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亲近自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让孩子远离手机,亲近自然文案
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也许还会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
另外,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而要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龙应台说:“玩,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
”
最优秀的父母,是最会带着孩子玩的父母。
带孩子散步、旅行、博览群书,孩子会在自然中观察虫居、鸟鸣、草露,感知山、海、云、雾之美,在书中拓展眼界和胸怀。
从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润,被书香熏染的孩子,兴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会沉溺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中?
都说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和孩子的灵气,不如说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凝聚力。
好的父母用心关爱孩子、倾听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给孩子一部手机。
幼儿园自然活动文案1. 欢迎来到幼儿园自然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探索科学。
2. 看!小朋友们正在欢乐地堆沙子,感受沙子的质感和细腻。
3. 让我们一起去花园里观察蝴蝶和蜜蜂,学习有关昆虫的知识。
4. 小朋友们戴上园丁帽,一起来体验种植,培养绿色环保意识。
5. 利用小水池,让孩子们在玩水过程中学习水的流动和变化。
6. 在户外教室里,我们组织互动游戏,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7. 感受大自然的气味和声音,让孩子们重新与自然的联系。
8. 通过触摸树皮、摸索树叶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触感和感知能力。
9. 带领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跳房子,锻炼他们的肌肉协调能力。
10. 带领孩子们观察不同的云朵形状,让他们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11. 带领孩子们挖掘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12. 用毛巾、水壶等生活用具开展水上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水的重要性。
13. 配备显微镜,让孩子们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14. 通过户外追逐游戏,让孩子们锻炼身体,享受运动的乐趣。
15. 引导孩子们用画笔和色彩创作,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受。
16. 在户外进行环保教育,让孩子们学习如何保护环境并行动起来。
17. 采集各种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8. 带领孩子们进行树木的观察和测量,了解树木的成长规律。
19. 带领孩子们种植蔬菜,学习耕植和养护的基本知识。
20. 通过户外游戏,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方向感。
21. 在沙坑中玩耍,让孩子们发现沙子的不同特性和用途。
22. 利用树木的枝干和叶子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23. 进行户外绘画活动,让孩子们观察和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24. 带领孩子们进行桌游,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动植物的知识。
25. 利用放大镜观察花朵的细节,引发孩子们对植物的热爱。
26. 让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体验风和大自然的力量。
27. 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瑜伽活动,让他们体验身心的平衡和放松。
森林课对孩子的好处
1.森林课让孩子更亲近大自然,培养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在森林中探索和学习,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
和创新的能力。
3.森林课中的户外活动和挑战,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和意志力,培养勇敢和
坚韧的品质。
4.森林课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团队合作和社
交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和领导力。
5.森林课中的自然观察和探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激发对
科学和自然的兴趣。
6.在森林中学习和玩耍,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幼儿园亲近大自然教案幼儿园亲近大自然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大自然、爱护大自然;2.培养幼儿主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意识和能力;3.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并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大自然。
教学内容1.认识大自然——以图片、实物为手段,让幼儿认识大树、小草、花儿、飞鸟、昆虫等自然生物;2.爱护大自然——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学会珍惜大自然;3.主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发现自然的美好;4.参与户外活动、学习、探索大自然——在户外搭建树房子、捡拾落叶等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大自然。
教学准备1.生动形象的图片、实物;2.教学用品:磁力板、幼教游戏、拼图等;3.户外活动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认识大自然(1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等教具,带领幼儿认识大树、小草、花儿、飞鸟等自然物体,并对这些自然物体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类。
二、爱护大自然(20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介绍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吸引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2.通过玩耍游戏等形式,让孩子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学会珍惜自然环境。
三、主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25分钟)1.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发现美好、了解生态。
2.通过搜寻自然中的异物、拾取树叶等活动,引导幼儿探索自然、了解自然。
四、参与户外活动,学习、探索大自然(40分钟)1.搭建树房子:利用竹子、树枝等材料,带领幼儿参与搭建树房子的活动。
2.捡拾落叶:利用生动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认识树叶,并通过捡拾树叶的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树叶的形态、颜色、特点等内容。
五、回归教室(10分钟)回归教室,对今天的活动进行回顾,加深幼儿们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各种教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喜爱。
在户外活动时,安全问题也尤为重要,教师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幼儿的安全。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孩子们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学校开展了“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活动目的1. 让同学们了解大自然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同学们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4. 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某月某日活动地点:某市某郊外森林公园四、活动内容1. 亲子植树活动活动开始,家长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植树现场。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亲手种下了一棵棵树苗,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绿色。
通过植树活动,同学们明白了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2. 观察大自然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森林,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
他们用画笔记录下美丽的景色,用镜头捕捉大自然的瞬间。
在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对动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亲子野餐在森林里,同学们与家长一起享受了一场美味的野餐。
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畅谈着对大自然的感受。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增进了与家长的亲子关系,也加深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4. 环保知识讲座活动现场,环保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环保知识讲座。
专家从生活中的小事讲起,阐述了环保的重要性,教育同学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5. 亲子徒步活动为了锻炼同学们的体力和毅力,我们组织了一场亲子徒步活动。
在徒步过程中,同学们互相鼓励,克服了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了挑战。
这次活动让同学们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也让他们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亲近自然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收获颇丰。
他们不仅了解了大自然的基本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保护环境。
吸引孩子的活动方案回归自然的句子《让孩子回归自然的乐趣》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吸引孩子的活动方案回归自然”这档子事儿。
咱先想想哈,现在的娃娃们,一个个捧着手机、平板,那小眼睛紧盯着屏幕,哪还有心思去亲近大自然哟!但是,这大自然可是个神奇的大宝藏,能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那可比电子产品多多了。
就说咱带孩子们去野外露营吧。
想象一下,搭个小帐篷,晚上躺在里面,看着满天的星星,那感觉,啧啧啧。
孩子肯定会觉得特新鲜,说不定还会缠着你讲那些星星的故事呢。
白天呢,让他们在草地上疯跑,撒欢儿,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玩游戏,踢踢球,出一身汗,可比在家里窝着强多了。
还有啊,去小溪边捉捉鱼、捉捉虾。
别看这事儿简单,这里头的乐趣可老大了。
孩子们看着那些小鱼小虾在自己手里蹦跶,那兴奋劲儿,别提多带劲了。
既能锻炼他们的耐心,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呢。
到时候你就看吧,孩子们一个个湿了裤腿,满身是泥,脸上却笑得跟朵花儿似的。
或者带他们去果园里采摘。
让他们亲手摘下那些红彤彤的果子,体验收获的喜悦。
这时候你可别嫌他们笨手笨脚的把果子弄掉了,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尝试,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呀。
其实让孩子回归自然的活动方案有很多很多,咱不一定要花大钱去那些高级的地方。
就是家门口的小公园,郊外的小山坡,都能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关键是咱得有那份心思,陪着他们一起去撒野,一起去探索。
别再让孩子们整天对着那些电子屏幕啦,快带他们回归自然吧!让他们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比游戏更有趣的东西等着他们去发现呢。
相信我,等孩子们在大自然里跑得满头大汗,笑得合不拢嘴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啦!哈哈!。
儿童亲近大自然文案以下是一些儿童亲近大自然文案,仅供参考:1.让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发现每一个隐藏的奇迹和美丽。
2.在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风的轻拂,雨的滋润,阳光的温暖,泥土的香气,这些都是课本无法替代的体验。
3.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教室,它教会我们尊重生命,珍爱自然,让我们学会感恩,并时刻保持探索未知的热情。
4.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探索的心,让他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5.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嬉戏,从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他们会因此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邃的心灵。
6.和大自然亲近,孩子们会收获音乐的耳朵,欣赏美丽的眼睛,感受万物的的心。
7.孩子们需要阳光的照耀,清风的吹拂,细雨的滋润,这样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8.亲近大自然,孩子们可以看到生命的力量,感受到自然的奇迹,从而更加珍惜每一刻的生活。
9.让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去理解生命的本质,去发现生活的美好。
10.在大自然中成长的孩子,会有更强的好奇心,更敏锐的观察力,更深的同理心。
11.与大自然亲近,孩子们能学会欣赏美,尊重生命,珍爱资源,成为环保的小卫士。
12.让孩子们在自然中释放天性,去观察昆虫的生活,去欣赏花朵的绽放,去感受大自然的魔力。
13.大自然是我们的导师,它教会我们如何与万物共生,如何尊重每一个生命,如何保持对世界的敬畏之心。
14.亲近大自然,孩子们会拥有更丰富的的心灵,更有想象力的思维,更独特的世界观。
15.在大自然中成长的孩子,会更勇敢,更善良,更有创造力,更有责任感。
16.与大自然亲近,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自然科学,生物学,生态学,让他们更了解这个世界。
17.让孩子们在自然中体验到不同的感觉,听到鸟儿的歌唱,感受到风的吹拂,看到太阳的升起和落下,这些都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好。
18.大自然是我们的教室,它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尊重自然的规律,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幼儿园生态乐园:孩子亲手感受自然的美妙幼儿园生态乐园:孩子亲手感受自然的美妙1. 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让他们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一直是家长和教育者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而幼儿园生态乐园,将自然与教育融为一体,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成长环境。
2.生态乐园结合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儿童游戏的乐趣,为孩子们提供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奔跑、观察植物、挖掘泥土、捉迷藏等,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3.与传统的混凝土围栏和塑胶游戏设施不同,生态乐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然的,让孩子们亲手感受到水、土和植物的真实存在。
这种真实的接触和感官刺激,不仅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的体能和协调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4.生态乐园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场所,更是一个教育场所。
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比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生活习性、土壤的作用等。
这些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单调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5.生态乐园中还可以设置一些小型的农作活动,比如种菜、养鱼、养蜜蜂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到食物的来源以及一些基本的农业知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6.与此生态乐园也是一个团体合作和社交互动的场所。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各种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也可以与小伙伴们互相共享发现和经验,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
7.回顾生态乐园带给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我们不禁感慨其中的种种好处。
孩子们不仅能够亲手感受自然的美妙,发展身体和智力,还能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培养起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这样的成长环境,无疑是对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8.在未来,希望能有更多的幼儿园能够建设生态乐园,让更多的孩子们有机会在自然中成长,感受自然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成为热爱自然、具有责任心的未来公民。
9.在我看来,幼儿园生态乐园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育模式。
幼儿园生态教育实践指南:引领孩子走近大自然幼儿园生态教育实践指南:引领孩子走近大自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孩子们与大自然的联系日渐稀少。
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生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生态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生态教育的实践指南,引领孩子们走近大自然。
一、生态教育的重要性生态教育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绿色理念,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生态教育的引领下,孩子们将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并且愿意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幼儿园生态教育的实践至关重要。
二、创造与自然亲近的环境在幼儿园中,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自然观察和体验的环境。
可以在校园里设置花园、小池塘、草地等自然景观,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校园周围的自然资源也可以被充分利用,组织孩子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和探索。
三、拓展课外活动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生态主题的课外活动,比如郊游、露营、植树等。
这些活动能够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四、注重生态教育的内涵在进行生态教育时,幼儿园应该注重内涵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的宣传和活动。
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参与种植、养殖等实际操作,帮助他们建立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与家长共同参与生态教育需要与家长共同参与,共同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家庭作业、亲子活动等方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从而形成家校合力,推动生态教育的深入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生态教育的实践指南是多方面的。
从创造亲近自然的环境、拓展课外活动,到注重内涵的培养、与家长共同参与,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孩子们真正深入了解大自然,建立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作为一名幼教老师,我们始终希望孩子能够快乐而又健康地成长。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亲近大自然可以很好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运用大自然的元素,我们能够创建一个更加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环境。
我们可以多利用户外空间来教授孩子不同的技能,包括探索、观测、娱乐和运动。
户外环境中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可以带给孩子们惊喜和开心,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身体。
比如在花园中发现花朵、蝴蝶和昆虫,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和嗅闻来感受不同的花香、发现不同的昆虫种类。
在野外活动中也可以利用自然元素来学习。
通过收集不同的水果、叶子和木材等材料,可以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在室内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使用大自然元素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在课堂上放置一些植物或者小鱼缸,可以增强学习氛围,让教室看起来更加舒适和温馨。
同时,让孩子们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还能让他们学习如何照顾植物和动物。
这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护动物的意识,还能代入学习情境,让孩子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
除此之外,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在房间的墙壁上画上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和动物,并给他们自由的发挥。
这样既能让孩子们愉悦地享受到艺术创作,同时他们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相关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根据季节,选取不同的手工素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关大自然的主题手工作品,通过手工熟悉自然界中的元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孩子们愉悦和主动地接触、体验大自然元素,他们才会积极的参与进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们自由地探索大自然,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大自然的一切。
我们应该把自然环境看作是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而且是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该学习技能、训练才能和了解自然过程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因此,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授和学习环境同时让他们充分地探索和发现。
让孩子亲近自然
你的宝宝是否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呆得太久,从未听过月夜里的蛙虫鸣唱?宝宝的玩具箱里是否充满了太
多的洋娃娃和益智玩具,却不曾有过最朴素的树叶粘贴画?远离了大自然的宝宝,将失去和万物生灵做朋友
的机会。
在婴幼儿0~3岁的感觉动作期,孩子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肢体动作的发展来认识
这个世界,而大自然中缤纷的色彩、时令的变化与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物种,正是孩子最天然的学习场所。
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本性,即便是现代人习惯于现代化的生活,但只要走进自然,基因里对自然的亲
近性都会被催化出来。就像我们看孩子堆沙丘,不过就是一堆沙,他却可以不厌其烦,每次都玩个老半天,
而具声光效果的玩具却可能一下子就玩腻了。其实最单纯的东西,反而可以创造出多样的变化。
接触自然的时机
孩子多大时开始接触自然最适宜呢?专家表示,接触自然的环境只要对小婴儿来说是无害的,如温度不
是极冷极热、没有极嘈杂的噪音以及在不具危险性的安全范围之下,小婴儿接近大自然并没有年龄的设限。
虽然小婴儿还没有行动能力,可能只是被抱着或坐在推车里面,但只要在自然空间里,阳光晒在皮肤
上、不同的色彩及光线、大自然的芬芳及鸟儿啾啾的声音,自然之中有太多太多的感官刺激,这些都会激
活婴幼儿脑细胞对知觉的辨识,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0~3岁孩子的感觉动作期
为什么0~3岁感觉动作发展期让宝宝接触自然最好?专家解释,恒温的环境或室内的空间对婴儿来说
刺激是有限的,而室外的环境自然、非人为所能创造,是多元化的,因此并不需要去设限接触自然的年龄。
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他的视觉及温度调节能力还未成熟,要避免带小婴儿到极寒、极热或光线
很刺眼的地方。在舒适安全的自然环境下,家长都可以带小宝宝出门。如果宝宝4~6个月大能趴着的话,
也不一定要一直抱着,建议家长可以在草地上放毛巾或毛毯,让他自由接触草地,亲近自然。
因为0~3岁是孩子的感觉动作期,这个时期婴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他的感觉和动作,而
大自然正好可以提供婴儿动作与知觉发展的绝佳条件。
孩子到了大自然中可能会很快乐、兴奋,什么东西都要去碰一碰、拉一拉、抓一抓,也可能因为陌生
的环境或空间而感到害怕(1岁以前就会出现恐惧心理)。此时,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探索自然,克服
孩子的恐惧心理,与大自然做友善的互动。
丰富的感受是学习的起源
婴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丰富感受性最重要的时间,此时家长不要抹煞孩子对自然发出的惊叹与好奇,
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培养其丰富的感受性,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要给孩子提供沃土,这里所指的“沃土”就是孩子对自然的感受。缺乏沃土,再多的种子(拼命灌输孩
子知识、找名师、选好学校)也无法开启孩子的智力。如果能从自然中培养孩子丰富的感受性,就如同沃土
中撒下种子,自然就会开花结果。
陪伴、倾听、分享而不教导
让孩子有机会接触自然,必须由家长引领孩子入门,家长要懂得随时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去引导孩子
进入自然中。对于婴幼儿而言,家长陪伴他去感受是最重要的。
家长不是要教孩子自然界有什么东西,而是要陪在孩子的身边。对于“陪伴”的定义,指的是在孩子
对大自然的神秘发出惊叹时,家长只要陪伴、倾听并与孩子一起分享,而不是去教导孩子这是什么东西。
专家表示,家长要做的是“陪着”而不是“带着”孩子一起玩,和孩子站在相同的观察点一起玩,而非指
导式的教导。
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下学习
爸爸妈妈可以利用阳台创造小生态,家里的摆设也不要太复杂,在孩子认知足够时,甚至可以让他养
养小昆虫。
同样一个接触,大人的心态将影响小孩对自然的观感,要和自然做朋友,而不是将其作为认知、研究
或欺压的对象。家长应引导示范,让孩子了解自然是我们的朋友,知道自然界的生物不是被操控的玩具或
打发时间的对象,这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兴趣启发最重要
大自然中到处都是学习的材料,捡起树叶排一排、比比看石头的大小,都可以让宝宝从中学习科学的
态度与方法。专家指出,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认知发展很重要。以看星星为例,区别出哪群星星是北斗
七星、哪群星星是仙后座对幼儿的意义不大,但是让他躺在夜空下看星星、告诉他星星和月亮在陪伴着他,
让他感觉月亮就是跟着他,大自然和他是这么贴近,月亮就是他的好朋友。先培养出他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慢慢地他也会开始注意到月亮的阴晴圆缺,有利于启发他对大自然的探索。
渐进式地诱导孩子
对宝宝的感官刺激可以先从家里的环境开始,再过渡到自然环境。专家建议,从小婴儿到学步儿(2岁)
阶段,爸爸妈妈可以先带他在阳台上看看绿树、接触自然光,慢慢拉长时间进入小区,活动型态由短程到
长程,对婴幼儿体能上的要求也应该逐步增加。
孩子快1岁时,就会开始对外界感到好奇;1~2岁时,他就能认一些图画、了解物体的意义,此时带
孩子到自然环境去,可以亲眼目睹一些物体,加深对事物的认识;2~3岁时,语言表达、词汇能力已经增
强许多,但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强记自然界的景物,而应让他自己发掘自然中他感兴趣的部分。
从自己的小区、公园开始进行自然探索,之后慢慢到其他不熟悉的地方去,渐进式地培养孩子的耐受
性。由于活动量的增多与户外环境多样化的感觉刺激,专家提醒家长,外出时一定要有中场休息,按照孩
子平日要睡午觉的作息,让孩子能打个盹、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