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095-2016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要求分解
- 格式:docx
- 大小:21.49 KB
- 文档页数:2
无卤阻燃聚丙烯阻燃剂组份对氧指数影响研究姜向新;杨友强;杨霄云【摘要】研究无卤阻燃剂组份及其含量对无卤阻燃聚丙烯氧指数(OI)影响:实验表明阻燃剂添加量增加至25%时,氧指数已经高达36;高分子量聚磷酸(APP)含量不变,增加成碳助剂含量,阻燃聚丙烯氧指数增加;添加成碳助剂含量固定,增加高分子量聚磷酸铵,无卤阻燃聚丙烯氧指数增加;研究氧化锌对无卤阻燃聚丙烯氧指数影响,发现增加氧化锌含量有利于增加无卤阻燃聚丙烯氧指数.【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9(047)011【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氧指数;高分子量聚磷酸铵;成炭剂;氧化锌【作者】姜向新;杨友强;杨霄云【作者单位】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20;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20;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5.1+4阻燃PP常用的无卤阻燃剂主要有金属氢氧化物、红磷、有机硅阻燃剂和膨胀型阻燃剂(IFR)等。
在无卤阻燃体系中,IFR是非常重要的一类。
IFR的阻燃机理是促进聚合物成炭,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膨胀多孔的均质炭层,起到隔热、隔氧、抑烟、防止熔滴的作用,达到阻燃的目的。
酸源主要起到脱水作用,一般为含磷氮的多碳化合物,碳源起成碳作用,气源为发泡组份,成碳、发泡、聚合物热变化温度要匹配,才能程度成碳,形成良好的膨胀炭层。
由于具有膨胀产生多孔泡沫层的特性,故可广泛用于木材、塑料等易燃基材的保护。
用于PP 的膨胀型阻燃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体系。
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
A附录 A(规范性附录)试验样品取样要求A.1 样品试验样品按照单一材料及层积复合材料的要求可以从内饰件上直接裁取。
当内饰件不满足标准样条尺寸时,可采用内饰件原料按照相同工艺和生产流程制成符合标准尺寸的样条。
A.2 样品尺寸内饰件的试验样品制取宜符合表 A.1的推荐尺寸要求。
表A.1 试验样品的推荐尺寸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样品尺寸1 水平燃烧GB 8410 长356 mm,宽100 mm,厚≤13 mm。
试样5块及以上。
2 垂直燃烧GB 32086窗帘及遮阳帘等悬挂材料:长(560±2) mm,宽(170±2) mm。
经向、纬向各3块及以上。
其他材料按以上尺寸取3块。
3氧指数GB/T 2406.2模塑、纤维增强塑料及其他硬质复合材料:长(80~150)mm,宽(10±0.5)mm,厚(4±0.25)mm。
试样15根以上。
泡沫材料:长(80~150)mm,宽(10±0.5)mm,厚(10±0.5)mm。
试样15根以上。
软膜或软片(含皮革材料):长1400-5mm,宽(52±0.5)mm,厚≤10.5 mm。
试样15根以上。
GB/T 5454 纺织材料:长150 mm,宽58 mm。
经向、纬向各15块以上。
GB/T 10707橡胶材料:长(80~150)mm,宽(6.5±0.5)mm,厚(3±0.25)mm。
试样15个以上。
4 烟密度等级GB/T 8627 长(25.4±0.3)mm,宽(25.4±0.3)mm,厚(6.2±0.3)mm。
试样3块。
5 燃烧性能等级、产烟特性等级aGB/T 11785制取6个尺寸为(1050±5)mm×(230±5)mm的试件。
一个方向制取3个(如生产方向),在该方向的垂直方向再制取另外3个试件。
如果试件厚度超过19mm,长度可减少至(1025±5)mm。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区内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的客车(包括国产和进口客车)的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工作。
二、依据标准JT/T 325-2018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规则》鲁交城市【2019】7号《关于印发山东省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规则的通知》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309 4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T 13594 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GB/T 16887 卧铺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T17729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GB 19239 燃气汽车专用装置的安装GB/T 20734 液化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安装要GB/T 23334 开启式客车安全顶窗GB 30678 客车用安全标志和信息符号GB 34655 客车灭火装备配置要求JT/T 198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 711 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T 782 营运客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技术要求JT/T 1030 客车电磁击窗器JT/T 1094 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JT/T1095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QC/T 476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QC/T 633 客车座椅QC/T 768 客车冲水式卫生间QC/T 997 客车全承载整体框架式车身结构QC/T 1048客车应急锤三、营运客车类型即等级划分1.营运客车分为客车及乘用车两类。
客车按车长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种,见表1。
乘用车不分类型。
表1.类型划分单位为米2.等级划分等级划分见表2。
表2.等级划分四、等级评定内容1.客车主要评定内容包括:客车结构、底盘、配置、主动安全性、动力性、车内噪声及空气调节与控制等。
2.乘用车主要评定内容包括:轴距、配置、动力性、空气调节与控制、灭火器、卫星定位系统等。
五、等级评定规则1.必要条件第六章规定的所有评定指标为必要条件。
2.新营运客车等级评定新营运客车是生产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或进口的营运客车,根据该企业提供的技术文件(进口检验文件)及实车检测结果,依第六章规定评定等级。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6T16:05:15.67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作者:余小方[导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近十年间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这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但是与此同时也必须要看到,大量交通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而汽车内饰材料的剧烈燃烧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人身伤害。
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余小方 441300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近十年间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这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但是与此同时也必须要看到,大量交通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而汽车内饰材料的剧烈燃烧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人身伤害。
本文就从试验支架、收集盘、通风橱风速测量、取样数量、试验过程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引言汽车已经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自燃事故的情况下,原本便利的交通工具就可能成为人身伤害的主要来源,而汽车内饰材料的高速燃烧,会进一步加重事故给驾驶员及乘客带来的人身伤害。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内饰材料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汽车内饰材料必然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对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试验进行研究,显然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1试验支架根据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试验的相关要求,材料样品的支架通常由两块 U 形耐腐蚀金属框架组成,支架下方安装6个固定夹、支架上方有对应的孔洞,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固定汽车内饰材料的样品;另外还有一种试验支架比较特殊,除了常规的金属支撑体系之外,其中还安装了间隔为2.5cm的耐热金属线材,能够在试验过程中保证样品的稳定性[1]。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试验标准探究及问题建议作者:吴春海王丹来源:《时代汽车》 2018年第6期汽车内饰是指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及功能性、安全性及工程属性的车内零部件和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汽车内饰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内饰设计工作量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汽车外形,是车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1 内饰材料的具体分类及阻燃性能不同要求根据内饰材料在汽车内的不同位置分为地毯、顶棚系、方向盘、座椅系统、仪表板、门内护板、立柱护板、遮阳板、行李箱内装件、发动机舱内装件、遮阳帘和其他内部悬挂材料等。
根据内饰材料材质的不同,主要分为PE、ABS、PP、PU、纤维、塑料、海绵、橡胶等。
内饰材料根据GB8410-2006分为层积复合材料和单一材料。
燃烧试验的技术指标为燃烧速度不大于100 mm/min,且分为5个等级,A-O、B、C- mm/min、D- mm/min、E,其中E为不满足燃烧速度的要求。
而对于其他专业车型要求则还有进一步的规定。
具体将在第二节阐述。
2内饰材料阻燃分析2.1按照GB8410进行阻燃试验的数据分析结合近5年来某检测机构承接GB8410的燃烧试验数据按照不同材料进行分类,统计出相同材料、不同厚度区间及不同燃烧速度区间的统计情况,具体如下:2.1.1单一材料:共他单一材质主要有PVC、棉毡、海绵、人造革、天然橡胶、尼龙、PU、PES、TPE、SMC、LDPE、PPF等材质,这些材质除PU有很高的燃烧速度外,其他燃烧速度几乎都在A-O。
2.1.2层积复合材料:因为层积复合材料的组合非常多,无法有效统计出相同层积复合材料的数据,因此这里只能统计层积复合材料中含有一种或者几种代表性的材质的样本进行部分数据的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单一材料中燃烧速率的标准差在厚度较小和较大区间呈现数值较大,表明数据比较离散,燃烧速率波动较大,中间材料呈现较平稳,进一步分析厚度较大和较小发现较小燃烧速率较大;较大厚度的材质,出现A-Omm/min的比例很大。
汽车内饰材料及其阻燃测试标准概况张龙;吕渤;晁华;胡曼;赵满;张超【摘要】汽车内饰材料优劣不仅决定车辆舒适性与商品形象,其阻燃性能也和乘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从3个不同的层面对汽车内饰材料进行了分类,简要概述了汽车内饰材料的应用范围,对目前我国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测试标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阐述,结合当今现状,提出了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标准的研究方向,对汽车内饰的开发与阻燃体系测试标准制修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汽车零部件》【年(卷),期】2018(000)009【总页数】3页(P100-102)【关键词】内饰材料;阻燃特性;测试标准【作者】张龙;吕渤;晁华;胡曼;赵满;张超【作者单位】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湖北襄阳441004;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湖北襄阳441004;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湖北襄阳441004;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湖北襄阳441004;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湖北襄阳441004;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湖北襄阳4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50 引言随着我国交通技术的高效持续发展与进步,以及人们对车辆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加剧,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销国。
为了争得相对应的这一巨大的汽车经济市场,众多整车及配套供应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导致汽车领域竞争加剧。
汽车内饰材料在汽车生产成本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各厂商为了提高竞争力大多采用压缩成本的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使汽车内饰材料良莠不齐。
而内饰材料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舒适性及驾乘人员的安全性,研发出既能提升汽车档次增加汽车舒适性,又能确保安全的内饰材料,是汽车开发工程师极力解决的问题。
1 汽车内饰材料的分类汽车内饰材料种类繁多,按原料材质可分为纤维、塑料泡沫、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三大类[1]。
汽车内饰中常用的纤维有棉纤维、羊毛、涤纶、芳纶、PBO、PPS、碳纤维、玻璃纤维等诸多新型纤维,大多应用于地毯、气囊、座椅面料、窗帘、遮阳帘、表面覆盖及装饰位置;塑料因具有密度小、尺寸稳定性好、触感好、耐化学性且易成型等良好的综合性能使其在汽车内饰材料中占比较大,常见的塑料类材料有PP、PVC、PET、ABS、PE、PU、PPO及其他改性塑料,常应用于门内护板、汽车立柱、仪表板、遮阳板等位置;橡胶材料如SBR、EPM、EPDM、TPO等,多应用于密封条,仪表板、地板覆盖物以及织物涂层。
JTT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等级的评定内容、评定规则、等级划分、评定项目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营运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硏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276-2000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GB/18352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虽方法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QC/T476车辆防雨密封性限值3评定内容评定营运车辆整车装备及外观检査、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制动性、转向操纵性、前照灯发光强度和光束照射位置.抻放污染物限值、车速&示值误差等。
4评定规则4.1评定原则4. 1. 1莒运车辆应达到GB18565规定的要:求.4. 1. 1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项目和技术要求按表1的规定执行。
4.1.3营运车辆的技术等级评定的检測方法应按GB18565规定的方法执行.4. 2等级划分莒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为-•级、二级和三级。
4.2.1 •级:友1中分级的项目应込到规定的•级技术要求:没分级的项目应为合搭。
4.2.2二级:表1中5.1.2、5.1.9和5.4. 2应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5.1.1、5.1.3、5.2.1、5. 3丄5.4.4. 5. 5.2. 5.7和5.10八个项目中至少有三项应达到规定的一级技术要求;没分级的项目应为合格。
4.2.3三级:&1中分级的项目应込到三级技术要求;没分级的项目应为合格。
5评定项目和技术要求营运车辆技术等级的评定项目和技术要求,见友1.。
客车内饰材料燃烧标准分析苏亮【摘要】针对客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标准体系现状,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相关交通、建筑方面的防火阻燃标准,分析现行标准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期刊名称】《客车技术与研究》【年(卷),期】2010(032)004【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客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标准分析【作者】苏亮【作者单位】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83+9.2;U463.0252009年6月5日,成都9路城市客车发生燃烧事故。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熊熊大火将整个车身烧成了空壳,并致多人伤亡,客车防火问题一下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话题。
客车特别是城市客车燃烧事故,我国每年频发。
粗略统计,仅2009年1月至8月,我国就发生几十起客车燃烧事故,而且大都很短时间被烧毁,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由于客车内饰材料大都为可燃的非金属材料,在事故中往往会加重火灾的危害程度,因此,对客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标准存在的问题车辆的内饰材料与乘员直接密切接触,其防火阻燃性能是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方面。
在车辆发生火灾时,如何抑制或延缓火焰的传播,为乘员安全疏散和扑灭火灾争取足够时间,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出台了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相关强制法规,但结合标准在实际应用和车辆防火的具体情况,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相关交通、建筑方面的防火阻燃标准,笔者认为,现行的标准体系尚存在三点不足:内饰材料燃烧时,只考虑火焰的水平燃烧速度,没有考虑材料的垂直燃烧、无焰燃烧和熔融滴落物的燃烧状态;没有规定内饰材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危害的评价指标;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没有统一的认证体系和评级标准。
火焰蔓延是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重要特性指标之一,现行标准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等效于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571.302。
聚氨酯硬泡仪表台在新能源客车上的应用王鹏【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政府和公众对汽车的安全性,阻燃性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近几年不断出现的公交客车自燃、燃烧事故也促使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出台了更高的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随着《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8410-2016和《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JT/T1095-2016的发布,以及客户对汽车内部气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及气味排放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汽车内饰材料在燃烧特性及气味排放方面已经远远达不到相关标准和市场的要求.根据目前国内相关内饰材料的研发和材料的应用,我们选取了聚氨酯硬泡工艺作为新款仪表台开发的主要方向,并经过反复试验、试制,成功开发出了适合北方客车新能源公交系列的新款聚氨酯硬泡仪表台.【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9(000)014【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新能源;客车;聚氨酯硬泡;仪表台【作者】王鹏【作者单位】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本文主要介绍了适合新能源公交系列的聚氨酯硬泡仪表台的开发和应用,为解决新能源客车在轻量化、内饰阻燃性能、环保要求等提供在仪表台加工工艺上的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新能源及传统客车采用的仪表台产品多为吸塑成型、聚氨酯软泡或者投入较大的注塑产品,以上几种工艺各有优缺点。
首先用量最大的聚氨酯软泡由于采取玻璃钢内骨架+软泡夹层+表皮的方式,其手感较好,成型容易,废品率较低,缺点也同样明显,由于玻璃钢内骨架的存在,气味较大,重量较重,并且对玻璃钢骨架的阻燃要求很高。
造成成本相对降低不下来。
吸塑材料的仪表台成型快,适合大量生产,但是对模具、原材料要求很高,随着《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JT/T 1095-2016的发布,阻燃性能的提升,原材料势必在成本上有很大的提升。
纤·标准论坛Fiber · Standard Forum1 引言随着经济的迅速腾飞,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伴随着汽车带来的各种便利,频发的交通事故如火灾等对车内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同样不容忽视[1]。
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是一类包含有汽车内饰零件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包括坐垫、座椅套、安全带、头枕、窗帘等,与乘员关系最为密切。
因而为了避免或延缓燃烧的扩展,使乘员能够有一定时间安全地离开发生火灾的车辆,对车用内饰纺织材料阻燃性能的检测评价变得十分重要,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重视和关注内饰材料的阻燃检测。
因此,本文尝试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汽车内饰阻燃检测标准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提供一个车用内饰纺织材料阻燃检测标准的综述。
首先介绍了我国现存的相关阻燃检测标准,接着对车用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检测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具体讨论了氧指数、水平/垂直燃烧、熔融性能等七大阻燃常用指标。
2 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特性测试标准汽车内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以保证一旦汽车着火后乘客有足够时间离开。
本节将先对我国目前的汽车内饰阻燃检测标准进行总结。
(1)强制国家标准。
2019年10月,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8262—2019《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发布,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适用于M2、M3类客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评定,同时规定了对客车内饰材料的取样要求、燃烧特性、氧指数、烟密度、烟毒性等试验。
比如,水平燃烧应按GB 8410规定进行试验,而垂直燃烧按GB/T 32086规定试验。
氧指数则按材料种类不同分为3种:纺织、橡胶和塑料应分别按GB/T 5454、GB/T 10707与GB/ T 2406.2—2009进行试验;烟密度按GB/T 8627试验;燃烧性能等级按GB 8624—2012评定等。
除了对纺织材料进行细致规定外,还规定了不同种类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比如对纺织材料和座椅用皮革材料,要求水平燃烧等级不低于B 级,垂直燃速≤100mm/min,烟密度等级≤75%;对弹性软垫材料,则要求水平燃烧等级为A-0mm/min等。
客车内饰材料防火性能标准分析陈杰;李明;于雅丽;常红【摘要】分析客车内饰材料国内外标准,比较国内外相关标准的优缺点,介绍正在制定的内饰材料相关标准情况.【期刊名称】《客车技术与研究》【年(卷),期】2017(039)003【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客车内饰材料;防火性能;国内外标准【作者】陈杰;李明;于雅丽;常红【作者单位】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401122;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北京100055;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北京100055;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6+4准情况。
近年来,成都、无锡、厦门等地发生了多起城市客车及营运客车火灾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特别是2016年6月26日由衡阳开住广东的旅游大客车发生事故,引发的火灾造成35人遇难,伤亡巨大。
客车在发生火灾时通常具有火灾初期难以察觉、火势燃烧猛烈、蔓延迅速、产生大量浓烟、疏散困难、难以扑救、产生巨大人员伤亡的特点,现有的国内标准要求相对宽松,对人们安全出行不能提供保障。
提高客车内饰材料防火安全性要求已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1.1 国内客车内饰材料标准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客车内饰材料试验的标准。
现有关于内饰材料的标准有GB 7258-2012[1]、GB 8410-2006[2]、GB24407-2012[3]和GB32086-2015[4]4个标准。
GB 7258-2012针对汽车驾驶室和乘员舱所用的内饰材料,要求采用阻燃性符合GB8410-2006规定的阻燃材料,其中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速度应小于等于70 mm/min;针对发动机舱或其他热源(如缓速器或车内其它装置,但不包括热水循环装置)与车辆其他部分之间安装的隔热材料以及用于连接隔热材料的固定夹、垫圈等材料也要求具备防火特性;针对城市客车和发动机后置的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发动机舱使用的隔音、隔热材料要求燃烧特性应达到GB 8410-2006的4.6规定的A级要求。
JT/T 1095-2016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要求分解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标准JT/T 1095-2016将于2018年4月1日全面实施,该标准是交通部针对营运客车颁布的,为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标准JT/T 1094-2016的子标准。
营运客车必须提交《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检验报告》才能申报《营运客车安全达标车型目录》,才能在各地运管处办理营运证。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分类及阻燃特性技术要求
从上表可知该标准将内饰材料分为9类,阻燃要求相对于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仅要求水平燃烧≤70mm/min、A0)、
GB32086-2015《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垂直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窗帘、遮阳帘垂直燃烧速度≤70mm/min)、《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仅要求水平燃烧≤50mm/min)有大幅提高,特别是地板革增加燃烧性能等级(烟毒性)要求提升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