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发展历史
- 格式:ppt
- 大小:7.07 MB
- 文档页数:28
美字力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字概况(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B)年。
A、1850年B、1750年C、1900年D、1050年[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A)的名言A、宗白华B、朱光潜C、丰子恺D、蔡元培3(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C)A、《西方美学史》B、《诗论》C、《文艺对话录》D、美学原理》4 (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ABD)A、梁启超B、王国维C、康有为D、蔡元培5 (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
v6 (判断题]“美学大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
v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D)A、美B、艺术C、美感D、审美活动(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B)A、学术精神B、文化大综合C、历史主义D、理性主义3 (多选题] 美学学科的性质是(ABC)A、人文学科B、理论学科C、交叉学科D、成熟的学科4 [多选题] 美学的特点是(ABCD)A、美学和每个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B、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C、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D、美学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5 [判断题] 美学是审美意识。
(X)6 [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
V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C)A、冯友兰B、张岱年C、王朝闻D、王夫之2 (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AC)A、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B、学习美学可增加自身的魅力C、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理论修养D、学习美学可实现人生目标3 (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ABCD)A、立足于中国文化B、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C、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D、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4 [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
V5 (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
色彩艺术的发展历史色彩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那个时期,色彩被用于装饰和艺术创作,以表达人们对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在古代文明中,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是最早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
他们使用天然颜料来绘制壁画、雕塑和建筑。
这些颜料包括黑色、白色、红色、黄色和蓝色等基本颜色,以及由这些颜色混合而成的各种中间色。
中世纪时期,色彩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更加鲜艳的颜色,并尝试在画布上创作更加逼真的场景。
这种风格被称为“哥特式艺术”,其特点是使用了大量的红色、橙色和紫色等颜色。
文艺复兴时期是色彩艺术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开始更加注重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描绘。
他们使用了更加丰富的颜色和更细腻的色彩对比来创作更加逼真的作品。
例如,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作品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色彩艺术经历了现代主义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尝试使用更加鲜艳和刺激的颜色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观念。
例如,梵高、高更和毕加索等艺术家都尝试使用更加独特的色彩组合和对比来创作他们的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彩艺术不断发展和演变。
如今,色彩艺术已经成为了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绘画、摄影、雕塑还是其他艺术形式中,艺术家们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创造出更加独特和引人注目的作品。
王维,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意象描绘而著称。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色彩的描绘,从自然景观到人物形象,都富有浓厚的色彩感。
这种色彩艺术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和欣赏其诗歌的新视角。
王维的诗歌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尤其引人注目。
他运用丰富的颜色词汇,勾画出如画的美景。
如他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以丰富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居秋景图,充满了诗情画意。
王维诗歌中的色彩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他还善于运用色彩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
.波普艺术背景波普艺术来源于英文缩写"POP",即流行艺术、大众艺术。
它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萌发于保守的英国艺术界,60年代鼎盛于具有浓烈商业气息的美国,并深深扎根于美国的商业文明。
工业化时代,人们聚集于现代都市,商贾云集,城市的广告、杂志、电视、卡通漫画等等宣传造就了波普艺术的问世,美国波普艺术家遵从"艺术应反映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应表现在艺术之中"这一反传统的艺术观念,他们强调日常可视物体作为一种更能让人理解的语言形式,是表现抽象精神世界的可靠手段。
[1](P.1-2)波普时期的美国艺术家直接面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在探索艺术表现的可能性时,比起英国同行们更大胆、更热情。
从艺术发展的进程看,它是对上世纪5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精英观念做出的回应。
抽象表现主义以其个人化、主观性、精神性成为贵族艺术而高高在上,只能在艺术界获得认同。
波普艺术家则不断尝试反映当时工业化和商业化特征的新材料、新主题和新形式,表达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和流行文化而获得了大众普遍接受。
波普艺术运动是传统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它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方式,通过借助运用大量的现代科技传播手段,确保强大的生产力和高效的传播速度。
由于波普艺术产生的背景与战后形成的西方"丰裕社会"有关,这场运动基本是在形式主义圈子里探索,没有系统理论做指导。
[2](P.223)波普艺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运动之一,也是20世纪唯一获得普遍接受的艺术流派。
在这场艺术运动中,沃霍尔一马当先,成绩斐然。
他被视为波普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和最有革命性的艺术家,和杜尚(Marcel Duchamp)、博伊于斯(Joseph Beuys)、克莱因(Yves Klein)并称为20世纪后半叶对世界艺术贡献最大的四位艺术家。
[1](P.3)2.安迪·沃霍尔简介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艺术是⼈类⽂明进程中的附属产品,审视艺术,就不能离开⼈类⽂明的进程,审视⼈类艺术的(岩画是常见的原始美术形态,⼉童画、农民画和精神病⼈的画就属于原始美术。
)⼀,原始美术,⼈类艺术进程的第⼀个阶段⽯器时代等原始社会⼈类的那些涂鸦和装饰纹样就是原始艺术,⽐如岩画、陶⽂那些。
欧美指原始社会到古希腊期间的艺术,但欧美之外的部分国家的原始美术阶段要漫长很多,⾮洲艺术和中国艺术就保留了⼤量的原始艺术特征,⽐如中国画并没有发展出科学和精确的写实体系,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古典美术。
但中国画也做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宋代就发展出类似于西⽅印象派的写意⽂⼈画,⽐如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就很印象。
⽂⼈画到了明末清初的⼋⼤⼭⼈就发展出类似于西⽅表现主义的风格。
也就是说中国画的印象派早于西⽅印象派600年,中国画的表现主义早于西⽅表现主义200年,在西⽅抽象艺术兴起之前的20世纪初,中国艺术都是领先于西⽅艺术的。
⼈类在狩猎⽂明时代产⽣了原始美术。
原始美术是涂鸦性质的,作为记录事件功能⽽存在。
原始美术⼀般是记录⼀些狩猎活动,宗教仪式等。
最后也⽤于⼀些宗教仪式。
纪事是原始美术的核⼼特征。
由于没有技法和功利因素的束绑,原始⼈类的原始美术流露出⼀定的⽆意识内容和精神图腾特征,这令重视⼼理学的现代艺术某些流派发现现代艺术与原始美术在⽆意识图腾⽅⾯的交叉。
⼼理学家荣格就研究过⼤量的原始⼈类的精神图腾,荣格论述最多的就是曼荼罗图腾,曼荼罗出现很多原始宗教之中,从⼗字架到唐卡都是曼荼罗图腾。
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学⽣,其祖⽗是歌德的私⽣⼦,荣格的理论体系远远超过弗洛伊德,荣格的核⼼理论体系是集体⽆意识理论,集体⽆意识理论认为⼈类的智慧是通过遗传的⽅式繁殖下来,现代⼈类的智慧遗传可以追逆到⼏百万年前的原始⼈类。
为什么⼩孩⼦和精神病的绘画和原始⼈类很接近,因为⼩孩⼦和精神病在⼀定程度还能唤醒遗传⾃原始⼈类的那部分智慧。
中国画是原始美术向古典美术过度期的产物,中国画并没有发展出科学和精确的三维空间绘画体系。
偕偶名词解释波普波普艺术(Pop Art):波普艺术,又译称波普派或普普艺术,是20世纪中叶以来新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
历史上,它产生于英国和美国并以美国为重心,真正发挥作用是从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的。
它向人们展示了“崇洋媚外”的流行趋势,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信息爆炸及视觉效果的潮流,也反映了20世纪现实主义与后现代文化的融合之一种艺术风格。
一、概念:波普艺术是一种联结当代文化的一种审美形式,它把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平凡的物品和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的社会文化介质结合起来,提升它们的文化,审美,以及传播价值,为审美者提供一个评判今天再现时间的新视角。
二、发展历史:波普艺术源自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60年代发展到美国快速发达,并一路跟随着流行文化,以艺术的形式把信息传达出去,从而对20世纪艺术史重大的影响。
60年代末至70年代期间,波普艺术的学者到世界各地活跃,美国包括杰克·沃尔夫、安德丽·伯恩斯坦、拉尔夫·安德森、安德烈·拉古斯特等人所组成的艺术团体,在美国西南部活跃,以纽约为枢纽,分布在全美各地。
三、形式特征:一、色调:波普艺术对颜色的使用非常任性,快活。
大胆的色彩使这种艺术形式变得非常独特。
绿、蓝、黄、紫红等活泼的色调体现出观众心理的开放及浪漫,激发观众的多元想象。
二、空间的组织:波普艺术比较少使用空间的立体感,更倾向于平面的展现,常无视空间的前后结构,比较注重空间的水平层次。
三、多媒体的应用:波普艺术融合、应用了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大胆使用拼贴、投影、录像等形式,形成多种形式的技术手段。
四、日常生活物品的利用:大多数艺术家会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手表、布偶、零件、标牌等,运用在作品中,把它们变成艺术品。
五、创意的结合:波普艺术的创作者常常会采用相结合的办法,结合现实与虚构,把不同文化、思维容器结合在一起,以新颖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改变原有的形式和内容,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视角。
波普艺术论文(5篇)波普艺术论文(5篇)波普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1.1波普设计的产生波普艺术运动产生于20世纪50年月,起源于英国,在60、70年月盛行一时。
波普艺术表明的是后现代的一种文化态度,它拓宽了艺术的概念,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冲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在波普艺术产生之前,生活和艺术的界限是分明的,绘画与其他姊妹艺术也很少发生关系,艺术家追求的是纯而又纯的绘画,波普艺术则试图打破这种格局,消解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分别,取消艺术和生活的界限。
1.2波普艺术的特点波普艺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消费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文化,并通过现实的形象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使艺术脱离原来高雅的外衣和为贵族专享的特性。
波普艺术意味着抽象艺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的完结,开头了后现代主义的新阶段。
波普是现代的,但是它的消费性和符号又是后现代的,正如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这是一个冲突的综合体。
1.3波普艺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重要性波普艺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对创作中个体主体的确立。
设计师和艺术家以个体生命的体验取代了任何形式的集体模式,加深和拓展了生活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现实感和深度。
其次,强化了艺术语言的重要作用,颜色、材料等在艺术设计中不再仅仅是承载意义的形式和工具,而是艺术家和设计师想象力、制造力与生存交锋的重要事实。
再次,对影响艺术的文化背景和不同阶层文化的关注,开阔了设计艺术创作的精神领域,使艺术设计进一步实现了由“艺术性”到“文化性”的升华。
波普不仅是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和设计潮流,更是一股强大的文化潮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波普艺术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2波普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2.1意大利广场建筑的波普艺术结合是与历史上的波普艺术同出一源的,或者说是流行艺术在建筑领域里的反映。
查尔斯摩尔设计的意大利广场是波普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的经典案例,主要运用到了多元拼贴的手法。
视觉传达史的发展与作品赏析平面设计的起源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象征。
在人类原始生活逐步走向文明的起始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将自身的思想感情用符号形式来传达。
从历史资料记载的结绳记事演变到图形符号,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文明进程中的大转折。
西方近代平面设计对世界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面设计领域的发展的变化并不单单是艺术上的表现和发展,还与这个时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很重要的关系。
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应.而且艺术的发展又影响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代艺术领域经历了各种流派,如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以及反传统美学思想的达达主义,都是在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背景中形成。
都有各自的时代背景和特色,这些都为平面设计进入现代奠定了基础.一平面设计的起始-—19C的讽刺漫画1.维多利亚时期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出现工业革命.继而影响到整个欧洲,引发了社会关系的一系列变革,加速了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
从工业时代开始,设计和制造开始出现了分工,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这为平面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工业运动时期艺术的典型代表就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
维多利亚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时期。
亚历山大利娜·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女王。
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中世纪哥特艺术的推崇,与巴洛克风格相似,矫揉造作、繁琐装饰、异国风气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给人以轻薄、繁琐,易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很多繁琐的美术字,如胖体字,繁字体,哥特式的复古字等等,为了追求富丽,华贵,花哨的效果,还用各种阴影,花卉图案等进行装饰。
在这一时期的插图也非常接近写实的,同时海报,杂志等排版等也都极其的复杂,这种情况的出现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社会繁荣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 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
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
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
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
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
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 27—1986)。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波普艺术是二十世纪中期诞生于西方的一种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都市消费文化繁荣的时代精神,以明亮的色彩,大幅度的构图和商业化的主题为主要特征。
在1960年代,波普艺术快速地流传到世界各地,也深受中国当代艺术家所喜爱和借鉴。
本文将从波普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接受与创作三方面来探讨波普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影响。
一、波普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波普艺术自二十世纪中叶开始流行,是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下产生的。
二战后,美国经历了一段稳定的时期,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大众消费文化蓬勃发展,影响了许多艺术家的思想和创作方式。
波普艺术家们喜欢以大众媒体、商业广告、消费品等为主题,借此揭示当时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
艺术风格上,波普艺术主张采用明亮的鲜艳色彩和大众化的语言来呈现,借鉴漫画、电影、宣传海报等大众文化元素,它的创作特点是高度的平面化和笔触光滑。
早在80年代初期,波普艺术就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受到了许多艺术家的追捧。
中国当代艺术家认为波普艺术的大众化特征符合当时中国国情,也表达了艺术家对商业文化和新技术的热爱。
波普艺术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书信和资料的传递,这些书信和资料都是由海外留学归来的中国艺术家或是国外艺术家手写或印刷的。
在创作上,中国当代艺术家也开始积极地借鉴波普艺术的特点。
比如有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艺术家马德胜,他在80年代中期开始涉足波普艺术风格,在大幅度构图上采用明亮的色彩,加入大量的快速移动的线条,以现代公路、快餐店、超市、电影院等为主题创作了许多具有典型波普艺术风格的作品。
当然波普艺术在中国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不少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波普艺术的改造和发展。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波普艺术在形式和手法方面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波普艺术强调明快的色彩,简洁的线条和大众化的元素,这一风格启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家,让他们更加注重创造大众化的题材和形式,目的是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理解他们的艺术作品。
二十世纪的艺术流派,及代表人物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称。
19世纪后半期~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美术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
,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 ,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野兽主义1905年产生于法国的美术流派。
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以马蒂斯为首。
作为一种绘画潮流,野兽主义认真追随V.凡高、P.高更等人所开创的艺术道路,竭力反对传统的模仿自然的写实主义,突出强调主观感受,注重采用变形、大色块和粗拙的线条相结合的夸张表现手法,追求平面化的装饰趣味,力图创造一种“单纯、宁静、均衡、和谐”的美学境界。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蒂斯、A.德兰、杜飞、M.de弗拉曼克等。
野兽主义没有任何宣言和纲领,且存在仅有二、三年时间,但在西方20世纪早期的美术运动中却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20世纪首次艺术革命。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英国,十九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