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方法之心理描写指导

  • 格式:pdf
  • 大小:214.33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担忧和痛苦来自于战友邱少云被烈火焚烧时的惨烈景象,突出了邱少云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暴露部队的崇高精神。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小结:从上面的心理活动描写中,我们了解到心理活动描写既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又能够为文章的主题服务,还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所以学会心理活动描写非常重要。

三、赏析精彩片段,了解心理描写方法

1、直接刻画法。让人物与读者直接交流,仿佛面对面地谈话,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完整和丰满,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切。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到……”“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他想起……”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当然,也可以不用

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1)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直接叙述、交代和说明。写作时常用“他想”、“他回忆”、“心里嘀咕”等词语引出。如《詹天佑》中的一段心理描写:“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段内心活动表现了詹天佑强

烈的爱国热情和为国争光的坚定决心,也是他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刚才看到的桑那

的两段心理描写也属于这一种。

(2)内心独白法。

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

《一夜的工作》一文,在“我”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写了一段内心独白: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

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段内心独白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无比

崇敬、爱戴之情。

我捧着这碗热呼呼的姜汤,一股热流流遍我的全身。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暖包裹着。这碗姜汤凝聚着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限深情的爱。我一口气喝了下去,

姜汤带着温馨,带着深情流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它是那么香,那么甜,香甜中又透

出令人振奋的辣味,使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顿时,我眼睛发热,鼻子发酸,

一颗颗泪珠滚到了腮边……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病了的同学,喝老师送来的姜汤时的心理状态。写得具体而真切,表达了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间接描写法,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刻画得好,往

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对人物表情进行形象的描写,对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起这很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心理活动,可通过人物的

动作、表情反映出来。

即通过动作、神态、表情等其它描写方式来刻画心理。也叫动作暗示法:即用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严监生临死前摇头,手指灯心的

动作,准确地刻画出了他要死了还担心浪费灯油的心理。

3、梦幻描写法。

作者借助梦境、幻觉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当时的思想。因为梦境、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和思想感情。如同学们都熟悉

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四次产生幻觉。第四次

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

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

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景物衬托法:

即用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人物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如一位同学在写《我被评上了"三好生"》中写道:"今天,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这句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被评为"三好生"而兴奋不已的心情。自然景物不变,但人的心情不同,景物也就不一样。

孤独时会感到寂寞,使本来动听的蟋蟀叫声产生厌恶,使姹紫嫣红、赏心悦目的景物变得可恶;受挫时会产生悲观的心理,顿觉暗无天日。这就是典型的境由心生。

四、习作指导

1、以发考卷时自己紧张的心理描写为例

我们同学往往是怎么写心理活动的呢?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一)内心独白。

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mp3,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再如:老师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脏已经跳到嗓子眼了。我忐忑不安:怎么办?怎么办?我下我完了,肯定考砸了,老师会怎么骂我,妈妈会怎么唠叨?还有爸爸,对了爸爸出差了,但妈妈会不会……天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试卷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我的手上,我闭上眼睛,颤巍巍地拿着试卷让同桌读给我听,“84分!”我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

(二)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

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再如:老师开始发卷了,当我拿到试卷时,我双手挡住分数不敢看,我缓缓睁开双眼,左手慢慢移开,看到一个“1”,我心想:不会吧?才是十几分啊,我完蛋了。右手往右边移了移,一个“0”出现了,我心想:才10分,这回我是真的完蛋了。我绝望的拿开右手,又是一个“0”,我揉了揉眼睛,卷子上写了三个鲜艳的红字,“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