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亲近小古文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亲子共读的经典诗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亲子共读的经典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适合给小宝宝早教的100首古诗1、鸟鸣涧唐代: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黄鹤楼 / 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从军行七首唐代: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独上一作:独坐)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7、赐萧瑀唐代: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8、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曲江二首唐代: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10、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儿童古文经典选集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富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智慧。
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了解和学习古文对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品德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儿童古文经典选集,带领孩子们进入中国古代文化的奇妙世界。
《论语》- 读书启蒙《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这部经典著作思想深邃,文笔简练,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其中的《学而篇》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品德的人,要努力学习,并且善于思考。
《论语》中所包含的思想与品德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宝贵财富。
《三字经》- 学习基础《三字经》是一本对于儿童学习基础知识非常有帮助的书籍。
这本书通过三字一句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儿童学习的基本知识,如数学、历史、地理等。
它的语言简练易懂,很容易让儿童理解和记忆。
通过阅读《三字经》,孩子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基础知识。
《山海经》- 探索奇幻世界《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天文方面的著作,其中融入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幻故事。
这部书可以让孩子们领略中国古代神话世界的精彩风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山海经》,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开拓他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 人情世故《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故。
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但其中描写的人性和情感是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诗经》- 唱响诗歌的旋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唐代以前的一些民间诗歌。
这些诗歌旋律优美动人,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阅读《诗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欣赏古人优秀的诗歌作品,也可以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论语》、《三字经》、《山海经》、《红楼梦》和《诗经》是儿童古文经典选集中的几部代表作品。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孩子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生活古文背诵大全1. 《悯农二首·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3.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4. 《一望二三里》佚名: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5.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6.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春夜喜雨》唐·杜甫(节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 《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2.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3.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6. 《送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17.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8.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9.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fǔ)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jié)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执:拿。
俄:不久,一会儿。
但:只,只是。
以锯中截:用锯子从中间截断。
遂:于是,就。
依:依照。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长竿,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长竿,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截断了。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yù)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fǔ)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雨:下雨。
名词作动词,读“yù”。
筑:修补。
父:老年男子,读“fǔ”。
亦:也。
云:说。
甚:很。
智其子:以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tān tā)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偷东西。
”他邻居家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邻居家的老人干的。
苏堤杂花苏公堤(dī),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zhàn)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
览胜者咸(xi án)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译文】杭州西湖的苏公堤,春天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夜里的雾气还没有散开,各种颜色的花朵开放在碧绿的树枝上,飞落的花瓣飘落在碧波之上,树木的枝条纷纷披散下来,花枝错杂,相互掩映,就像绣着精美花纹的锦缎。
前来欣赏美景的人都说,(这个地方的风景)一年四季都很美,然而,春天的早晨是最美的。
母鸡母鸡孵(fū)卵(luǎn),数周成雏(chú)。
随母出行,未尝远离。
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
关于亲子唯美的古诗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被广泛传诵和传承。
其中,有许多描写亲子生活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中华民族亲情的深厚情感和家风的传承。
下面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些具有唯美风格的亲子古诗。
一、《登高》唐·杜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述了杜甫爬山时的惊叹之情,诗中表达了父亲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希望儿子能够从这样的自然风景中受到启迪,追求卓越。
二、《送儿》唐·杜牧“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这首诗是杜牧给儿子送别时所写,表达了作为父亲的深深怀念和哀思之情。
这是一首感性而充满思索的作品,体现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三、《江南春》唐·杜荀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美景,具有十分浪漫的意味。
在诗中,父子之间既亲近又疏离,可以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中国亲子文化的伟大情感。
四、《蜀道难》唐·李白“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形影随行君复何求?“这是李白送别儿子出行时所写的诗句。
诗中流露出李白对于儿子的关爱和对儿子未来前程的祝福,体现了中国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传统。
五、《登岳阳楼》唐·范仲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范仲淹登岳阳楼时的所感,诗中表达了父辈对于家风的承续和传承的重要性,也蕴含着对于子孙后代的殷切关怀。
六、《贺兰山下送北雁》唐·王之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首诗写父亲送儿子北上求学的场景,言简意赅地表达着父亲对于儿子未来前途的期望和信心,以及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以上是一些具有唯美风格的亲子古诗。
这些诗作不仅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观,更表达出父母对子女的爱与美好期许,反映出中华民族对于亲情的追求和依恋。
在今天,这些古诗依然流传在人们的生活和心灵中。
启蒙教育的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在启蒙教育中,引导孩子接触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还可以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首经典的古诗词,来探讨古诗词在启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名篇,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场景,表达了对壮丽自然和辽阔天地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可以引导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启蒙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解这首诗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家乡和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孩子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在启蒙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又一代表作,通过描绘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对豪放不羁、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孩子对人生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启蒙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孩子的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品质。
通过引导孩子接触这些经典的古诗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激发孩子对人生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因此,在启蒙教育中,引导孩子接触古诗词,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启蒙教育古诗词大全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理和人文内涵。
在中国的启蒙教育中,古诗词被视为必备的教材,因为它们能够引导孩子们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启蒙教育古诗词大全,希望能够为您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启蒙教育中,可以通过这首诗引导孩子们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2.《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首诗以豪放的语言赞美了人生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豪迈豁达的人生态度。
在启蒙教育中,可以通过这首诗引导孩子们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他们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3.《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向往和追求。
在启蒙教育中,可以通过这首诗引导孩子们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他们的向往追求和人生态度。
4.《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启蒙教育中,可以通过这首诗引导孩子们感受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5.《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以孤寂清冷的意境描绘了江雪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境遇的超然态度。
在启蒙教育中,可以通过这首诗引导孩子们感受诗人的超然态度,培养他们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为您呈现的启蒙教育古诗词大全,希望能够为您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唐诗童趣小学生用唐诗解读有趣的儿童题材唐诗童趣: 小学生用唐诗解读有趣的儿童题材唐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着蕴含智慧和情感的优美表达。
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古文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乏味和难以理解。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诗词的兴趣,我们可以运用唐诗来解读有趣的儿童题材。
本文将通过几首选自唐代的儿童题材诗歌,带领小学生们一起探索唐诗的魅力。
一、摸鱼儿·雁丘词(杜秋娘)雁丘词是一首描述小鱼游泳快乐的童谣。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小鱼儿在湖水中自由自在的快乐。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将自己想象成小鱼儿,感受它们畅游于清澈湖水的快感。
二、游园不值·其一(罗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游园的诗,俏皮有趣。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同时也能展示一些园中动物和植物的形象。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他们眼中的春天,动手描绘一幅与诗意呼应的春日园景画。
三、小儿垂钓(胡令能)这首童谣描绘了小儿垂钓的情景,展示了孩子们在和自然亲密接触中的乐趣和奇妙。
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来让孩子们尝试钓鱼的过程,体验捕捉鱼儿的刺激和喜悦。
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
四、蝉(杜牧)这首诗以蝉的形象寓意着自强不息,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的坚持和努力有所体会。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体验蝉的叫声,了解到它们在夏天季节中永不停歇的努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孩子们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毅力。
五、童观听涛(黄庭坚)通过这首田园风光的诗歌,我们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可以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诗歌中描绘的大海和沙滩,让其感受大海的广阔和海浪带来的刺激感觉。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加孩子们的阅历,还能培养他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
六、行宫(元稹)这首描写行宫的诗歌可以引发孩子们对于古代文化和帝王生活的好奇心。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行宫的场景,让孩子们感受古代皇帝的生活方式,并引导他们表达对于行宫的想象和感受。
让孩子亲近小古文
作者:孙美娟
来源:《语文天地·小学版》2017年第09期
文言文和小古文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較遥远,读起来也有点生硬,在词语、句式等方面,与现代白话文差别较大,教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樊裔华老师和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学习《小狼》,小朋友们则个个兴趣盎然,整个课堂灵性飞扬,充满了情与思,洋溢着智和趣。
一、熟读成诵,感触小古文
“新课标”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古诗如此,小古文亦是如此,它们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特别适合朗读。
因此,小古文的教学应以诵读教学为主要途径。
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独立读通《小狼》这篇文章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樊老师通过诵读认知课文、整体把握;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层层深入。
上课伊始,樊老师就首先要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孩子猜测文章的大概意思。
由此,激起孩子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在逐句理解小古文后,老师对整首小古文进行了回顾。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
随后,樊老师又呈现了竖排版格式的小古文,让孩子了解古文应该从右往左读。
由此,孩子不仅充分地感受到小古文的音律美还感受到小古文的形式美。
二、对照注释,感知小古文
在小古文的教学中,老师不必逐词逐句地对原文进行生硬地讲解,可以放手让孩子对照注释,联系插图和上下文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樊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几个词语的注释,如“素食”:蔬菜瓜果等食物。
“甚”:很,非常。
“遂”:于是。
“未果”:没有结果。
二年级的孩子借助以上的注释,已经基本上能说出小古文的大致意思了。
尤其是对“甚”的理解上,老师通过几个逼真的表情图,进一步理解了“甚忧”“甚喜”“甚怒”。
还有文中的两个“之”,孩子在自主翻译的过程中有了曲解,樊老师进行适当地点拨并让孩子在合作下解决,让难理解的词语在小组的交流中得到补充和矫正。
这样,孩子知道了“甚忧之”的“之”是指小狼喜欢吃素食这一现象,“遂授之以猎”中的“之”指的是小狼。
不仅培养孩子的阅读小古文的能力,而且又培养了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艺术留白,感受小古文
出于需要,古人在赋诗填词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写法,我们可以借用中国画技法中的一个术语来命名:留白。
而樊老师在下发《小狼》的课文讲义时,巧妙地把文章的最后一句“但见幼狼子牙瞠目,向讨莱菔”艺术地删除了。
当学生读到“一日见子忽奔逐兔,大喜!”
师:其母为什么而大喜呢?
生:见子忽奔追兔。
师:小狼为什么而逐兔呢?
生1:小狼学会了追逐兔子的本领。
生2:小狼终于不再吃素食了,这下其母该高兴啦!
师:真是如此吗?请看下一句——但见幼狼子牙瞠目,向讨莱菔。
“莱菔”指萝卜。
孩子们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原来小狼是去问小兔讨萝卜的!
四、古文新教,感悟小古文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弄懂文章的内容以后,课文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如果真是这样,小古文的教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斑斓色彩。
樊老师在孩子们见小狼追小兔是为了讨萝卜吃大笑后,布置了如此任务。
师:孩子们,这篇古文出自《明清笑话》。
既然是笑话,大家能否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让大家笑笑?
随即,孩子们便在学习小组内充分调动自己的手、腿、眼睛、眉毛……多种感官开始绘声绘色地练讲这个故事。
为了巩固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非语言因素”,如人物、情节、内容、主题思想等,让学生去复述、改写、辩论、写读后感、表演等。
这样,既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延伸、创新了小古文课堂,达到了“古文新教”的效果。
以前我带六年级的时候,曾经尝试让孩子背诵一些古文,如《岳阳楼记》《爱莲说》《木兰辞》等,有很多同学都能朗朗上口地完整地背诵以上的古文。
其实,在我们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完全可以选一些浅显易懂、容易背诵的“小古文”和“文言文”,让孩子早日亲近小古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