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私募基金发展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93.80 KB
- 文档页数:3
国外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股权投资基金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全球分布上看,美国和欧洲集中了全球绝大多数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半以上的资金来源和投资去向都在北美,欧洲约占l/4。
亚洲作为新兴的私募股权市场在90年代初才刚刚开始起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潜力巨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一。
1、美国股权投资的发展美国是世界上私募股权投资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了解私募股权投资大发展必然要先了解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起源于美国创业投资(亦称“风险投资”)。
1946年,世界上第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C)成立,从此私募股权投资开始专业化和制度化。
美国法律的两个重要修改推动了专业私募股权投资在美国的发展和成长。
首先,1958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法案》,首次允许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投资于合格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被称为“小型企业投资公司”(简称SBIC),同时鼓励投资高科技产业。
该法案通过后,一批投资于中小企业的投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总计成立了600多家,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前身。
第二个重大变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重新降低资产收益税率,美国大众、养老基金以及大学的捐款开始投资于私募基金。
1976年,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三名投资银行家合伙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KKR,专门从事并购业务。
20世纪80年代,KKR等大型并购基金的出现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内涵得到延伸,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协会(NVCA)定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范畴涵盖所有为企业提供长期股权资本的私募基金,包括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直接投资基金、收购基金、夹层债券基金、过桥基金等并已逐步扩展到公司上市后股权、不良债权和不动产。
同时,高收益债务融资(亦称为“垃圾债券”)的蓬勃发展,使私募基金开始大量利用杠杆收购,此时美国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美国私募基金发展历程美国私募基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这一时期,私募基金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美国投资市场的重要角色。
在私募基金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基金的投资形式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上。
1958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美国风险投资公司(Ameri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这家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私募基金行业的兴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私募基金业务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房地产投资、天使投资等。
1980年代末期,私募基金行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被称为“私人权益资本”(private equity)时代。
在这个时期,私募基金开始积极从事对公司进行收购、重组和改造等行为,以获取更大的回报。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私募基金业务经历了快速增长。
在这一时期,私募基金的规模大幅度扩张,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投入。
同时,私募基金也面临了监管的压力。
200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颁布《私募股权流动性提案》,规范了私募基金的注册和披露要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私募基金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私募基金面临流动性风险和投资损失,甚至被迫关闭。
由于这次危机,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政策,对私募基金业务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
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私募基金行业逐渐恢复了活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私募基金行业继续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不仅在美国,私募基金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投资工具。
总而言之,美国私募基金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风险投资到私人权益资本,再到现如今的多元化投资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私募基金业务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中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现状比较与启示一、中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概况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越来越成为国际上热门的投资领域。
私募投资市场的发展在中美两国尤为明显。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经济体中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对私募投资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以中美两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现状和实践为出发点,从市场规模、投资策略和政策环境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两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比较和启示。
二、中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市场规模对比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市场规模是衡量一个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目前,中美两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规模都非常庞大,其中美国市场更是占据了全球私募股权市场主导地位。
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最新数据,近年来美国私募股权市场的资产规模一直逐年攀升,目前已经超过3.7万亿美元。
而在中国,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2.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0%。
从市场规模上来看,美国市场相当于中国市场的2.9倍左右。
这说明,尽管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近年确实发展迅速,但与美国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中美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策略比较不同的投资策略是导致不同市场形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美两国的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策略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美国的私募股权市场以风险投资为主,其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初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
这类企业具有创新性和高成长潜力,通常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瓶颈,而私募股权基金则可以通过投资这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协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相对而言,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主要关注的是成熟企业或正在进行IPO的企业。
这些企业通常会面临着第二轮融资或股权转让等需求,而私募股权基金可以通过收购这些企业的股权,协助企业进行投资和财务重组,实现资源整合和利益共享,对于企业和基金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美私募股权投资的政策环境比较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税收政策、外汇管制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和制约。
美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美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私募基金是指那些面向有经验投资者的基金,这些基金不向公众发售。
美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创业资本家和富裕家庭。
自那时以来,私募基金已经成为美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美国私募基金的规模和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Preqin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总资产规模超过4.5万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了11%。
私募股权基金作为私募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对经济增长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私募基金发展的同时,相关的监管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对金融市场监管的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对私募基金的监管。
2010年,美国通过了《道富-弗兰克法案》,以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
根据该法案,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并披露一定的信息。
这一举措旨在增强投资者保护和市场透明度。
另外,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对美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投资分析和决策。
这些技术还使得私募基金能够更好地利用投资者提供的大量数据,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投资产品和服务。
然而,美国私募基金市场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相对较为复杂,对投资者的要求也较高,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和投资失败的风险。
其次,一些私募基金可能会滥用投资者的信任,进行不当的投资行为。
最后,私募基金市场中存在竞争激烈的情况,可能导致投资者面临较高的费用和相对较低的回报。
总体来说,美国私募基金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蓬勃发展,并且在经济增长、创新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应用,私募基金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投资产品和服务。
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历程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是指由一些富有的机构或个人,通过投资未上市,或者是中小企业的股权,来获取高额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
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一些富有的家族企业开始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来扩大自己的产业规模。
1969年,美国的几家知名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相继成立,它们包括KKR、Blackstone、Carlyle等。
20世纪80年代,私募股权基金开始进入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收购热潮”。
在这一时期,私募股权基金开始大量收购公司,并通过改进公司经营管理,来提高公司的价值。
1985年,KKR成功收购了食品巨头RJR Nabisco公司,这一收购创下了当时的收购记录,也成为私募股权基金的代表性事件之一。
21世纪初,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崛起,私募股权基金的国际化步伐也加快了。
2007年,Blackstone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了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代表性事件之一。
同时,私募股权基金也开始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包括房地产、债券等。
目前,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了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力量。
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未来,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比较中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模式一、引言私募股权投资是指以获利为主要目的,通过购买未上市公司股权或高风险投资获得直接或间接收益的一个管理基金。
中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都是颇具活力的市场,但由于两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法规的不同,其发展模式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资本来源、投资对象以及退出方式等方面比较中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模式。
二、市场规模在市场规模上,美国是世界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最为发达、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2019年其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规模达2.23万亿美元。
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规模在2018年也已达到4.7万亿元人民币,但相对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仍有差距。
三、资本来源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资本来源主要为公众基金、内部人员(包括基金经理)、家族办公室等机构,主要投向行业包括软件、生命科学、医疗保健、消费品等领域。
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资本来源主要为货币基金、券商、保险公司、企业以及个人等,主要投向行业包括电子商务、医疗、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
四、投资对象从投资对象上来看,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主要投向成熟的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并注重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投资者更注重企业的管理层和团队的实力。
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更注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前景,并更倾向于投资初创型或快速增长的企业。
五、退出方式在退出方式上,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注重IPO、并购等市场化的方式,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更注重股票转让、管理层收购等非市场化的方式。
六、结论通过对中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然两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法规存在差异,但根据市场需求和适应能力,两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
中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而不同的市场发展模式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促进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金斧子财富: 私募基金是相对于公募的共同基金而言的一种基金类型。
私募基金一般属于合伙人制的小型私人投资公司,主要投资于公开交易的证券和衍生金融产品,是一种高风险的投机基金。
美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美国私募基金种类一般来说,根据投资标的的不同可以将私募基金分为以下几种:(1)风险投资基金(VC),金斧子财富: 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2)收购基金(LBF),是指专门从事杠杆收购业务的投资近。
杠杆收购又称融资收购,即收购方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取得大量资金,收购完成后对公司进行一系列改造、运营,使目标公司价值得以提升,利用企业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最后通过再次卖出,获得股权增值的收益。
(3)财务困境基金,是指专门投资于面临破产、重组、贱价出售或其他财务困境的公司的基金。
(4)房地产PE,是指房地产PE从机构投资者中融资,投资于住房、商业地产、厂房、物业等房地产资产。
(5)组合基金,又称基金的基金(FOF),不直接投资于金融产品或企业,而是投资与其他的基金中。
美国的私募基金投资领域广泛,投资手法多样。
一般来说,美国的私募基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基金,另一类是相对价值基金。
宏观基金主要利用各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进行宏观经济的不均衡套利活动。
宏观基金的代表是索罗斯领导的著名的量子基金。
相对价值基金与宏观基金不同,它一般不冒较大的市场风险,只对密切相关的证券的相对价格进行投资。
由于证券的相对价格差异一般较小,如果不用杠杆效应的话,私募基金就无法取得高额的收益,因此,相对价值基金更倾向于使用高杠杆操作。
最著名的相对价值基金是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按照私募基金的注册地,我们还可将美国的私募基金划分为美国国内注册的基金和境外注册的基金。
现在,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国私募基金在国内注册,一半以上在美国境外注册。
美国房地产私募基金房地产私募基金是一种由专业投资者成立的、限制性的、不向公众募集资金的投资基金,用于投资房地产项目。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之一,房地产私募基金在美国有着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房地产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特点以及发展前景。
一、美国房地产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美国房地产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基金成立、募集资金、投资运作、退出等几个环节。
首先,基金成立方面,基金发起人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注册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并向当地金融主管部门递交相应的申请文件。
注册完成后,基金管理公司根据基金计划书的要求,招募一支专业的团队,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和运作。
其次,募集资金阶段,基金管理公司向具备投资意愿的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
在美国,合格投资者通常指的是高净值个人、机构投资者以及注册证券交易员等。
基金管理公司通过举办路演、与投资者洽谈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参与基金。
接下来是投资运作阶段,基金管理公司根据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寻找符合标准的房地产项目进行投资。
这些投资项目可能包括住宅、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等。
基金管理公司会对这些项目进行尽职调查、风险评估等工作,并与投资者共同决策是否进行投资。
最后是退出阶段,一般而言,美国房地产私募基金的投资期限为5到10年。
在基金期限结束时,基金管理公司会根据投资策略和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退出投资。
常见的退出方式包括出售房地产项目、将项目上市,或者通过现金分红的形式回报给投资者。
二、美国房地产私募基金的特点1. 专业运作:美国房地产私募基金由专业团队运作,在项目选择、投资决策、资金管理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2. 高风险高回报:房地产市场的特性决定了房地产私募基金的风险相对较高,但也伴随着较高的回报。
投资者可以通过房地产私募基金分享投资所带来的利润。
3. 长期投资:房地产私募基金一般具有较长的投资期限,投资者需要有长期的资金耐心和风险承受能力。
美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史、运作特点、类型与策略美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史、运作特点、类型与策略美国目前有600多家专业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着超过4000多亿美元的投资基金。
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资本市场占据了全球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的40%的份额,其中黑石、新桥资本、IDG资本、华平投资集团、KKP、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贝恩、阿波罗、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是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佼佼者。
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私募股权投资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手段,并业已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科学的运作机制。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是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伴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创新和成长。
PE产生于20世纪中期,美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产生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美国PE发展的历史阶段美国私募股权基金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大体经历了萌芽、成长、快速发展、繁荣及成熟五个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部分富有的个人投资者逐渐选择投资于石油、钢铁、铁路等高风险的新兴产业。
美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成立于1946年,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拉尔夫·弗兰德斯和哈佛教授乔治·多里特成立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
当时美国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导致创新企业生存困难,数量严重不足,ARDC 的目标便是通过私营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并为其提供专业管理服务。
ARDC的资金不再单纯来自个人,还来自于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
这标志着美国私募股权投资业的模式由个人直接投资向专业的机构管理投资转变。
2成长阶段(20世纪60—70年代)1958年,美国通过了《中小企业投资法》,允许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从ZF获得低息长期贷款。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ZF推动下迅速发展,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医学等技术领域创办和扩张公司,但整体行业仍不成熟。
私募股权基金国际比较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s)是一种通过认购私募股权、投资非上市企业、实现增值并最终退出投资的方式来获取利益的金融工具。
这种基金通常由一些高净值个人或机构投资者组成,其运作模式与公开募集的基金不同。
在全球范围内,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和地域差异。
本文将对私募股权基金在国际上的比较进行探讨。
一、美国市场美国是私募股权基金市场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在美国,私募股权基金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投融资角色,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具有如下特点:1. 货币化程度高: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对于风险投资的推动力度较大,私募股权基金募集和投资活动更加成熟,相应的法规和监管措施也更为完善。
2. 投资策略多样化: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包括收购股权、提供资本增值等。
这些策略在促进企业发展、改善经营状况方面非常有益。
3. 退出渠道多元化: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渠道相对丰富,包括企业上市、并购、回购等。
这使得投资者更容易获得回报,也有助于提高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吸引力。
二、欧洲市场欧洲是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之一。
欧洲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在国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其特点如下:1. 法律环境相对完善:欧洲各国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较为严格,监管机构设立较多,法律环境相对较稳定,这为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 投资战略相对保守:相比于美国市场,欧洲的私募股权基金更加注重风险控制,投资策略相对保守。
这也与欧洲金融传统较为稳健的特点相一致。
3. 退出机制相对不足:欧洲的私募股权基金相对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包括企业上市和并购等。
这可能使得投资者在退出投资时面临一定的挑战。
三、亚洲市场亚洲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相对较为年轻,但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1. 市场潜力巨大:亚洲国家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和不断增长的创新型企业,这为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国外私募基金发展现状
国外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可谓异彩纷呈。
私募基金作为一种非公开的投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为高净值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多样化投资机会和灵活的投资策略。
首先,国外私募基金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外私募基金的总规模在过去十年内大幅增长。
尤其是在美国,私募基金成为了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与上市公司市值已经相当接近。
其次,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需求不断增长。
与传统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在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方面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私募基金往往能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再次,国外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环境也日益完善。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私募基金市场的监管力度,要求私募基金经理人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经验,并对其业绩进行监督和评估。
最后,技术创新也在推动着国外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私募基金开始利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来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执行效率。
总的来说,国外私募基金行业正快速发展并不断创新。
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但私募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将继续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美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
近年来,美国的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猛。
私募基金是一种由高资产净值个人或机构投资者组成的基金,通过投资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不同的资产类别来实现资本增值。
首先,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1年底,
私募基金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4万亿美元,占全球私募基金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与美国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信心和需求增加密不可分。
私募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受益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完善。
其次,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净资本流入不断增加。
尽管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相对较高,但由于其较高的收益潜力和多样化的投资策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将自己的资金委托给私募基金。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私募基金行业每年的净资本流入量持续增加,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兴趣日益高涨。
第三,私募基金投资的领域也日益多元化。
过去,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市场,但随着行业发展和投资者需求的变化,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逐渐扩大。
现在的私募基金涉及到的领域包括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房地产投资、天使投资等。
这种多样化的投资策略有助于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此外,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和透明度也在逐步加强。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美国监管机构实施了一系列监管政策,要求私募基金必须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并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督和审核。
这些举措为私募基金行业的稳健发展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美国私募基金行业在规模、资本流入、投资领域和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需求不断增加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私募基金行业有望继续蓬勃发展。
【关键字】精品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史(2010-06-18 13:09:52)转载▼有人认为,1901年J.P. 摩根以4.8亿美元并购卡内基和菲普斯拥有的卡内基钢铁公司代表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收购活动。
几无例外,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私募股权限于富人圈子和显赫家族,期间The Vanderbilts, Whitneys, Rockefellers与Warburgs是私有公司最知名的投资者。
1938年, Laurance S. Rockefeller 筹资创办了东部航线和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洛克菲勒家族控股了一大批公司。
1938年,Eric M. Warburg创立了公司,最后发展成兼具杠杆收购和风险投资的Warburg Pincus公司。
真正意义上的私募股权投资是在战后的1946年,其标志是美国研发集团(ARDC)和J.H. Whitney公司的业务。
ARDC由原哈佛商学院院长、“风险资本之父”Georges Doriot与Ralph Flanders 和Karl Compton (MIT 原董事长)创办,目的在于鼓励二战退伍军人的私人投资,它已经不限于富人圈子。
ARDC第一个成功的例子在1957,对数字设备集团(DEC)7万美元的投资通过1968年的首发上市变成了3.55亿美元,投资回报率是500倍,年均回报是101%。
ARDC的雇员后来创办了几个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如Greylock合伙(1965年创立),Flagship Ventures (1982年创立)。
到1971年Doriot退休时已经投资了150多个公司。
John Hay Whitney 则与Benno Schmidt合伙创立了J.H. Whitney公司,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投资。
早期Whitney的著名投资是投资佛罗里达视频集团,该集团开发了给美军添加营养的新方法,最后在1960年卖给了可口可乐公司。
直到2005年,J.H. Whitney公司还注入7.5亿美元给它的第六个机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杠杆收购投资。
看着美国私募的今天,想着国内私募的明天最近,中国基金业协会做的两件事十分值得称道。
一是与百度合作,推出了中国私募基金地图;二是将SEC的《美国私募基金统计报告(2014)》翻译成中文。
这两件事都与私募基金的数据相关。
话说两三年前,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拿不出这些数据,更是说不清楚自己国家私募基金的家底。
感谢过去两年来中美监管部门在私募基金数据收集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这些数据为我们对比中美私募基金行业提供了可能性和有价值的参考。
一、中美私募基金数据对比1、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超过中国10倍。
根据SEC的标准,私募基金净资产是基金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公允价值+出资人尚未出资部分(uncalledcapital)。
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认缴规模为4.89万亿,相当于7700亿美元。
虽然中国和美国关于私募基金行业规模的数据统计方法不尽相同,根据前文提到的“一大一小原则”和以上数据可以推断出美国私募行业管理资产总规模在中国10倍以上。
(注:红色条代表为中国,蓝色条代表为美国)2、美国单支私募基金规模平均为中国的7倍。
中国单只私募基金的规模为2.35亿人民币(相当于0.37亿美元)。
美国单只基金的规模为17.15亿人民币(相当于2.7亿美元),相对于中国的7倍左右。
3、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仅为美国同行的二十分之一。
在中国全部私募基金管理人之中,扣除15968家资产管理为零的机构,剩余5982家。
这5982家机构平均管理资产规模为8.17亿人民币(1.29亿美元)。
而美国同行的平均管理净资产规模为158.12亿人民币(24.9亿美元)。
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中国的20倍。
4、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超过100亿人民币为85家,而美国为734家。
美国管理PE基金资产超过20亿美元的209家,而管理对冲基金资产超过15亿美元的为525家。
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民币PE基金超过100亿人民币的机构为37家,管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超过50亿人民币的机构为51家。
美国私募基金发展状况
一、美国私募基金发展进程
私募基金是相对于公募的共同基金而言的一种基金类型。
私募基金一般属于合伙人制的小型私人投资公司,主要投资于公开交易的证券和衍生金融产品,是一种高风险的投机基金。
美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二、美国私募基金种类
一般来说,根据投资标的的不同可以将私募基金分为以下几种:(1)风险投资基金(VC),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2)收购基金(LBF),是指专门从事杠杆收购业务的投
资近。
杠杆收购又称融资收购,即收购方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取得大量资金,收购完成后对公司进行一系列改造、运营,使目标公司价值得以提升,利用企业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最后通过再次卖出,获得股权增值的收益。
(3)财务困境基金,是指专门投资于面临破产、重组、贱价出售或其他财务困境的公司的基金。
(4)房地产PE,是指房地产PE从机构投资者中融资,投资于住房、商业地产、厂房、物业等房地产资产。
(5)组合基金,又称基金的基金(FOF),不直接投资于金融产品或企业,而是投资与其他的基金中。
美国的私募基金投资领域广泛,投资手法多样。
一般来说,美国的私募基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基金,另一类是相对价值基金。
宏观基金主要利用各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进行宏观经济的不均衡套利活动。
宏观基金的代表是索罗斯领导的著名的量子基金。
相对价值基金与宏观基金不同,它一般不冒较大的市场风险,只对密切相关的证券的相对价格进行投资。
由于证券的相对价格差异一般较小,如果不用杠杆效应的话,私募基金就无法取得高额的收益,因此,相对价值基金更倾向于使用高杠杆操作。
最著名的相对价值基金是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按照私募基金的注册地,我们还可将美国的私募基金划分为美国国内注册的基金和境外注册的基金。
现在,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国私募基金在国内注册,一半以上在美国境外注册。
境外注册的基金又称为离岸基金,这些基金一般注册在西欧的卢森堡、英国的海峡群岛、开曼群岛、百慕大等一些避税天堂里,专门在美国境外从事离岸证券投资。
三、美国私募基金规模和变化
1984年,美国的PE募集资金额为67亿美元,2000年达到了1773亿美元。
在2000年左右,网络泡沫的破灭对PE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PE行业一度低迷。
如今整个PE行业已经走出了低谷,重新进入了上升期。
2011年以来,PE机构在美国募集的资金已超过5600亿美元,远高于2010年全年的3630亿美元。
在所有种类基金当中,杠杆收购和企业融资基金占私募股权基金融资的多数。
美国PE投资对象由小变大,领域涉及千行百业。
开始,PE的投资对象主要集中于迅速成长的小型企业。
逐渐,随着投资的成功,募资规模的扩大,PE投资向成长型和成熟型企业转移,金额超过百亿美元的并购交易接连涌现。
如今,成长型和成熟型企业已经成为PE 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投资对象涉及领域上,PE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而且越来越偏向能源、矿产、化工、机械、地产等重大行业。
从1976年至今,全球可统计的PE投资机构已经达到了2000多家,除了一些专业的PE 机构外,国际知名的投行如高盛、摩根等也纷纷大举进军PE市场。
以全球八大PE为例,其管理的资金总额占总体PE资金量20~25%。
从管理资本排名上,依次为黑石(920亿美元)、凯雷(760亿美元)、KKR(530亿美元)、橡树资本(360亿美元)、TPG(300亿美元)、阿波罗(160亿美元)、华平(150亿美元)、3i(140亿美元)。
八家管理资金总额高达33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