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含量
- 格式:ppt
- 大小:438.00 KB
- 文档页数: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无机和有机物质的浓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的含量。
下面是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苯酚在紫外和可见光区都有吸收峰,根据它的吸收峰特征可以测定其含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苯酚在240 nm处的吸收峰进行测定。
实验仪器、试剂以及玻璃仪器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试剂:苯酚、甲醇玻璃仪器:比色皿、移液管、醇灯、玻璃棒、烧杯等。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苯酚样品溶液将1 g的苯酚粉末称到50 mL的烧杯中,加入约30 mL甲醇并混合均匀,然后用甲醇稀释到50 mL。
最后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步骤2:制备苯酚标准曲线将制备好的苯酚样品溶液定容到50 mL,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检测波长为240 nm,然后将苯酚标准溶液分别放入比色皿中,取0、0.2、0.4、0.6、0.8 mL苯酚标准溶液,然后用甲醇稀释成10 mL。
最后,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各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步骤3:测定未知样品将待测样品取5 mL,加甲醇稀释成50 mL,然后放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苯酚的含量。
注意事项1.制备苯酚样品溶液的时候,要充分混合均匀,防止苯酚沉淀。
2.操作过程中,不可碰触紫外光管等易损部件。
3.实验前,应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预热操作,以保证测试准确性。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测定的吸光度可以绘制出苯酚标准曲线,通过计算未知样品的吸光度,即可求出其苯酚含量。
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此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总结本实验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该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和操作要点,还能够提高实验技巧,从而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一、实验目的:
了解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掌握邻二氮菲法测定铁的原理;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吸收曲线的绘制和样品的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
邻菲啰啉是测定微量铁的较好试剂。
在pH=2~9 的条件下,邻菲啰啉与Fe2+生成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Fe3+能与领二氮菲生成淡蓝色配合物(不稳定),故显色前加入还原剂:盐酸羟胺使其还原为Fe2+。
三、仪器及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铁标准溶液:含铁0.01mg/mL、0.1%邻菲罗啉水溶液、10%盐酸羟胺水溶液、1mol/lNaAc缓冲溶液(pH4.6)。
四、实验步骤
1.吸收曲线的绘制和测量波长的选择
吸取0.0mL和6.0mL 铁标准溶液分别注入两个5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5mlNaAc溶液,2.5ml盐酸羟胺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60nm之间,每隔0.5nm测吸光度。
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找出最大吸收波长。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铁的标准溶液0.0、2.0、4.0、6.0、8.0、10.0ml于6只50ml容量瓶中,依次分别加入5m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2.5ml盐酸羟胺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分钟,在其最大吸收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试剂溶液为空白,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铁含量(mg/50ml)为横坐标,溶液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绘制曲线图。
(2)。
实验三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微量铁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构造及使用方法。
2、掌握标准曲线的绘制,并通过标准曲线测出水样中Fe3+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在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测定中,若被测组份本身有色,则可直接测定。
若被测组份本身无色或色很浅,则可利用显色剂与其反应(即显色反应),使生成有色化合物,进行吸光度的测定。
大多数显色反应是络合反应。
对显色反应的要求是:1、灵敏度足够高,一般选择产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大的显色反应,以适合于微量组份的测定;2、选择性好,干扰少或容易消除;3、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组成恒定,化学性质稳定,与显色剂有较大的颜色差别。
在建立一个新的吸光光度方法时,为了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应从显色反应和测量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下列因素:1、研究被测离子、显色剂和有色化合物的吸收光谱,选择合适的测量波长;2、溶液PH值对吸光度的影响;3、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颜色的稳定性及温度对吸光度的影响;4、被测离子符合比尔定律的浓度范围;5、干扰离子的影响及其排除的方法;6、参比溶液的选择。
此外,对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也需进行试验。
铁的显色试剂很多,例如硫氰酸铵、巯基乙酸、磺基水杨酸钠等。
邻二氮菲是测定微量铁的一种较好的试剂,它与二价铁离子反应,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l g K稳=21.3),最大吸收波长入max=510nm。
Fe2+ + 22+此反应很灵敏,摩尔吸光系数ε为1.1×104。
在PH2~9之间,颜色深度与酸度无关,颜色很稳定,在有还原剂存在的条件下,颜色深度可以保持几个月不变。
本方法的选择性很高,相当于铁含量40倍Sn2+、A13+、Ca2+、Mg2+、Zn2+、SiO32-;20倍的Cr3+、Mn2+、VO3—、PO43—;5倍Co2+等均不干扰测定,所以此法应用很广。
分光光度法中,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溶液的温度一定,液层厚度一定时,根据Beer定律可得:A=K c即在一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实验讨论
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可以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来测定。
1. 实验目的:测定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
2. 实验原理:可见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对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总黄酮具有一定的吸收特性,可以通过测量吸光度来计算其浓度。
3. 实验步骤:
a. 准备样品:将大山楂丸样品粉碎并称取适量。
b. 提取黄酮:使用适合的溶剂(如乙醇)将黄酮提取出来。
c. 制备标准曲线: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黄酮标准溶液,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吸光度。
d. 测量样品吸光度:将提取的样品溶液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
e. 计算黄酮含量:根据标准曲线的吸光度-浓度关系,计算出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
4.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得到的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
5. 实验讨论:
a. 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可以进行重复实验,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或百分相对标准偏差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b. 实验条件的选择:实验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和溶剂,并对提取方法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
c. 样品处理的改进:可以尝试不同的提取方法,如其他溶剂或萃取工艺,以提高黄酮的提取效率。
d. 可行性和适用性分析:可以对其他样品进行类似实验,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1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铁离子含量1. 实验溶液的配制1.1 100g/L 盐酸羟胺溶液:称取10g 盐酸羟胺溶于100mL 蒸馏水中。
1.2 1.5g/L 邻二氮菲溶液的配制:称取邻二氮菲(AR)0.3750g 于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和浓盐酸溶解后,移至25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
1.3 NaAc (1mol/L ):称取8.2g NaAc 固体于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移至1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1.4 100μg/mL 或1.791mmol/L 的铁标准溶液]:称取0.2059g 分析纯NH 4Fe(SO 4)2▪12H 2O 于100mL 烧杯中,加入6mol/LHCl 溶液20mL 和少量水,溶解后转移至1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并摇匀。
10μg/mL 的铁标准工作溶液(准确吸取100μg/mL 的铁标准溶液10mL 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入6mol/L 的HCl 溶液2mL ,用水稀释至刻度并摇匀。
2.实验步骤2.1标准系列溶液的配置及测定在6个50mL 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准确加入0、2.0mL 、4.0mL 、6.0mL 、8.0mL 、10.0mL 铁标准溶液(10μg/mL ),各加入1mL 盐酸羟胺溶液,摇匀。
再加入2mL 邻二氮菲、5mLNaAc 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放置10min ,用1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512nm 波长下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
以铁的浓度c 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2 试样中铁的含量的测定准确吸取5ml 水样于50mL 容量瓶中(两个样),按照标准曲线的绘制步骤(可以和绘制标准曲线同时进行)加入各种试剂(同标准曲线),然后测定吸光度A 。
记录各样品的A 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试液中铁的含量(单位用μg/mL )。
A平均值 c (fe )/μg/ml编号1 2 3 4 5 6 铁标准溶液体积/mL 0 2 4 6 8 10 铁的浓度/µg/mL 0 0.4 0.8 1.2 1.6 2.0 A。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3. 通过实验,学会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单色光通过一定厚度的均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皿、锥形瓶、烧杯、蒸馏水等;2. 试剂:待测溶液、标准溶液、显色剂、缓冲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于容量瓶中,加入显色剂和缓冲溶液,定容,配制成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2. 测定吸光度: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皿中,将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设定波长,测定吸光度。
3. 绘制标准曲线: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测定待测溶液含量:将待测溶液置于比色皿中,按照步骤2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待测溶液含量测定: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等。
本实验中,仪器误差和试剂误差较小,操作误差主要来自于移液和定容操作。
2.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应尽量保持相同的pH值;(2)显色剂和缓冲溶液的浓度应适中,避免影响吸光度;(3)比色皿应清洗干净,避免污染。
七、结论本实验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实验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苯甲酸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掌握标准对比法。
2.掌握标准对照法曲线的绘制和含量的计算。
二、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苯甲酸形成苯甲酸盐,对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25nm。
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光谱并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器材试药:0.01mol/L、0.1mol/L氢氧化钠、苯甲酸仪器:量瓶、烧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苯甲酸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确称取苯甲酸100mg,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0ml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1000ml。
此溶液1ml含0.1mg苯甲酸。
2、苯甲酸吸收曲线的测量吸取苯甲酸贮备液4.0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定容,摇匀。
此溶液1ml含8μg苯甲酸。
测量条件光源:氢灯;参比液:0.01mol/L氢氧化钠;测量波长范围:210~240nm。
3、标准曲线的制备取标准储备液适量,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0.01mol/L氢氧化钠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为4、8、12、16、20、24μg.L-1的溶液,取各溶液于“2项”曲线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吸收度A,得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R2。
4、标准对比法测定样品液苯甲酸的含量取10.00ml样品液,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0.01mol/L氢氧化钠定容,摇匀。
在上述曲线中找出最大吸收波长,以此作定量分析的入射光。
以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参比。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出标准苯甲酸溶液和稀释好的样品液的吸光度值。
5、按“3项”所得回归方程计算样品液中苯甲酸的浓度。
五、数据处理1)样品液中苯甲酸含量试样溶液的吸光度为,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得c= mg/ml。
六、思考题1、如果试液测得的吸光度不在标准曲线范围之内怎么办?2、从实验测出的吸光度求苯甲酸含量的根据是什么?如何求得?。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实验五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的要求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制剂中总黄酮含量。
2、掌握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法。
⼆、基本原理⼤⼭楂丸由⼭楂、神曲和麦芽组成,主要功能为开胃消⾷,其中⼭楂主要成分为有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素。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邻⼆酚羟基,或3,5位羟基结构,可与铝盐、铅盐、镁盐等⾦属盐类试剂反应,⽣成有⾊配合物,可⽤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本实验利⽤黄酮类化合物在亚硝酸钠的碱性溶液中,与Al3+产⽣⾼灵敏度的橙红⾊配合物(λmax=510nm),从⽽⽤可见分光光度法(⽐⾊法)测定⼤⼭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药1、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索⽒提取器。
2、⼄醇(A.R)、5%亚硝酸钠溶液、10%硝酸铝溶液、1mol/l氢氧化钠溶液。
3、槲⽪素(中国药品⽣物制品检定所)。
4、⼤⼭楂丸(市售品)。
四、操作步骤1、标准液的配制:精密称取槲⽪素对照品20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95%⼄醇50ml使溶解,然后加50%⼄醇稀释⾄刻度,即得0.2mg/ml的对照品溶液。
2、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0、1.0、2.0、3.0、4.0、5.0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各加50%⼄醇溶液使成5ml,精密加⼊5%亚硝酸钠溶液0.3ml,摇匀,放置6分钟,加⼊10%硝酸铝溶液0.3ml,摇匀,再放置6分钟,加⼊1%氢氧化钠溶液4ml,分别⽤50%⼄醇稀释⾄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
以第⼀瓶作空⽩,⽤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10nm处测其吸收度,作A-C标准曲线(或计算其回归⽅程)。
3、样品液的制备:精密称取120℃⼲燥2⼩时的⼤⼭楂丸6.5g,置索⽒提取器中,⽤95%⼄醇125ml回流提取1.5⼩时,将提取液移⾄250ml容量瓶中,补加蒸馏⽔⾄刻度,摇匀即得。
4、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提取液1ml,按上述标准曲线制备⽅法进⾏测定,并由标准曲线或回归⽅程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学考察要点一、本文概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生物化学和药物分析中,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测定各类化合物的含量,其中包括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也称为黄酮或黄碱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准确、快速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测定总黄酮含量中的应用,并对其方法学进行考察。
我们将详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影响测定结果的各种因素。
我们还将讨论该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黄酮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内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即溶液对光的吸收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与光通过溶液的路径长度也成正比。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当一束单色光通过被测溶液时,部分光能会被溶液中的吸光物质吸收,导致光强减弱。
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光程长度(l)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 = εlc,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它表示单位浓度、单位光程长度下的吸光度。
对于总黄酮含量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内有特定的吸收峰,通过测量这些吸收峰处的吸光度,并结合标准品的工作曲线,可以实现对总黄酮含量的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还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因此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只能测定那些具有吸光特性的物质,且受到溶液的颜色、浊度以及其它共存物质的影响。
邻菲罗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一、仪器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800PC-DS);配1cm石英比色皿2个(比色皿可以自带);2.容量瓶:100mL1个;50mL11个;3.吸量管:5mL2支;10mL3支;二、试剂1.标准储备溶液:200μg·mL-1铁标准储备溶液。
2.未知液:未知浓度的铁标准溶液。
20μg·mL-13.其他:100g·L-1盐酸羟胺溶液、1g·L-1邻菲罗啉溶液、pH=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
三、实验操作1.吸收池配套性检查玻璃吸收池在600nm装蒸馏水,以一个吸收池为参比,调节τ为100%,测定其余吸收池的透射比,其偏差应小于0.5%,可配成一套使用,记录其余比色皿的吸光度值作为校正值。
2.标准使用溶液的制备用10mL吸量管移取200 ug/mL 铁的标准储备溶液10.00 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配制成20 ug/mL浓度的标准使用溶液。
3.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⑴用10mL吸量管移取20 ug/mL 铁的标准溶液5.00 mL 于50 mL 容量瓶中,⑵用5mL吸量管依次加入然后加入5mL100g·L-1盐酸羟胺溶液,摇匀。
放置2min后,⑶用5mL吸量管加入5mL1g·L-1邻菲罗啉溶液,⑷用10mL吸量管加入10mLpH=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⑸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⑹用1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00~600nm间扫描其吸收曲线,并根据吸收曲线的吸光度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⑴取50 mL容量瓶6只,分别移取(务必准确移取)20 ug/mL铁标准溶液2.0 mL,4.0 mL,6. 0mL ,8.0 mL ,10.0 mL于5只容量瓶中,不加铁标准溶液醅空白液作参比,⑵各加5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经二分钟后,再各加10ml NaAc溶液及5ml 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充分摇匀,待测定。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
3、熟悉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在分光光度法中,通常选择一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含有被测物质的溶液,测量溶液对该波长光的吸光度,从而确定物质的含量。
本实验中,利用邻二氮菲与二价铁离子在 pH 为 2~9 的条件下形成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 51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铁标准溶液在 510nm 处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测定未知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未知溶液中铁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722 型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100mL)移液管(1mL、2mL、5mL、10mL)吸量管(5mL、10mL)比色皿烧杯(50mL、100mL)玻璃棒电子天平2、试剂硫酸亚铁铵(NH₄)₂Fe(SO₄)₂·6H₂O邻二氮菲(15g/L)盐酸羟胺(100g/L)1mol/L 盐酸溶液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四、实验步骤1、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 03474g 硫酸亚铁铵(NH₄)₂Fe(SO₄)₂·6H₂O于小烧杯中,用 10mL 1mol/L 盐酸溶液溶解,转移至 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浓度为 01000mg/mL 的铁标准储备液。
用移液管分别吸取 000mL、2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 铁标准储备液于 50mL 容量瓶中,各加入 1mL 100g/L 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 2min 后,再加入 2mL 15g/L 邻二氮菲溶液和 5mL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浓度分别为000μg/mL、400μg/mL、800μg/mL、1200μg/mL、1600μg/mL、2000μg/mL 的铁标准系列溶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光谱是用紫外-可见光测获的物质电子光谱,它研究产生于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
当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通过被分析的物质时能测得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或透光率,以ABS为纵坐标对横坐标波长λ作图,可获得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
一般紫外光区为190-400nm,可见光区为400-800nm。
紫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分析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提供了信息依据。
由于分子结构不同但只要具有相同的生色团,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值就相同。
因此,通过对末知化合物的扫描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值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光谱图在相同溶剂和测量条件下进行比较,就可获得基础鉴定。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测定波长。
苯甲酸和水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图1 苯甲酸与水杨酸紫外吸收光谱图1-苯甲酸;2-水杨酸水杨酸在波长300 nm处有吸收峰,而苯甲酸此处无吸收,在波长230 nm两组吸收峰重叠,为了避开其干扰,选用300 nm波长作为测定水杨酸的工作波长。
由于乙醇在250~350nm无吸收干扰,因此可用60%乙醇为参比溶液。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100mL 1个、50mL 5个;刻度吸量管1mL、2mL、5mL各1支。
2.试剂水杨酸对照品(分析纯);60%乙醇溶液(自制)。
四、实验步骤1、标准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0.0500 g水杨酸置于100 mL烧杯中,用60%乙醇溶解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以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浓度为0.5mg·mL-1。
2、将五个50mL容量瓶按1-5依次编号。
分别移取水杨酸标准溶液0.50、1.00、2.00、3.00、4.00mL于相应编号容量瓶中,各加入6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计算实例药物A的含量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来测定。
下面是一种计算实例,以帮助理解该方法的操作流程以及计算原理。
假设我们有一批药物A的试样,需要测定其中药物A的含量。
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用于构建工作曲线。
标准品溶液的浓度可以根据药物A的理论含量来确定。
操作步骤如下:1. 首先,我们准备标准品溶液。
假设药物A的理论含量为100mg/mL,我们可以准备一系列含量递增的标准品溶液,如10mg/mL,20mg/mL,30mg/mL等等。
可以根据需求自行决定浓度的范围和递增量。
2.准备工作曲线。
我们将取一定量的每个标准品溶液,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测定吸光度值。
通常选择药物A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波峰)进行测定。
得到一系列标准品溶液浓度与吸光度值的对应关系。
通过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工作曲线,在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建立线性关系。
3.测定药物A的样品。
我们将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值。
4.根据工作曲线,将样品的吸光度值代入,同时参考工作曲线上对应吸光度值的浓度,可求得样品的浓度。
通过浓度和待测样品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药物A的含量。
标准品溶液浓度:10mg/mL,20mg/mL,30mg/mL,40mg/mL,50mg/mL对应的吸光度值:0.5,1.0,1.5,2.0,2.5待测样品溶液吸光度值:1.8根据工作曲线,将待测样品溶液吸光度值代入,找到对应的浓度。
从工作曲线可以看出,吸光度值1.8对应的浓度在30mg/mL和40mg/mL之间,我们可以利用线性插值法来估算浓度。
(1.8-1.5)/(2.0-1.5)=(C-30)/(40-30)C=((1.8-1.5)/(2.0-1.5))*(40-30)+30C = 36mg/mL假设我们测量的样品溶液体积为10mL,根据浓度和体积计算,可得到样品中药物A的含量为 36mg/mL * 10mL = 360mg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得到样品中药物A的含量为360mg。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含量.do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常用的检测水源中有机有毒物含量的实验方法,其中也包括
苯酚,也就是苯乙醇。
苯酚是一种有毒物质,在细菌和微生物群落污染物质中也常见,有
可能危害水源的安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测试水源中有毒物质苯酚含量的方法,分析
过程很简单,测定结果也精准。
主要步骤有:
1.取样
首先,从原水源中取等量的水样,经过预处理,将有毒物质苯酚预先固定在容器中就
可以用于测定。
2.准备标准溶液
准备一定浓度的苯酚标准溶液,建立比较体系,通过实验可以分析水样中苯酚的实际
含量。
特别注意,使用前需对标准溶液进行校准,以确保测得的含量是准确的。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将标准溶液和水样的Wavelength处的波长浓度记录下来,
使用基本的光度学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水样中苯酚的实际浓度。
4.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判断浓度
最后,比较水样中的苯酚含量与标准溶液的比例,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判断水
源中苯酚的浓度,从而确定水源中苯酚是否有超标现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含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水源中苯酚实际浓度,
因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经常被用来对环境水体中有毒物质含量进行监测和分析。
同时,此实验还能提醒实验者注意取样,准备标准溶液等操作过程,在取样时也要格外注意,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饮料中苯甲酸钠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结构,学习UV-2501的操作。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吸收光谱图。
3.掌握标准曲线法测定样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为了防止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腐蚀、变质,常在食品中添加少量防腐剂。
防腐剂使用的品种和用量在食品卫生标准中都有严格的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钾盐是食品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主要防腐剂之一,根据GB2760- 1996规定,碳酸饮料中苯甲酸钠的允许最大使用量为0.2g/kg。
苯甲酸具有芳香结构,在波长225nm和272nm处有K吸收带和B吸收带。
根据苯甲酸(钠)在225nm处有最大吸收,测得其吸光度即可用标准曲线法求出样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三、仪器和试剂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501(日本岛津),1.0cm石英比色皿,50ml容量瓶。
2.NaOH溶液(0.1mol/L)3.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1)苯甲酸钠标准贮备液(1.000g/L):准确称量经过干燥的苯甲酸钠1.000g(105℃干燥处理2h)于1000mL容量瓶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后定容。
该贮备液可置于冰箱保存一段时间。
(2)苯甲酸钠标准溶液(100.0mg/L):准确移取苯甲酸钠储备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稀释定容。
(3)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移取苯甲酸钠标准溶液1.00mL、2.00mL、3.00mL、4.00mL和5.00mL于5个50mL容量瓶中,各加入0.1mol/L NaOH溶液1.00mL后,用蒸馏水稀释定容。
得到浓度分别为2.0 mg/L、4.0mg/L、6.0mg/L、8.0mg/L和10.0mg/L的苯甲酸钠系列标准溶液。
4.雪碧(500mL)5.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吸收曲线的绘制(1)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50mL瓶编号 1 2 3 4 5 6 100.0mg/L苯甲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0.00 1.00 2.00 3.00 4.00 5.000.1mol/L NaOH溶液体积(mL) 1.00用蒸馏水容量50.0系列标准溶液浓度(mg/L)0.0 2.0 4.0 6.0 8.0 10.0 记录吸光度A值(2)吸收曲线的测定用某一浓度较高的标准液如4号或5号溶液,于210nm~3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即的苯甲酸钠的吸收曲线。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即用高灵敏的分光光度仪测定样品的红色闪光吸收率,由此来判断其中铁含量的大小。
分光光度原理是利用溶液中物质作用光源后发出的使人眼感觉呈色彩的光,用分光光度仪可以测得这样的光吸收率,从而可以判断其中含量的多少。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量取精确至0.1g,放入盛有50ml溶液中的烧瓶中。
2. 加标:在烧瓶内加入适量的指示剂,振荡混匀,使样品中的铁为可测状态。
3. 测量:将烧瓶中的溶液放入分光光度仪的吸收管内,调节适当的光谱范围。
在恒定的照度下,用光探头测量样品的吸收率,并用计算机记录测得值。
4. 分析:将测得的数值进行推算,得出样品中铁含量大小。
四、实验结果
实验可测得样品中铁的含量为1.30g/L。
五、实验总结
本实验全程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实验成功,得出样品中铁的含量为1.30g/L,未发现明显异常。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说到分光光度法,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个高大上的名词,其实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侦探,专门负责查清样品里隐藏的铁含量。
铁在生活中可谓是“随处可见”,但如果想精确知道它的含量,就得借助这个好帮手了。
这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分光光度法,看看我们手里的样品中到底藏了多少铁,让我们对铁的世界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原理2.1 分光光度法的基础简单来说,分光光度法就是通过测量物质吸收光的能力来推算出其中某种成分的浓度。
光线照射到样品上,如果里面有铁,铁就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光的强度就会发生变化。
这一变化就像是在进行一场隐秘的“对话”,通过分析光的吸收程度,我们可以推测出样品中铁的含量。
2.2 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这里还有个小知识点,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这就好比喝水和口渴的关系,水越多,口渴感就越少。
通过比尔定律(BeerLambert Law),我们能得出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式,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的铁含量。
这就像是用公式解密,越解越明了。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一开始,咱们得准备好材料和设备,别的都可以忽略,但分光光度计可是我们的主角。
接着,取一些标准铁溶液,别小看这小小的液体,它可是我们实验成功的关键。
然后,将这些标准溶液稀释到不同的浓度,准备进行测量。
这里就像做菜,得先备好食材,才能煮出美味佳肴。
3.2 测量过程一切准备好后,咱们就可以开始“测量”了。
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依次放入分光光度计,调好波长,按下按钮,哇哦,光线一闪而过,吸光度的数值就出来了。
记得要认真记录,不然一会儿回去就得“对账”了。
接着,咱们再测一下样品的吸光度,看看这份“闯入者”的真实面目。
最终,结合标准曲线,就能推算出样品里的铁含量了。
4.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番波折,数据总算收集齐了。
看着那一串串的数字,我忍不住感慨,这数据就像是我的孩子,每一个都那么珍贵。
结合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铁的浓度,心里真是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