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教版)课时训练: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_第3讲 专题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三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像一定是一条倾斜的直线(3)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两种形式:a 与v 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增大a 与v 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小例1.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的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总是相同的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式 at v v +=0t注:(1)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速度公式中v 0、v t 、a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规定正方向后,都可以用带正、负号的代数量表示,若经计算后v t >0,说明末速度与初速度同向;若a<0,表示加速度与v 0反向例1。
一个质点以初速度v 0=10m/s 平直的路面上运动,某时刻起,获得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5m/s 2的加速度,求从开始获得加速度的时刻起,第1s 末和第6s 末的速度分别为多少?v t例2.某汽车在路面上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如果该汽车的加速度为54km/h ,则该汽车刹车5s 时的速度为多少?例3.汽车以54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1) 若汽车以0.5m/s 2的加速度加速,则10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2) 若汽车以1m/s 2的加速度减速刹车,则10s 后速度为多少?(3) 若汽车以3m/s 2的加速度减速刹车,则10s 后速度为多少?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的一般表达式为t xv =此式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为物体在这一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此式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运动。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3 运动快慢的描述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3 运动快慢的描述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3 运动快慢的描述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题组一速度1。
对于各种速度或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B。
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C.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是标量D.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答案:A2。
(多选)对速度的定义式v=,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t都无关C。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解析:v=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选项C对;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度可用位移x除以时间t来获得,并不是说v与x成正比,与t成反比,选项A错、选项B对;速度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表示物体运动方向,选项D对。
答案:BCD题组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3。
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1 s内一定走3 mB.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 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 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某1 s内的位移不小于3 m解析:物体某时刻的速度3 m/s是瞬时速度,下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因此它不一定以这个速度维持运动1 s,所以选项A不正确;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根据定义,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选项B正确;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有可能先做速度小于3 m/s的匀速运动,然后再做速度大于3 m/s的匀速运动,因此物体在1 s内的位移可能大于3 m,也可能小于3 m,选项C错误;同理,选项D也错误。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tsv t ∆∆=→∆0lim)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加速度运动的描述典型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匀变速直线运动特例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20+=程的平均速度是:( )A .(v 1+v 2)/2B .21v v ⋅C .212221v v v v ++ D .21212v v v v +【例2】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
2012年高中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012年高中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考纲知识梳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匀加速直线运动2.分类:2. 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两个基本公式:位移公式:221at t v S += 速度公式:atv vt+=02、两个推论:匀变速度运动的判别式:21aT s s s n n =-=∆-速度与位移关系式:asv v 2202=-3、两个特性202tt υυυ+=)(212202t s υυυ+=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st V V<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atV = ,221at s =, asV22= ,t V s 2=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5、两组比例式: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按照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分有 1s 末、2s 末、3s 末……即时速度之比为:nv v v v n ::3:2:1::::321 =前1s 、前2s 、前3s……内的位移之比为2222321::3:2:1::::n x x x x n =第1s 、第2s 、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 )12(::5:3:1::::-=n x x x x n ⅢⅡⅠ(2)按照连续相等的位移分有1X 末、2X 末、3X 末……速度之比为:n n ::3:2:1::::321 =υυυυ前1m 、前2m 、前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nt t t n ::3:2:1::::321 =υ第1m 、第2m 、第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12(:1::::321----=n n t t t t n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讲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a=Δv/t )1.(单选)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B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 .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大 2、(单选)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答案 BA .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B .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C .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D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3.(多选)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D 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可能减小 C .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 .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4.(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CD A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 B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C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D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5.(单选)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6.(单选)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答案 B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7.(单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 2,a 乙=-4 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B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等8. (单选)如图所示,小球以v 1=3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 =0.01 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答案:CA .100 m/s 2,方向向右B .100 m/s 2,方向向左C .500 m/s 2,方向向左D .500 m/s 2,方向向右 9.(多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 ,关于该物体在这1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14m/s 2B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8m/s 2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4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6m/s 2【答案】AD10、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 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3.0 s .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解析 v 1=L Δt 1=0.10 m/s v 2=L Δt 2=0.30 m/s a =v 2-v 1Δt ≈0.067 m/s 2. (2) x =v 1+v 22Δt =0.6 m.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基本规律(1)三个基本公式①v =v 0+at . ②x =v 0t +12at 2. ③v 2-v 20=2ax(2)两个重要推论 ①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 2= s t .中间位置速度v s 2=√v12+v222.②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aT 2.(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 1.(单选)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 秒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A .B .C .D . 【答案】A2.(单选)做匀加速沿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s 内的平均速度小3m/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答案】C 7.(单选)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s 内的位移为它最后1s 内位移的一半,g 取10m/s 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 . 5 mB . 11.25 mC . 20 mD . 31.25 m 【答案】B 3.(多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s 内的位移比第14s 内的位移多0.2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小球加速度为0.2m/s 2B . 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C . 小球第14s 的初速度为2.8m/sD . 第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 【答案】AB4.(单选)如图是哈尔滨西客站D502次列车首次发车,标志着世界首条高寒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哈大高铁运营里程9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D502次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 s 内的位移是57.5 m ,第10 s 内的位移是32.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答案 D A .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 B .时速350公里是指平均速度,921公里是指位移C .列车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 m/s 2D .列车在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为80 m/s5.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 和7m .求:(1)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在刹车后6s 内的位移.解答: 解:设汽车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则第1s 内位移为:x 1=代入数据,得:9=v 0+ 第2s 内的位移为:x 2=v 0t 2+﹣x 1, 代入数据得:7= 解得:a=﹣2m/s 2,v 0=10m/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时间为:t==则汽车刹车后6s 内位移等于5s 内的位移,所以有:==25m 故答案为:2,256.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 s 内位移为6 m ,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 内位移为2 m ,求: (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 (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的时间。
一、选择题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可能减小B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可能增大C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和速度方向相同D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和速度方向相同2.下列描述的运动中,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方向为正,则加速度方向为正B .速度变化量方向为正,则加速度方向为负C .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D .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1时,速度的变化为△v ,紧接着位移为x 2时,速度的变化仍为Δv 。
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1211(())v x x ∆-B .21211()()v x x ∆+ C .221()v x x ∆- D .221()v x x ∆+ 4.区间测速是指在公路某一恒定限速值的路段的两端设置自动抓拍系统。
现有某一路段区间测速指示牌如图所示,假设该路段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路段瞬时速度不能超过120km/hB .只要抓拍时速度不超过120km/h 就不违章C .该路段必须以120km/h 恒定速度行驶D .该路段平均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 .学生会人员检查某班级课间操人数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C .政教处老师检查某班级课间操质量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D .某体育老师研究某同学的起跑动作时,可以把该同学看做一个质点6.下列描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B .“越走越快”表示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C .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则其加速度方向也随之变化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改变量也增大7.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和观察日食现象时可把太阳看作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D.原子很小,因此把原子看作质点8.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自转一周只需要9小时50分3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题中“9小时50分30秒”是指时刻B.由于木星体积和质量太大,研究木星公转时不能看作质点,研究自转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C.比较木星、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系为参照系D.木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9.关于速度与加速度有下列的说法:①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增大,②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③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④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及方向无关。
2012届高考一轮物理复习(人教版)课时训练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3讲专题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70分)1.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3-12所示,则()A.15 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 mB.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C.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图1-3-12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解析: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前10 s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 m/s,加速度为0,所以C错误;10 s~15 s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为30 m,所以A 错误;15 s~25 s汽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所以D错误,B正确.答案:B2.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3-13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运行的轨迹是抛物线B.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 图1-3-13 D.在t=4 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答案:BCD3.(2011·福州质检)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1-3-1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图1-3-14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解析:本题考查x-t图象的知识.t1时刻两车位移相同,t1时刻前乙车的位移小于甲车,故t1时刻乙车是从后面追上甲车,A项正确,B项错误;在x-t图象中,各个时刻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故t1时刻两车速度不相等,C项错误;0到t1时间内两车位移、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D项错误.答案:A4.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3-15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A.甲在乙之前2 mB.乙在甲之前2 m 图1-3-15 C.乙在甲之前4 mD.甲在乙之前4 m解析:甲、乙两质点在3 s末在途中相遇时,各自的位移为2 m和6 m,因此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答案:D5. (2011·湛江月考)如图1-3-16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 .前5 s 做的是匀速运动B .5 s ~15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 2C .15 s ~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 2 图1-3-16D .质点15 s 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解析:由图象可知前5 s 做的是匀速运动,A 正确;5 s ~15 s 内做匀加速运动,但加速度 为0.8 m/s 2,B 错误;15 s ~20 s 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16/5) m/s 2=-3.2 m/s 2,C 正确;质点在20 s 末离出发点最远,质点一直做的是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D 错误. 答案:AC6.(2011·东北三校联考)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 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3-17所示.在0~t 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 .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 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 .t 2时刻两物体相遇 图1-3-17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 1+v 22解析:速度—时间图象中Ⅰ物体的斜率逐渐减小,即Ⅰ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Ⅰ 物体所受合外力不断减小,A 错误;在0~t 1时间内,Ⅱ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Ⅰ物体的速 度,所以两物体间距离不断增大,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B 正确;在 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到t 2时刻,Ⅰ物体速度图线所围 面积大于Ⅱ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两物体平均速度不可能相同,C 、D 错误. 答案:B7.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图象如图1-3-18所示,下列关于该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2~4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在4 s 末离出发点最远C .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图1-3-18D .物体在0~4 s 和在4~8 s 内的位移相同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在0~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2~4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物体在4 s 时速度减为零,此时离出发点 最远,选项B 正确;4~6 s 物体做反向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 错误;物体在0~4 s 内通 过的位移与4~8 s 内的位移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选项D 错误.答案:B8. (2011·安徽省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v -t 图象如图1-3-19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v 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 图1-3-19B .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v 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C .根据v -t 图象可知,开始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减小后增大,当乙车速度 增大到v 0时,两车恰好平齐D .根据v -t 图象可知,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 度增大到v 0时,两车恰好平齐解析:甲车中的乘客以甲车为参考系,相当于甲车静止不动,乙车以初速度v 0向西做减 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做加速运动,所以A 正确;乙车中的乘客以乙车为参考系, 相当于乙车静止不动,甲车以初速度v 0向东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做匀加速运 动,所以B 错误;以地面为参考系,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所以C 、D 错误. 答案:A9.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1-3-20所示,据此判断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F :合力;x :位移) ( )答案:B10.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3-2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在2 s 末和6 s 末C .乙在头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图1-3-21D .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解析:由图象知,v 甲=2 m/s ,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0~2 s 内沿正向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6 s 内沿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的不是同一个匀变速 直线运动,A 错C 对.在2 s 末,甲物体的位移x 甲=2×2 m =4 m ,乙物体的位移x 乙=12×(2×4) m =4 m , 故两物体在2 s 末相遇.在6 s 末,甲物体的位移x 甲′=2×6 m =12 m ,乙物体的位移x 乙′=12×(6×4) m =12 m ,故两物体在6 s 末相遇,B 正确.在0~6 s 内,甲、乙两物 体始终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D 错.答案:BC二、非选择题(第11题14分,第12题16分)11.如图1-3-22所示,小球甲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高h =5 cm 的A 点由静止释放, 同时小球乙自C 点以速度v 0沿光滑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C 点与斜面底端B 处的距离L =0.4 m .甲滑下后能沿斜面底部的光滑小圆弧平稳地朝乙追去,甲释放后经过t =1 s 刚 好追上乙,求乙的速度v 0(g =10 m/s 2).图1-3-22解析:设小球甲在光滑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运动时间为t 1,运动到B 处时的速度 为v 1,从B 处到追上小球乙所用时间为t 2,则a =g sin 30°=5 m/s 2由h sin 30°=12at 21得:t 1= 4h a=0.2 s ,t 2=t -t 1=0.8 s ,v 1=at 1=1 m/s ,v 0t +L =v 1t 2代入数据解得:v 0=0.4 m/s ,方向水平向左.答案:0.4 m/s ,方向水平向左12.(2011·南昌调研)在一次警车A 追击劫匪车B 时,两车同时由静止向同一方向加速行驶, 经过30 s 追上.两车各自的加速度为a A =15 m/s 2,a B =10 m/s 2,各车最高时速分别为 v A =45 m/s ,v B =40 m/s ,问追上时两车各行驶多少路程?原来相距多远?解析:如图所示,以A 车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Ax 为正方向,设L 为警车追上劫匪 车所走过的全程,l 为劫匪车走过的全程.则两车原来的间距为ΔL =L -l设两车加速运动用的时间分别为tA 1、tB 1,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A 2、tB 2, 则v A =a A tA 1,解得tA 1=3 s 则tA 2=27 s ,同理tB 1=4 s ,tB 2=26 s警车在0~3 s 时间段内做匀加速运动,L 1=12a A tA 12 在3 s ~30 s 时间段内做匀速运动,则L 2=v A tA 2警车追上劫匪车的全部行程为L =L 1+L 2=12a A tA 12+v A tA 2=1 282.5 m 同理劫匪车被追上时的全部行程为l =l 1+l 2=12a B tB 12+v B tB 2=1 120 m , 两车原来相距ΔL =L -l =162.5 m答案:1 282.5 m 1 120 m 16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