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对广东某地引起中年妇女秃头的环境地球化学因素的初步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80.99 KB
- 文档页数:4
小题提速练(七)(时间:15分钟分值:36分)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poB基因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时,由于mRNA中某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使密码子CAA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最终合成的蛋白质缺少了羧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mRNA与RNA聚合酶结合后完成翻译过程C.该mRNA翻译时先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D.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比例D[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mRNA中某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A错误;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形成,B错误;根据题干分析可知,该mRNA翻译时先合成氨基端的氨基酸序列,后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C错误;由于mRNA中某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使密码子CAA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因此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比例,D正确。
]2.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下列有关精原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增大了精子遗传组成的多样性B.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C.有丝分裂后期精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B[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这属于基因重组,可以增大精子遗传组成的多样性,A正确;减数分裂时非同源色体自由组合,有利于形成生物多样性,有丝分裂能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B 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精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D 正确。
复习题⽬1、概念环境地球化学环境要素/环境容量/环境效应地⽅病⼟壤污染/⼟壤净化颗粒物质/⽓态物质⼀次污染物/⼆次污染物⽔体污染⽩⾊污染化学定时炸弹环境地球化学在农业上的应⽤⼟壤环境容量⼟壤污染⼟壤肥⼒⽔体物理⾃净⽔体化学⾃净⽔体⽣物⾃净地球化学屏障元素环境背景值2、填空题⼤⽓圈的结构、、、和。
⼤⽓的组成、、和。
⼟壤的组成、、和。
环境地球化学把与⼈体健康有关的元素分为、、和。
按成因类型可将我国划分为、、、、、、和七种成因类型的⽣物地球化学区。
我国地⽅病主要有、、、、、、和七种。
重⾦属在⼟壤中的迁移转化类型包括、和。
⼤⽓的污染物质主要有⽔体的污染源有、和。
当前⼈类⾯临的重⼤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个主要环境问题3、简答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法了解环境地球化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了解环境地球化学的分⽀体系地球⼤⽓平衡对⽣命的影响⽔圈对⽣命的重要作⽤⼟壤圈与⼈类的关系微量元素的重要⽣理功能地⽅病地质-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其地球化学环境。
⼈类⽣产活动对⼟壤环境的污染有哪些?化学农药在⼟壤中的迁移和转化污染物对⽣态环境及⼈类健康的影响⼤⽓污染物主要有哪些?⼤⽓污染的危害酸⾬对农业⽣产的影响⽔体污染物各类有哪些?⽔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规律?重⾦属在⽔体中的转化⽅式⽔体中污染物的危害我国⽩⾊污染的原因城市垃圾的危害⼤量元素氮、磷、钾等在地表的迁移转化和农业产量的关系1.我国⽩⾊污染的原因。
2.⽔圈对⽣命的重要作⽤。
3.⽔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4.化学农药在⼟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5.酸⾬对农业⽣产的影响。
6.微量元素的重要⽣理功能。
化学农药在⼟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2.微量元素的重要⽣理功能。
3.酸⾬对农业⽣产的影响。
4.⽔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5.地球⼤⽓平衡对⽣命的影响6.城市垃圾的危害。
第⼀章1、环境地球化学是研究环境各个系统的地球化学性质,天然的和⼈为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类和⽣物影响的学科。
外部环境对脱发的影响空气污染是隐形手外部环境对脱发的影响:空气污染是隐形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空气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不仅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头发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本文以空气污染对脱发的影响为主题,探讨了空气污染对头发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一、大气污染物与脱发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分为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两类,它们对头发的健康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1. 颗粒物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固体或液态悬浮物。
常见的颗粒物有PM2.5和PM10。
这些颗粒物随着空气流动被吸入呼吸道,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对全身组织产生危害。
对于头发而言,颗粒物会堵塞头皮毛孔,影响头皮的呼吸和血液循环,进而导致脱发问题的产生。
2. 有害气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等都会对头发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有害气体会导致头皮屏障功能受损,头皮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侵害,进而增加了脱发的风险。
二、环境因素与脱发除大气污染物之外,其他环境因素也对脱发产生影响。
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头发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气温升高,头皮容易出油,进而导致毛囊堵塞和脱发问题。
而在干燥的环境中,头发易受到干燥和脆弱的影响,导致头发断裂和掉落增加。
2. 紫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不仅会对皮肤造成伤害,也会损害头发健康。
UVB辐射会导致头发表层的角质破坏,使头发变得干枯和易断裂。
三、防护与预防措施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免空气污染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威胁,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护与预防措施来减少脱发的风险。
1. 戴帽子和遮阳伞在空气质量不佳的环境下,戴帽子或使用遮阳伞可以减少颗粒物和紫外线的直接接触,保护头发免受伤害。
2. 保持头皮清洁定期清洗头皮可以帮助去除积聚在头皮上的颗粒物和油脂,保持头皮的健康,减少脱发风险。
3. 增加护发措施使用护发产品,如洗发水和护发素,可以帮助滋养头发,增强发丝的韧性和弹性,减少断裂和脱落。
掉头发调研报告范文标题:掉发问题调研报告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压力的增加,掉发问题日益普遍。
本文通过对掉发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调研,旨在为掉发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掉发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二、调研结果:1.掉发问题的原因:(1)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发质的健康状况。
(2)压力和焦虑: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以及社交压力等,都可能导致掉发问题的发生。
(3)不良生活习惯:熬夜、不规律的作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对头发的健康有不利影响。
(4)环境污染:环境中的污染物对头发的健康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掉发问题的影响:(1)外观影响:掉发问题导致头发稀疏,给个体带来形象上的困扰,降低自信心。
(2)心理影响:掉发问题会引发个体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社交影响:外貌不佳的个体可能面临恋爱、求职等方面的困难。
3.掉发问题的预防措施:(1)定期洗发:保持头皮清洁,避免头皮屑的产生。
(2)科学饮食:合理搭配食物,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头发健康。
(3)减轻压力:积极应对压力,通过运动、放松技巧等方式减轻精神压力。
(4)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头发的健康。
(5)避免过度烫染:过度的烫染会对头发造成伤害,应尽量避免频繁烫染。
三、调研总结和建议:通过对掉发问题的调研,我们认识到掉发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个体在平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习惯,合理应对压力。
对于已经出现掉发问题的人群,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早日解决问题。
关键词:掉发问题,原因,影响,预防措施,调研报告。
山西省长治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宋诗人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写有“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描写的是( )A.生物生活需要营养物质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D.生物的生长发育2.下列关于“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升高或降低温度的范围应控制在10℃至20℃以内B.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C.金鱼的鳃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一次呼吸D.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有影响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水分4.壁虎在遇到敌害等紧急情况时,可断裂尾部迷惑敌害,自己趁机逃走( )A.需要营养B.能生长和繁殖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5.决定菊科植物多在秋天开花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湿度B.日照长度C.温度D.土壤肥力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B.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生存C.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D.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7.以下各项科学探究中,不是用调查法的是( )A.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三胎”的看法B.同学们去超市了解物价情况C.2020年我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8.腾飞生物课外学习小组开展“稻田养虾”综合实践活动,让稻田为小龙虾提供害虫和杂草等食物;小龙虾活动时能松土通气,其排泄物还可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有时青蛙会以虾苗为食;这样维持生态平衡,从而获得水稻和小龙虾的“双丰收”。
西藏阿里地区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C.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D.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地点2.下列选项不符合生物特征的是A.生石花开花B.东北虎捕食C.钟乳石长大D.运动后出汗3.下列生物之间存在寄生关系的是( )A.草盛豆苗稀B.菟丝子与大豆C.海葵与寄居蟹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钟乳石B.青蛙C.智能机器人D.水5.人类只在部分地区使用农药DDT,但曾在南极企鹅血液中检测出 DDT成分。
说明( )A.DDT 挥发性极强B.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C.考察队把DDT带到了南极D.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其中甲、乙、丙依次是()A.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B.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7.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
AI教师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人形机器人,会说三种语言,能与学生互动。
可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A.能否自由行走B.能否进行语言交流C.能否生长和繁殖D.能否进行思维活动8.生物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导致物种灭绝,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A.生长特征B.适应性C.繁殖特征D.遗传特征9.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A.新陈代谢B.生长C.运动D.繁殖1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B.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的全部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缕阳光B.一群飞鸟C.一块菜地D.一束鲜花12.有“地球之肾”和“地球之肺”美称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A.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13.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生物与环境B.动物和植物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D.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14.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沙湾公园的所有生物B.湘江中的鱼类和水C.圭塘河的所有非生物D.湖南省森林植物园15.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月季→蚜虫→瓢虫B.月季→蚜虫→瓢虫→细菌C.阳光一月季一蚜虫、瓢虫D.月季→瓢虫→蚜虫16.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时,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是“d”B.进行探究实验时,实验的结果有时与提出的假设并不一致C.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就越多D.在生物实验过程中进行测量,若因时间等因素限制,可以只测量1次,就能获得可靠的数据17.窑湾古镇被中国大运河网评为“最美运河十景”第二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窑湾古镇所有的古建筑群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运河里的水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大生态系统是生物圈D.任何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都是消费者18.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①阳光②松树③空气④细菌⑤金鱼⑥水⑦病毒⑧土壤⑨珊瑚虫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C.②④⑤⑦⑨D.①③⑥⑧19.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描述的植物主要的生命特征是()A.生物适应环境B.排出代谢废物C.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有应激性20.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生物能够繁殖后代C.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21.当老师的手从小明眼前闪过,小明立马眨眼。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龙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需要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
我国首次在国家尺度上用直接证据证明人类的有效干预能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碳储量B.农业生产中实施秸秆还田可以提升土壤的碳储量C.天然防护林工程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D.退耕还林也是提升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措施【答案】A【分析】我国天然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草工程、长江和珠江防护林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及秸秆还田农田管理措施等的实施,证明人类的有效干预能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详解】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A错误;B、农业生产中实施秸秆还田,一方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缓解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让秸秆还田还可以提升土壤的碳储量,B正确;CD、天然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秸秆还田等,都是提升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有效措施,CD正确。
故选A。
2.近年来某沿海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入海口建立了湿地公园,随着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大恢复,水质清澈、鱼虾众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大型迁徙鸟类)的数量逐渐增多,但给当地鱼虾养殖户带来新的烦恼,养殖户用塑料袋制作能动的假人来驱赶白鹭。
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该区域白鹭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B.养殖户利用能动的假人驱赶白鹭模拟了生物的物理信息C.生态恢复大大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白鹭种群数量剧增,种内斗争会增强,种间竞争也会加剧【答案】D【分析】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河南省郑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惊蛰过后,天气转暖,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树木开始发芽,春播作物开始播种。
此时影响生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空气C.阳光D.温度2.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因素影响的是()A.小麦、玉米等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B.有些动物在繁殖期间,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而进行斗争C.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D.作物在水、肥充足的封中生长茂盛3.龚自珍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土壤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生物圈5.我国每十年会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比较法6.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B.温度C.阳光D.大气7.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富集。
在污染严重的海域中,让你选择下列一种生物作为食物,为减少毒素,你会选择( )A.海带B.小虾C.小鱼D.大鱼8.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组别鼠妇数量(只)光照条件温度(℃)土壤对照组30阴暗26湿润实验组30①②湿润A.阴暗 26B.明亮 26C.阴暗 8D.明亮 89.下列哪项不能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 )A.羚羊吃草B.种子萌发C.树叶凋落D.钟乳石长大10.中国传统的诗句、谚语中蕴涵了不少生物学知识。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单选题]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就会引起()A.公害病B.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C.营养缺乏病D.代谢障碍病E.以上都不是2.[单选题]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的病因是()A.严重环境污染,引起某地区化学成分改变,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B.地址化学条件的区域性差异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C.某种化学元素明显摄入不足D.某种化学元素明显摄入过多E.地质化学物理条件的地区性差异3.[单选题]哪一个不是地方病的特征()A.有明显的地区性B.自然环境中有致病因素存在C.健康人从非病区转入病区可能患病D.病区不可能转化为非病区E.地方病地区某些易感动物也可患某种地方病4.[单选题]地甲病区男性患者,32岁,身高1.2米,智力低下,聋哑,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未见肿大,你判断该患者可能患()A.克山病B.地甲病C.大骨节病D.地方性克汀病E.黑脚病5.[单选题]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原因及流行特征,哪个不是()A.山区患病高于平原B.青春期发病较多C.缺碘是本病的唯一原因D.有高碘性甲状腺肿E.有性别差异6.[单选题]碘缺乏病可对人体产生多种危害,除了()A.早产.死胎B.单纯性聋哑C.视野缩小D.亚克汀病E.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7.[单选题]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病因有()A.饮水型与煤烟型两种B.空气污染型与煤烟型两种C.饮水型与食物型两种D.饮水型与饮茶型两种E.以上均不对8.[单选题]在下列哪期缺碘可引起地方性克汀病()A.胚胎期B.儿童少年期C.青春发育期D.青年期E.成年期9.[单选题]地方性氟病是指()A.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低而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骨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B.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高而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骨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C.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高而引起的,以骨质疏松和龉齿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D.长期自环境中摄入氟过低而引起的,以骨质疏松和龉齿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E.是一种职业性疾病10.[单选题]碘缺乏病可对人体产生的多种危害之中不包括()A.胎儿早产.死产B.单纯性聋哑C.视野缩小D.甲状腺肿E.克汀病11.[单选题]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A.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B.内陆患病率高于沿海C.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D.青春期发病率高E.男性多于女性12.[单选题]碘缺乏病患病率特点是()A.山区>丘陵>平原B.山区>平原>丘陵C.丘陵>山区>平原D.丘陵>平原>山区E.以上都不对13.[单选题]关于判断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不正确的是()A.疾病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B.与该地区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C.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一反应关系D.受害人群广泛性及是否爆发流行E.疾病的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有同样的相关性14.[单选题]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防治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A.更换适宜的水源B.防止环境污染C.加强营养D.补充机体缺乏的元素E.对环境中过多元素进行降解15.[单选题]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A.增加食物中碘的比例B.提倡用碘油C.多吃海带D.供给碘化食盐E.改善居住环境16.[单选题]下列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判定条件中,正确的是()A.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B.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C.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D.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E.疾病的发生与营养状态有关17.[单选题]下列关于碘缺乏病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碘缺乏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地方病B.女性患病率一般高于男性C.该病的流行与自然地理因素密切相关D.平原高于山区E.内陆高于沿海18.[单选题]碘缺乏病可表现为()A.智力低下B.骨质硬化与骨质疏松C.多发性病理骨折D.视野缩小E.皮肤色素沉着19.[单选题]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一些偏远农村居民的躯干、四肢皮肤发生色素沉着和脱色斑点,伴有周围神经炎症状,患者的手掌和脚跖皮肤过度角化。
广东省揭阳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B.鸟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这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态为刺,这是环境适应生物的结果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我国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对我国人口开展第七次普查,这次人口普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抽样检测3.下列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绿色水库”及“地球之肺”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4.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生物能进行呼吸B.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含羞草受到碰触叶片合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②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③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④该生态系统不是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2021年10月12日,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武夷山等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保护了我国3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种类。
国家公园属于()A.生物部分B.非生物部分C.生态系统D.无机环境7.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