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知识及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79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静电是在身体或物体表面积累的一种电荷现象,常见于干燥的环境中。
虽然静电本身对人体来说一般并不危险,但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防止静电累积,可能会引发诸多安全问题,例如引发火灾、破坏敏感设备等。
因此,了解静电的产生和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一、静电的产生原因静电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摩擦:当两个物体擦拭或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上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导致两物体带上相反的电荷。
2. 分离:某些物质会通过分离过程产生静电荷,例如塑料薄膜在剥离时会带电。
3. 电离:当空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会形成离子,使空气带电。
二、静电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静电会造成人体不适,如皮肤干燥、刺痛感等。
同时,在静电累积较高的环境中,人体接触某些敏感设备会导致设备损坏或电击。
2. 火灾危险:静电可以通过火花引发可燃物的爆炸或火灾。
当静电发生放电时,如果接近易燃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3. 设备损坏:某些敏感的电子设备对静电非常敏感,高强度的静电放电可能会损坏这些设备。
三、静电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常见的静电防护措施:1. 使用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用于去除物体表面电荷的装置,通过释放相反电荷来中和静电,减少静电积累。
常见的静电消除器包括离子风机、离子风枪等。
2. 定期清洁和保湿: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地面、设备和工作台面,减少灰尘和污垢的积累,同时保持工作环境湿度适宜,可减少静电的产生。
3. 使用防静电设备:有一些衣物、鞋子、手套和地板是专门用于防静电的,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4. 接地保护:在工作环境中,合理使用和连接接地装置,将静电释放到地球中,减少电荷的累积。
5. 避免直接接触敏感设备: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可能会受到静电影响的敏感设备,如计算机芯片、电子元件等。
对于需要处理敏感设备的工作,应该采取合适的防静电工具和设备。
防静电知识培训资料一、静电的定义和产生原因静电是指物体上存在的静止电荷。
当两个物体接触摩擦或分离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两个物体带有不同的电荷,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二、静电的危害1. 对人体的伤害:静电会导致人体不适,如电击、感觉刺痛等;2. 对设备的影响:静电会对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造成损坏,导致设备失效;3. 对环境的威胁:静电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尤其是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
三、防静电措施为了减少静电的产生和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静电措施:1. 控制湿度:适度增加空气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积累。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其他调节湿度的设备来控制环境湿度。
2. 接地保护:将静电带电物体与大地或接地设施连接,通过导电材料进行导去静电荷。
3. 静电消除器:使用静电消除器可以快速中和电荷,减少静电的积累。
常见的静电消除器有静电棒、静电喷枪等。
4. 注意电缆走向:在布置电缆时,尽量避免电缆与高压线、大功率设备等静电场接触或靠近,以免引发火灾和其他危险。
5. 使用防静电材料:选用防静电材料生产电子产品和工作服等,可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四、防静电培训要点1. 静电知识普及:培训时要讲解静电的定义、危害及防静电措施,增强员工对静电的认识。
2. 个人防护措施:提醒员工在进行清洁操作时,使用防静电手套、鞋子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静电对身体的危害。
3. 工作区域设计: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并设置静电防护设施,如接地导线、静电消除器等,有效降低静电积累的风险。
4. 安全操作指导:对从事电子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指导,包括正确使用工具、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材料等。
5. 应急响应措施:培训中要强调应急响应措施,如火灾的扑灭方法、人员疏散等,以保障员工在危险情况下的安全。
结语静电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现象,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和损失。
通过对静电的认识和防护措施的学习,我们可以减少静电对人体和设备的影响,保障工作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
静电危害引起的火灾和爆炸风险是一种常见的工作场所安全问题。
为了减少静电危害,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规定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止静电危害的规定:
1. 场地设置要求:在易产生静电的工作区域内,要设置适当的地面铺设、接地导线和抗静电地板材料,以便有效地将静电释放到地面上。
2. 防护装备要求:工作人员应使用合适的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手套,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3. 工作操作要求:在易产生静电的工作环境中,要采取适当的操作措施,如减少物体的摩擦、使用导电性工具和仪器等,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4. 静电地点标识要求:在易产生静电危害的区域内,要设置适当的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静电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储存和处理要求:对易产生静电的物质,如易燃液体、粉尘等,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储存和处理,以减少静电引起的火灾和爆炸风险。
这些规定和标准的具体要求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特定工作环境中,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来制定适当的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第 1 页共 1 页。
esd静电防护标准静电的防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尤其是电子行业的一项重要考量,任何一个影响该行业的因素均不应被忽视。
鉴于此,建立全面、完整的ESD静电防护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ESD静电防护标准主要涵盖ESD基础知识、电气安全防范、ESD 防护流程及实践、静电防护设施设备设计原则等四个方面。
一、ESD基础知识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是指静电在短时间内释放过程中产生的强烈电流冲击或电压冲击等电磁场波动效应的总称。
静电的释放,可以是由于静电放电或静电放电学习中的电容、电阻、生物负载等不同的原因所致。
因此,为防止电子产品遭受ESD静电影响,开发和生产商都需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二、电气安全防范于电气安全防范而言,ESD静电防护标准首先包括建立ESD安全防范的环境。
根据ESD标准规定,所有的电子装配和测试场所都应采用恒定的低静电压工作环境,并使用相应的静电控制设备,如静电地板、静电放电仪、静电放电机等,以确保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ESD防护流程及实践在实际应用中,开发和生产商需要根据ESD静电防护标准,结合具体的工作环境,制定具有针对性的ESD防护流程和实践。
因此,开发和生产商需要建立明确的ESD静电防护指示,尤其是建立ESD静电防护流程,以确保该工厂环境中的所有电子产品都处在良好的ESD防护环境中。
四、静电防护设施设备设计原则ESD静电防护设施设备设计原则是ESD静电防护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ESD静电防护设施设备的设计原则,主要是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将静电防护设施设备分为外层静电控制层、中层静电控制层和内层静电控制层,以确保环境中的静电能够有效控制并保护电子产品不受静电影响。
以上就是ESD静电防护标准的概述,从ESD基础知识、电气安全防范、ESD防护流程及实践、静电防护设施设备设计原则等四个方面来看,ESD静电防护标准是构建一个完整的ESD静电防护框架的基础。
它不仅提高了电子产品的保护水平,而且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静电是指在电荷分布不均匀或电荷运动时产生的电现象。
虽然静电的电流非常微弱,但当遇到易燃物、易爆物或敏感的电子设备时,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损坏设备。
因此,了解静电的危害,掌握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电的产生原因、危害以及静电安全防护的措施。
一、静电的产生原因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摩擦:当两种不同材料之间摩擦或剥离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导致两种材料带电。
2. 分离:当物体分离时,原本平衡的电荷分布被打破,导致物体带电。
3. 接触:当带电物体接触其他物体时,带电物体的电荷会转移到其他物体上,使其带电。
二、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液体或固体周围存在静电时,静电的放电会引发火灾或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电子设备损坏:静电对电子设备非常敏感,静电的放电有可能破坏电路、电子元器件,使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3. 人体触电:当人体带电时,接触地面或带电物体时会导致触电,造成人身伤害。
三、静电安全防护措施为了减少静电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静电安全防护措施:1. 防止静电的产生:在处理易产生静电的材料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摩擦、分离和接触。
例如使用抗静电材料、涂覆导电材料、使用接地装置等。
2. 防止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液体或固体周围,应采取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爆设备、加强通风、控制静电积聚等。
3. 防止电子设备损坏:在操作电子设备时,应注意防静电。
可以使用抗静电工作台、穿戴抗静电服装、使用抗静电工具等,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传导。
4. 防止人体触电:在操作带电设备或带电材料时,应穿戴防静电鞋、手套等防护用具,确保自身和周围环境都处于相同的电位。
5. 定期检测与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静电防护设备和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可以进行静电测试、地面阻抗测试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或更换。
6. 培训和宣传:对从事与静电接触的工作人员进行静电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静电危害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静电是电荷在物体表面的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静电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不方便和危险,比如在冬天穿羊毛衣摸门把手时产生的电击感,或者在干燥的环境中,当我们接触到静电时,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
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1. 了解静电的产生和消除原理静电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分布不平衡造成的。
电荷可以通过摩擦、压力和分离等方式产生。
当两种或多种物质发生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进而导致物体带电。
静电的消除可以通过接地、湿润物体表面和使用导电材料等方法来实现。
2. 静电危害的认识和理解静电可以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
当静电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发生了电火花,就会产生火焰、爆炸或者引发化学反应,从而造成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此外,静电也可能对电子设备和仪器造成损坏。
3. 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静电的产生、积累和释放。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1 控制湿度在空气中,湿度越高,静电积累的能力就越低。
可以通过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来降低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其他湿化方法,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中,如实验室、工厂和办公室等。
3.2 避免摩擦摩擦是静电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静电敏感的区域,应避免不必要的物体摩擦。
比如,在搬运易产生静电的物体时,使用一些防滑垫料,减少物体的摩擦。
3.3 接地处理接地是静电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将静电积累的物体与地面直接连接,可以通过地线或者接地扭簧来实现。
接地可以将物体表面的静电释放到地面,减少静电的积累。
3.4 使用静电控制器静电控制器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静电控制器通常使用导电材料制成,比如导电塑料或者金属薄膜。
当物体与静电控制器接触时,静电会通过控制器消散或者流向地面。
3.5 使用抗静电材料一些材料本身具有抗静电的特性,可以用来制造防护设备和防护服装。
静电知识及其防护技术1. 引言静电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它不仅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情况。
因此,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以及采取适当的防护技术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电的基本原理、静电的危害以及常见的防护技术。
2. 静电的基本原理静电是指当物体表面电荷失衡时所产生的现象。
当物体带有静电时,它们会产生静电场,并且有可能发生静电放电。
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摩擦电荷:当两种物体互相摩擦时,它们的表面电荷会发生转移,从而导致静电的产生。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物体靠近一个中性物体时,带电物体会对中性物体产生静电感应,使其表面电荷发生重排,并最终得到电荷失衡的状态。
•电离:在某些情况下,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可以通过碰撞或高温状况下获得能量,从而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正离子和负离子。
3. 静电的危害静电在工业生产中可能带来各种危害和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静电危害:3.1 火灾和爆炸当静电放电的能量超过了物质的起燃能量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特别是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静电的存在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3.2 电击静电放电可以对人体造成电击,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中,这种电击可能会引起疼痛、肌肉痉挛甚至心脏问题。
3.3 设备损坏静电可以对电子设备、电子元件等产生损害。
在电子工业中,静电放电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数据丢失等问题。
4. 静电的防护技术为了有效地减少静电产生的危害,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静电防护技术:4.1 接地接地是减少静电危害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将带有静电的物体与地面相连接,可以使其释放静电并保持电荷平衡。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设备和设施应该进行良好的接地设计和操作,以减少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4.2 防静电材料使用防静电材料是减少静电产生的有效方法。
这些材料具有导电性或阻抗特性,可以帮助分散和释放静电。
在静电敏感的环境中,使用地胶、静电垫、防静电涂料等防静电材料可以有效地控制静电。
防止静电规范标准最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静电问题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和危害,制定一套全面的防止静电规范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最新的防止静电规范标准内容:开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静电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子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静电,保护员工健康,提高生产效率,本规范标准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指导原则。
1. 静电产生原理与危害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可能由摩擦、接触、分离等过程产生。
静电的危害包括损坏敏感电子元件、引发火灾和爆炸、影响人体健康等。
2. 静电防护材料- 选用抗静电材料,如抗静电地板、抗静电工作台、抗静电包装材料等。
- 确保所有材料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具有明确的抗静电性能指标。
3. 静电防护设备- 在生产线上安装静电消除器,如离子风扇、离子棒等,以中和静电。
- 使用静电测试仪器定期检测设备和环境的静电水平。
4. 静电防护措施- 工作人员应穿戴抗静电服装和鞋,如防静电服、防静电鞋等。
- 在工作区域内使用抗静电工作台垫,确保操作过程中静电的有效控制。
5. 静电防护环境- 保持工作区域的湿度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于干燥的环境。
- 定期清洁工作区域,避免灰尘积累,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6. 静电防护培训- 对员工进行静电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静电危害的认识。
- 培训内容包括静电的产生原理、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
7. 静电防护监控- 建立静电防护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生产环境中的静电水平。
-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静电危害的扩散。
8. 静电防护法规与标准- 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静电防护的法律法规。
- 参照国际标准,如ISO 1210等,制定和更新企业自身的静电防护标准。
结尾:通过上述规范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生产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静电防护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技术发展。
静电防护注意事项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的电荷堆积,当两个物体接触或分离时,会发生电荷转移,从而引发静电现象。
在工作和生活中,静电可能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因此我们需要重视静电防护。
以下是一些静电防护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1.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包括静电的产生原因、传导方式以及对人体和设备的危害影响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静电防护。
2.合理选择工作环境静电容易在干燥的环境中产生和累积,因此在选择工作环境时,我们应尽量选择相对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工作。
另外,为了减少静电产生,可以在工作环境内增加一些湿度调节设备,如加湿器等。
3.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也是静电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防静电服装通常由导电纤维制成,能够有效地把体表的电荷导入地面,从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静电服装,确保自身的安全。
4.使用合适的防静电设备除了穿着防静电服装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防静电设备来减少静电的产生。
例如,在电脑操作时,可以使用防静电腕带或静电消除器,有效地将体表的电荷释放到地面上。
5.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保持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清洁也是预防静电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为尘埃等杂质的存在会影响电荷的传导,并增加静电的积累风险。
因此,定期清洁设备和工作环境,保持其表面的干净和光滑,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
6.注意静电的安全距离静电的传导距离是有限的,因此在操作设备或接触电子元件时,应始终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这样可以避免静电的传导导致设备损坏,同时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7.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的完好程度也是静电防护的重要环节。
如果发现设备的防护措施有缺陷或设施已经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其正常工作。
总结起来,静电防护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合理选择工作环境、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使用防静电设备、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注意静电的安全距离以及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
2024年静电安全防护知识一、静电的特性及危害1、静电的产生: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x10-8厘米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
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产生静电。
容易产生和积累危险静电的工艺过程:1、固体物质大面积摩擦。
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
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6、穿化纤布料衣服、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等。
2、静电的特点:1、电压高。
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很高。
固体静电可达20万伏,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汽静电可达1万伏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万伏以上。
2、泄漏慢。
因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其上的静电很慢。
3、影响因素多。
如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如几何形状、接触面积)、工艺参数(如作业速度)、湿度和温度、带电历程等因素。
由于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事故的随机性强3、静电的危害:工艺过程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如:合成分厂306车间xx年12月2日上午,丙叉反应工序在投料时发生的闪爆事故。
一分厂109车间xx年11月11日上午三楼配料工段一步制粒机内部物料发生爆燃事故皆为静电放点所致。
4、放电与引燃1、各类静电放电种类1.1电晕放电。
即在两电极间放电,引燃能力很小。
1.2刷形放电。
非导体与导体间易发生,引燃能力中等。
1.3火花放电。
发生在相距较近的带电金属导体间,释放能量集中,引燃力很强。
1.4传播型刷形放电。
发生在具有高速起电的场所,放电能量大,引燃能力很强。
2、在相同电位条件下,液面或固体表面带负电荷时发生的放电,比带正电荷时发生的放电对可燃气体的引燃能力大。
3、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可燃物更易点燃:3.1可燃物的温度比常温高。
静电防护知识点总结静电是指物体带有静电荷,没有流动电流的电荷状态。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静电可能会引起很多问题,比如电击、火花引发火灾、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静电带来的问题。
静电防护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会对静电防护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1. 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是静电问题的根源。
静电主要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摩擦或分离过程产生的。
当两个物体摩擦或分离时,其中一个物体失去了电子,称为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获得了电子,称为带负电荷。
这种带电状态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会积累静电荷,如干燥空气、摩擦表面、湿度低等都会影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2. 静电的危害静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比如在油漆车间或者危险品仓库中,静电可以引发火灾爆炸;在医疗设备或电子仪器中,静电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在工作中,静电也可能引起电击伤害。
因此,了解和预防静电的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3. 静电防护的原则静电防护的原则是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避免静电的危害。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通过改变工作环境、使用防静电材料等方式来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 防止静电的放电:通过接地、放电器等措施来防止静电的放电,减少静电的危害。
-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对静电危害的认识,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4. 静电防护的措施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防护。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使用防静电材料:选择带有导电或者抗静电性能的材料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 接地:通过接地来降低物体的静电电荷,减少静电的危害。
- 使用防静电设备:在需要防护的场所使用防静电设备,如带有静电消除装置的设备、防静电服装等。
5. 静电防护的常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静电防护的基本常识,以便有效地预防静电带来的问题。
- 在医疗设备或电子仪器周围禁止使用塑料袋等会带电的物品,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一、静电防护基础知识1、静电的概念:静电就是静止的电荷。
任何物质都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跟电子。
质子与中子因质量较高,结合力强、不易分离紧密聚在一起称为原子核。
电子质量小,环绕原子核外,依其电气的特性。
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因不具电气特性不带电。
电子的电气特性与质子相反,带负电。
在正常状态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为中性不带电。
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投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有多余电子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源如:动能、热能、化学能等等。
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譬如:在冬季空气干燥及光线暗淡环境下,脱掉毛线衣服时所产生的火星、彩色显管电视屏幕上粘附的灰尘等等,都是积累的静电所致。
二、静电防护的目的与危害性:1、静电就是指静止的电荷。
2、静电防护的目的:防止静电击穿电子元件或产品,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3、静电的危害性:①元件吸附灰尘,改变线路间的阻抗,影响元件的功能和寿命;②因电场或电流破坏元件绝缘层和导体,使元器件不能工作(或者完全性破坏);③因瞬间的电场软击穿或电流产生过热,使元件受伤,虽然仍能工作,但是寿命受损;4、静电的产生原因:静电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现象,由非导体的运动产生的。
当两个物体相互磨擦时,就产生了静电:如塑料包的拿起或打开、合成衣料的磨擦、塑料鞋底在地板上的磨动或塑料吸锡器的吸动、以及人体本身也带静电。
5、静电防护的方法:①敏感元件和电路板组件不使用时须放入静电袋、静电盒保存;②从防护静电袋中移出静电敏感器件时必须是在防静电工作环境中;③防静电环境中应无静电产生物:如:塑料文件夹、塑料吸锡器。
6、常用的防静电工具:包括防静电手环(分有线防静电环和无线防静电环)、防静电胶垫、防静电手环测试仪、静电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