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及产品的组成与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850.00 KB
- 文档页数:75
第一章石油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原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未通过加工的石油。
原油经炼制加工后得到各种燃料油、润滑油、蜡、沥青、石油焦等石油产品。
了解石油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关于原油加工、产品使用以及石油的综合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石油的化学组成一、石油的外观性质石油通常是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状的粘稠液体。
世界各地所产的石油在外观性质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从颜色看,大部分石油是黑色,也有暗绿或暗褐色,少数显赤褐、浅黄色,甚至无色。
相对密度一般都小于1,绝大多数石油的相对密度在0.80~0.98之间,但也有各别的高达1.02和低到0.71。
我国主要油田的原油相对密度都在0.85以上。
不同石油的流动性差别也很大,有的石油其50℃运动粘度为1.46毫米2/秒,有的却高达20000毫米2/秒。
许多石油都有程度不同的臭味,这是因为含有硫化物的缘故。
石油外观性质的差异反映了其化学组成的不同。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为83~87%,氢含量为11~14%,两者合计为95~99%,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称为烃,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它们是加工和利用的主要对象。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硫(S)、氮(N)、氧(O)。
这些非碳氢元素含量一般为1~4%。
但也有各别例外,如国外某原油含硫高达5.5%,某原油含氮量为1.4~2.2%。
虽然石油中非碳氢元素的含量很少,但是它们对石油的性质、石油加工过程以及产品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石油中除含有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外,还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和其它非金属元素,如钒、镍、铁、铜、砷、氯、磷、硅等,它们的含量非常少,常以百万分之几计(ppm)。
以上各种元素并非以单质出现,而是互相以不同形式结合成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存在于石油中。
所以,石油的组成是极为复杂的。
三、石油的烃类组成石油主要是由各种不同的烃类组成的。
石油中究竟有多少种烃,至今尚无法说明。
石油基本组成及其性质:(一)石油元素组成:石油是埋藏于地下天然矿产物八圣过勘探、开采出未经炼制石油也叫做原油。
在常温下,原油大都呈流体或半流体状态,颜色多为黑或深棕色,少教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且有特殊气昧。
原油经过炼制后成品叫做石油产品。
不同产地原油,其相对密度也不相同,但一般都小于l,多在0.8一0.98之间,个别低于0.70。
凝点差异也较大,有高达30‘C以上,有却低于一50‘C。
原油之所以在外观和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其化学组分不完全相同。
原油既不是由单一元索组成单质,也不是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化合物,而是由各种元素组成多种化合物混合物。
因此,其性质就不象单质和纯化合物那样确定,而是所含各种化合物性质综合体现。
原油主要组成成分是碳和氢,碳氢化合物也简称为烃,烃是原油加工和利用主要对象。
原油中所含各种元索并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结合各种碳氢及非碳氢化合物形式而存在。
原油中含有硫、氧、氮等元素及碳、氢形成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化合物,其含量可达10%一20%,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及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它们除去。
此外,原油中所含微量氯、碘、砷、磷、镍、钒、铁、钾等元素,也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其含量虽小,对石油产品影响不大,但其中砷会使得催化重整催化剂中毒,铁、镍、钒会使催化裂化催化剂中毒。
故在进行原油这类加工时,对原料要有所选择或进行预处理。
(二)石油烃类组成:石油中烃类按其结构不同,大致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烃等几类。
不同烃类对各种石油产品性质影响各不相同。
l.烷烃烷烃是石油重要组分,凡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之间均以单键相互结合,其余碳价都为氢原子所饱和烃叫做烷烃,它是一种饱和烃,其分子通式为CnH2n+2。
烷烃是按分子中含烃原子数目为序进行命名,碳原子数为l-10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10以上者则直按用中文数字表示J 目只含一个碳原子称为甲烷;含有十六个碳原子称为十六烷。
石油知识化学知识点总结1. 石油的组成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氮、硫、氧等元素组成。
石油中的碳氢烃是其主要成分,大约占总质量的80%以上。
除了碳氢烃外,石油还含有一些杂质,如硫化合物、氮化合物和氧化合物等。
这些杂质会对石油的性质产生影响,如硫化合物会导致石油的酸性增加,氮化合物则会降低石油的热值。
2. 石油的分类根据石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将石油分为原油和石油产品两种。
原油是指地下储存的未经加工的石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会因地域而异。
根据API重度度数,原油通常被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
石油产品是指通过炼油加工得到的各种产物,如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等。
3. 石油的提炼石油的提炼是指通过加热和蒸馏等方法将原油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原油中的各种碳氢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沸点和蒸馏温度,因此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将其分离。
炼油厂通常会将原油经过初步加工得到石油产品,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加工和精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4. 石油的用途石油产品在工业、交通、农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其中,汽油和柴油是石油产品中使用最广泛的两种产品,它们被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燃料。
煤油和液化石油气也是常见的石油产品,它们被用于采暖、照明和烹饪等用途。
5. 石油的化学性质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属于烷烃、烯烃和芳烃三类,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性质。
烷烃是碳链或环上没有双键的碳氢化合物,通常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烯烃是含有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它们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芳烃是由苯环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也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6. 石油的处理和利用石油的处理和利用是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石油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催化剂、溶剂、萃取剂等化学品。
此外,石油化工工艺中还涉及到石油的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石油产品的利用也需要考虑到环保和节能等因素,石油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如何处理这些废物也是石油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石油基本概念
石油通常指的是由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组成的天然混合物,它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以下是一些关于石油的基本概念:
1. 组成:石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构成,含有少量硫、氮、氧以及微量元素。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2. 形态:石油可以以不同的物理状态存在,包括原油(液态)、天然气(气态)、天然气液(液态轻烃)及天然焦油(固态)等形式。
但在日常语境中,“石油”一词往往特指原油。
3. 特点:原油是一种粘稠、深褐色液体,其性质和外观因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
大多数原油的颜色为黑色或暗色系列,相对密度多在0.8到0.98之间。
原油具有特定的气味,这主要是由于其中包含有臭味的含硫化合物。
4. 用途: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原料、发电和供热等多个领域。
由于石油的重要性,全球范围内的勘探、开发和贸易活动一直非常活跃。
5. 历史地位:石油在20世纪以来的国际能源市场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二战期间,石油的战略价值凸显,成为推动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关键因素。
6. 成油机理:关于石油的形成机理,目前广泛接受的是生物沉积变油学说,即认为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遗体在地质时期经过长时间的沉积、热解和转化形成的。
综上所述,石油不仅是现代工业的基础,也是全球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境的关注,人们正在寻找更多的替代能源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高中化学-石油-石油产品知识点详细归纳
汇总
一、石油的性质与组成
1. 石油的定义:石油是一种混合物,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
2. 石油的外观:石油呈现为黑色或棕色的液体,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
3. 石油的主要成分:石油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含有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二、石油的开采与加工
1. 石油开采方法:石油可以通过地面开采、海底开采和深层开采等方式获取。
2. 石油的初步加工:经过原油蒸馏分离后,可以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3. 石油的深度加工:石油还可以通过催化裂化、重整、聚合等过程进行深度加工,生产出更多种类的石油产品。
三、石油产品的用途
1. 汽油:主要用于汽车和摩托车的燃料,提供动力。
2. 柴油: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如货车和客车,也用于发电机组。
3. 润滑油:用于润滑机械设备的运转,减少磨损和摩擦。
4. 煤油:用于户外照明、煮食和取暖等。
5. 天然气:用于家庭供暖、工业生产和发电等。
四、石油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1. 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开采可能导致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2. 石油燃烧的环境问题: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对全球气候和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3. 可持续发展策略:推动石油行业转向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汇总。
对于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请查阅相关教材和资料。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述,详情请参考可靠资料。
)。
石油概述1.石油的组成与性质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
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
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
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
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
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2.油炼制工业的进展石油的发觉、开采和直接利用由来已久,加工利用并渐渐形成石油炼制(简称炼制)工业始于19世纪30年月,到20世纪40 ~ 50 年月形成的现代炼油工业,是最大的加工工业之一。
19世纪30年月起,间续建立了石油蒸馏工厂,产品主要是灯用煤油,汽油没有用途当废料抛弃。
19世纪70年月建筑了润滑油厂,并开头把蒸馏得到的高沸点油做锅炉燃料。
19世纪末内燃机的问世使汽油和柴油的需求猛增,仅靠原油的蒸馏(即原油的一次加工)不能满意需求,于是诞生了以增产汽、柴油为目的,综合利用原由各种成分的原油二次加工工艺。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石油化工是一种将原油或天然气作为原材料,经过化学反应和加工处理得到各种化学品和燃料的产业。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是有限资源,石油化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以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一、石油的组成和性质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由多种化合物组成。
石油组成中含有碳、氢等元素,并且还含有硫、氮、氧、钾、钙、钠、镁、铁等元素的化合物。
石油的性质包括密度、粘度、闪点、蒸气压力、气味等等。
这些性质的不同决定了石油在炼制和使用中的特性。
二、原油炼制工艺原油炼制是将原油的化学成分分类并制造成不同类型的产品的技术处理过程。
原油在经过蒸馏分离、裂化、重整、重整等工艺处理之后,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各种产品。
原油炼制工艺需要掌握化学反应、热力学、动力学等知识,以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三、化工生产过程化工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经过化学反应和处理而制造成各种产品的过程。
化工生产过程需要掌握反应原理、反应速度、反应机理等知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可控。
四、化工产品的分类和用途化工产品可以分为有机化工产品、无机化工产品和高分子化学等三个方面。
有机化工产品主要包括乙烯、丙烯、苯、酚、氨基酸等,用途广泛,如编织纤维、塑料、橡胶、颜料、医药、农药等。
无机化工产品主要包括氧化铁、氢氧化铝、硫酸、硝酸等,用途广泛,如建筑业、化妆品、医药、农业等。
高分子化学主要包括塑料、橡胶等产品,用途广泛,如电气、电子、机械、建筑和包装等。
五、石油化工的环保和安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产生成为污染源。
对于污染抑制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更新换代与制订也加强了对环保的要求。
环保与安全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各石化企业都加强了自我管理,加强环保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高了对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关注和着力点,全力推进绿色石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