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一、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古典诗词意象意境鉴赏哈三中李玉涛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方式、步骤:①描摹物象,(联想、想像)再现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我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最佳,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揭示寓意或表达效果、作用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典型例题1】(2006年湖北卷)14、阅读下列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4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典型例题2】(2007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诗意流转中国古典诗词意境解析诗意流转中国古典诗词意境解析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美妙的意象,向世人展示了令人陶醉的诗意流转。
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意境丰富的画卷,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以及人们的情感状态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意境的构建、风景描绘以及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解析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诗意流转。
一、意境的构建古代诗人通过对于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的描绘,构建了丰富多样的意境,使读者能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诗意世界中。
这些意境往往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抽象的寓意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以《静夜思》为例,这首李白的诗通过描写夜晚的静谧和思念之情,构建了一个寂静、安逸的意境。
诗人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出月光的洁白与朦胧,给人以安详的感觉;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离乡的思乡之情,引发读者情感共鸣。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创造了一个小小的世界,使读者沉浸在自己的感慨之中。
二、风景描绘中国古代诗词对于风景的描绘常常以精确、细腻的笔触展现,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传递情感和思想意义。
这种描绘方式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感悟与思考。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例。
诗人通过对于鹳雀楼和周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壮丽的山水美景,给人一种豪迈之感。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生动地表现出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宏伟,激发了人们的豪情壮志。
这样细腻而具体的描绘方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与诗人一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力量。
三、情感表达古代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情感描写,使诗词的意境更加丰富而深远。
他们用简短的词句抒发对于生活、人情、爱情等各种情感的思考和体验,从而让读者产生共鸣。
《夜泊牛渚怀古》是宋代文学家陆游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通过对夜晚、船影、渡口等生活场景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时光流转不息的思考,以及对于人生短暂和珍惜眼前时光的感悟。
这种描写方式让读者能够体会诗人对于人生和时光的思考,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在感动之余也引发了对于人生的深思。
中国诗歌的美
中国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其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境深远:中国古典诗歌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创造出深邃而富有层次感的艺术空间。
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色、人物描写,或者抽象的意象,表达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2.音韵之美:中国古典诗歌注重音韵的运用,追求平仄押韵的和谐。
这种音韵之美通过韵律和韵脚的运用,使诗歌在口头传承中更易记诵,也为诗歌赋予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3.情感真挚:中国诗歌表达情感真挚而深沉。
古代诗人通过对爱情、人生、时事等方面的思考,将个人的感悟与普世的情感相结合,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共鸣力。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苏轼的《江城子》等作品都表达了对生活、时光流转的真挚感慨。
4.典故和文化内涵:中国诗歌常常借用典故,援引历史文化的内涵,使作品充满文学和历史的深度。
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赋予了诗歌更为丰富的内涵。
5.形式的多样性:中国诗歌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包括律诗、绝句、词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结构。
这样的多样性为诗人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表达手段,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具创新性。
总的来说,中国诗歌以其深沉的意境、优美的音韵、真挚的情感、文化的渗透等方面的特点,展现了独特而丰富的美感。
从古典到现代,中国诗歌一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
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
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在此,我们便对古诗词中意境进行一个整体分析。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①雄奇阔大的意境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苏轼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杜甫的《秋兴八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①浓艳瑰丽的意境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它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在诗歌创作中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规范,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者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经作者们的精雕细琢,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形态。
中国古代诗词文学中,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它可以通过生动的形象、深刻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风格来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言语的审美体验。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之美,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语言上,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和哲学内涵。
受到传统儒道释思想的影响,古代文人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通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来传达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在具体表现上,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之美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表现物与情的融合等方式来呈现。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同时,在表现物与情的融合上,古代诗人常常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暗示等,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使诗歌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之美。
总之,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之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极浓极烈的审美享受。
诗词的美如何形容中国古诗词的美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的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形容中国古诗词的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中国古典诗词美在何处中国古典诗词美在何处1、中国古诗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之美。
翻阅古诗名篇佳作,我们可以随处感受诗中蕴含的德操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心态之美。
2、第一,从语言上来看,无论是诗还是词,它都有自身的格律,尤其是律诗,讲究平仄、粘对,讲究对称、对仗,也讲究声律和音律,由此,不仅突出了诗词的结构和节奏,还突出了诗词的韵律。
3、中华诗词之美就是中国的诗文是很美的。
诗词之美,不仅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那人生最细腻的情感,或喃喃自语,或娓娓道来。
一首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触动人心。
4、中华诗词之美是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5、就像岑参的精典诗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说的是友情,但是话在酒里,干就完了。
中华诗词之美是什么中华诗词之美是什么1、中华诗词之美是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2、诗词之美,不仅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那人生最细腻的情感,或喃喃自语,或娓娓道来。
一首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触动人心;一首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让你我陶醉其中,久久无言。
3、中国古诗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之美。
翻阅古诗名篇佳作,我们可以随处感受诗中蕴含的德操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心态之美。
诗词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诗词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诗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对现代人而言,诗是审美的一部分,诗歌的美主要包括画面美、形式美、韵律美。
画面美。
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中华诗词美之所在,诗词是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
南开大学知名教授叶嘉莹以独特的视角向你展示这一世界文学艺术的奇葩。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意象之美:古典诗歌常常运用自然景物、人物、动物等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些意象经过诗人的精心选择和描绘,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2. 意境之美:古典诗歌强调意境的创造,通过简练的文字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深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这种意境之美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
3. 韵律之美:古典诗歌具有严格的韵律要求,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这些韵律规则使得诗歌在诵读时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4. 情感之美:诗歌是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中国古典诗歌往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深刻感悟。
这些情感真挚而深沉,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5. 文化内涵之美: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
阅读古典诗歌不仅可以欣
赏其艺术价值,还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是指通过诗词所创造出的艺术境界,它是由诗人运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所形成的。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人物形象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哲理,使读者在阅读诗词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体验。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用语。
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具有情景相生和虚实相成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绘壮观的景色,表达出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意境深远。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描绘的景物之中,使景物与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虚实相生:诗词中的形象既有具体的描绘,也有抽象的表达,两者相互衬托,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效果。
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运用含蓄、暗示等手法,使诗词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地简洁,但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却很大,使意境深远。
强烈的个性化特点:不同诗人根据自身经历、文化背景、情感体验等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形成了诗词的个性化特点。
在鉴赏中国古典诗词时,品味其意境是理解、领悟诗词内涵和美学价值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诗词中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创造的氛围等进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独特美感。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诗韵犹画韵,无韵之画自古不得品位,同样的,无韵之诗则更是为世人所不屑。
此中之“韵”就是诗与画的灵魂,无之则诗画无以留存。
而“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即是诗词的意境。
意境的始基在先秦道家的“体道”的境界。
“道”,不知其名,也不可名,甚至也不能用语言给予确切的表达和解释,但它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
它先天地生,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它恍恍惚惚,渺渺茫茫,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正是道家这种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思维特点,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家、艺术家,去追求一种深远杳冥的、飘渺恍惚的、不可以用语言穷尽而又能表现一种高远意旨的艺术境界。
诗人、艺术家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种种艺术手法,在作品中留下许多的空白和断裂,通过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启发读者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味、想象、填补这些空白,去获取作品的“言外之意”和审美享受。
这正是文学作品中意境的魅力。
可见最早的意境基本上是一种人生哲学。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刘勰把哲学的命题转为文学理论命题,“言外之意”、“象外之境”。
一、关于意境究竟何为意境?意境一词,最先由唐代名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与他同时代的王昌龄、刘禹锡又有所阐发王昌龄在《诗格》的著作中提出“三境”说。
他认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
,在经过历代诗人、理论家的探讨和发挥,终于形成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特有的概念,并主导着古典诗词的创作。
自提出“意境”这个概念,已经有了无数种界定。
在不少关于意境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哲学意蕴说。
中国先秦的“道”论,有深刻的学术影响。
“道”家的“道”与后来佛教、禅宗结合影响尤其大。
文学领域提出“原道”主张,也根深蒂固。
这样后人就又引“道”论来解释“意境”,力图说明意境中所谓“象外”、“意外”,其实就是一种行而上的意味。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以禅论诗,就提出诗之意境“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而叶朗教授更是明确提出:“‘意境’的‘意’不是一般的‘意’,而是‘道’的体现。
诗歌鉴赏方法,意象篇一:的4种方法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交融:诗词中的意境往往是通过情景交融来营造的。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读者在欣赏诗词时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虚实相生:诗词中的意境往往虚实相生,既有实景的描绘,又有虚幻的想象。
这种虚实相生的表现方式,使得诗词具有更加深远和广阔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含蓄蕴藉: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使得读者在品味诗词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韵味和美感。
4. 韵律和谐:中国古典诗词注重韵律和谐,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营造出优美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这种韵律和谐的表现方式,使得诗词具有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
总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体现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和韵律和谐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诗意流转中国古典诗词意境解读诗意流转中国古典诗词意境解读古代中国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吸引着广大读者。
这些作品艺术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理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并带领读者一同领略其中的诗意流转。
一、唐诗的绮丽意境唐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鼎盛时期,许多著名的诗人在这个时期活跃。
他们用华丽的辞藻和瑰丽的意境,将世间万象娓娓道来。
比如,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他描绘了月光下小桥流水的美景,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仿佛带人进入了一个完美的世界。
此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也以其高远的意境闻名于世。
诗人通过描绘登上高楼鸟瞰的场景,将人们带入了广袤的天地之间。
二、宋词的婉约意境与唐诗的豪放之气不同,宋代的词作更多地强调柔美和婉约。
词人们以流畅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悲欢离合中的细腻情感。
柳永的《雨霖铃》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给人一种忧郁而动人的感受。
就像辞章之书,《青玉案·元夕》也是一部宋词的代表作。
该词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告诉读者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整篇词以清新的意境和婉约的语言描述了一个短暂而美好的瞬间。
三、元曲的智慧意境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体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意境而闻名于世。
最著名的元曲莫过于关汉卿的《汉宫秋》。
该曲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意境,使得观众深陷其中。
另外,《窦娥冤》也是一部展现智慧意境的元曲。
该曲通过展现窦娥被误判冤死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个人的悲剧命运。
四、诗词意境的共同点尽管不同的诗词作品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具备一些共同的意境特点。
首先,古代诗词作品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其次,这些作品往往通过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古代诗词作品通常用简练而精确的语言,给人以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为读者展现了一个诗意流转的世界。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
【摘要】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是高考中的一大重点。
那么,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累一些有关诗歌意境方面的专业术语、注意答题提示、掌握一些答题技巧,此外,还应该多读诗,热爱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才能真正体悟到诗歌意境的美,也才能正确鉴赏古典诗歌的意境。
【关键词】鉴赏;古典诗歌;意境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诗歌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姹紫姹红,千姿百态,令每一个徜徉其间的游客目迷心醉。
鉴赏古典诗歌,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学素养,可以坚定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进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因此,历年高考把古诗鉴赏作为高考中的一大重点。
而古诗鉴赏考点的设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象、意境)的把握,二是语言理解,三是表达技巧,四是主旨的评价。
在此,笔者仅就如何鉴赏古典诗歌的意境这一考点来作简单的探讨。
意境就是诗歌中通过描写特定景物表达诗人情感而达到的某种境界。
理解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理解诗歌的基础之一。
因此,这就经常成为考查设题的首选。
也就是说,考生应该把这作为诗歌备考的重点。
那么,如何正确地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专业术语
鉴赏古典诗歌,语言要求准确、精练。
因此,积累一些常见专业术语是有必要的,这也是拉开考生高考成绩距离的关键。
在中学阶段,我们常见的表现意境的术语有:
1、雄浑壮阔。
即诗中描绘的景象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例: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前两句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
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此外,与此接近的意境术语还有:高远辽阔、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开阔苍凉、苍凉悲壮等。
2、清幽明净。
即诗中描绘的景象体现出幽静、清闲、明净的特点。
例: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写景如画,体现出了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闲,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
此外,与此接近的意境术语还有:宁静恬淡、清净悠闲、恬静优美、清幽恬静、清净幽远、清幽秀丽、明净绚丽、明媚绮丽、闲适恬淡、和谐静谧、清闲明丽、优美迷人等。
3、凄清孤寂。
即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现出凄凉、冷清、孤独寂寞的特点。
例: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诗歌第二联描绘出一幅月下西园凄清寂寞的景象: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
此外,与此接近的意境术语还有:凄凉冷落、萧瑟衰败、孤寂冷清、幽静孤寂、萧瑟凄怆、沉郁孤愁、低沉凄怨、阴沉凝重等。
二、注意答题提示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和物象综合起来形成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理解诗歌的意境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只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才有意境可言,不是所有诗歌都有意境。
二是意境包括三个因素:景物、情感、境界。
因此,鉴赏意境就必须从诗人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借助联想、想象,再现诗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体悟诗人的主观感情,进而走入诗人营造的或优美、或寂寥、或苍凉悲壮、或雄浑阔大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掌握答题技巧
(一)设问方式。
考查意境的试题形式是比较容易判断的。
常见的提问方式或提
问角度如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4)诗歌中某句诗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表达×××情感(情怀)的吗?为什么?
(5)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二)答题思路。
当我们对意境答题规律掌握得较为熟练后,下面这些步骤是可以灵活地进行前后变动的,但不管如何变动,这此内容都是要具备的。
一般答题步骤和要求如下:
第一步:总观点(遵循先观点后分析原则)。
这一步十个字之内即可。
第二步:精练直观陈述诗歌图景或画面内容。
(景)
第三步:用稍微专业一些的术语概述画面与景物结合的特点。
之所以强调专业术语,因为这是拉开考生成绩距离的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常见专业术语,学说行话。
第四步:结合诗句,指出诗中作者的情感特点。
(当然也尽可能用专业性强的术语,这就也要积累。
)
很明显,以上几个步骤顺序都是可以灵活调换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中熟练掌握。
不过,第一步内容最好不要调换。
此外,我
们平时还应该多读诗、爱诗,并多多积累一些鉴赏诗歌常用的专业术语,掌握一定的答案技巧,我相信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程千帆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周汝昌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