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达标检测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达标检测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达标检测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达标检测卷

第三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 ℃B.10 ℃C.40 ℃D.100 ℃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

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A.冰的熔化

B.水的凝固

C.冰的升华

D.水的汽化

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5.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

6.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A.蒸发B.升华C.液化D.沸腾

7.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

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8.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10.在一部动画片里,雷公公询问起“雾、露、霜、雪”四姐妹的出身由来,你认为她们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固而来

C.霜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11.被太阳晒热的自行车座垫,用湿抹布擦一下就很快凉了下来,主要原因是()

A.水凝固放热B.水液化放热

C.水蒸发吸热D.水液化吸热

12.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液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D.河面上的水凝固成冰,封住了河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__图是寒暑表,在甲、乙两图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的是________,甲的示数是_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

物质

(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凝固点/℃

酒精78 -117

水100 0

水银357 -39

14.春节时,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其量程为________℃,当时气温为________℃,温度计内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________。

15.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16.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水就变少了。这两种热现象,前者主要发生________,后者主要发生________。(均填“沸腾”或“蒸发”)

17.如图所示的是加热固态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态碘吸热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紫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原因,生活中________(填“露”“冰”或“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8.科学家计划利用空间站的激光为太空垃圾减速,使之坠入大气层烧毁。地球轨道上有一废弃卫星,速度为2.7×104 km/h,合________m/s。如图所示,用大功率激光短暂照射该卫星的B面,其表面金属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向外喷射而出,从而导致卫星减速。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1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填“保持不变” “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低于试管内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0.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__,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

________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____________,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

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____℃,海波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其中一个组员误把盐水当成清水,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沸点值。为了探究盐水的浓度与沸点的关系,同组同学用水与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实验。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他测

得的盐水的沸点是________ ℃。

(2)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

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________(填“降低”“不变”

或“升高”)。

盐水的浓度/% 0 2 4 6 8 10 12 14 沸点/ ℃100.0 100.3 100.6 101.0 101.3 101.6 102.0 102.3 (3)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知,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

________(填“先”或“后”)放盐。

22.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__________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水泥桥面结冰了,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________。

某同学上网百度“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表):

盐水浓度/% 小于0.1 2.9 4.3 11 15 23 23.8 25 26 36.3 凝固点/℃0 -1.8 -2.6 -7.5 -11 -21 -17 -9.4 -1.8 0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泰坦尼克号》较真实地还原了游轮在大海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4.3%的盐水,难怪许多落水者无法忍受寒冷,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4分,共8分)

24.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

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

释。

25.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 ℃,用它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5 ℃。

(1)如果实际气温为20 ℃时,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多少?

(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多少时,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答案

一、1.A2.A

3.B点拨: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 ℃,放到水中后,冰吸热升温,水放热降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 ℃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 ℃;

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 ℃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了”。

4.C点拨:露珠的形成和壶口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湿手烘干是汽化现象。5.B

6.A点拨: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缓水分的蒸发。

7.C点拨:海水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

8.B

9.D点拨:由图甲可知,在-117 ℃时酒精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温度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固态酒精属于晶体,故A错误;在-117 ℃时,酒精温度处于熔点,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液态,还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 ℃,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10.C

11.C

12.D

二、13.乙;甲;38.5;-7

14.-40~50;-16;酒精

15.凝华;熔化点拨:刚取出的冻鱼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鱼凝华为固态小冰晶;冻鱼身上的霜变成水,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16.蒸发;沸腾17.升华;凝华;霜

18.7 500;升华

三、19.保持不变;放热 点拨:冰是晶体,水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水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20.(1)停表;状态 (2)均匀受热 (3)48;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点拨:(1)实验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停表测量所用的时间,加热时还要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情况。

(2)水浴法加热能使物质均匀受热,且使海波缓慢升温,利于观察状态的变化和记录测量数据。

(3)由图可知,海波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熔点为48 ℃。

21.(1)103 (2)升高 (3)后 点拨:(1)由图乙可得盐水的沸点是103 ℃。(2)根

据表中盐水浓度从0增加到14%,沸点从100.0 ℃升高到102.3 ℃,可见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升高。(3)盐水浓度增大其沸点升高,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煮食物时最好后放盐。

22.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快慢;物质的种类;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夏天在

地上洒水来降温

23.熔点;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

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2.6 ℃

点拨:(1)在道路上撒盐,让冰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是利用“冰上撒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来除冰。(2)分析数据得出: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为4.3%时盐水的凝固点为-2.6 ℃,则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2.6 ℃。

四、24.解:(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2)

冰柜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25.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t 1=10095-5

℃=109 ℃。 实际气温为20 ℃时,这支温度计的读数t 20=20109

℃+5 ℃=23 ℃。

(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 ,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则109×(t -5 ℃)+

0 ℃=t ,解得t =50 ℃。

优质资料精心挑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如图),河北各地市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 A.nm B.μm C.mm D.cm 2.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轨道旁的行道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有轨电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标准化考试文具中的碳素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是:cm,cm,cm,cm,则此笔的长度应取 A.cm B.cm

C.cm D.cm 5.在一次军训越野跑中,一个长200米的队伍以4米/秒的速度穿过一个长1 200米的山谷,请问队伍完全通过山谷需要多少时间 A.300秒B.350秒 C.400秒D.250秒 6.湛江首条高铁将于2018年6月开通,广州—湛江3小时可达!如果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7.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都向东运动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9.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s内的平均速度是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各章知识梳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 m\dm\cm\mm 单位:国际单位制 米(m ) 常用单位:km\ m\mm\μm \nm 测量工具:刻度尺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长度】 使用前观察:0刻度;量程;最小分度值 放对:沿着、贴紧 圆的直径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正确使用 使用时 读对:正对刻度线 间接测量 细铜线直径 记对:数字和单位 地图两地距离 记录到最小分度值得下一位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误差和错误 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测量工具 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单位:国际单位制秒(s )常用单位:h\min\ss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机 运动的描述 【最普遍的运动】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的选择:除自身以外的物体、 常以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械 速度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υ=s/t 变形【s=υt : t=s/υ】 运 运动的快慢 单位及换算:国际制m/s 常用单位km/h ;1m/s=3.6km/h 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大,速度快 比较快慢方法: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少,速度大 时间、路程都不同,求平均速度 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最简单的运动】 概念:速度在发生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的计算:υ=s/t 【总路程;总时间】 实验三: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车由甲 至乙 车由乙 至丙 车由甲 至丙 路程(cm) 42 时间(s) 2 平均速度 m/s 0.1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计.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大烧杯(能盛下自制温度计的玻璃

瓶)3只,开水,冷水,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温度 温度单位:摄氏度(℃)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结构原理使用

第2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 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描绘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图象. 【教学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章节同步检测卷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章节同步检测卷 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2、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3、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4、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路边的树木B.走动的列车员 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D.火车车箱 5、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 D.甲乙都向西运动

6、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A.速度的大小 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 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 8、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A.2.5米/秒 B.20米/秒 C.5米/秒 D.8米/秒 9、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等于4米/秒 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等于5米 D.大于5米/秒 10、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 际统一的单位,叫 _____________ (简称SI )。 2、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 _______________ ,其他单位有:千— 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纟纳米(nm )。1km=1 000m ; 1dm=0.1m ; 1cm=0.01m.;1mm=O.001m ; 1.m.=0.0O.O 001m.^1nm=O..0OO. 000.00.1.m 。测 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 ________ 线、 、 ____________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 _______________ ,位置要放正,不得 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对正观 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h 卜分 (min )。1h=60min 1min=60s 。 4、 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 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 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 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机械运动。 科学探究包含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T T ______________ T 分析和论证T ___ T 制作计划与设计实验 T 交流与合作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温度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a)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b)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 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c)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 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二、重、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

(一)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用手拿温度表的一端,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表内液体的胀缩。如果温度 表的玻璃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测定的便不是水的温度;如果不等温度表内液柱停止升降就读数,或读数时拿出水面,所读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温度。) 注意:在测温前千万不要甩( 二)临时测定室内外的温度时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端,等温度计内的液柱停止升降时,再读数; 2.读数时,视线也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3.如果长期测定室外的温度,要把温度计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 四、知识拓展 ◇热力学温度:宇宙中温度的下限是—273℃,被叫做绝对零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K),所以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73K,沸水的温度为373K。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 体 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 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1)温度计除了可以测量温度外,有无其它用途?(做热敏报警器、制成工艺品等) (2)我们所学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性质制成的,那么,用其它原理能否制成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 D.课桌的高度约为 m 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s B. s C. s D. s 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 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着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 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 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10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 cm、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A、 B、 C、 D、 11.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核心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基础考点过关【课堂提问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单位: (1)基本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s)。 (2)单位换算:1 km= 103m, 1 m= 10dm= 100cm= 103mm= 106μm=109nm。 1 h= 60min= 3.6×103s。 2.测量工具:长度测量工具为刻度尺;时间测量工具为停表。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刻度尺不能歪斜,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录结果包括测量结果和单位。 4.误差: (1)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特点:误差不能(选填“能”或“不能”)避免,只能减小;错误能(选填“能”或“不能”)避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物:事先被选取作为标准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4.相对性: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选取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一课时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 路程与时间之比。 (2)公式: v=;求路程:s= vt;求时间:t= 。 (3)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1 m/s= 3.6km/h。 第二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平均速度: ①作用:粗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计算公式: v=。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测时间)、刻度尺(测路程)。 2.实验原理:v=。 3.实验装置: 4.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v=算出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理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三章物理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 、放热,温度不变 C 、吸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时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A、凝固 B、升华 C、先升华后凝华 D、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 A、液化 B、汽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汽化 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 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A、37.5℃和38.5℃ B、37.5℃和38℃ C、38℃和38.5℃ D、38℃和38℃ 1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 D、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15、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 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 [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 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01知识梳理 1.温度 (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2)温度计: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时要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_和________,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________和________;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3)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在使用前要把水银柱甩下去. 2.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 (2)特点:物质熔化时________热,凝固时________热. (3)固体分类: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它们的区别. (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________时的温度为熔点;________形成晶体时的温度为凝固点. (5)晶体熔化的条件: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先达到________,然后继续________. 3.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液化. (2)特点:物质汽化时________热,液化时________热. (3)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沸腾是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在__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只发生在_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 (4)沸点:液体________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________,同一液体的沸点还与________有关. (5)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凝华. (2)特点:升华过程要________热,凝华过程要________热. 02知识对比 1.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与体温计 2. 3.蒸发和沸腾 第1 页共1 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 (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B泡沫塑料调小大保持不变控制变量法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羽绒服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备课讲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__ 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 际统一的单位,叫(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其他单位有:千 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 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 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 线、、;②测量时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得 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并且对正观 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 (min)。1h=60min 1min=60s。 4、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 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 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 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 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为 或 ,交通运 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或 ,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 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 。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 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人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 测量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3、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 4、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0 和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代表1℃。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4.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 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6.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玻璃泡和直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略有弯曲,使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离开人体后,体温计仍能准确地显示人体的温度。 7、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温度计的区别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1、 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3、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4、 凝固:物质从液太变成固态: 5、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7、 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特点(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 -二章检测题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中山中学2013---201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检测题Array 本试卷共4大题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3 * 2分 = 46分)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锣是靠锤子的振动发声的 B、气体传声比液体快 C、音调越高的声音就越响亮 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晚上一同学在家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棉被把电视机包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C、用耳机听 D、让人家捂上耳朵 3、超声波可以洁牙是因为()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把污垢振落下来 C、超声波发生反射 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4、声音的响度决定于() A、声音的振幅决定 B、声音的频率 C、声源的音色决定 D、以上多种因素决定 5、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春水东流 B、江水奔腾

C、春风佛面 D、星星闪烁 6、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 A、中学生的步行速度是100cm/s B、刚买的2B铅笔长是 C、运动员刘翔走路时的速度s D、今天考试的试卷纸张的厚度为1mm 7、著名运动员博尔特可在9s内跑完100m,从中山中学出发到秦安的汽车行驶速度 可达到54km/h,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关系是() A、运动员,汽车,猎豹 B、猎豹,汽车,运动员 C、猎豹,运动员,汽车 D、汽车,猎豹,运动员 8、. .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高山 C.飞机 D.白云 9、.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 A.向下运动 B.已向上运动 C.静止不动 D.水平运动 10.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速从木梳齿上划过,再让它从木梳齿上慢慢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它们都不同 11.、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12.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声体每S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B.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教版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A) 薄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荿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 分) 羇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蚇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 D ?春风拂面蚁2.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肁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蚆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螇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 肂D. —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 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 蕿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蝿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袇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蒃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蒈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羆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袄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虿5.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芇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肆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羁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莁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肆6.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贝(()肆A ?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莂C.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D .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S可知,物体的() 衿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聿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 (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 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10 20 40 30 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 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只升不降) ☆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 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 小 一些。(填“大”或“小”) 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