蹂躏古诗
- 格式:pdf
- 大小:85.13 KB
- 文档页数:1
古诗塞外杂咏翻译赏析《塞外杂咏》作者为清代文学家林则徐。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前言】《塞外杂咏》是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作品。
诗作于公元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作者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
诗写望天山,抒发感想,饶有风趣。
前两句作者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
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注释】①万笏(hù户):天山群峰。
笏,古代朝会时所拿的一种狭长板子,有事则书于上,以免遗忘,形似一曲背老人。
这里以其形状群峰。
琼瑶:美玉,比喻天山上的积雪②寂寥:这里是寂寞、空虚意③满头晴雪:指诗人的白发。
共难消:与天山上的积雪一样不易消除【鉴赏】1840年,英军入侵天津海口,清政府派直隶总督琦善前往谈判,并将林则徐撤职查办,随后充军伊犁(今属新疆)。
《塞外杂咏》即林则徐充军途中,见天山风貌有感而发。
林则徐虽不以文名,其诗却自有独到之处,尤其是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不愧为世人敬仰。
诗从写景入手:“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天山雪峰,数以万计,笏一般陡峭,玉一般洁白,它们导著作者西行,一路上与作者为伴、互慰寂寥。
诗中所谓的“寂寥”,不仅是林则徐在充军途中的寂寞,更是他在政治立场上的孤独。
清朝后期,朝廷腐败无能,外国侵略者先是以鸦片毒害中国,待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时,继而又以枪炮掠夺土地。
人民水深火热,国家危在旦夕。
在此紧要关头,林则徐极力主张抗外,并以“虎门销烟”事件震惊中外。
而以皇帝为首的“求和派”却甘受屈辱,苟且偏安,并无理地排斥和打击“主战派”。
林则徐的心情,与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摸鱼儿》中所写的“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一样,空有杀敌报国的拳拳忠心,却得不到朝廷理会,其中的“寂寥”,可谓刻骨铭心。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38 《扬州慢·淮左名都》《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翻译注释赏析青山遮淳(chún)熙(xī)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jì),荠(jì)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chuàng)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
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jiě)鞍(ān)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jì)麦青青。
自胡马窥(kuī)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
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
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著名的都会。
解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春风十里: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
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关于抗战胜利的古诗
以下是关于抗战胜利的古诗:
1.抗战胜利喜开怀,举国欢腾歌飘扬。
2.八年烽火岁月深,同胞抗敌志同心。
3.血染山河红胜火,顽敌溃败显神威。
4.铁蹄蹂躏终成梦,勇士挥戈展雄风。
5.人民欢歌庆胜利,红旗高扬展雄姿。
6.历史铭刻不朽功,抗战精神永流传。
7.团结一心驱外敌,神州大地焕新颜。
8.胜利之日家国荣,壮士挥毫写青史。
9.万众一心力量大,抗战胜利展中华。
10.峥嵘岁月铸辉煌,抗战胜利载史册。
以上是关于抗战胜利的古诗。
这些古诗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抗战胜利后的喜悦和自豪,歌颂了抗战精神的伟大和不朽,以及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和纪念。
这些诗句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也激励着人们在和平年代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继续奋斗。
描写战争残酷的古诗烽火纷飞,战鼓擂动,血与泪交织,残酷的战争无情地蹂躏着人间的美好。
古人以诗歌为笔,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揭示和抒发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脆弱。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残酷战争的古诗吧。
1.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波澜在心。
硝烟烽火,忧愤不寐。
战场焦土,尸骸如山。
亲友离别,家园荒凉。
狼烟四起,人间地狱。
诗中杜牧以铿锵有力的字句,描述了战场上烽火连天,人心惶惶的景象。
无数的尸骸横陈,离别和荒凉感弥漫于战场,让人不禁感到人间地狱的无情。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王之涣通过描绘千里河山和宏大自然景象,突出了个人命运渺小的主题,其中也包含了战争残酷的意象。
尤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暗示了战争的破坏性和不可抑制的祸害,战争不仅破坏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更是对人的思想和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3.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之作,他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色,映衬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与无奈。
战争使人流离失所,病痛纠缠,正当他期盼着和平的到来时,却又面临新的困境,而这种痛苦从容的表达方式,更是透出了他对战争的沉重恨意和满腔怜悯之情。
4. 杜牧:《金铜仙人辞汉歌》羽书飘飘,天河上下。
失凤沉鱼,人世休休。
声音年月,弦外之音。
琴心剑胆,君子有涯。
雄风唤潮,抱琴合奏。
这首诗从音乐的角度,表述了战争残酷的一面。
羽书飘飘,寄予希望和心愿,但在战乱中烟消云散;人们是如此脆弱,被战争摧毁;然而即使在战乱之中,音乐的力量能够激起人们心中的感动,体现出人性中的一丝希望和美好。
古诗中关于战争的描写有许多,每一首诗都透露出了人们面对战争时的无助和忧伤。
无论战争如何残酷,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古诗田园乐·色无多翻译赏析
《干荷叶·色无多》作者为元朝诗人刘秉忠。
其古诗全文如下: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
贴秋波,倒枝柯。
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前言】《干荷叶八首》是元曲作家刘秉忠创作的一组散曲。
这组曲子借荷花意象的爱情内涵来叹咏情事,被认为是散曲和民歌两相结合的佳作。
它将枯荷意象引入词曲的审美框架中来,完成了荷花意象中的一次重要变革,并开启了荷花意象由高雅向俚俗方向转变的一个先例。
【注释】⑻锉:同“挫”,摧残,折磨,蹂躏。
⑼枝柯:枝条。
⑽宫娃:宫女,吴楚间称美女曰“娃”。
【翻译】枯干的荷叶,翠绿的颜色已经剩
得不多了,它受不了寒风吹打严霜折磨。
紧贴在秋天的水面上,枝茎已折断倒下,还听见那宫女还在齐声唱着采莲歌。
可繁华盛景却像梦一样消逝了。
【赏析】《干荷叶·色无多》写到残荷的最后结局,写它不耐风欺霜虐,终于枯死在秋波之中。
这首曲子的前五句与第一首曲子相对照,这首曲子的残荷更惨,它已经再难支撑于风霜之下,干叶已经暗淡无色,老柄终归枯折倾倒,不复挺立在水面上,而是沉浮于水波中了。
至此,把残荷的悲惨命运写得淋漓尽致;而曲思一转,在后两句里,以逆挽之笔追溯当日的繁华,从而把当前的情景反衬得倍加凄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及翻译念奴娇·登多景楼宋陈亮危楼远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莲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注释:① 陈亮,南宋爱国词人。
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
1164年隆兴和议之后,南宋统治者中弥漫着一种以长江为界,南疆北界的谬论,放弃北伐,以求苟安。
② 中流誓:祖逖中流击楫,立志荡平外敌。
③小儿破贼:东晋时期,谢安率军与氏族人苻坚作战,谢安回答友人的询问时说:“小儿大破贼”翻译居高楼上四处眺望,深感如此地势的情意,古今有几个人曾经领会?长江天险象鬼神设施,竟被糊里糊涂地看作,划分南北的天然疆界。
一条江水横奔纵陈,峥嵘的山岗环绕三面,都做出争夺雄奇、进取中原的姿势。
六朝统治者干了些什么事?只依靠天然的险阻作为一时苟安的自私之计。
可笑东晋的权贵王导、谢安众人,居然登上高楼眺望边远,也装模作样学爱国的英雄洒泪挥涕。
凭借着这有利的江山,却不去收复黄河、洛水一带地区,让敌人血腥蹂躏得无边无际。
当前形势很好,正该北进长驱,不必再回头反顾,应该效法祖逖中流击楫发誓,谢玄在淝水大破秦贼,胜利的局势已经形成,用不着再问强敌是否相对!赏析词人用战略家的眼光指点江山,审视历史,破长江乃天限南北的旧说,发京口可争雄中原的宏论,嗟六朝只经营门户之私计,笑庸人空仿效英雄之挥涕,进而大声疾呼,鼓吹北伐。
全篇高屋建瓴,势不可当,颇有战国纵横家之气。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
“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
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
作者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
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
古诗词翻译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音: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好(hǎo)逑(qiú)荇(xìng)寤(wù)寐(mi)芼(mào)注解: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
雎鸠: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
关关雎鸠:关雎鸟不停地鸣叫。
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定居着。
洲:水中的陆地。
美艳:清丽幸福的样子。
淑:仁义,不好。
好逑(hǎoqiú):讨厌崇尚为对象。
逑,子女,此处用做动词,意为崇尚为对象,嫁给为妻子之意。
参差:长短不齐。
荇(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流,顺水势采摘。
寤寐: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wù务),睡醒;寐,睡着。
思:语助。
服:思念、牵挂。
思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zhǎn):半转。
反侧:翻来覆去。
(1)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则表示亲近。
钟鼓乐之:敲打钟鼓并使他欢乐。
友,深交。
(2)芼(mào冒著):挑选,栽种。
(3)趣:并使淑女欢乐。
(4)荇菜:浅水性植物,叶片形睡莲。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
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语文古诗过零丁洋的翻译及赏析《过零丁洋》大家都学过了吧,这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首重要古诗,它的翻译和赏析大家都要熟知。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语文古诗过零丁洋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语文古诗过零丁洋的原文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语文古诗过零丁洋的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语文古诗过零丁洋的赏析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
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
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
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
这是从国势一面说。
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
写作素材:描述边塞的古诗词之《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胆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徵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年,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嗟薄祜兮遭世患。
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
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
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
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
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
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
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
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
岁聿暮兮时迈征。
雪的古诗20首 1、《白雪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八折,胡天八月即为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短蕊珠帘湿罗幕,狐裘不冷锦衾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稀。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具奏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踪影君,雪飞过领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言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黑,雪却赢梅一段香。
4、《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说明霁色,城中减暮寒。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村雪夜坐》【唐】白居易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孤独深村夜,孤雁雪中言。
8、《风雪中作》【唐】白居易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冷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无力,日低安定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寓居去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踏冻强奸夜行,凌寒未明起至。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严禁身民主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当无愧于尔。
9、《大雪歌》【唐】李咸用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玉圃花飘朵和易,银河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当就是羲和奈何晓昏,暂反元元归属于太素。
归太素,不知归得人心否?10、《遣和圣制元日大雪凭栏》【唐】张义方恰当岁日纷纷落下,天宝瑶花助物华。
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
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横。
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
11、《雪中忆李楫》【唐】王维积雪八十阡陌,故人不容期。
长安千门复万户。
何处躞蹀黄金羁。
12、《沁园春雪》 (.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