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抗虫杂交种发芽率和纯度快速鉴定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35.66 KB
- 文档页数:1
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铜陵县棉科所从1996 年开始进行杂交棉制种,累计完成制种86.7hm2,生产杂交棉F1130 000kg,单产最高达150kg/667m2, 纯度均在99%以上,深受广大用种户的好评。
现就提高杂交棉的制种产量、加强制种管理、提高种子质量与同仁共同探讨。
1 制种田的选择与适期播种1.1 地力条件制种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成方连片、肥力均匀、无病或轻病的地块,中间不能和其他棉田插花种植。
1.2 隔离条件为了防止天然杂交,抗虫杂交棉的制种田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一般在制种田周围100 m之内不要再种植棉花。
1.3 适期播种制种田应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亲本应在播种前20d左右,选晴天将亲本种子进行晾晒2〜3d,以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并捡出秕子、破子等。
每钵1〜2粒种子,以确保一播全苗。
父本提前3〜5d 播种,在铜陵地区父本一般在4月5〜7日播种,母本在4月8〜15日播种,通过调整播种期基本能达到父本前期花粉充足,盛花期基本吻合的要求。
2 亲本纯度及父母本比例2.1 保证亲本纯度杂交棉F1 从抗虫性和产量两方面依赖于亲本,对亲本纯度要求高。
为确保杂交种子质量应选择纯度高的亲本。
2.2 父母本比例适中单交制种田的父本种植比例也是影响制种产量的因素之一,母本比例大能提高制种产量,如果父本比例偏小,若遇上开花偏少时,就有可能影响杂交授粉的质量,从而影响杂交成铃率,降低制种的产量。
我们通过多年生产实践认为父母本比例以1 :8为宜。
即种植1行父本配比种植8行母本,也可将父本单独种植在一起,按1 :8的比例单独种植相应的母本。
3 合理种植密度一般采取1〜1.2m的等行距单行种植。
母本的密度以1 200〜1 500株/667m2为宜。
较低的密度一方面保证了杂交成铃率,另一方面便于人工去雄、授粉等各项操作,也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指导与检查。
4 制种田间管理要点4.1 苗蕾期管理4.1.1 亲本去杂根据亲本子叶形态以及茎秆颜色等特征特性,拔除亲本中非典型株和混杂株。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检测。
2 引用标准GB/T 3543. 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3 术语3. 1 种子真实性genuineness of seed供检品种与文件记录(如标签等)是否相符。
3.2 品种纯度varietal purity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种子数占供检本作物样品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
3.3 变异株off-type—个或多个性状(特征特性)与原品种育成者所描述的性状明显不同的植株。
3.4 育种家种子breeder seed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种子的最初一批种子,用于进一步繁殖原种种子。
3.5 原种basic seed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用于进—步繁殖良种种子。
3.6 良种certified seed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第—代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种质景标准的种子,用于大田生产。
4 试剂苯酚,愈创木酚、过氧化氢、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氯化氢。
5 仪器和设备其仪器设备也随方法的差异而不同。
a.在实验室中测定配备适宜的仪器(如体视显微镜、扩大镜、解剖镜)与试剂,以供种子形态、生理及细胞学的检查、化学测定及种子发芽之用。
b. 在温室和培养室中测定配备能调节环境条件的设备(如生长箱),以利诱导鉴别性状的发育。
c. 在田间小区里鉴定需具有能使鉴定性状正常发育的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并对防治病虫害有相对的保护措施。
6 测定程序6.1 送验样品的重量品种纯度测定的送验样品的最小重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品种纯度测定的送验样品重量g种类限于实验室测定田间小区及实验室测定豌豆属、蚕豆属、玉米属、菜豆属、玉米属、大豆属及种于大小类似的其他属1000 2000水稻属、大麦属、燕麦属、小麦属、黑麦属及种子大小类似的其他属500 1000甜菜属及种子大小类似的其他属250 500所有其他属l00 2506.2 种子鉴定6.2. 1形态鉴定法随机从送验样品中数取400粒种子,鉴定时须设重复,每个重复不超过100粒种子。
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质检部质量检测工作程序李志合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六日目录前言………………………………………3-4第一部分种子生产过程质量检测……………5-8 第二部分质量保证体系………………………9-15 第三部分各项规章制度………………………15-21前言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的质量高低是决定该品种能否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前提,因此,种子质量的检测是种子生产及其推广利用的生命线。
“冀岱”牌抗虫棉是我省引入美国高新科技产品──基因抗虫棉,经多代试验、示范、审定,并经我省有关领导、广大科研、生产人员精心培育,所绽开的一朵奇葩。
该品种在我省大部分棉区表现抗虫性显著,丰产性好、纤维品质好,适应性广,抗枯萎耐黄萎病,简化劳动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保护环境及保持生态平衡等九大优点,是我省的棉花重点推广品种。
为保持与提高该品种的优良性状,保证“冀岱”牌抗虫棉的种子质量,保护广大用户所购买的棉种的合法权益及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成立了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质检部。
质检部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坚持科学、公正、质量第一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田间纯度检验规程及棉种生产过程中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等各项指标的检测程序,以严格保证所生产种子的高质量、高水平。
河北冀岱种技术有限公司质检部的任务是:①、严格检测种子生产各过程的各项技术指标,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种子绝不签发合格证,杜绝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②、棉种出售后做好质量跟踪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服务,维护消费者、经营者及生产者的权益;③、对检验数据及结论承担责任;④、正确处理用户的申诉,承担因检验质量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责任。
质检部以“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数据,公正的态度,优质的服务”为宗旨,通过自身的努力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逐步发展为一个具有高新技术手段、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的部门,力争在质量检测方面成为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权威性的部门。
三系抗虫杂交棉中棉所83高效制种技术摘要介绍三系抗虫杂交棉中棉所83的制种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杂交前的准备与管理、杂交期间管理、收获与晾晒等方面内容,以促进中棉所83制种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棉所83;抗虫杂交棉;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 s562.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042-01中棉所83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新审定的强优势胞质不育的三系杂交棉,其集产量高、适应性广和简化制种等多项优点于一身,开创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三系杂交棉的首例。
为了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制种效率,2010—2011年分别在海南三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三亚崖城种植园)和河南安阳(中国农科院棉花报试验田)对三系棉中棉所83制种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研究发现,在只考虑制种环节时,三系杂交制种在海南的成本是28.8~34.6元/kg,在安阳的成本是14.2~17.0元/kg,而人工杂交制种的成本是49.5~55.0元/kg。
因此,三系杂交制种比人工杂交制种效益提高了3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解决了当前棉花常规杂交制种的用工难的困境。
同时,由于中棉所83制种省去了人工去雄程序,通过直用恢复系授粉即可获得杂交种,减少对柱头的损伤,减少了蕾铃的脱落,提高了制种产量,且制种程序简化,制种效率高,杂交种纯度高,不存在自交成铃的问题,适合大面积制种,是一种简便高产的杂交制种方法,为杂交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种子处理播种前选择晴好的天气晒种1~2 d,以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种子发芽。
2 精细播种,确保全苗,培育壮苗安阳在4月22日左右播种,海南在10月5日左右播种,机械开沟,人工撒播,行距80 cm,株距30 cm;父本与母本比例为1∶6~8,母本不育系集中种植,父本恢复系种在母本一侧,最好靠近地边或路边,方便取粉;棉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及时进行间苗(留壮苗去弱苗)和补苗,以确保苗壮苗全。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品种质量品种纯度鉴定在农业生产中,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纯度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品种纯度鉴定则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品质和产量。
为了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纯度,农业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种子检验规程,以保障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和产量。
1.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1.1 种子外观检查在进行种子检验时,首先需要对种子的外观进行检查。
外观检查包括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通过外观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种子的质量,但不能完全代表种子的内在品质。
1.2 种子发芽率检查种子的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发芽率高的种子意味着其萌发能力强,可以更好地保证作物的生长。
在种子检验过程中,需要对种子进行发芽率检查,以确定其生长能力。
1.3 种子纯度检查种子纯度检查主要是为了确定种子的种属和品种。
通过种子纯度检查可以排除掺杂种子或杂交种子,确保种子的品种纯度。
2. 品种质量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高质量的种子能够保证作物有更好的生长发育状态,提高产量和质量。
种子的品质是农业生产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只有购买到高质量的种子才能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和丰收。
3. 品种纯度鉴定品种纯度鉴定是指对种子的种属和品种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种属和品种的纯度。
只有保证种子的品种纯度,才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品质和产量。
在品种纯度鉴定过程中,需要排除掺杂种子和杂交种子,确保种子的纯度。
总结回顾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于保证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纯度鉴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综合评估种子的外观、发芽率和纯度,可以确保购买到高质量和纯度的种子,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种子基础。
品种质量和品种纯度鉴定也是保障作物生长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纯度鉴定是保障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保障。
在种子生产、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农民和种植户应当严格根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纯度鉴定,确保购买到符合要求的种子。
抗虫杂交棉金杂棉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抗虫杂交棉金杂棉3号的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抗虫杂交棉;金杂棉3号;产量表现;品种特性;栽培技术金杂棉3号系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三才农业技术研究所以H-2为母本,K97-1为父本,采用人工去雄法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
2005~2006年参加浙江省棉花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浙江省棉花生产试验,2008年4月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8年10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植株紧凑、产量高、丰产性好、铃多铃大、衣分高、抗虫抗病性好等特点,深受浙江省棉花生产区农户欢迎。
1 产量表现2004年金华市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中,金杂棉3号皮棉产量1 734.0 kg/hm2,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40.3%。
2005年浙江省棉花区试结果显示,皮棉产量1 755.0kg/hm2,比对照湘杂棉2号 1 507.5kg/hm2,增产16.4%,达极显著水平。
同年金华市试种,皮棉产量 2 115.0kg/hm2,比对照湘杂棉2号1 639.5kg/hm2,增产29.0%;慈溪市试种,皮棉产量1 489.5kg/hm2,比对照湘杂棉2号1 360.5kg/hm2,增产9.5%;上虞市试种,皮棉产量1 512.0kg/hm2,比对照湘杂棉2号1 272.0kg/hm2,增产18.9%;江山市试种,皮棉产量2 179.5kg/hm2,比对照湘杂棉2号1 914.0kg/hm2,增产13.9%。
2006年浙江省棉花区试结果显示,皮棉产量1 887.0 kg/hm2,比对照湘杂棉2号1 807.5kg/hm2,增产4.4%。
同年金华市试种,皮棉产量2 007.0kg/hm2,比对照湘杂棉2号1 785.0kg/hm2,增产12.4%;在金华市婺城区、金东区示范种植1.47hm2,平均皮棉产量1 770.0kg/hm2,其中蒋堂镇泽口村吕飞良户种植0.17 hm2,平均皮棉产量达1 980.0kg/hm2。
棉花SSR标记种质资源纯度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石建斌;周红;王宁;许庆华;乔文青;严根土【摘要】采用前期筛选出的26对SSR核心引物,对收集保存的58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纯度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的纯度概率介于20%-90%,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田间表型相吻合,说明SSR纯度检测的准确度较高,可以作为进行快速检测棉花种质资源纯度的方法.共扩增出85种多态性基因型,每个标记检测到的基因型数在2-5,平均为3.27个,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073 7-0.928 1,平均为0.363 9.并利用NTsys-pc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8份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305 1-0.898 3,变幅为0.593 2,在GS=0.63水平上,将供试材料分为5大类,且这些资源材料的DNA聚类与其地理生态来源无关,而与材料的亲缘关系相关性较高,其聚类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8(034)007【总页数】9页(P138-146)【关键词】棉花;种质资源;纯度鉴定;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作者】石建斌;周红;王宁;许庆华;乔文青;严根土【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阳45500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阳45500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阳45500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阳45500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阳45500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棉花产业的持续发展,新品种审定速度快、数量多,而骨干亲本数量有限且反复利用导致棉花品种的遗传差异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