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加快推进黄金口岸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230.81 KB
- 文档页数:2
德宏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德宏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龙头,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积极应对挑战,全州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境安宁、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72.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5%。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41亿元,增长7.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85亿元,增长22.0%,拉动生产总值增长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06亿元,增长15.0%,拉动生产总值增长6.0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3.5%,47.8%,38.7%。
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5:33.9:39.6调整为26.4:34.7:38.9。
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70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6%。
物价总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4%。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
其中,农业产值43.18亿元,增长9.1%;林业产值7.84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16.13亿元,增长9.6%;渔业产值2.4亿元,增长13.1%;农林牧渔服务业1.9亿元,增长9.5%。
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7.91万亩,比上年增长4.0%;粮食播种面积210.73万亩,比上年增长4.9%;油料种植面积19.61万亩,下降3.3%;甘蔗种植面积81.57万亩,增长1.8%;蔬菜种植面积19.89万亩,增长4.9%。
烟叶种植面积10.51万亩,增长6.8%。
年末实有茶园面积35.63万亩,增长0.3%。
2012年第3期中旬刊(总第474期)时代金融Times FinanceNO.03,2012(CumulativetyNO.474)以审计护航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雪琳(德宏州审计局,云南德宏678400)当前,云南省正在倾力打造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德宏州以其独特的区位和通道优势成为桥头堡的“黄金口岸”。
在桥头堡建设深入推进的时刻,德宏州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机遇,其联通西南的通道优势以及优势特色产业的支撑,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机制建设和体制创新,而这些都必须有制度保障,审计作为国民经济的“免疫系统”,其独具的免疫功能正可以发挥这一作用。
在当前局面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审计的功能、发挥审计的作用,为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的提速提供保障。
一、德宏州面临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的历史机遇在云南省的对外开放布局中,德宏州是连接西南的门户,有着重要而特殊的通道优势。
德宏州黄金口岸的提出,正是依托德宏州独特的通道前沿优势,着力把德宏州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的交通节点和开放前沿。
德宏州与缅甸毗邻,是中缅两国开放合作最早也是成效最明显的区域之一,瑞丽国家口岸从1993年对缅开放至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德宏州通过与缅甸和印度东北部长期保持的友好往来、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交流,为德宏和云南向西南开放积累了深厚的人缘基础和文化积淀。
在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历史机遇中,德宏州特别是瑞丽开发开放试验区正在成为先行先试的重要地区。
历史上,德宏州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中印输油管道三大通道的出入口,很早就建设了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通道。
如今的德宏更是成为国道杭瑞高速公路、泛亚铁路西线、中缅油气管道、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的重要出入境节点。
由瑞丽出境的铁路建设将使德宏成为内引外联的通道枢纽。
黄金口岸的提出,在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下将不再只是一个口号。
德宏州系列报道:芒市:黄金口岸的中心城市作者:来源:《财经界》2012年第02期芒市在泰语中的意思是“黎明之城”。
随着西部开发新十年和桥头堡建设的深入,芒市发展迎来了新的朝阳。
芒市是德宏州州府。
德宏是黄金口岸,芒市作为桥头堡黄金口岸中心城市,成为带动德宏州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增长极,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花果之城芒市的定位是国际门户、区域中心、花果之城、咖啡之都。
芒市交通优势,简称交通的“铁公基”。
随着大瑞铁路、龙瑞高速路、芒市机场,三位一体的交通建设,芒市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内,是一个便捷的交通枢纽。
2015年芒市机场升级为国际口岸机场,将充分发挥空中桥头堡优势。
打造天然的花果之城。
芒市山好、水好,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
打造花果一座城,就是用本地的乡土的水果作为绿化素,现在已初具雏形,要努力实现芒市的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依托德宏是中国的咖啡之乡,芒市要建设咖啡之都。
现在整个城市的规划都植入了咖啡文化。
芒市去年组织了第一届泛亚咖啡文化节,第二届也将于近期举办。
民族特色城一个好的规划对一个城市至关重要。
整个芒市市未来的蓝图要突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芒市在抓紧研究,建设一座与北京、上海大都市不一样气质的城市,既有浓郁的东南亚、南亚风情、又有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
如同赵健书记概括的,民族文化、绿色生态、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生态花果园林城市。
还要融入发展山地城市理念,改造老城,建设新城,新老城互动,发展山地城市,建筑要体现当地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
进入芒市,就能切实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
教育先行营造需要人才、尊重人才的大氛围。
芒市深刻认识到,没有人才,一切都空谈。
赵健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边疆少数民族地方,落后就是教育的落后,我们提出教育能走多远,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能走多远。
经济要跨越,没有教育先行,没有教育这个基础,不能持久,会昙花一现。
德宏州委书记赵金:打造“桥头堡”黄金口岸打造“桥头堡”黄金口岸赵金(中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书记)德宏州因特殊的地缘人缘关系,在建设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中具有区域位置佳、通道建设早、人文交融深、开放互动实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确立了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的发展定位,重点打造“一个通道节点、三个产业基地、三个服务平台、三个交流窗口”。
德宏三面与缅甸接壤,是我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最佳区位。
因其特殊的地缘人缘,与缅甸及东南亚、南亚国家友好往来、互市贸易、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历史、区位、资源、文化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云南当前着力推进的重大发展战略。
德宏作为“桥头堡”前沿的一个重要门户,将在全省一盘棋中,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科学谋划,务实推进,倾力打造“桥头堡”黄金口岸。
黄金口岸是一个区域概念,即口岸经济区,其总体构想是:建设“一个节点,三个基地,三个平台,三个窗口”。
一个节点:“桥头堡”内联外通的重要交通节点。
三个基地:黄金口岸经济区生物特色产业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物流仓储基地。
三个平台:“桥头堡”前端的金融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
三个窗口:“桥头堡”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经济窗口、文化窗口、友谊窗口。
把德宏建设成为立足滇缅,服务全国,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黄金口岸。
在“桥头堡”建设中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服从服务于全省总体布局,深入研究、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先试先行,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的重要交通节点。
要把通道基础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积极配合国家加快铁路、公路、航空、能源通道规划建设,使德宏形成“桥头堡”内联外通的重要交通节点。
二是建设生物特色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德宏气候、资源、区位优势,以现代食品、生物制药、生物能源、林竹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物特色优势产业。
建设全国最大的咖啡、坚果、柠檬基地。
以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为契机推动德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摘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沿边开放被提上议事日程,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成为沿边开放的重大战略之一。
德宏地处云南边陲,具有实施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将德宏作为桥头堡的黄金口岸进行打造,使德宏成为云南沿边开放的排头兵,无论是对国家的西向战略还是云南的桥头堡战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桥头堡黄金口岸经济社会跨越式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时指出:“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开发,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这是党中央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根据中央的精神,德宏州委州政府紧扣州情,提出了“把德宏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口岸”的战略构想,这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沿边开放战略、不料拓展沿边发展空间、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推动德宏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桥头堡黄金口岸的内涵云南是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德宏则是这个桥头堡的黄金口岸。
黄金口岸是一个区域概念,即口岸经济区。
其总体构想是:在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一个通道枢纽,一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一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三个产业基地,三个服务平台,三个交流窗口”。
一个通道枢纽即桥头堡黄金口岸内联外通的重要交通枢纽,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能源联通内外的立体交通网络。
一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即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一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即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
三个产业基地即黄金口岸经济区生物特色产业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物流仓储基地。
三个服务平台即桥头堡前端的金融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
三个交流窗口即桥头堡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经济窗口、文化窗口、友谊窗口。
以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为契机推动德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一、引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边境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重视和支持,作为西南边陲的德宏州也在积极推动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
桥头堡黄金口岸作为西南地区边境贸易重要通道,将为德宏州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文将从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的背景及意义出发,分析如何以此为契机推动德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巩固边境贸易地位桥头堡黄金口岸是中国边境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西南地区至印度洋贸易之路的重要枢纽,在中国的边境贸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桥头堡黄金口岸可直接通往缅甸、泰国、印度等国家,经济区位有优势,优化贸易结构有空间,很好地贯通了中国西南地区至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区域交流通道,促进了边境贸易的繁荣。
三、打造旅游胜地桥头堡黄金口岸以其历史积淀、自然风光、地缘优势作为竞争优势,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旅游胜地。
通过与缅甸和泰国等国家旅游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加游客流量和增加旅游消费,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德宏州通过结合地缘因素和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历史文化、风情民俗等元素,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形成旅游产业特色,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助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式发展。
四、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桥头堡黄金口岸作为重要的地区之一,不仅有先进的商业贸易体系,还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通过选取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和养殖业生产,在增加当地对外贸易收入的同时,还可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开拓内外销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就业,提升农民收入,助推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五、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为契机,德宏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公路、桥梁、码头等交通设施,完善区域铁路、水路、空港等物流体系,加快地区一体化,推动区域内资源、人力、资本和信息的流动,形成更为完善、便捷、高效的区域内部商贸物流体系。
德宏州桥头堡黄金口岸暨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知识竞赛试题县市(部门)州委州政府政研室姓名罗炳智职务科长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今后五年是德宏趁势而上、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是强基础、攻难关的关键期,也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期。
2、当前,德宏州正面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和建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四大历史机遇。
3、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要突出高质量开发、高水平开放、差异化发展三大实验主题。
4、瑞丽地处中华经济圈、南亚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交汇点,三面与缅甸接壤,是我国最大的对缅贸易陆路口岸,拥有中国最早实施境内关外管理方式的姐告边境贸易区。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西部地区将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6、基础设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前提,“三农”工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8、我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重点是推进中缅公路通道段、泛亚铁路西线中缅铁路通道大理—瑞丽段、伊洛瓦底江中缅露水联运通道和申报芒市机场为口岸机场。
9、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云南省委确定了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
10、德宏生物特色产业的“六树一草”是指竹子、咖啡、坚果、柠檬、油茶、核桃“六棵树”和番麻“一棵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B)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把云南建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A、2008B、2009C、2010D、20112、云南在( A )全委会上明确提出了“两强一堡”的战略目标。
中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州第六次党代会和全省推动工业跨越发展大会精神,紧紧抓住“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着力加快德宏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通过园区经济带动全州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最主要的平台和载体,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规划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基础先行,创新机制,做强产业,实现工业园区经济“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目标,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最具魅力的现代工业区、最具潜力的项目承载地、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从2013年到2017年,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100户以上企业入驻园区。
每个工业园区固定资- 1 -产投资额、工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总产值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每个县(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二、指导原则(三)坚持科学规划原则按照“靠城不进城,发展有空间,相互有依托”的要求,注重前瞻性、协调性、开放性,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园区建设规划,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
规划要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相协调,尽量利用荒山、荒地、缓坡地,选择交通方便、水资源充足、环境容量大的地方,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结合各地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明确园区发展方向,重点培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避免产业雷同,实现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
(四)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原则1、打造一流的硬环境。
按照“适度超前、梯度推进,先地下后地上、先重点后一般”的要求,一次规划、分期超前建成基础设施,实现供水、排水、电网、公路、通讯和宽带及土地平整“六通一平”,“三废”处理、绿化、亮化与项目同步建成。
以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为契机推动德宏经济社会引言桥头堡黄金口岸是指中国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境内,与缅甸接壤的大型综合性口岸。
它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对于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内外对于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的重视,德宏地区经济社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桥头堡黄金口岸的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的建设始于2011年,目前在建设中的口岸占地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包括了货运码头、检验检疫大楼、边防检查站等设施。
建设完成后,将是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口岸之一,预计年吞吐量达到500万吨。
桥头堡黄金口岸的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政府与企业共同投入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口岸的建设。
同时,针对口岸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政府也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积极扶持当地产业发展。
桥头堡黄金口岸对德宏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桥头堡黄金口岸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联系通道之一,可以方便地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将为德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德宏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可以通过口岸向周边国家推广自己的特色产业和文化产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和交流。
这将带动德宏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
推动德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如道路、桥梁、电信网络等。
同时,为了满足口岸建设的需要,政府还加强了电力、供水、排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口岸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也为德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促进当地就业和财政收入增加桥头堡黄金口岸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这将在德宏地区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随着口岸的建设完成和使用,为德宏地区带来了新的税收和财政收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
当好德宏桥头堡建设的排头兵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重大部署,而在云南省打造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中,德宏更是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人文优势,全力打造桥头堡的黄金口岸,这是德宏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一次历史机遇。
州委赵金书记指出:“要努力将德宏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黄金口岸”。
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
那么,作为媒体单位应如何作为,如何起好舆论导向作用?这是当下新闻媒体每个成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好德宏桥头堡建设的排头兵,新闻媒体要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为德宏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鼓与呼,以强大的舆论支持,鼓舞全州各族人民投身大建设当中,真正把德宏建设成为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黄金口岸。
一、做好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宣传工作,给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考验(一)提高自身驾驭时局、舆论导向的能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任务,媒体记者如何提高自身驾驭时局的能力,发挥有效引领社会的作用?当前,我州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面对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的重大主题、重大题材的宣传报道,媒体记者要争取主动性,认真学习中央、省、州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及重要决策、步骤,领会精神,并在实践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舆论引导上做到“稳”、“准”、“快”。
稳——典型引路,突出重点。
重点突出,才能明确方向、稳步前进。
典型报道作为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对在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中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进行一系列重点报道,起到引领和标杆的示范作用。
面对这项重大的宣传任务,记者要选取典型做文章,以正面宣传来鼓舞士气。
准——坚持党性原则,正确阐释,有效传播。
媒体要充分发挥优势,在谈话、访谈等栏目节目中找准人民群众存在的疑问,按照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准确解惑释疑,又要具有启迪作用,做到“把好关,把好度”,让群众听懂、听明白,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
德宏州简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地处祖国西南云岭边陲,辖芒市、瑞丽两市和梁河、盈江、陇川三县,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
德宏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的地方,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
德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总人口预计121万人,州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五个世居少数民族。
其中,阿昌族、德昂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8%。
各民族纯朴善良,相容相通,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大家园。
德宏民族文化多样多元、和谐相容,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西方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地区,呈现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大观园。
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中缅胞波狂欢节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中缅友谊、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边疆和谐稳定的重要文化交流平台。
二是绿色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德宏州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州内平均海拔800—1300米,年均气温18.4℃—20.3℃,年降雨量1436—1709毫米,年日照时间2281—2453小时,森林覆盖率67.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自然生态优势明显。
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造就德宏万物生长,物种资源丰富多样,素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之美称,是发展生物特色产业、走低碳经济之路最具优势的地方之一。
三是地理区位独具优势。
德宏州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5个县市中有4个处在边境线上。
历史上,德宏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中印输油管道三大通道的出入口。
是中国经济区、东南亚经济区、南亚经济区的交汇点,是中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便捷的通道,是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口岸和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