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的意境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古诗词中的意境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体验和触动。
这些意境既出自于诗人的精神世界,又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让我们在欣赏中领略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几首代表性的古诗词,探索其中的意境之美。
先来看看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鹳雀楼的高耸和周围山河壮丽的景象,展示了人的视野的广博,追求进取的豪情。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巍峨的山峰和湍急的河流,思绪随着云卷云舒,向远方奔腾而去。
这种宏大的景观意境勾勒出人的胸怀和人生追求,激发着读者心灵的共鸣。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宋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破烟。
”这首诗以秋天的夜晚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的晨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神秘的氛围中。
诗中借助“萧关逢候骑”和“都护在破烟”来暗示着古代战争的惨烈,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纷乱。
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一种凄凉和悲壮的意境,领悟到人生无常和历史的沧桑。
再来欣赏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百年征战几人回?苍茫如雾山河。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词以长江的奔腾激流为背景,通过刻画江水滚滚、浩渺无边的形象,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短暂。
词中的“是非成败转头空”表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喧嚣的治世之志,而最后两句“苍茫如雾山河,风吹草低见牛羊”则追溯着文化的源流,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深处的人情冷暖。
整首词以宏大的背景和离经叛道的情怀,勾勒出一幅荡气回肠的意境画卷。
以上的几首诗词只是古代诗词意境的冰山一角,每一首古诗词都耐人寻味,拥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精妙的意境描绘。
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们不仅仅可以欣赏到文字的美感,更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回响和情感的寄托,从中领略到人生的哲理和才情的升华。
如何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既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一种人文哲学。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绪的回味。
而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并不只是单纯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更要通过心灵的感悟去理解其中的隐含,从而更加全面地感受到诗词的美妙。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如何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
一、感知诗词气氛诗词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注重的是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作为读者,我们首先需要通过媒介——文字来感知诗词的气氛。
比如,在阅读李白的《静夜思》时,我们可以通过描绘的月亮明亮而清寂的形象,以及诗人静谧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到诗中所传递的安宁和宁静。
因此,读懂古诗词的意境,就需要我们通过文字描绘的氛围去感知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二、品味诗词情感古诗词常常通过深邃的情感表达诗人的思绪与境界。
当我们读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国的思恋之情。
通过品味诗词中的情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内心的感受与追求,从而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意境。
三、理解象征与隐喻诗词作为一种典型的象征性表达方式,常常使用丰富多样的象征与隐喻来传递诗人的意境。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诗人通过“篱萧”、“砧杵声”等生活场景来象征孤寂与离别的情感。
因此,在读懂古诗词的意境时,我们需要理解其中的象征与隐喻,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把握诗词的音律古诗词的音律是其独特之处,也是表现意境的关键之一。
通过把握诗词的音律,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意境。
例如,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诗人通过巧妙的音律排列,营造出豪放奔放的氛围,使读者能够亲身体验到人物身世坎坷的情感表达。
因此,读懂古诗词的意境也需要我们通过把握诗词的音律,来更好地感受其中的美感。
五、与诗词产生共鸣最后,读懂古诗词的意境需要我们与诗词产生共鸣。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形成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诗词鉴赏欣赏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通过诗词鉴赏,我们可以领略其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
本文将围绕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展开,带您一起走进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
一、古诗的意境古诗以意境著称,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勾勒出丰富的景象和情感。
首先,古诗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如杜甫的《登高》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令人感受到壮美的北国山河景色。
其次,古诗也善于表达人物情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展现了古人壮志豪情的气魄。
古诗的意境通常通过形象生动的词句和鲜明的对比来实现,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古诗的艺术特点除了意境外,古诗还有一些独特的艺术特点,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示。
首先,古诗注重音韵的把握,追求声韵的和谐。
典型的例子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光”与“霜”交替出现,形成了婉转动人的音律美感。
其次,古诗讲究节奏的掌控,通过抑扬顿挫的运用,营造出饱满的音乐感。
程颢的《登快阁》中“伤心节锵急,岁暮逐雷添韵”形象地展示了这种艺术特点。
古诗还借助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丰富了表达方式,增强了艺术效果。
三、诗词鉴赏的意义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通过诗词的欣赏,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诗词是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通过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语言的推敲。
此外,诗词还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和欣赏诗词,我们能培养自身的情感、审美和思考能力。
四、如何进行诗词鉴赏要进行诗词鉴赏,首先要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从经典诗集入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其次,要注意诗词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古人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然后,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古诗,先通读全文,了解诗的整体意境。
再仔细品味每一个字词,体会其中的深意和修辞手法。
古诗常见的6种意境
1. 山水意境:描绘大自然山水景色,如山峦起伏、江河流淌、花草茂盛等,表现出宏大、壮美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受。
2. 忧愁意境:表达作者内心的忧伤、孤寂、失意等情绪,通过诗句传达出深沉的悲凉和哀思,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痛苦和心灵的煎熬。
3. 婉约意境:以柔美、细腻、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通常用于描绘女性之美,营造温柔、柔情的氛围,给人以温馨、甜蜜的感觉。
4. 豪放意境:展现出作者的豪情壮志,描绘奔放、豪迈的场景,强调个性的张扬和豪放不羁的精神,给人以激情和豪情的感受。
5. 唯美意境:追求纯美、优雅、高尚的情趣,描绘诗意盎然的画面,营造出清新、轻盈、美丽的氛围,给人以美好和惬意的感觉。
6. 怀古意境:通过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追思,表达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的敬仰和思考,唤起人们对古代风貌和历史记忆的回忆和留恋。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因此,把握意境就得关注意象特点及作者情感。
一)表现阳刚之美的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旷放开朗”: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3、苍凉悲壮: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
4、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厚积,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二)表现阴柔之美的1、浓艳瑰丽: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2、清幽静谧: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
3、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
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凄凉哀婉:这类诗词,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
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如李清照《声声慢》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寥廓、雄奇、开阔、旷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秀美、恬淡、淡雅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悲壮、悲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清、阴冷衰败、孤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起古诗词鉴赏,大家都很熟悉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从单纯的字、词到句子的翻译解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内涵。
如何正确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意境美意境是古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内心产生了与环境共鸣的特殊基调。
主要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而诗歌最典型的描写手法就是借物抒情,诗人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
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
例如: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天真无邪的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诗通过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意境美的诗,都是有“韵味”的。
一首诗要有回味无穷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
例如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古诗词的意境是繁复多样的。
或雄奇阔大,或苍凉悲壮;或清新素雅,或浓艳瑰丽。
但诸多类型不外乎可归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
李白之诗,苏轼、辛弃疾之词属前类,其所描写的意境,往往以雄伟、粗犷、有力、奇异等感性形象给人以强烈刺激,从而使人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获得一种振奋的激荡和崇高的美感。
【篇一】意境优美的古诗及赏析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
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呃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一、意境美意境是古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内心产生了与环境共鸣的特殊基调。
主要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而诗歌最典型的描写手法就是借物抒情,诗人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
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
例如: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天真无邪的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诗通过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意境美的诗,都是有“韵味”的。
一首诗要有回味无穷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
例如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古诗词的意境是繁复多样的。
或雄奇阔大,或苍凉悲壮;或清新素雅,或浓艳瑰丽。
但诸多类型不外乎可归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
李白之诗,苏轼、辛弃疾之词属前类,其所描写的意境,往往以雄伟、粗犷、有力、奇异等感性形象给人以强烈刺激,从而使人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获得一种振奋的激荡和崇高的美感。
王维之诗,柳永、李清照之词属于阴柔之美,其描写的意境,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清丽婉转。
此类作品长于抒发精美的幽深之情,常以轻盈、柔和等感性形象为主,能直接引起人们精神的愉悦。
古诗词赏析:品味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与艺术美感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诗词化作了深情款款的艺术画卷,展示出了丰富的意境和独特的美感。
本文将从意境与艺术美感两个方面入手,为读者深入探寻古代诗词的魅力。
一、古诗词中的意境古诗词的意境是指作者通过具体的描写,运用诗词的艺术手法,将自己所感受、所想象的美景、美情表达出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
这些意境丰富多样,既有婉约细腻的,也有雄浑磅礴的。
以下为几个常见的意境类型。
1. 山水意境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审美观念对古代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人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秀丽的景色和自然界的变幻,传达出浓厚的诗意。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通过艺术的形象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夜的明亮和凉爽。
2. 人情意境古代诗词中对人情的描绘,往往细腻、含蓄而又富有深度。
不同于小说散文的详实揭示,诗词通过点到为止、留白含蓄的手法,给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句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更迭和生命的无常。
3. 季节意境古代诗词常以四季作为描写的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不同季节的景色和气氛。
这些描写往往伴随着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和共鸣。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无论是日出山尽的景色还是黄河奔流的景象,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壮丽。
二、古诗词的艺术美感古代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深邃的艺术美感。
在古代文人的创作中,表达情感、塑造形象和追求音韵美是常见的手法。
1. 音韵美古代诗词的音韵美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运用平仄、押韵、对仗等手法,诗词在音韵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这种美感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诗意四溢中国诗词意境鉴赏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艺术魅力,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每当我们阅读中国古诗词时,都会被它们所蕴含的深奥意境所吸引。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场诗意四溢的中国诗词意境鉴赏,带您领略其中的美妙与魅力。
一、山水田园之境中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境莫过于山水田园之景。
这种景象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宏伟和壮丽之美,以及对人文精神追求的赞美。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达了抒怀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个画面仿佛将读者带到了秋夜的花园,明亮的月光和月下的思乡之情使人陶醉其中。
二、春风秋雨之思诗词中常常描绘人在春风和秋雨中抒发的情感。
春风代表着生机与希望,秋雨则流露出人们的忧思与无奈。
宋代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中写道:“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春色和爱情的独特感受,通过描绘婉约而动人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
三、人生哲理的凝练中国古诗词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生活智慧而闻名。
在不经意间,抒发人生哲理和对命运的思考成为了诗词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戍鼓声和孤雁的叫声,表达了对兄弟离散和沉重命运的无奈和伤感,给读者留下深思。
四、意境幽远的诗句中国古代诗词中,隐藏着许多富有意境的幽远诗句,让人读后陶醉其中。
比如宋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追求的进取和超越,同时给人带来了浩渺山河的感觉。
在中国古代诗词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无穷的美妙和深刻。
通过描绘山水田园之境、春风秋雨之思、人生哲理的凝练以及意境幽远的诗句,诗人们用简练而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独特的意境画卷。
古诗鉴赏静夜思的意境表达静夜思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念亲人、思考人生的情感。
它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自然景物的寂静,借以揭示人们内心的孤独和沉思。
在这首诗中,杜甫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而深沉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整首诗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头,通过明月的照耀和地上似霜的幻觉,再现了寂静夜晚的景象。
这一景象无疑给人一种静谧祥和的感觉,也暗示了作者孤独的心境。
接着,杜甫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简洁而深刻的句子,传递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向往。
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主要通过作者的感情描写和景物描写相结合来实现。
首先是作者的感情描写,通过“床前明月光”和“低头思故乡”这样直接的表达,明确了诗中的情感主线。
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故乡的深深留恋,与夜晚的静谧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强烈。
其次是景物描写,通过“疑是地上霜”和“举头望明月”这样的细腻描写,使诗中的景物具象化,形成了与作者情感共振的意境。
明月和地上的霜都是静夜中独特的景象,它们通过与作者情感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意境表达。
静夜思在意境表达上的突出之处在于它通过具象化的景物描写与抽象化的情感描写的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内涵的意境。
通过这种具象与抽象的结合,使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得到了生动而形象的展示,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联想空间。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简练而富有韵律的语言,进一步加深了诗歌对人们心灵的触动。
静夜思离不开古诗写作的特点,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古代诗歌注重对情感和心灵的抒发,追求韵律和美感的完美结合。
在静夜思中,杜甫通过独特的写作手法,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内心情感相结合,使诗歌更具意境和内涵。
同时,这首诗所传达的孤独、思乡和思念之情,也是古人对人生现实的反思和思考。
静夜思作为一首经典的唐代诗歌,它的意境表达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诗中所展示的景象和情感,都与我们内心的体验息息相关,使我们产生了共鸣和共情。
鉴赏古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意境的一般方法
2、把握意境类高考题的解题模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一、考点诠释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从艺术鉴赏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意境就是欣赏者通过对诗中艺术形象的感受和把握,并经过审美情感的联想和想象后,在头脑中出现的一幅美妙动人、启人遐想的生活画面。
鉴赏诗歌,要调动全身的想像力,在头脑中构造出诗歌的意境,方能感觉诗歌的趣味。
二、基础练习
常见意境评析用语(注意词意的轻重,侧重点等细微差别)
壮阔类:阔大悠远雄奇优美雄浑苍劲雄浑壮观富丽堂皇
明丽类:瑰丽淡雅恬淡自然恬静安谧幽静和平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
深远类:幽深奇险迷蒙迷茫缥缈虚幻暗淡幽暗昏暗
荒寒类:肃杀萧条萧索冷落孤寂落寞
悲凉类:慷慨悲壮悲壮苍凉凄凉凄惨
三、真题再现
度破讷沙①(其二)湖南2012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pì tí)泉:泉水名。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四、典例分析
思维流程
(1)抓意象
(2)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前后的形容词或动词)
(3)分析画面特征
(4)分析意象流露的情感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4分)
答:
答题步骤
五、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秦川①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②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回家途中写的诗。
②五陵:指长安城郊西汉五个皇帝的坟墓。
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不尽相同,诗人在诗中是想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试作简述。
六、课后训练
课后练案第四题、第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