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二节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2、过程与方法: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对有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达到相应水平。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一般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辩证的观点、开放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使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1、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2、如何理解共同富裕教学难点:1、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教法设计:可以采用正反方辩论的方法,由教师根据目前社会上较为普遍的观点来确定论题,通过辩论,达到强化教学目标,把握知识要点的目的。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现阶段我国的公有制经济都包括哪些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又包括哪些形式?分别起什么作用?分配制度有哪些?讲解新课: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思考: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合法收入?(学生回答略)工资、奖金、稿费、出租房屋、体育彩票中奖等等这也让我们看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获得合法收入有多种途径,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有多种财富分配方式。
思考:每个人的收入主要是依据什么来分配的?(学生回答略)参与分配的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分配制度是:(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思考:为什么还要按资本、技术和管理来分配?(学生回答略)公有制为主体决定按劳分配为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见教材P93事例并思考问题)第一: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这几位民营企业家致富不记忘人民和社会,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带动后富者,他们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第二问: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1.2《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向共同富裕》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以及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共同富裕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以及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以及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意义和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2.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案例资料、视频等。
3.实践活动所需道具、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走向共同富裕。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以及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让学生对共同富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走向共同富裕教学目标1.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
3.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及我国应该怎么做;理解共享发展理念和如何实现共享发展。
教学重点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
教学难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具体说来,就是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想一想:对走向共同富裕,你有哪些认识?教师总结: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党的统一领导、政策的正确引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1.进入新时期需要适应新变化活动一:发展变化大家谈活动:阅读教材第9页“运用你的经验”材料,进行角色扮演,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表意见。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障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2.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活动二:绿色时代靠什么活动:阅读教材第10页“探究与分享”。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1.2《走向共同富裕》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向共同富裕》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意义以及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数据,使学生感受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意识,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公平、正义等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共同富裕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意义以及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意识,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共同富裕的概念、意义以及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意义和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关于共同富裕的案例和数据。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南北差距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共同富裕的概念、意义以及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通过展示生动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1.2《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向共同富裕》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册的第二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意义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增强学生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有所了解。
但共同富裕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内涵和意义可能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事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共同富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意义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共同富裕的概念、意义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意义,激发其实现共同富裕的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材料:选取与共同富裕相关的生动案例。
4.视频资料:制作或搜集与共同富裕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引出共同富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共同富裕的定义、意义以及实现途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上海、深圳的经济发展为例说明共同富裕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西部大开发、全国扶贫状元故事为例说明共同富裕是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共同富裕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感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最后对如何认识中国先阶段的贫富差距进行讨论,以巩固新课。
这种举例比较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
教学重点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教学难点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教学方法比较探究式、体验与感悟法教学媒体多媒体及通用环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与结构【课前准备】请教师课前部署学生了解自己家里多样化的收入来源,思考与之相关的分配问题,为创设教学情景做铺垫。
【导入新课】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问题。
【讲授新课】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板书)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邓小平:《中央要有权威》(1988年9月12日)请学生根据邓小平的这段话思考:共同富裕是否等于同步富裕?(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平均富裕,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过程中,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者共同富裕的过程。
【举例1:上海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99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34.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5.7倍,平均每年增长9.5%。
九年级政治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九年级政治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供大家阅读。
九年级政治教案1《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及落实这种分配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
2.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知道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所具有的不同内容。
3.知道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即“四个尊重”的具体内容。
4.懂得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品、教育科学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官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一)学情分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是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是本课的内容之一。
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基础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教材分析本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四个尊重”等内容;由两目构成,第一目“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内容与上一目的内容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上一目主要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目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第二目“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引导学生理解“四个尊重”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进取精神,大胆创业。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
2. 引导学生理解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区别,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2. 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区别3.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与问题4. 青少年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以及与平均主义的区别。
2. 难点: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以及青少年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共同富裕的意义和青少年如何参与实现共同富裕。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共同富裕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3. 分析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区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案例展示:介绍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
5.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青少年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贫困地区、企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感受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2.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为实现共同富裕所做的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开展共同富裕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共同富裕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上1.2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课题 1.2 走向共同富裕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上册学习目标政治认同:坚决支持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认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法治观念:理解我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制定的政策,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责任意识: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理性对待中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人人共建。
重点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坚持共享发展难点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你知道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吗?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了解时政热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改革进行时播放视频:中国经济“逆袭史”思考:中国经济逆袭的原因是什么?出示文字材料:“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满意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思考:现有的社会发展能否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播放视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思考: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出示文字材料:山东淄博因烧烤火出圈!思考:淄博为何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阅读材料思考问题阅读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通过文字材料和视频,了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利用热点“淄博烧烤”,分析淄博烧烤火出圈背后的原因。
出示中国四大经济区域GDP柱状图思考:观察上述柱状图,你发现什么问题?出示文字材料:我国城镇化水平思考:阅读材料,思考上述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出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GDP对比图思考:观察上述柱状图,你发现什么问题?播放视频:农村新面貌思考:1.说一说你身边农村的变化?2.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什么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共享发展成果播放视频:从这组关键数字,读懂中国脱贫攻坚思考:为什么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探究与分享:同学们围绕“共享发展”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