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29.81 KB
- 文档页数:16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课导学案学校学科数学小组修改建议教学内容课题质数和合数授课教师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选择参与式教具准备课前预习提纲探究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合作学习提纲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达标检测题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导入导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探究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教学过程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1、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3、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五、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四第1、2题。
达标检测回馈表检测方式监测情况分析辅导措施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有三个或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2)班数学导学案三、自我检测(一)填空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相对的面( )。
( )个顶点,( )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
2、长方体的最多有( )面是正方形。
3、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叫做长方体的( )、( )、( )。
长方体有( )条长,( )条宽,( )条高。
http://w ww.xkb1.c om(二)说出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多少?(单位:厘米cm )长 ,宽 ,高 ; 长 ,宽 ,高 ;长 ,宽 ,高 ; 长 ,宽 ,高 ;(三)、判断(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3)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相等。
( ) (4)一个长方体最多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 ) (5)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 四、拓展延伸1、看右图填空(单位:厘米):①、它的前面是( ),长是( ),宽是( ),高是( )。
②、它的上面是( ),它的长是( ),宽是( )。
③、它的左面是( ),它的长是( ),宽是( ),。
2、思考:试求右图长方体所有棱长的和。
思考:怎样求长方体所有棱长的和,试总结出公式。
棱长总和=152265517128512710五年级数学导学案二、展示交流三、自我检测(一)、填空。
1、正方体是由()个完全相同的()围成的立体图形。
2、正方体有()个顶点,()条棱,它们的长度()。
3、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二)、看图并填空。
(单位:厘米)(1)这是一个( )体。
(2)它的棱长是( )厘米。
(3)棱长之和是( )厘米。
(4)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三)、法官我来当X|k | B| 1 . c |O |m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正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1、学会本单元所学的主要概念和记算方法、计量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有效系统的认识。
2、经历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形成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方法:1、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和容积。
学具准备:米尺,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把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还记得我们都学了长方体好人正方体的哪些知识吗?二、自主学习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关系:长方体正方体顶点面棱2、正方体是()的长方体,用集合图表示出来。
3、体积和容积:(1)、常见的体积单位有()。
(2)、容积单位有(),计量液体时用:()。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写出公式)三、互动展示1、填空:(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 )、( )、( )(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计量物体体积用( ) 单位,常用的有( )、( )、()、();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写出公式)(4)、体积:怎样求长正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写出公式)2、判断:(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
()(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最新整理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第十二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学习目标: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学习重点:容积的概念;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学习难点:容积单位换算一、自主学习:1、()叫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是()二、合作探究。
1、了解容积的含义。
()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2、①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和()。
字母表示()和()。
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3、1升=()毫升1升=()立方分米1毫升=()立方厘米4、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是要从容器的()量长、宽、高。
5、一种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dm,宽4dm,高2dm。
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6、一种正方体铁皮水箱棱长0.8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升?(铁皮的厚度略去不计。
)7、一个油桶,底面是边长2.5分米的正方形,高3.6分米。
把这样的一桶油注入容积是750毫升的瓶子里,可以装多少瓶?三、课堂检测:1、填空。
2.4L=()ml3.5L=()dm3=()cm3500ml=()L760ml=()cm3=()dm38.04dm3=()L=()ml1750cm3=()ml=()L2、一种背负式喷雾器,药液箱的容积是14升。
如果每分钟喷液700毫升,喷完一箱药需要多少分钟?(动笔解答)3、手扶拖拉机的油箱,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3分米,深1.6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柴油多少升?每升柴油重0.82千克,求装的柴油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教后反思:第十三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导学案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作好准备。
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有利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实验、观察,引进物体的体积概念,接着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
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本单元教材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
项目 内 容1.下面的物体中,( )的形状是长方体。
A.地球仪B.啤酒瓶C.铅笔D.装冰箱的纸箱2.长方体。
(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 ),( )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有( )条棱,( )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 )个顶点。
(4)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 )组,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
3.正方体。
(1)正方体的6个面( )。
(2)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是由(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可以看成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
5.用60cm长的铁丝焊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cm。
6.王平用塑料为班级做了一个粉笔盒,这个粉笔盒的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6厘米、6厘米。
这个粉笔盒的所有棱长之和是多少厘米?温馨提示学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知识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1.D2.(1)6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2)12相对(3)8(4)3不相等3.(1)都相同(2)都相等4.66相等5.56.108厘米2长方体的表面积项目内容1.填空。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第一课:长方体的理解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三维图形和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探究性、合作性、沟通性的学习品质。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特征。
一、自主学习:(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并观察。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个相对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
2.在长方体表面上标记顶部和底部、前部和后部、左侧和右侧,然后沿边缘切割。
()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3、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4.在同一顶点相交的三条边的长度称为长方体的()。
5.下面每个盒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是多少?5厘米4cm6厘米7厘米2cm3cm4厘米3cm3cm二、合作探索、交流和展示(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帮助。
)1.长方体的12条边可分为()组,每组边的长度为()。
一个盒子最多()个面是正方形。
3.总结长方体的特点。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
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三、清除检测(一)填空: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12条边的总和为()厘米。
长方体的正面与()面完全相同,面积为()平方厘米。
右侧与()侧完全相同,面积为()平方厘米,()侧与()侧完全相同,面积为()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二)、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非立方体)最多有四个面积相等的面。
(三)申请。
一、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倒数的认识,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主要分四个活动呈现:1、在观察活动中,认识倒数;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3、在操作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4、在现实情境中,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了解倒数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4、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经历法则的推到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到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单元教学重点: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4、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探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
学情分析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好的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乘法的意义进行学习。
重难点突破:本单元是小学分数学习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困难的一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前要对学生的情况做详细的分析。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可以对学生进行访谈与调查,选择学生对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本单元的内容中,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时可采取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切忌只要求学生背诵算则,而不注重对算理和算则的理解。
最新⼈教版⼩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教学案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做长⽅体的长、宽、⾼。
习惯上,长⽅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中较长)拓展:⽼师将长⽅体横放、竖放,让学⽣分别说出长⽅体的长、宽、⾼。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体,知道了长⽅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说,这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教师:我们把长、宽、⾼都相等的长⽅体叫做正⽅体或者叫⽴⽅体。
练习五的第4、5、8、9题。
今天这节课,⼤家有什么收获?(学⽣畅所欲⾔谈收获,教师将学⽣的发安全教育:课间⽂明玩耍,不追打,上下楼梯靠右⾏第2课时正⽅体
个⾯,都是正⽅形,每个⾯的⾯积相等。
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的⼩正⽅体⽊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体,学⽣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执笔:项建波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备课人:金马镇中心小学时间:40分钟【学习内容】:P33~3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长方形、正方形纸板。
预习案一、温故知新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3征?二、自主探索(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标出它们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2、分别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的六个面展开(纸盒粘接处剪掉),平铺在桌子上,仔细观察。
3、在展开图上把面积相等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面?探究案一、小组合作,交流展示1、说一说展开后图形的各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关系?2、生生互动: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填一填:长方体或正方体()个面的(),叫做它的()二、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观察教材例1:,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可以怎样计算?(写在下面)2、对照长方体实物和展开图,想一想,写出你计算过程。
方法一:方法二: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上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右面的面积:表面积:表面积:答:至少需要平方厘米纸板。
3、总结方法: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可以求()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面、()面、()面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
4、自主探索,解决P35例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时第三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我能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我能在观察、比较和测量形成空间观念。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长方体特征。
教学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 分钟︶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粉笔盒、牙膏盒都属于立体图形,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哪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试着照教材第19页例2提示用筷子、木棒和橡圈做一个长方体框架,找出相应的长、宽、高,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组,每相对的()条棱算作一组,可以分成()组;每组棱的长度。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2、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3、长方体有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4、长方体的总棱长=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1汇报展示︵约10分钟︶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的经验。
归纳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达标检测︵约7 分钟︶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如图:(1)长方体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面?(2)哪个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3)面积是48平方厘米的有哪几个面?(4)这个长方体的总棱长是多少厘米?拓展延伸︵约6 分钟︶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多少厘米?2、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形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
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4、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m,宽40cm,高80cm的玻璃柜台,现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长方体的总棱长=课后反思4cm6cm2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正方体的认识课时第三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教学活动,我能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我能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我的操作能力,发展我的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 分钟︶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学案,落实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观察:1、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正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用尺量一量,正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1、正方体是由个的正方形围成的图形。
正方体也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个顶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形体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正方体3汇报展示︵约10分钟︶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的经验。
1、归纳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达标检测︵约7 分钟︶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一、填空:1、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厘米。
2、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6个面的面积(),12条棱的长度(),它是特殊的()体。
3、长方体框架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分成()组,每组有()条。
二、判断:1、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长方体六个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拓展延伸︵约6 分钟︶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1、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4、用72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板书设计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6个面的面积(), 12条棱的长度(),它是特殊的()体。
课后反思4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时第三单元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从而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我能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发展空间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 分钟︶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学案,落实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1、自学教材第23页,我会发现:①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关系:、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所以,长方体的表面就是:②正方体每个面都相等,都是形,每个面都等于:所以,正方体的表面就是: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24页例1、例2练习。
例1:上、下每个面,长,宽,面积是;前、后每个面,长,宽,面积是;左、右每个面,长,宽,面积是;表面积:例2:求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求。
思考: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桶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④给水池抹水泥5汇报展示︵约10分钟︶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达标检测︵约7 分钟︶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2、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前面的面积是:算式()上面的面积是:算式()左面的面积是:算式()那么这个长方体的饼干盒的表面积是()3、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拓展延伸︵约6 分钟︶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1、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无盖水桶,长是5dm,宽是4dm,高是6dm,制作这个水桶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2、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3、一个正方体玩具的表面积是45cm ²,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⑴长方体的表面积=⑵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后反思6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课时第三单元第4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观察、实践理解体积的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我能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
学习难点理解体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 分钟︶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自学教材第27页,通过回忆“乌鸦喝水”的过程,是因为乌鸦把投到瓶子里,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就会涨起来。
我发现所有物体所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的体积就是的大小。
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中,所占的空间最大,所以的体积最大;所占的空间最小,所以的体积最小。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