态包括()。
A:新民主主义文化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C:传统文化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化答案: 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8、电视剧《沂蒙》是文艺形态的沂蒙红色文化。
()A:对B:错答案: 对9、沂蒙精神是群众精神和人民精神,已升华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A:对B:错答案: 对10、山东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是中央党校的校外培训合作单位。
()A:对B:错答案: 对第一章1、沂蒙山区不是一个特定的行政区域,确切地说,沂蒙山区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是一个特定的称谓,是以()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
A:蒙山B:临沂C:沂水D:大青山答案: 蒙山,沂水2、任何先进的红色文化在一个地区的形成,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是沂蒙精神产生的重要基础。
A:自然文化B:沂蒙文化C: 历史文化D: 民间文化答案: 沂蒙文化。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研究左谦【摘要】为保证临沂文化软实力,帮助临沂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沂蒙精神,本文结合沂蒙红色文化重要价值,从创新沂蒙红色作品的表现形式、对外交流与合作沂蒙红色文化、保护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三个方面入手,为实现对沂蒙精神这一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沂蒙精神|红色文化|传承|发扬在临沂优秀传承文化中,沂蒙红色文化是核心部分,具有沂蒙革命文化精神内涵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质明显、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1]。
因此,为促使沂蒙红色文化繁荣兴盛,强化对沂蒙精神的弘扬以及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一、沂蒙红色文化重要价值(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共产党参照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目标所形成的一种强大影响力。
而国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国家具有较高的文化自觉性、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强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个国家形成较高的文化软实力[2]。
对于沂蒙红色文化而言,其丰富与发展是中国文化自觉的思想结晶。
这表明沂蒙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
如抗日根据建立、沂蒙红嫂等先进事迹,这些先进事迹的出现,说明临沂人民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地弘扬和传承艰苦奋斗的优秀作风。
(二)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资源在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件建设工作期间,通常离不开沂蒙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该红色文化具有内容丰富特点,除了涉及红色精神文化外,还涉及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等优秀非物质文化以及临沂人民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沂蒙红色文化精神等,这为后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三)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沂蒙红色文化是临沂人民新时代文化产物,不仅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良好精神面貌,还彰显了伟大民族精神。
对于沂蒙红色文化而言,其在各个历史阶段所体现的重要价值均突显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为壮大和发展民族实力,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14th ISSUE OF 2021 TOTAL 480TH ISSUECAPTION图|沂南县组织开展红色主题运动会,让少先队员在体验式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专题推送沂蒙精神文章和宣讲活动,让更多大学生了解、感悟、践行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百校行”志愿宣讲团团长李伟说。
“沂蒙精神百校行”志愿宣讲团是由临沂籍大学生自发成立的志愿者组织,截至目前,该宣讲团已有成员400余人,在全国300余所高校开展宣讲400多场,发放宣传材料6万余份、覆盖青年学生近10万人。
与此同时,团临沂市委联合多部门开展了8季暑期研学活动,通过主题研学、公益讲座等,让准大学生全方位了解家乡,提升综合素质,将家乡的文化带向五湖四海、播撒红色基因。
团临沂市委将红色教育作为培训课程纳入团队干部建设全过程,每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分期分批组织学校团、队干部赴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展馆等参观学习。
团临沂市委依托“青鸟计划”微信小程序先后征集了寒暑期机关事业单位实践岗位1294个,吸引2100余名大中专学校学生参与“返家乡”实践活动,开展感知家乡活动10余场,深刻感受、融入家乡的发展变化。
团临沂市委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开展校地合作,开展“百所高校大学生走进沂蒙山”暑期研学活动,组织山东大学硕博实践团、中国海洋大学专家教授及学生代表走进临沂、了解临沂,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沂蒙精神的价值认同。
邀请五老志愿者、专家学者进校园,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深故事和新时代的沂蒙精神。
与多部门共同编写修订的《沂蒙精神读本》被纳入高校、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校德育教学计划,推进沂蒙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
树典型抓示范 办实事展形象团临沂市委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先后选培1.5万多个(名)新时代传承沂蒙精神的优秀青年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全市广大青少年中营造了弘扬沂蒙精神的浓厚氛围。
选取65名青年典型组建沂蒙青年讲师团,深入社区、学校开展面对面、小范围、互动式宣讲交流20余场次。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考试说明及复习提纲【课程考核方式】1、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组成。
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皆按百分计算,最后总评成绩为二者结构成绩之和。
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成绩皆超过60分方为合格,任何一部分低于60分总评成绩皆是不合格。
2、期末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从注重考记忆能力、变为考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试题分两种类型一是论述题,二是材料分析题。
总分100分,其中有60分依据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既能完成,40分是需要根据试卷提供材料自己分析归纳完成。
【课程复习提纲】1、根据专题一和教材内容理解和把握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的基本内容。
一是“三进”——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进校园”就是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做强红色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三馆”建设,做精电影院、大剧院和音乐厅“三院”建设,做大临沂大学学报、临沂大学报和校园网“三媒体”建设。
“进课堂”就是从教材,到课时、到学分、到考核体系,全面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
“进头脑”就是利用灌输式、熏陶式等各种方式,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头脑里生根,能讲出来、写出来、演出来。
二是“三下”——下基地、下农村、下工厂。
“基地”就是我们这次挂牌的“一个中心、八个组团”临沂5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我们的的教学实践和红色育人双基地。
这“三下”不能少于一个月,下基地安排在第一学年,下农村、下工厂要结合学生的实践课程来安排。
三是“三研”——研编教材、研究课题、研发产品。
我们研编的红色文化教材,不仅仅是临沂大学的红色教材,也要成为全国老区大学的教材;研究课题方面,要成立沂蒙文化研究所,作为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同时挂省里批准成立的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的牌子,还要把省里的沂蒙山文化研究纳进来,共同推进红色文化研究;研发产品就是要研发具有沂蒙老区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这正是目前我们临沂旅游市场所缺乏的。
“六个一”活动:1.一场军训。
传承沂蒙精神沂蒙归来,对沂蒙人民无私无畏的品格渊源和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有了更为直观切身的感受。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和平建设中形成、发展、完善的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始终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始终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与时代脉搏同气相连的精神境界的完美结晶,共同缔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一、沂蒙精神的人民性沂蒙山区、井冈山地区、延安地区作为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红色圣地,都积累了及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构成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沂蒙精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臵和精神内涵,及兼具的时代气息,至今仍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因为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是人民群众,她是人民群众思想观念、道德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带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在党的群众路线的指引下,沂蒙精神所传承的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沂蒙人民更加坚信党的领导,具有了热爱人民军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崇高政治信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意识,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价值观念。
被沂蒙人民用实际行动展现的淋漓尽致,为了抵御外辱,英雄的“渊子崖村民”用集体的力量书写了一曲民族壮歌;为了争取解放,不屈的沂蒙人民用车轮碾出了一个战争奇迹。
以致陈毅元帅深情的说道:“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的群众观。
根基在于人民之中沂蒙精神,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群众工作宗旨的体现。
纪检监察工作作为在党的领导下的重要自我监督机制,担负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任,是净化党内风气、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全体纪检监察干部的共同努力,如果离开了全体干部的积极参与支持,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1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内涵及现实意义。
①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而且孕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产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审时度势,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在白色政权的四面包围之中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党领导红军连续击退了反动势力的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创设了一整套红军建军原则,提炼了红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通过不断克服盲目主义、冒险主义错误的干扰,尤其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井冈山精神得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井冈山精神从孕育、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艰辛探索和对社会理想、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考,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②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传承沂蒙红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的办学使命,依托沂蒙老区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活动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破解教育难题,推动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一、基本做法(一)创新课堂教学,沂蒙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首先,将沂蒙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研编了《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校本教材,在全校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必修课,记2学分。
其次,设置与沂蒙精神相关的通识课,如从历史学、文学以及传媒类课程群中分别引申出《沂蒙抗日战争史》、《沂蒙解放战争史》、《沂蒙红色文学作品赏析》等课程以及红色影视剧的创作与传播,由专业课教师把价值观教育资源在备课时挖出来、讲课时融进去,对学生进行隐形的价值观教育。
第三,注重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例如,音乐、传媒专业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编创、演出沂蒙红色乐舞剧三部曲《沂蒙畅想》、《沂蒙印象》、《沂蒙情深》,深刻演绎了沂蒙精神与红色文化,陶冶了情操,锤炼了大学生价值观。
(二)拓展“第二课堂”,沂蒙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首先,凝练了富于沂蒙精神内涵的校园精神。
校风为“实”,寓意为秉承沂蒙人民的朴实民风、求实精神以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校训为“明义、锐思、弘毅、致远”,体现了对沂蒙优秀文化的传承。
校歌更是与沂蒙精神紧密融为一体,强化了责任与担当。
其次,建设了一批文化育人平台。
重点是“三馆”、“三院”、“三媒体”,“三馆”分别是展示沂蒙红色历史与红色校史的“红色馆”、图书馆中的红色文献收藏与研究中心和博物馆中的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
“三院”分别是播放红色电影的红色影院、演出红色乐舞剧的大剧院、音乐厅。
“三媒体”分别是学报的“沂蒙精神研究”学术专栏、校报的“红色沂蒙”宣传专栏、学校主网页的“沂蒙精神教育基地”专题网站,均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1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内涵及现实意义。
①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而且孕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产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审时度势,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在白色政权的四面包围之中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党领导红军连续击退了反动势力的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创设了一整套红军建军原则,提炼了红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通过不断克服盲目主义、冒险主义错误的干扰,尤其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井冈山精神得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井冈山精神从孕育、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艰辛探索和对社会理想、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考,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②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非常突出的,在群众中作为佳话。
③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下页)“坚定信念”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党性修养最核心的内容, 是先进性的最起码的条件。
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离不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
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具有这种理想和信念。
这就需要学习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
“艰苦奋斗”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能够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敢闯新路”,就是勇于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中,只有具备强大的民族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促进科技进步,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有利位置。
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创新系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
“依靠群众”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勇于胜利”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一种民族精神,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现代化建设时期,这种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的脊梁。
靠这种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这种精神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实现。
井冈山精神永远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它是对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
井冈山精神并不游离于民族精神之外,而是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伟大创造。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建立了新中国,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并把中国引上了通过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可以说,正是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正是井冈山精神把爱国主义的传统从民族图存的境界升华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从而突显出它的原创意义。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
具有原创性的民族精神必然催生出新的民族精神。
中国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它是“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它的丰富和展开。
井冈山精神以其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丰富深刻的底蕴和内涵,光辉卓绝的道德人格典范,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成为维系中国过去和现在、历史和未来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革命的民族精神的源头及伟大象征。
井冈山精神不但集民族精神之大成,而且是传统民族精神和当代时代精神的大融汇、大统一。
井冈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性的大融汇、大统一,是中国革命史上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融汇、大统一,是民族精神发展史上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大融汇、大统一。
这种大融汇、大统一,不但反映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现代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而且体现了它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性,成为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重大特色。
井冈山精神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不但是“打天下”的精神,也应该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时代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江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
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2 长征精神的形成及其内涵?在振兴中华民族伟业中我们将怎样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①长征精神的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
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合。
至此,红二、四方面军也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长征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为中国革命史做出了伟大贡献,而且在思想上形成了一种垂裕后昆的长征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②长征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在振兴中华民族伟业中我们将怎样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一是把弘扬长征精神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注重学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党和人民取得的实践经验不断上升为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发展理论的创新精神,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当前,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运用好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重大成果,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二是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要结合弘扬长征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引导广大党员和全体人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是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要把弘扬长征精神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手段。
注重总结和发扬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保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坚持和弘扬我们党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各种宝贵精神和优良作风,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和认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革命作风,切实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各项工作中。
四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今天是和平和建设时期,我想,学习是所有学校的主题,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首先要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了解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复杂历史背景、艰苦条件、艰难历程、重大成果,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要牢固树立民族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继承红军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学习,学习各种本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展现才华,贡献力量。
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今天,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学习。
要消除不利于学习的各种束缚,发展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促进自我的发展。
六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我们要学习和继承红军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万众一心的精神,并能够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精神风范;要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