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论文•相关推荐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论文摘要: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法》的学习,从欧化历史回顾、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和利弊四个方面考察了汉语语法的欧化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认为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欧化将日益普遍,汉语的语言传统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我们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利弊0 引言王力是我国第一位精心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他在40年代初所著的《中国现代语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六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以后汉语的欧化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书中对“欧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
”近年来,何自然、吴东英、谢耀基、石定栩等不少学者也发表有关文章和著作,列举了近年来香港报纸中汉语句子在句法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是受了英语的影响。
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了“欧化”的问题。
王力将文法的欧化视为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后来有观点认为,促成现代汉语尤其书面语的面貌和精神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当年所提出的欧化。
欧化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打通了一条宽广的大路,为它的壮大提供了支持,这是不能否认的。
1 欧化的表现1.1 句子延长“句子的延长也是欧化文章的一种现象。
”通过连接词把句子延长,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而汉语无需使用或较少使用联结成份,因此趋向于使用短句。
然而现代汉语文章里的句子却越来越长,长句越来越多,使用长句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文风。
尽管这种句子明显是欧化了的,但同时又有被汉语“同化”的味道,因为它被标点符号“化整为零”,又用了连接词,因而也算一种规范的汉语句子。
汉语句子无节制地延长,是人们在翻译中模仿印欧语句子的结果。
翻译者顺着翻译,比先理解原文再按汉语习惯去写要容易得多。
但也不可否认,有的翻译者刻意模仿外文句子结构,殊不知久而久之,渐成风气,以至损害了汉语的传统。
一一一一一一一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基于霍尔高低语境理论浅析汉语欧化现象唐悦(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摘要:自西方文化传入,经洋务变法开蒙,至五·四民主革命。
破封建,废帝制,兴民主,中国近现代历史就是一条效法西学的长河。
而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欧化问题一直纷争不断。
该文首次利用霍尔高低语境理论对汉语欧化现象分四步进行逻辑论证:1、语言可以被影响;2、语言可以被其他语言影响;3、欧洲语言已对汉语产生了深远影响;4、无法避免欧洲语言对汉语的影响。
最终得出汉语欧化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这一结论。
关键词:欧化;霍尔理论;高低语境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04-0199-02A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Europeanization Based on Hall ’s High and Low Context Theory TANG Yue(Southwest University,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ongqing 400715,China)Abstract: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ulture,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westernization reform,to the Five-Four Democratic Revolution,the feudal and monarchy has been abolished,then democracy has been sprung up.Chinese modern history is a histo-ry of western imitate.In this long process,Europeanization has been disputed constantly.Based on Hall ’s high and low context theory,this thesis argues Chinese Europeanization phenomenon logically into four steps for the first time.First,language can be influenced.Second,language can be affected by other languages.Third,European language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Fourth,there is no way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language to Chinese.Finally,the thesis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Europeanization isinevitable.Key words:Europeanization;Hall ’stheory;high and low context1汉语欧化现象追述与简析汉语欧化现象主要指欧洲语言对汉语的语法、句式、风格及修辞等方面影响的结果或过程。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一、本文概述《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中欧化语法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欧化语法,即受欧洲语言影响而产生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日益明显,这既是中国语言国际化的体现,也是语言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文章首先将对欧化语法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现代汉语和欧洲语言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异同,揭示欧化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的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欧化语法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国际交流的影响、语言接触的作用、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等因素。
还将分析欧化语法现象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包括促进语言创新、丰富语言表达方式、改变语言习惯等方面。
文章将总结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特点和趋势,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语言发展规律的认识,还可以为语言教学和语言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历史演变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伴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加深而逐渐显现。
这一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在初期阶段,主要是清末民初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翻译文学的兴起,一些欧化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开始进入汉语。
这些欧化元素主要集中在科技、政治、经济等领域,如“民主”“科学”等词汇,以及“的”“了”等助词的使用。
这一时期的欧化现象主要以词汇为主,语法结构的变化相对较少。
到了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白话文运动的推广,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开始加速发展。
白话文运动主张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这使得欧化的语法结构和句式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例如,被动句、倒装句等欧化句式开始在现代汉语中出现,并逐渐被接受和使用。
现代汉语中的欧化现象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法、句法两个层面。
本文从句法入手,对现代汉语的主语、定语、以及“被”字句式三个方面的欧化现象进行分析。
标签:句法欧化现象“被”字句一、引言“欧化”可以说是现代汉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欧化的汉语是在西文影响下产生的新的表达方式和句式的总称。
随着英语的普及,英汉两种语言频繁接触,汉语欧化现象也不断加深。
欧化不仅体现在汉语中英语借词的增加,而且还体现在词法和句法层面,如语序中的主语突显、定语长度和位置变化,以及“被”字句的泛化使用等。
这些语言变异现象对汉语语法规范带来一些冲击。
二、理论背景近几十年来,中国与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英汉语言接触的频度和密度也不断提高。
自1922年陈独秀做《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大书“国语的欧化”以来,汉语欧化现象一直备受语言学者关注。
王力是中国第一位系统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
王力(1954)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随后,Tsao(1978)通过从报纸和文学作品中收集语料,分析了三种欧化句式结构:“被”字句、数词“一”的使用(受英语冠词的影响)、“可能”句式的增加。
Kubler(1985)第一次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对白话文语法的欧化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他采用描述的方法从巴金的小说《家》先后两个版本中收集数据,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去论证汉语的欧化现象。
台湾学者Hsu(1994)也对汉语欧化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欧化语言主要局限于书面语体,流行于各种新闻媒体,一般出现在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
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层面对汉语的主语、定语以及“被”字句的欧化现象进行分析。
三、汉语句法欧化的表现形式(一)主语突显化汉语是简洁的,只要不妨碍理解,句子成分能省则省(谢耀基,2001),但由于受到英语主语突显结构的影响,句子里的主语往往不被省去。
试分析下面一段文字: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他一天到晚闭着口:口似乎是为吃饭喝茶与吸烟准备的。
汉语欧化现象的看法
汉语欧化是指现代汉语在印欧语言的影响下出现或发展的语法现象,在翻译自英文的作品中尤其常见。
欧化汉语存在滥用抽象名词、拐弯抹角等各种不符合原本汉语生态逻辑的问题,使得汉语变得不够精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汉语欧化现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方面,欧化汉语可以丰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促进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过度欧化可能导致汉语失去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影响汉语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在保持汉语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吸收欧化汉语的表达方式,以丰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对汉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高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探究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的全新审视汉语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汉语语法也呈现出欧化的特点。
但从现代汉语语法形式分析,现代汉语语法欧化更多是停留在书面上,对口语并无直接影响。
本文重点以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作为讨论基础,以全新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是由于社会时代变迁;二是受其他文化影响,吸收其他语言文化的优点,进而方便人们日常交流。
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论来说,汉语欧化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封建大门被迫打开,由于列强的压迫,使得我们被迫吸收外来文化,大量的外来词的引入逐渐使得我国汉语语法出现了一些变化,由此出现了汉语语法欧化现象。
而真正的汉语语法的欧化则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的白话文更容易直接接受西方语法的影响。
一、欧化论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一)汉语词类功能与布局五四运动带动了白话文推广工作,也逐渐将欧洲语言的词汇和完全不同的语法表达方式引入中国,使得欧洲语言文化对我国汉语语法产生了一定影响。
首先随着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汉语产生了新的词类---区别词;我国传统的形容词分为基本式和复杂式,基本式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例如“高”、“矮”、“胖”、“瘦”等,而复杂式是“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天苍苍野茫茫”等带有叠词的形容词,在传统的复杂式中,汉语语法中没有将复杂式作为状语,但在欧洲语言影响下,复杂式形容词有了状语功能。
(二)语体分化扩大五四运动倡导的国语运动使我国的书面语从文言文逐渐过渡为白话文,但这一过程也是步履艰辛,人们使用白话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确立白话书面语的过程,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很多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印歐系语言的语法和书面语言表达方式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形成过程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使现代汉语语法也呈现出模仿欧洲语法的现象,但在欧化之处主要体现在书面语上,现代汉语口语语法变化不大,汉语语体上也出现了很大差别,逐渐形成了现代汉语的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造成汉语语体分化。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
作者:吴红梅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8期
摘要:中国汉语从古至今,历经了五千多年的发展,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在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以后,外来的语言逐渐对于汉语的语法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汉语的语法逐渐出现了欧化的特点。
并且是在汉语语法的基础上,开发以及利用已有的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利用,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汉语语法,但从我们的实践中,外来语言对于汉语语法的影响逐渐体现在书面语上,对于口语并没有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的表现、欧化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以及汉语语法欧化的方式,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欧化表现语言演变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8-0014-01
每一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对于外来语言语法先进的理念的借鉴,对优秀文化的一种吸收,同时也是对于自身语言现象的完善,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
而汉语语法在近代的发展中,主要是列强打开国门后,汉语被迫吸收欧洲语言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汉语语法。
这样,便在汉语语法中出现了欧化的现象。
1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的表现
随着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在列强的枪炮中打开了国门,而列强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也逐渐从语言、文化等等开始,企图灭亡中国。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从中寻找救亡图存的方法。
在五四运动以后,由胡适领导的知识分子积极地进行着白话文的推广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语言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力曾在《汉语史稿》中对于汉语语法欧化这一现象中这样说道:从民国初年到现在,短短二十余年间,文法的变迁比之从汉到清,有过之无不及。
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而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例如李大钊、鲁迅、茅盾、朱自清等等一系列的文人先后加入了欧化的汉语语法的推进中。
2 欧化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2.1对词类功能以及布局的影响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对于欧洲语言语法上的利用逐渐运用到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五四运动中白话文的推广上,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看到了欧化对于词类功能以及布局的影响。
比如像模仿英语中的复合量词,在汉语中便出现了一系列的复合量词(千米每小时,升每公
里)。
形容词以前基本上分为基本式和复杂式两种,而基本式又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两类。
主要是指“美丽”、“长”、“矮”等等,而复杂式则指“绿油油”、“白茫茫”、“轻轻巧巧”这些带有叠词的形容词,原本这些复杂式的形容词在汉语的语法上是不作为状语的,但在欧化的影响下,逐渐具有了这样的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积极吸收西方的外来词汇极大的扩大了双音节词以及多音节词的数量。
西方语言对于汉语语法中的构词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前缀“反”、“非”的利用(反常、非凡),还有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好多词的的词性也在发生变化,“在”白话文中是作为动词来说的,而在欧化的汉语语法中,“在”也和“at”、“in”等一样具有了介词的性质。
2.2语法形式的语体分化的扩大
文言文在书面语言中处于统治地位,而白话文的推行显得举步维艰,这种使用范围的限制,在某一种程度上是由于白话文缺乏丰富的语体变化,这样就导致了白话文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促使我们对于白话文不断进行改革。
随着五四运动的进行,在汉语语法中逐渐出现了模仿欧洲语言语法的现象,而出现的这些成分或者现象带有显著的书面语的特点,而和以前带有明显的区别,这就逐步造成了汉语语体的分化。
2.3由重意会到重形式的转变
“意会”就是指语法关系不靠外来的标志说明,而仅仅是靠读者自己依靠语境、语义来体会的。
而随着欧洲语言对于汉语语法影响的加剧,汉语语法的形式逐渐从重意会到重形式。
像清朝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的一句:袭人催他去见贾母、贾政、王夫人。
在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并没有使用连词,而在欧化后的汉语语法中,我们就会习惯性的加入“和”、“以及”等等连词。
同时对于带有转折、因果的句型中,这些转折词的出现频率明显提高,这也恰恰说明了汉语语法由重意会到重形式的转变。
3 汉语语法欧化的方式
3.1通过对外语语法的引用
在英语中的连词“and”可以连用除了名词以外的动词等等,而在汉语语法中,我们就采用了直接引用的方式,将和“and”同义的“和”直接扩大了使用范围,可以直接联用两个动词、形容词等等。
像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没有出现“和”连接两个动词的情况,而在五四后的一些文章中,“和”连接动词性成分、形容词型成分明显提高,甚至可以说随处可见。
3.2对外语的模仿
对于英语中一些句型的直接引用,虽然这些结构是原本汉语中没有的,但是这并不违背汉语的语法,只是目前没有出现而已,所以我们便直接将英语的句型进行模仿,对于原有汉语语
法进行丰富以及完善,也可以说是对于先前汉语的调整以及整合。
而这样欧化的汉语,满足人使用的习惯,很快的便在书面语言应用开来。
3.3通过对外语的翻译,创造新的语法结构
其实,英语以及汉语两者的形成背景以及发展状况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英语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填补了汉语的某些空白,丰富了汉语语法,让现代汉语更加适用于人们的需求。
像在以前的汉语中“最”是具有排他性的一个词,称之为“最”的只有一个,而通过对外语的翻译,便出现了“最……之一”的句型,而这使“最”不再具有排他性,创造了新的语法结构。
4 结语
五四运动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推进白话文,并对它进行不断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人们的实际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是欧洲语言在这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不仅仅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的,也是汉语语法在实际发展中所需要的。
毕竟,汉语语法应该是满足人们交流需要的。
参考文献:
[1]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04).
[2]朱一帆.现代汉语欧化研究:历史和现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