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编)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8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课程实验实验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2010211203班学号:姓名:2013年6月3日实验二抑制载波双边带的产生一、实验目的1.了解抑制载波双边带(SC-DSB)调制器的基本原理。
2.测试SC-DSB 调制器的特性。
二、实验步骤1.将TIMS 系统中的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主振荡器(Master Signals)、缓冲放大器(Buffer Amplifiers)和乘法器(Multiplier)按下图连接。
图1 实验连接图方式一2.用频率计来调整音频振荡器,使其输出为1kHz 作为调制信号,并调整冲放大器的K1,使其输出到乘法器的电压振幅为1V。
3.调整缓冲放大器的K2,使主振荡器输至乘法器的电压为1V 作为载波号。
4.测量乘法器的输出电压,并绘制其波形。
如下图2所示。
图2 乘法器输出电压波形5.调整音频振荡器的输出,重复步骤4。
如下图3所示。
图3 调整后输出波形6.将电压控制振荡器(VCO)模快和可调低通滤波器(Tuneable LPF)模块按下图4连接。
图4 实验连接图方式二7.VCO 得频率选择开关器至于“LO”状态下,调整VCO 的Vin(控制电压DC -3V~3V )使VCO 的输出频率为10kHZ。
8.将可调低通滤波器的频率范围选择范围至“wide”状态,并将频率调整至最大,此时截至频率大约在12kHz 左右。
LPF 截止频率最大的时候输出如图5所示。
图5 截止频率最大时输出9.将可调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至频率计,其读数除360 就为LPF 的3dB 截止频率。
10.降低可调LPF 的截止频率,使SC-DSB 信号刚好完全通过低通滤波器,记录此频率(fh=fc+F)。
11.再降低3dB 截止频率,至刚好只有单一频率的正弦波通过低通滤波器,记录频率(fl=fc-F)只通过单一频率的LPF 输出如图6所示。
图6 单一低通滤波器输出12.变化音频振荡器输出为频率为800Hz、500Hz,重复步骤10、11,得到的波形如图7和8所示。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班内序号:日期: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设备 (2)三、实验内容 (2)1.TD-SCDMA系统认知 (2)1.1TD-SCDMA概述 (2)1.2EMB-5116设备认知 (3)2.设备工作状态观察 (4)2.1光传输模块工作状态观察 (4)2.2GPS卫星强度观察 (5)2.3时钟源信息查询 (6)3.网元布配 (6)四、实验总结 (8)一、实验目的1.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2.了解RNC各类型单板及功能;3.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4.了解OMT创建基站方法。
二、实验设备EMB5116基站,装有LMT-B软件的电脑。
三、实验内容1.TD-SCDMA系统认知1.1TD-SCDMA概述TD-SCDMA是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简称,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
该标准是集CDMA、TDMA、FDMA、SDMA技术优势于一体、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移动通信技术。
它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低码片速率、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
其组网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 TD-SCDMA组网示意图各个主要模块的功能为:RRU:远端射频单元。
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射频单元调制放大后输出到天线。
BBU:基带处理单元。
完成Uu接口基站侧的基带处理操作。
RNC:无线网络控制器。
它是接入网的组成部分,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
OMC:操作维护中心。
操作维护系统中的各功能实体。
1.2EMB-5116设备认知EMB5116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成本低、安装灵活的特点,可应用于室外宏覆盖,如城市热点地区、郊区、乡镇、农村、公路沿线等,使用拉远技术可以低成本快速覆盖主要业务区域。
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1、引言
本文档旨在全面记录北邮移动通信实验的过程、结果和总结。
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程序、实验数据分析等。
2、实验目的
2.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
2.2 掌握移动通信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
2.3 通过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加深对移动通信理论的理解。
3、实验器材
3.1 移动通信实验平台
3.2 方式终端设备
3.3 网络连接设备
4、实验过程
4.1 实验准备
4.1.1 按照实验要求配置实验平台及实验设备;
4.1.2 确保网络连接稳定可靠。
4.2 实验步骤
4.2.1 激活实验平台;
4.2.2 打开方式终端设备,并进行相应设置;
4.2.3 进行信号测试,记录实验数据;
4.2.4 进行通话测试,记录实验数据;
4.2.5 进行数据传输测试,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分析
5.1 信号质量分析
5.2 通话质量分析
5.3 数据传输速度分析
6、实验结果
6.1 信号质量结果
6.2 通话质量结果
6.3 数据传输速度结果
7、实验总结
7.1 实验收获与体会
7.2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7.3 实验的局限性及改进方向
8、附件
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
附件1:实验平台配置说明
附件2:实验数据记录表
9、法律名词及注释
9.1 版权:指作者享有的对自己的原创作品以及部分他人作品的使用权;
9.2 法律责任:指个人或机构在违反法律法规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9.3 保密协议:指受限制在特定情形下不得透露相关信息的协议。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序号:**日期:**一、程控交换机1、概念程控交换机通常专指用于电话交换网的交换设备,它以计算机程序控制电话的接续。
程控交换机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完成控制、接续等工作的电话交换机。
2、主要功能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基本功能主要为:用户线接入,中继接续,计费,设备管理等。
本地交换机自动检测用户的摘机动作,给用户的电话机回送拨号音,接收话机产生的脉冲信号或双音多频(DTMF)信号,然后完成从主叫到被叫号码的接续(被叫号码可能在同一个交换机也可能在不同的交换机)。
在接续完成后,交换机将保持连接,直到检测出通信的一方挂机。
其中通话接续部分是利用交换机中的数字交换网络,采用PCM方式实现数字交换的,控制部分是通过软件由计算机来实现的。
3、基本构成电话交换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用户间通话的接续。
基本划分为两大部分:话路设备和控制设备。
话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接口电路(如用户线接口和中继线接口电路等)和交换(或接续)网络;控制设备在纵横制交换机中主要包括标志器与记发器,而在程控交换机中,控制设备则为电子计算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
总体来说,程控交换机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交换网络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
在纵横制交换机中它采用各种机电式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在程控交换机中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阵列构成的空分交换网络,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续网络。
(2) 用户电路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
北邮实习报告5篇北邮实习报告篇1总结:大学三年的生活已经结束,在这个暑假学校安排我们进行了专业实习,但是我理解的实习并不是这样子的,我原来想象的是我们会做一些真正和以后工作紧密相关的实习,进入到真正的运营商或者设备商什么的,看看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通信业的准专业人士到底是怎么去工作。
可是由于实际情况,我们被分配到学校的全程全网实习基地,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为期8天的实习工作,同样我们也了解到了许多原来在书本上不曾知道的知识。
印象最深的是吴建伟老师给我们在最后一节课和所来的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就以后毕业找工作还是选择读研进行了讨论,老师说我们现在必须进行很好的自我剖析,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设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地去追随大流,老师问我们有没有谁在大学这三年将一件事一直坚持着,老师说他在大学期间每天坚持早起锻炼身体,告诉我们要去坚持做一件自己认为很有意义的事。
另外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四句话: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质、积累职业经验、掌握职业技能,这四句话我们必须全方位深入的去理解,而不能像那么肤浅的草草了事,其中蕴含的道理是非常丰富的,是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职场人所必须具有的,同样也是我们在平时对待知识所应有的态度。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个漫长的过程。
很遗憾的是现今像我们这样的很多大学毕业生直到找到第一份工作为止,也没有很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意识,更不用说做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了。
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并不明确,对于未来的规划与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都不明确,这种情况将导致找工作比较随意,目的性不强,对于平时的学习更是没有很好的目标。
要找到满意的工作,决胜点在于长期的点滴积累,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大学生没有注重有计划的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真正有发展有潜力的一面,因而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非常必要。
当我们树立了这样的职业生涯意识后,我们应该更好地培养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就是共识,也是企业对职场人的基本要求。
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北邮移动通信实验的实施情况、结果和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和解释,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实验旨在深入研究移动通信领域的相关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移动通信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二、实验概述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实际操作,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标准和技术,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2·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和软件工具包括:●移动通信实验设备(包括基站、移动终端、信道仿真器等)●相关的软件平台和工具(如Matlab、C++开发环境等)3·实验步骤本实验的步骤如下:●确定实验需求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配置实验设备和软件环境●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收集和处理本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主要包括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参数、信道传输情况、功率消耗等方面的指标。
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容量与基站的功率、天线高度、信道特性等因素相关●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调制方式和信噪比等因素相关2·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容量可以通过调整基站的功率和天线高度来改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通过增加信道带宽、改变调制方式和提高信噪比来提升四、实验总结1·实验成果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2·实验建议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在设计移动通信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基站的功率和天线高度对系统覆盖范围和容量的影响●需要注重提升信道传输质量,通过增大信道带宽、改变调制方式和提高信噪比等手段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方案设计图等。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软件进行通信原理实验,探究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内容1.利用软件计算并绘制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2.通过软件模拟并比较维纳滤波器与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3.仿真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在理想信道中的性能。
三、实验步骤1.理想低通滤波器的设计:(1)利用软件,设置滤波器参数,如截止频率和滤波器类型。
(2)计算并绘制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2.维纳滤波器与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比较:(1)利用软件设置维纳滤波器参数,如截止频率和信噪比。
(2)仿真并比较维纳滤波器与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3.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的性能仿真:(1)设置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参数,如载波频率和调制系数。
(2)仿真并分析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的性能,如频率响应和误码率。
四、实验结果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能够更清晰地展现滤波器的特性,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
其次,维纳滤波器相对于理想低通滤波器而言,频率响应存在一定的失真,但对于噪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滤波器类型。
最后,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的性能仿真结果能够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性能,如误码率和频率响应。
通过调整调制系数和载波频率,可以使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性能。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软件仿真,我们探究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理想低通滤波器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特性;维纳滤波器能对噪声进行一定的抑制,但频率响应存在一定的失真;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在适当的调制系数和载波频率下能够获得较低的误码率和良好的频率响应。
总之,本次实验通过软件仿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通信原理中的数字通信系统及其性能分析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 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
3. 熟悉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4. 学会使用通信系统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实验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主要依赖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实现信息的传输。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方法,如幅度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以及相应的解调技术。
实验设备与材料:1. 计算机一台,安装有通信仿真软件。
2. 通信原理实验箱一套,包括调制解调模块、信号源模块等。
3. 通信信号发生器。
4. 示波器。
实验步骤:1. 打开通信仿真软件,设置实验参数,如信号频率、调制方式等。
2. 使用通信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输入到通信原理实验箱的信号源模块。
3. 通过实验箱的调制模块对信号进行调制,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的变化。
4. 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至解调模块,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5.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频谱特性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调制信号与原始信号的波形对比,展示了调制过程中信号的变化。
2. 解调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对比,验证了调制解调技术的准确性。
3. 通过频谱分析,观察到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理解了调制对信号频谱的影响。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的影响各有不同。
例如,ASK调制主要改变信号的幅度,而FSK和PSK调制则分别改变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通过解调过程,我们能够从调制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号,验证了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现代通信技术中的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调制解调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恢复。
同时,实验也加深了我们对通信系统基本原理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通信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范文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信息代码的要求。
2、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持时间、位同步信号同步抖动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1、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和锁定状态。
2、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的关系。
3、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1、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一台四、实验步骤1、安装好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开关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发光,CDMA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开始工作。
3、发射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扩频”均拨下,“编码”拨上,接收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跟踪”均拨下,“调制信号输入”和“解码”拨上。
此时系统的信码速率为1Kbit/s,扩频码速率为100Kbit/s。
将“第一路”连接,“第二路”断开,这时发射机发射的是第一路信号。
将拨码开关“GOLD3置位”拨为与“GOLD1置位”一致。
4、根据实验四中步骤8~11的方法,调节“捕获”和“跟踪”旋钮,使接收机与发送机GOLD码完全一致。
5、根据实验五中步骤6~7的方法,调节“频率调节”旋钮,恢复出相干载波。
6、用示波器双踪同时观察“整形前”和“整形电平”,并将双通道置于直流耦合,零电平、电压设为一致。
调节“整形”旋钮,使整形电平置于“整形前”波形上部凸出部分。
用示波器观察“整形后”的波形,并与“整形前”比较,如完全相同,则整形电平调节正确。
7、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机“BS”信号,该点即为接收机恢复出的位同步信号,将其与发射机的“S1-BS”进行比较。
8、改变系统的信码速率,按“发射机复位”和“接收机复位”键,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BS”信号的变化。
(实习报告)移动通信实习报告移动通信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某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30日。
实习内容:
在某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移动通信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移动通信产品的研发和测试工作。
具体包括参与LTE网络的优化工作,对基站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网络覆盖和容量;参与5G网络的测试工作,对5G基站进行测试和故障排查,以保障网络稳定性和性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移动通信领域的相关知识,包括LTE 和5G网络的原理和架构,以及移动通信产品的测试方法和工具。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我对移动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同事的合作中,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移动通信领域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移动通信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技能。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也感谢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能有机会再次与大家合作。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所专注于信息与通信工程的高校,北京邮电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在通信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
本实验报告将对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和解码等相关知识。
三、实验内容1.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
学生们了解到数字通信系统主要由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信道、解调解码等几个关键部分组成。
2. 调制解调技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重点学习了调制解调技术。
学生们使用软件仿真工具进行了调制解调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他们深入理解了调制解调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信道编码和解码信道编码和解码是数字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们通过实验了解了不同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如卷积码、RS码等,并分析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调制解调技术的选择对通信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调制解调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 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误码率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3.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评估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和解码等相关知识。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北京邮电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班级:专业:姓名:学号:班内序号:一、实验目的........................................................................................................................... .. (2)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2)2、网管操作实验 (2)二、实验设备........................................................................................................................... .. (3)三、实验内容........................................................................................................................... .. (3)1、TD_SCDMA系统认识 (3)2、硬件认知........................................................................................................................... ..32.1移动通信设备......................................................3 2.2 RNC设备认知.............................................................................................................4 2.3 Node B设备(基站设备).......................................................................................6 2.4 LMT-B软件................................................................................................................7 2.5通过OMT创建基站 (8)四、实验总结........................................................................................................................... (17)一、实验目的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1.1 RNC设备观察实验 a)了解机柜结构b)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c)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 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b)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c)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2、网管操作实验a)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b)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二、实验设备TD‐SCDMA 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三、实验内容1、TD_SCDMA系统认识全称是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英文对应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北京邮电大学实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三声压计的使用和多种环境下的声压值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声压计的使用。
(2)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环境,不同地点的声压典型数值,建立声压的概念。
(3)了解几种不同的计权网络,并能分析出不同计权引起的差异原因。
(4)探索研究道路旁噪声的空间垂直分布。
二.实验原理人耳的分辨能力不但与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的绝对值有关,而且还与它们的相对值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级的方法来计量如下。
在声学测量仪器中,通常根据等响度曲线,设置一定的频率计权电网络,使接收的声音按不同程度进行频率滤波,以模拟人耳的响度感觉特性。
当然我们不可能做无穷多个电网络来模拟无穷多根等响度曲线,一般设置A,B和C三种计权网络,其中A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度,当信号通过时,其低、中频段(1000Hz以下)有较大的衰减。
B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度,它对信号的低频段有一定衰减。
而C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度,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有近乎平直的响应。
A、B、C计权的频率响应曲线(计权曲线)已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为标准。
三.实验要求(1)选择几个特定场合测试其声压级。
(2)分别记录A计权和C计权的值,并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
(3)将测试结果纪录在下面表格中。
(4)测量交通要道旁的大楼中(宏远楼)不同楼层的声压值,根据测试值绘制变化曲线(横轴为楼层值,纵轴为测试声压值)——f-spl曲线,并分析曲线产生的原因。
1.时间选择:最好在车辆比较密集的时候,如上午10-11点左右;2.考虑到声源的随机性,测试每隔一定时间(如1分钟)测试一次,每层楼共测试10次,求平均值,并将原始数据表附在报告中;f-spl曲线四、思考题1、在什么情况下,A、C计权不同,为什么?f< 800Hz时, A、C计权不同。
答:音频cA计权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不同,变化率明显,导致变化很大;C计权则对大部分频率的声音基本平坦,宽度较宽。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1. 引言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方法•学会使用软件模拟通信系统•了解信道编码和纠错技术3. 实验步骤步骤1: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软件:•一台个人计算机•MATLAB或其他模拟通信系统的软件步骤2:信号调制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学习数字信号的调制方法。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法包括调幅(AM)和调频(FM)。
我们将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信号调制的模拟。
步骤3:信号解调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从模拟信号中恢复出数字信号。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常见的解调方法包括包络检测和相干解调。
我们将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信号解调的模拟。
步骤4:信道编码和纠错在实际通信中,信号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容易出现误码。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我们需要使用编码和纠错技术。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和纠错处理。
步骤5: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加深对通信系统的认识。
4.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信号调制、解调以及信道编码和纠错的实验。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信道编码和纠错技术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非常重要。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方法,并学会了使用软件模拟通信系统。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信道编码和纠错技术的重要性。
6. 参考文献[1] 通信原理与系统仿真实验教程 [2]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以上是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的详细内容。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原理
1.引言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移动通信原理,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2.实验设备和材料
●移动通信设备终端
●基站接入控制器
●移动通信网络
●电脑和相关软件
3.实验步骤
3.1 设置实验环境
●连接移动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接入控制器
●打开电脑并安装相关软件
3.2 进行信号传输测试
●在终端设备上输入指定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点名称(APN)
●通过基站接入控制器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
●在终端设备上发送数据,观察数据的传输情况
3.3 进行通话测试
●在终端设备上拨打方式号码
●观察呼叫成功率和通话质量
3.4 进行短信发送测试
●在终端设备上发送短信
●观察短信发送成功率和传输时间
4.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中观察到的结果,分析移动通信原理下的信号传输、通话、短信发送等方面的表现和性能。
5.实验总结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移动通信原理的理解。
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快速、稳定地进行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件:
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标识符。
●基站接入控制器: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处理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的通信和控制的设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通过实验验证移动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和干扰;4. 熟悉移动通信实验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信道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基站、移动终端、交换中心等组成。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干扰,如多径干扰、噪声干扰等。
三、实验仪器1. 移动通信实验箱;2. 台式计算机;3. 移动终端(手机);4. 光纤收发器;5. 双绞线。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将移动通信实验箱与台式计算机连接,通过光纤收发器将实验箱与基站连接,将移动终端与实验箱连接。
2. 设置实验参数:在实验箱中设置基站参数,如频率、带宽、调制方式等;设置移动终端参数,如频率、功率等。
3. 发送信号:在移动终端上输入待发送信息,按下发送键,实验箱开始发送信号。
4. 信号传输:信号通过光纤收发器传输到基站,基站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双绞线将信号传输到台式计算机。
5. 接收信号:台式计算机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6. 分析信号: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多径干扰、噪声干扰等因素对信号的影响。
7. 调整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结果,调整实验参数,如基站频率、移动终端功率等,观察信号变化。
8. 实验结束:关闭实验设备,整理实验场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发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衰减、畸变等现象。
2. 多径干扰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基站频率和移动终端功率,观察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多径干扰会导致信号衰减、畸变,影响通信质量。
3. 噪声干扰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噪声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噪声干扰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影响通信质量。
4. 实验参数调整:通过调整实验参数,观察信号变化。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移动通信期末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 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本实验通过观察移动通信设备,了解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了解其外观、按键、屏幕等组成部分;(2)观察GSM基站,了解其外观、天线、设备室等组成部分;(3)分析GSM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理解其基本功能。
2. 信号调制解调实验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软件,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验证调制解调效果;(3)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如QAM、GMSK)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白噪声信道的特性,了解其产生原因和影响;(2)通过实验软件,模拟白噪声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信噪比的变化;(3)研究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了解其产生原因和抑制方法。
4. 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内容如下:(1)使用OFDM仿真软件,模拟OFDM调制解调过程,分析其性能;(2)研究DSSS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抗干扰能力;(3)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评估系统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通过观察GSM手机和基站,我们了解了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GSM手机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显示屏等部分组成,基站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