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0.认识工具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10《认识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工具》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工具,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工具的种类、用途和特点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工具,学生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工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学会使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会使用工具,并能够正确判断工具的用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了解工具。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工具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会使用工具。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工具的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工具,如螺丝刀、扳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工具吗?它们是什么用途的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如锤子、螺丝刀、扳手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工具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工具是如何工作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会使用工具。
如使用螺丝刀拆卸和组装玩具等。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工具的认识和了解。
如:这个工具是什么用途的?它的特点是什么?5.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工具相关的科学知识,如工具的发明历程、工具的发展趋势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10课《认识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10课《认识工具》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简单的工具,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工具的分类、工具的使用方法、工具的作用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工具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简单的工具,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并明白工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简单的工具,学会使用这些工具。
2.难点:让学生明白工具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工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工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工具实物、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套工具模型。
3.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工具,引导学生关注工具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对工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工具的使用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工具的使用心得,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感悟。
教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10.认识工具【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工具箱里的工具,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描述实用工具工作和徒手工作的不同。
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交流要使用何种工具,完成任务,学会操作一些简单工具。
2.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科学态度:1.愿意倾听、交流、分享。
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方便人们的生活。
3.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可以通过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重点】1.认识工具箱里的工具,说出他们的名称和作用。
2.意识使用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难点】1.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交流要使用何种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学会操作一些简单工具。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工具箱(羊角锤、老虎钳、钢卷尺、锯子、螺丝刀、扳手……)。
学生材料:羊角锤、老虎钳、螺丝刀、细铁丝、钢卷尺、木板,各12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最近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这段时间,家里装修,有一面墙,光秃秃的,太不美观了,我想挂一些照片上去。
(出示照片)但是,这样挂上去又不太好看。
我在别人家看到这样的照片装饰背景板(ppt出示图),你们能不能帮我做一个吗?。
2.现在你们能做吗?(不能,缺少材料和工具)。
二、认识工具1.认识工具并说明其用途。
师:老师今天正好带了一些工具来,你们认识吗?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板贴:锤子、钳子、卷尺、扳手、螺丝刀)。
2.除了这几样工具,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工具,例如手工剪刀、订书机、热熔胶枪等……会使用不同工具的人才能制造出他想要的零件和机器。
三、制作照片背景板(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任务)(一)清理木板1.看老师也给大家准备好了材料(出示有钉子的木板)、仔细观察(木板上有钉子)。
那么首先我们要清理木板上的钉子。
2.师:如果钉子钉歪了,或者钉错位置了,就要拔出来,请同学们用手拔一拔,试试看。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0课《认识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0课《认识工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工具的认知和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工具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具的认知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学会正确使用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工具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学会正确使用工具。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以及对工具使用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工具。
2.采用直观教学法,展示实物工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个生活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场景中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工具:展示各种实物工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工具的名称。
3.讲解工具用途:针对每个工具,讲解其用途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工具的重要性。
4.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工具,体验工具的使用方法。
5.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工具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10课认识工具教案苏教版科学教案(第课时)(2)扳手:因其开口宽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又被称为活动扳手,可用它紧固和松卸不同规格的螺母和螺栓。
(3)钢卷尺:又叫钢盒尺,长度有3米、5米等。
用它可以测量较长物体的尺寸或距离。
(4)螺丝刀:也叫改锥、起子,是一种用来拧转螺丝钉的工具,主要有一字和十字螺丝刀两种。
(5)羊角锤:一头圆,适合敲打;另一头扁平,向上弯曲成V形开口,便于起钉、撬物。
这里提供的是家庭用的一般五金手动工具。
除了介绍的五种工具外,还有美工刀、测电笔、电工绝缘胶带等。
学生还可能在生活中碰到另外些工具,如锯子、梅花扳手、锂刀等。
四、用合适的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
教师出示3个小任务,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
1.刚才我们都认识了许多工具,你能帮老师完成将钉子装在木板上的任务吗?2.老师现在还有一个钉子,要疋在离木板边10厘米的地方钉上钉子,你有什么办法吗?3.现在老师想在这两个钉子之间连接上一条铁丝,但是这个铁丝太长了,你们学生观看认识工具的视频,了解更多的工具。
学生思考使用那种工具来完成对应的任务。
学生思考利用尺子良好距离,在用羊角锤钉钉子。
学生思考用老虎钳将铁丝剪断,在用老虎钳绕在铁丝上。
学生观看羊角锤和尖嘴钳的使用视频。
给学生提供体验使用工具的机会,培养实际操控简单工具的技能。
有什么办法吗?4.强调钉钉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使用工具要特别注意别伤到自己和同伴。
注意事项:•在学生开始任务前,教师要做好演示,并提醒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如使用工具要特别注意别伤害到自己和同伴,戴上护目镜和手套。
•要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手劲,不要使用过粗过长的钉子和铁丝。
五、了解锤子的历史。
1.观看图片,将下面的四幅图进行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
学生利用羊角锤将钉子钉在木板上。
学生进行图片的排序科学教案(第课时)教学时间:年月曰刻石雕用的铁锤,坚硬、较重、耐用;铺地砖用的橡胶锤,弹性大、不易伤及敲击表面。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补充一些问题,女口:这些锤子的哪个部位不同?有什么不同?帮助学生进行思考。
10.认识工具【课标对应】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体验、设计、制作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任务。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科学态度]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认识工具箱里的常见工具、学习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体验工具的作用并能够使用工具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教材中安排了四个活动:1.认识工具箱里的常见工具,交流它们的作用。
2.用合适的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量长度、做记号;钉钉子,拔钉子;夹断铁丝、连接铁丝。
3.阅读锤子的发展史,认识到劳动工具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4.引导分析不同材质锤子的作用和特点。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上已经学习过怎么使用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他们对于常见工具既陌生又熟悉,虽然能说出一部分工具的名称和作用,但对于工具的概念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并没有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当把握时机设置情境或者利用各种图片视频,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工具以及它们的作用。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工具箱里的工具,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描述实用工具工作和徒手工作的不同。
3.阅读锤子的发展史,知道即使是同一种工具,由于制作材料不同,作用也不同。
[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交流要使用何种工具,完成任务,学会操作一些简单工具。
2.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0课《认识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0课《认识工具》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简单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常见工具的图片和介绍,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工具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对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他们对工具的认知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对不同工具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实物或图片,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2.准备相关教学视频或课件,辅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特点。
3.准备实践操作的材料,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工具的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工具,引导学生关注工具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工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工具的名称。
接着,介绍每种工具的用途和特点,让学生对工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认识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学会使用一些简单工具。
科学探究:能利用工具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科学态度: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体会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技术提高改善人们生活。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仅仅局限于从一些媒体或者生活中有看到,对于工具的概念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在实际中使用工具进行操作的机会很少,所以二年级的孩子具备一定的相关工具的前概念知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薄弱,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久。
可以说这些简单的工具对于孩子来说又熟悉又陌生,本课带领学生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并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些简单工具,了解劳动工具的发展对人类意义重大。
知识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中第一课内容,属于“工程与技术”范畴。
本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认识常见工具交流工具的作用;二、明确任务,完成一系列使用工具的活动;三、了解锤子的发展史,人事劳动工具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四、通过三个使用不同锤子的场景将锤子的使用与制作锤子的材料联系起来思考;通过四个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工具,体会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工具,能学会使用一些简单工具。
难点:利用简单工具完成小任务教学过程:。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工具》教案一、教学背景在科学课程中,认识工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有助于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和常见名称2.掌握使用常见工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注意事项三、教学内容1.各种工具的用途和常见名称根据教材内容,介绍以下工具的常见名称和用途:1.尺子:用于测量长度和直线距离。
2.量角器:用于测量角度。
3.手电钻:用于钻孔。
4.螺丝刀:用于拧螺丝或者螺钉。
5.锤子:用于敲打和钉打。
6.剪刀:用于剪裁各种材料。
7.手套:用于保护双手,防止受伤。
8.安全帽:用于保护头部,防止受伤。
2.使用常见工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一些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1.尺子:在使用尺子时,需要将尺子端点对齐测量对象的两端,同时保证尺子与测量对象垂直,以确保尺子读数准确且精确。
2.量角器:使用量角器时,需要先将量角器对准目标角度,然后将量角器的底部和一条边对齐,再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读数,确定角度大小。
3.手电钻:在使用手电钻时,需要戴上安全眼镜,将钻头固定在手电钻上,将被钻孔的物体夹紧,调整钻头位置,慢慢加压钻孔。
4.螺丝刀:在使用螺丝刀时,需要将刀头对准螺钉的槽口,将螺丝刀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螺丝锁紧或松动。
5.锤子:在使用锤子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力度,轻重适当,既要保证锤击力度够大,又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而破坏被锤击的物体。
6.剪刀:在使用剪刀时,需要把要剪的材料放在剪刀的中间位置,掌握剪刀的力度,向肚子中心紧压,下刀切割,剪刀运动速度要适中,不能太快或者太慢。
7.手套和安全帽:在使用手套和安全帽时,需要注意佩戴正确大小、款式和材料。
带有手套和安全帽的工作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脱下,以确保安全。
10.认识工具【教材分析】《认识工具》是“打开工具箱”单元的首课。
“打开工具箱”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旨在让学生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认识工具》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身边的常见工具,尝试操作和使用锤子、尖嘴钳、钢卷尺等常见的简单工具,并利用工具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加工。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动手能力比较薄弱,对于身边常见的简单工具几乎没有操作过。
因此,如何让学生在不伤到自己和同伴的情况下,还能掌握使用简单工具的方法,是本课必须解决的难题。
【教学目标】1认识工具箱里面的一些常见工具:羊角锤、老虎钳、尖嘴钳、扳手、螺丝刀、钢卷尺等。
2.了解羊角锤、老虎钳、尖嘴钳、扳手、螺丝刀、钢卷尺等常见工具的作用。
3.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任务,体会使用工具的优越性。
4.了解羊角锤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几种常见的工具【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工具箱。
学生材料:小工具箱、木板、有凹槽的木板、铁钉、铁丝、工具卡片、记录单、尖嘴钳、钢卷尺、羊角锤【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一、情境导入(1'30")1.小明最近有一件烦恼的事情,他的凳子上有一个钉子,有一次不小心还把他的手割破了,有没有谁能想个办法,帮小明解决这个烦恼?(生:可以把钉子拔出来或者把钉子钉进去)2.你们的想法很好,小明也是这样想的,他从家来带来了工具箱,可是打开工具箱,小明傻眼了,工具箱里面有许多工具,小明都不认识,你们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工具》二、认识各种工具,了解工具的不同用途(T)1.谁来帮帮小明,工具箱里面这些常见的工具叫什么呀?2.老虎钳、螺丝刀、羊角锤、扳手、钢卷尺、美工刀(点击每种工具的图片,链接出相应的工具名称)活动一:帮工具找家(3'30〃)3.同学们认识这些常用工具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了,王老师这里有一些工具的图片,(出示塑封好了的彩色工具卡片)请你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工具》是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简单的工具,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锤子、螺丝刀、钳子等常见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工具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全面。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工具,但对其名称和用途可能记忆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工具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工具,学会使用这些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工具的珍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工具,学会使用这些工具。
2.难点:让学生掌握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工具的使用方法。
3.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工具的使用心得,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的实物或图片,如锤子、螺丝刀、钳子等。
2.准备工具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相关提示牌。
3.准备计时器、记录表等教学辅助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工具的实物或图片,并讲解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使用各种工具。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10.认识工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六中学任春【教材分析】技术与工程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单元是第一个有关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题单元。
本课《认识工具》是本单元《打开工具箱》的首课,本课从认识、尝试、了解、分析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内容。
用学生常见的身边物品引导学生认识工具。
明确任务,完成一系列使用工具的活动。
通过阅读锤子的发展史了解到劳动工具在不断发展,分析不同材质的锤子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
【学情分析】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科学学习的经历,鼓励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自主观察和描述工具的特点和作用,同时能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工具箱里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老虎钳。
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羊角锤、尖嘴钳。
3.认识到同一种工具也有不同的样式和不同的功能。
【教学重点】认识工具箱里的常用工具,能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教学难点】1.学会选用不同的工具解决不同的问题,理解同种不同的工具也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利用简单工具完成小任务。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师材料:工具箱。
学生材料:三角尺(或直尺)、羊角锤、尖嘴钳、小铁钉、木块、细铁丝、不同材质的锤子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10.认识工具各种各样的工具各不相同的作用【课后反思】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潜能。
针对本节课反思如下:认识工具是打开工具箱的第一课,孩子们在科学课上看到的正好是生活常见的一些工具,所以课本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尤为关键。
首先从生活情境入手,提出问题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想要打开工具箱看个究竟,然后提取生活经验逐步认识工具,试着让小朋友回忆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各种工具的作用。
接着结合生活经验选取合适的工具进行实验,这是课堂中孩子们最喜欢的步骤,大家都热情高涨,但是也是课堂中最不可控的环节,所以一定要提醒安全无小事,小组要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学会和同伴分享交流彼此的经验。
# 认识工具-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工具。
2.能够简单描述工具的功能。
3.能够运用手中的工具完成简单任务。
二、教学材料•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展示板、PPT等辅助教学工具三、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课题:“认识工具”,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引用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工具?”,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列举身边的工具。
2. 认知环节•教师根据学生们所列举出的工具进行分类,如:量具、斧头、剪刀、锤子等。
•让学生们说出这些工具是用来干什么的以及他们知道自己所列举出的工具的分类。
–例如:剪刀是用来剪东西的,属于剪刀类。
•教师将学生们所列举的工具与学生手中的工具进行对比,并询问学生们手中的工具有哪些。
–例如:学生手中的工具可能包括:尺子、橡皮、铅笔等。
3. 学习环节•通过PPT或者展示板向学生们介绍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中列举的常见工具,例如:手电筒、望远镜、挖掘机等。
–依次介绍每种工具,并让学生们说出它的功能。
4. 实践环节•学生运用手中的尺子、铅笔、橡皮等工具完成简单的测量、画图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运用手中的工具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务。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认知环节中,学生们表现积极,列举了不少身边的工具,但在分类环节中,学生们大多数只能说出一部分工具的分类,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梳理并融入教学中。
在学习环节中,学生们听得认真,并能准确描述每种工具的功能,但一些学生对较为小众或者不常接触的工具认知有限,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解释并配以实物或图片举例。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们能够用手中的工具完成测量、画图等简单任务,并思考了如何运用工具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务,但在操作中还存在一些小细节需要加强。
1.认识常见材料【教材分析】技术与工程是科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单元是第一个有关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题单元。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技术就包括使用不同工具的技术,本单元以传统传统的工具箱里的工具为研究对象,用三课分别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工具的使用,本课在本单元中居于起始地位,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主要作用和使用方法,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说出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二是说出所了解的它们的用处。
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知道学生已经掌握多少相关知识,使教师能在教学中能够有目的的“有矢有放”,找到教学的增长点,使教学更加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部分的内容,也是本课的主体活动——选择正确的工具完成任务。
第二部分,认识不同工具的作用,了解使用工具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课文介绍了三个活动:其一,通过使用卷尺在木板上做记号,认识钢卷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在刚才所做的记号上钉钉子,这里不仅暗含一个工件可能需要多种工具合作完成,也有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其二,通过把刚才钉进去的钉子拨出来的活动,认识羊角锤的起钉功能;其三,通过夹断铁丝,和连接铁丝的活动了解钳子的作用。
第三部分,以锤子的发展历程为线索,解释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工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说明工具的发展史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的,而工具的发展昭示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仅仅局限于从一些媒体或者生活中有看到,对于工具的概念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在实际中使用工具进行操作的机会很少,所以二年级的孩子具备一定的相关工具的前概念知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薄弱,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久。
可以说这些简单的工具对于孩子来说又熟悉又陌生,因为熟悉,所以在做前概念只是调查之际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当把握时机设置情境或者利用各种图片视频,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0认识工具教学目标:1、认识工具箱里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老虎钳等。
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羊角锤、尖嘴钳等。
3、认识到同一种工具也有不同的样式和不同的功能。
教学重点:认识工具箱的常见工具,能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简单工具完成小任务。
教学准备:工具箱、小铁钉、铅笔、木板、铁丝。
预习要求:观察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工具,这些工具的名称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首儿歌。
出示本单元开头的一首儿歌:工具箱,家里放,小朋友,喜欢上。
钉钉子,夹铁丝,锯木头,拧螺丝。
赤手空拳干不成,全靠工具来帮忙。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体会工具在手工的作用。
3、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工具。
4、板书课题: 10、认识工具二、认识常见工具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工具,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呢?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
2、教师指导并相机出示课本32页的插图:同学们,这些工具你们认识吗?他们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分别说一说工具箱中的工具:老虎钳、羊角锤、扳手、螺丝刀、钢卷尺等等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
三、学会使用常用工具1、教师引导:同学们,每一种工具都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完成下面的任务。
2、教师出示课本33页的三幅插图,学生了解本课要求完成的实践任务。
任务一:在木块上量出10厘米的长度,做上记号.任务二:在记号处钉上钉子,再试着拔出来。
任务三:夹断铁丝,连接铁丝。
3、教师引导:同学们,完成这三个任务,我们都需要使用工具。
那么这三个任务我们分别要用到哪些工具呢?小组交流,说一说这三个任务分别要使用哪些工具?为什么?任务一:钢尺、铅笔。
任务二:羊角锤。
任务三:老虎钳子。
4、教师引导:既然我们已经为三个任务找到了合适的工具,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完成这些任务吧。
10.认识工具
【教材分析】
本课从认识、尝试、了解、分析四个环境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个环节,组织学生认识工具箱里的常见工具,交流对工具的作用有什么认证。
第二个环节,明确任务,完成一系列使用工具的活动:在木块上测量规定的长度并做记号;钉钉子、拔钉子;剪断铁丝、连接铁丝,让学生学会使用三角尺(或直尺)、羊角锤、尖嘴钳。
第三个环节,阅读锤子的发展史,锤子的发展也是劳动工具的发展,认识到劳动工具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四个环节,引导分析不同材质锤子的作用和特点。
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三个使用不同锤子的场景,让学生将锤子的用途与制作锤子的材料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同一种工也有不同的样式和不同的功能。
【教学目标】
1.认识工具箱里一些常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老虎钳等。
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羊角锤、尖嘴钳等。
3.认识到同一种工具月有不同的样式和不同的功能。
【教学重点】
认识工具箱里的场景工具,能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教学难点】
利用简单工具完成小任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工具箱。
学生材料:小工具箱、木板、有凹槽的木板、铁钉、铁丝、工具卡片、记录单、尖嘴钳、钢卷尺、羊角锤。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工具。
二、认识工具,了解作用
(一)认识工具
1.打开工具箱,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说说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2.老虎钳、羊角锤、扳手、螺丝刀、钢卷尺。
3.播放《认识工具》视频,说说你还知道了哪些工具?
(二)使用工具
1.你会使用工具吗?
2.播放《使用工具》视频,说说视频里介绍了几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3.完成活动手册10页,为了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工具。
4.选取2组汇报展示。
三、用合适的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
1.刚刚认识了一些工具。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工具来完成任务。
2.在木块上量出10厘米的长度,做上记号。
(1)这个任务需要哪些工具?(2)使用工具时需要注意什么?(3)各种活动、汇报。
3.在记号处钉上钉子,再试着拔出来。
(1)需要哪些工具?
(2)使用工具时需要注意什么?
(3)各组活动、汇报。
4.夹断铁丝,连接铁丝。
(1)需要哪些工具?
(2)使用工具时需要注意什么?
(3)各组活动、汇报。
四、了解锤子的发展史
1.锤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阅读资料,说说锤子的发展过程。
2.学生阅读资料,汇报发现。
3.说说他们分别用的是什么锤子?为什么?
4.说说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识工具》是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的第一课。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认识工具、使用工具和科学阅读,展开实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注重对实验活动开展的实验教学指导,让低学段的学生能够有序、有效地认识各种工具,并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
注重对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活动动手操作的机会,展示小组的成果,以“比一比哪只蜗牛爬得高”的形象评价,激励每组学生有效合作,有序探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