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第八版李晓松第十六章 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24.09 MB
- 文档页数:59
卫生统计学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资料分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a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样本信息来估计总体参数,主要有点估计(把样本统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估计值)和区间估计【按预先设定的可信度(1-α),来确定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b假设检验:是以小概率反证法的逻辑推理来判断总体参数间是否有质的区别。
变量资料可分为定性变量、定量变量。
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进行转化,通常是由高级向低级转化。
资料按性质可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是描述计量资料分布类型及分布特征的方法。
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用直条图表达。
2频率分布表(图)的用途:①描述资料的分布类型;②描述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③便于发现一些特大和特小的可疑值;④便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处理;⑤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以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3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定量资料中总体分布的两个重要指标。
(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平均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参数,用于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P50就是中位数)、众数。
算术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频率图一般呈正偏峰分布)、等比数列;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分布末端无确定值得资料。
(2)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常把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方差和标准差:都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变异系数:主要用于量纲不同时,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卫生统计学》一、名词解释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4.总体5.样本6.抽样误差7.频数表8.算术均数9.中位数10.极差11.方差12.标准差13.变异系数14.正态分布15.标准正态分布16.统计推断17.抽样误差18.标准误19.可信区间20.参数估计P的含义假设检验中21. 型错误II I型和22. 检验效能23.24.检验水准方差分析25. 26.随机区组设计27.相对数- 1 -28.标准化法29.二项分布30.Yates校正31.非参数统计32.直线回归33.直线相关34.相关系数35.回归系数36.人口总数37.老年人口系数38.围产儿死亡率39.新生儿死亡率40.婴儿死亡率41.孕产妇死亡率42.死因顺位43.人口金字塔二、单项选择题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 )。
A.样本B.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个体2.总体是由(C )。
A.个体组成B.研究对象组成C.同质个体组成D.研究指标组成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D.研究总体统计量4.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B.总体的统计指标C.样本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
- 2 -.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A .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B .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C .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D B )。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B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两者均改变 D .两者均不变C)。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B.方差.变异系数 A D.标准差C.极差D )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8.以下指标中(.几何均数 B A.算术均数D.标准差C.中位数)。
9.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B.中位数A.算术平均数D.平均数C.几何均数。
卫生统计学第八版重点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统计工作全过程可分为: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四个步骤。
2、卫生统计资料一般分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两大类,介于其中的还有等级资料,不同类型的资料应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因此,搞清楚下面的定义对以后学习具体的统计方法很重要。
①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的各样项指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测量得到的数值,我们把这样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一般有度量衡等单位。
如调查某地10岁女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以人为观察单位,每个人的身高(cm)、体重(kg)和血压(mmHg)等;又如以每个采样点为观察单位,测得不同采样点的二氧化碳浓度(mg/L)。
②计数资料: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例如对某小学全体学生进行蛔虫卵粪检,每个学生是一个观察单位,将每个学生按粪检结果阳性与阴性分组,得每组人数;又如调查某人群的血型分布,按A、B、AB、O四型分组,得各血型组的人数。
③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例如用某药治疗若干痢疾病人,其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人数。
这类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的是:属性的分组有程度的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与计量资料不同的是: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因而称为半计量资料。
对分辨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原则上并不困难。
通常凡是用仪器测得的数据都是计量资料,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等属计量资料。
通常按性质、类别分组后清点得到的数目,如男性人数、女性人数,阳性人数,阴性人数,对动物实验的各种结果的例数等都是计数资料。
按等级分组资料不难确认,凡是按程度不同分多个组后清点数目,一般都属等级资料了。
3、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生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
4、抽样误差:有个体变异产生的,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之。
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一、卫生资源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
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
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1.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生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
2.同质(homogeneity):在统计学中,若某些观察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或属性称为同质的。
否则称为异质(heterogeneity)的或者间杂的。
3.变异(variation):同质事物之间的差别称为变异。
[没有个体变异,就没有统计学!]4.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的集合。
6.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个数。
7.参数(parameter):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
特点:未知、唯一,希腊字母表示,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8.统计量(statistic):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出来的指标。
特点:已知、不唯一,拉丁字母表示,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
9.变量(variable):研究者需要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或属性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或属性称为变量。
10.变量值(value of variable):变量的观察值或测量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ed value)。
11.资料(data):变量值的集合称之为资料。
12.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
特点:一般有度、量、衡单位,一般属连续性资料。
13.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特点:一般无度、量、衡单位,一般属于离散型资料。
可进一步分为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14.计数资料(count data):将观察单位按某种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
可进一步分为二项分类资料和无序多项分类资料。
15.等级资料(ordinal data):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特质或属性的程度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所得的资料。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公共卫生卫生统计学是公共卫生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卫生数据来支持公共卫生决策和实践。
以下是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一些重点内容:数据收集- 卫生统计学重点关注如何收集准确、可靠的卫生数据。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实验研究等。
- 数据收集要注意样本选择的合理性和数据采集的标准化,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数据描述与汇总- 卫生统计学可应用各种统计指标和图表来描述和汇总卫生数据。
常用的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百分比和标准差等。
- 数据描述与汇总的目的是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趋势,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公共卫生问题。
数据分析与解释- 卫生统计学通过数据分析和解释来发现和验证卫生问题。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频率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 数据分析与解释的目的是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制定卫生政策和实施干预措施。
健康指标- 卫生统计学研究并开发了一系列健康指标,用于评估和监测人群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健康指标包括死亡率、出生率和患病率等。
- 健康指标可用于比较不同人群或地区的健康水平,帮助公共卫生工作者了解疾病的流行程度和分布规律。
疫情监测与预警- 卫生统计学在疫情监测和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疫情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疾病的传播趋势和风险。
- 疫情监测与预警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病,保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通过数据的收集、描述、分析和解释,为公共卫生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完整word版)卫⽣统计学知识点汇总1、卫⽣统计学是应⽤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法,研究居民卫⽣状况以及卫⽣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门科学,是卫⽣及其相关领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具。
2、统计⼯作的基本步骤:①设计;②收集资料;③整理资料;④分析资料3、分析资料是根据研究⽬的计算有关指标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选择适当统计⽅法对资料进⾏分析,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过程。
统计分析包括:①统计描述:是指选⽤统计指标、统计表或统计图等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测定和描述②统计推断:是指选择恰当的统计⽅法由已知的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的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4、(1)①同质:在统计学中,若某些观察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或属性,我们就称之为同质,或具有同质性②变异:我们将同质个体的某项特征或属性的观察值或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2)①总体:根据研究⽬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地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特征或属性的观察值或测量值的集合。
若总体明确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且包含有限个观察单位,称为有限总体。
若总体没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且包含的观察单位个数是⽆限的或⼏乎是不可能准确计数的,称该总体为⽆限总体②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的集合(3)①参数: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②统计量: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出来的指标称为统计量(4)①变量:确定总体之后,研究者需要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或属性进⾏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或属性称为变量。
变量的观察值或测量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②资料:变量值的集合称为资料。
资料可分为定量资料(⼜称计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称分类资料)两类。
定性资料⼜可分为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5)①抽样研究: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通过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研究⽅法称为抽样研究②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产⽣抽样误差的根源在于个体变异,由于个体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具有⼀定的规律性,可以⽤统计学⽅法估计其⼤⼩(6)概率:随机事件发⽣可能性⼤⼩的数值度量当某事件发⽣的概率P≤0.05时,统计学中习惯上称该事件为⼩概率事件,表⽰在⼀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的可能性很⼩,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
医学卫生统计学知识点在医学领域,卫生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与卫生相关的数据,旨在揭示人群健康状况、卫生问题以及卫生政策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医学卫生统计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并探讨其在医疗实践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一、数据类型与数据收集1. 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描述性质或特征的数据,例如性别、年龄组、病理类型等。
定性数据通常用文字或符号来表示,如男性(M)和女性(F)。
- 定量数据是数量或度量的数据,例如血压、体重、人口数量等。
定量数据通常用数字来表示。
2. 数据收集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向被调查者提问,记录他们的回答,以获取数据。
这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收集。
-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观察和调查,并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抽样调查通常用于资源有限或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 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组进行干预和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结果差异,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卫生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图表和概括性指标来描述和总结数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描述统计学指标:1. 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某一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某一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比例。
频数和频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2. 中心倾向性指标:- 平均数(均值):用于度量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计算方法为将所有观测值相加后除以观测值的总数。
-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中位数是位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将数据分为两半。
-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3. 离散程度指标:- 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之间的差异。
- 方差:观测值与均值之间的平均偏差的平方和,用于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更常用于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三、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是医学卫生统计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主要用于分析和预测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时间。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中的卫生统计指标与指导原则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分布规律的重要学科。
在这两个学科中,卫生统计指标的使用和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中常用的卫生统计指标,并探讨它们对健康状况和公共卫生政策的指导意义。
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疾病流行程度和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
发病率指某一特定时间内,某一特定人群中新发病例的数量与人口总数的比例。
死亡率则是某一特定时间内,某一特定人群中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例。
通过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危害程度,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健康素质和寿命健康素质和寿命是评价一个人群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健康素质反映了整体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通常通过统计评估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生物学指标来衡量。
而寿命则是指人群的平均寿命,它反映了整体人群的生存状况和健康水平。
通过对健康素质和寿命的监测和统计,可以评估人群健康状况,并为改善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提供依据。
三、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预测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的重要手段。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的指标包括疫情的起始时间、传播途径、病程特点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和传播途径,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此外,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用于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和范围,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
四、公共卫生政策与指导原则卫生统计指标对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指导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对卫生统计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发现人群健康问题的热点和薄弱环节,为制定和优化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卫生统计指标还可以用于评估公共卫生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从而调整和改进政策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总结: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中的卫生统计指标对于评估疾病流行程度、健康状况和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3)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46、方差(variance):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平均离散程度的指标,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47、variable transformation:变量变换,变量变换是将原始数据作某种函数转换,如转换对数值。
它的目的是:①使各组达到方方差齐性;②使资料转化为正态分布,以满足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应用条件;③直线化。
常用于曲线拟合。
48、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是由第三(上)四分位数减去第一(下)四分位数所得,常常与中位数一起使用,用来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分布特征,较极差稳定。
49、社会功能残疾(handicap):由于身体的形态和功能的缺陷或异常,影响残疾者参加社会活动,或虽具备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因受到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而被-迫脱离社会活动的残疾。
51、抚养比(dependency ratio):又称为负担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14岁以下及65岁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有3个常用指标:总负担系数、少年儿童负担系数和老年负担系数。
52、人工流产率: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100名育龄妇女中的人工流产次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育龄妇女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频度指标,主要反映孕前计划生育管理情况。
53、standard deviation of Y for fixed X:剩余标准差,指X对Y的影响被扣除后,Y仍存在变异,此变异由抽样误差造成,与X无关。
用来反映Y的剩余变异。
54、统计地图(statistical map):用于表示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
如将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等以乡或县等为单位,根据指标大小分级,采用不同程度的线条或不同颜色绘在地图上,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地理分布特征。
55、typeⅠerror:第Ⅰ类错误,是指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Ⅰ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