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试题之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及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方法:①抓关键段。
(总括段,总结段,承上启下段)②抓关键句。
(中心句,段首总起句,段尾总结句,段中过渡句,设问句)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逐段概括,合并归纳)二、概括段落内容答题方法:①抓中心句,直接概括。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②分析文段层次,抓语言标志。
(关联词,指代词,顺序词,特殊标点符号)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准确,全面,简洁)三、筛选提炼信息答题方法:①审题干要求,锁定有效文段。
②根据疑问词,锁定有效词句。
③组织语言表达。
(准确,全面)四、辨析信息正误(选择题)常见设错类型:①偷换概念。
②表述夸大或缩小。
③混淆或然、必然。
④混淆已然、未然。
⑤以偏概全。
⑥因果颠倒。
⑦张冠李戴。
⑧误划类别。
⑨无中生有。
答题步骤:①对照选项,寻找相关语句。
②比较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
③判断选择。
例题: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谢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2、(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专项八信息提取与概括知识梳理◆【考试题型】1、阅读全文,用简洁语言概括写了一件什么事?2、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第×段——第××段的内容。
(或写了几件事)3、内容理解。
如:2023年湖北武汉中考:读第三段,说说“原始的生命状态”指的是什么?◆【答题模式】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事件)『解题方法』:在文章中圈画出的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圈画过程中注意将具体人物细节转化为概括事件。
温馨提示:将在文章中圈画出的要素进行组合,注意在组合的过程中注意逻辑性、简洁性。
尽量不带有具体人物细节,尽量不要使用修饰语,尽量使用材料中出现过的词语。
『答题模式』:①“(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②“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的多件事『解题方法』①确定答题范围(是全文还是某几段)②理清文章层次(讲了几件事)③简洁作答(谁+干什么)3、给范例进行概括该类题型是题型2的变式,解决的关键是仿照范例进行概括。
『解题方法』分析范例有什么特点,然后仿照例子进行概括结构+内容。
例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儿子得知真相很愧疚。
分析:时间+人物+事件+心理模仿:步入社会,儿子找到工作很高兴。
4、内容理解『解题方法』(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哪个人物,哪件事或哪个时间段)(2)信息定位:通读文章,浏览大致内容,圈出重点,找出答题区域。
(3)抓关键词:紧抓题干关键词,分析题意和文意。
(4)总结概括:解答原因类题时,信息要点要回答全面,语言要流畅,要条理清晰,因果有序。
针对训练一、阅读《花香中的外婆》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香中的外婆①还未踏进小院,就嗅到了温暖空气里淡淡的花香。
循着花香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外婆。
②清晨柔和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叶,稀稀疏疏地落在外婆身上,只见她那一头银白色的发丝泛着粼粼的光,被暖风撩起又落下。
这位眼角溢满笑意的老人,正幸福地侍弄着她那些宝贝花。
见我走来,她才缓慢地放下手中的浇水壶,笑着对我说:“今年的花开得真好。
概括、提炼知识讲解1、新闻类提取信息题主要类型为拟写一句话新闻2、解答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策略(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新闻从狭义上讲就是消息。
一句话新闻就是狭义的新闻。
一句话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写作时可省去某些要素,但“何时”“何人(何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筛选新闻信息也可主要抓住这些信息,另外新闻还要求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
所以要拟写一句话新闻,了解这些新闻常识,学会筛选新闻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一句话新闻材料有的提供导语和主体。
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
这种题,导语就可当作一句话新闻,只不过受字数的限制以及语言简洁等需要,答题时要对其概括加工,对这种类型的新闻材料,重点要阅读其导语部分,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受原材料中背景及主体部分中次要信息的影响。
(3)理解新闻内容,注意句式特点有的新闻类考题考句子的仿写,这类考题既考查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答题时,既需理解新闻内容,又要注意句式特点。
一句话新闻常常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
我们要筛选出这些要素,采用“人物(或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或怎样)”的形式。
(4)领会新闻内涵,注意概括分寸把数百字的新闻改为一句话新闻,当然需要概括,但不是说越概括越好,字数越少越好。
在概括时要尽量标出新闻要素,尽量用足字数,体现具体性以及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这正是一句话新闻与概括一般段意的主要区别,所以概括事实不能过于笼统,要领会新闻的真正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我们筛选出来的信息组合成句后,字数常常超出限制,这时还必须结合字数要求对信息再次筛选,可以删去一些次要信息,然后组合成句。
练习题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练习题解析(一)基础测试1.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讯5月28日,新宁广场公共停车场综合改造工程开工。
这个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8。
47亿元的综合改造项目将于明年完工,届时,新宁广场及周边地区停车难的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
据了解,新宁广场综合停车场项目位于新宁广场北侧地下,建设内容包括广场改造、地下停车场、地下车行通道、人行过街通道、商业区、人防工程及未来轻轨站点预留等.停车场项目工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地下停车场改造和绿地改造工程,计划将在年内完成主体施工,明年6月以前完成绿地改造;第二阶段为通道建设,该建设将在“十二五”规划建设期内完成.A、新宁广场停车场工程开工B、新宁广场公共停车场综合改造工程开工C、新宁广场公共停车场综合改造工程5月28日开工D、新宁广场停车场项目工期将分为两个阶段完成2.概括下面语段内容。
(不超过15个字)对于胸怀大志的创业者,世博会的滋养和熏陶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18岁的诺贝尔参观了1851年伦敦世博会,对科学的向往压倒了对文学的迷恋;布鲁奈尔和鲁赛尔就是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结识后,敲定了建造“大东方”号巨轮的方案;从斯德哥尔摩赶到费城参加1876年世博会的安德鲁受到美国飞行家怀斯的启蒙,成了瑞典热气球航行的‘先驱;幼年的福特因随父亲参加1876年费城世博会而爱上机械,1893年他专程奔赴芝加哥世博会并见到戴姆勒的汽车后,激发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灵感。
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本报讯多年来,交通拥堵一直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1月28日,记者从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0年兰州将加快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交通拥堵现象也有望得到改观。
2010年兰州将全面推进城市中心区、三滩地区以及安宁新城区、榆中东城区、西固石化城道路的改扩建与新建。
同时,有计划地对老城区道路进行整治改造,加快东西向交通主干道建设,抓好欣月湖路、烈士陵园路、南城根、雁园路、T605#规划路、T603#路延伸工程,实施中山桥、七里河黄河大桥、中立桥的维修加固工作。
中考语文提取信息题解题指导答案及分析例 1分析:这则新闻交代了时间是“今日”;地点是“三峡”;事件是“蓄水”。
这些信息都能从材料中筛选出来,无须随意想象或杜撰。
只要我们抓准这些关键信息,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炼,尽可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就很容易答出“三峡今蓄水百年梦成真”,“今天,三峡大坝下闸蓄水”“三峡今起蓄水”“三峡水库今天开始蓄水”等答案。
例 2分析:这道题要求补写新闻的结语, 我们既要清楚知道结语的位置, 也要知道它的作用。
读了该题的导语及主题部分内容,我们能了解三峡库区水面杂物聚集,清理工作艰巨这样的信息,能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我们可以顺理写出如下的结论性语句作结语:“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刻不容缓” 或“加大库区‘清漂’工作的力度”。
总之,补写正文结构,既要了解有关写作要求,还要注意前后文的语意连贯。
例 3分析:这道题重在考查考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及语言概括能力。
要求考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具有较强的归纳能力,语言力求简练。
该题只要读通导语,抓住导语中“防非典”“捐款”及“免收”等信息,就可答出答案:昨日,国家开通“防‘非典’捐款免费邮汇业务”。
不必受主体部分次要信息的影响。
例 4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写结语就是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小结, 此题可从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及加大清理力度方面作答。
结合题意,我们可归纳出以下答案:①三峡库区“清漂”任重而道远;②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刻不容缓(或加大库区“清漂工作”的力度。
例 5分析:此题的题干明确地规定了三点解题要求:A. “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与“开启过程”有关的是“移开”“露出”“清理”“绘图”“撬开”。
B. “不出现具体时间”,据此可以把所有时间词删掉。
C. “不超过 35个字”。
解题时一定要紧扣这几点,否则,必定导致无谓的失分。
此题参考答案一:“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
19议论文的阅读理解与欣赏(2015•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
”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
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
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
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
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
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
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
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
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
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中考语文考试题之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未分类(共1题) 1.(2011•浙江省湖州市)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2分)
【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 “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本、地震(或强烈地震)海啸(或大规模海啸) 核泄漏(或核泄漏事故)(一个1分) 难度:中等 知识点:其他
2.(2011•湖北省十堰市)
请为下面的消息你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3分)
据新华社成都10日电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5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十次来到四川灾区,沿着龙门山从南到北,先后到青川、北川等受灾极重的县市,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实地视察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温家宝首先来到青川县,看到曾经的废墟山,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县城,看到大家安居乐业,他高兴地笑了。
紧张的三天行程中,温家宝先后深入7个村庄看望群众,村庄面貌为之一新,他十分高兴。
接着温家宝来到北川中学新校园,他曾7次来到这所学校的临时教学场所看望师生。
总理说,学校有了新楼,但同学们千万不要满足,一个学校是有精神的,要懂得大爱无疆,为国家无私奉献一切。
短短三年,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家宝总理所到之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内容有删改)
【答案】示例:“温家宝十赴四川地震灾区”或“温家宝十赴四川地震灾区视察”等。
难度:中等 知识点:其他
3.(2011•湖北省荆州市)
阅读下面新闻一,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0字以内)。
新闻一:今年4月份以来,地处长江沿线的荆州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农田干裂,鱼塘缺水。
截至5月30日,荆州八个县市区受旱面积已达529 12万亩,旱情已导致洪湖水面缩小了108平方公里,曾经是荷花的海洋,现在湖底可以行车走人。
【答案】示例一:沿江也缺水洪湖直喊“渴”示例二:荆州旱灾严重示例三:干旱在持续湖底可走人 难度:中等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
4.(2011•河南省)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7分)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
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
它代表了
个人最真类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4分)
【答案】(1)短小真实即时方便(一词l分,共4分。
若答“网络技术应用”可给l分)难度:中等知识点:其他四、选择题(共4题)
1.(2011•江西省)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本报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共青团中央开展了“永远不能忘记”全国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网络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事迹,回顾党的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
这项活动,拉开了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全国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
在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的蝴蝶专题网页上,网友们点击查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阅读感人至深的先烈诗抄,并纷纷通过鲜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英烈的追思和缅怀。
自4月2日活动以来,通过各网站专题网页献花的总人数已达800多万人次,超过10万人写下了留言。
A.青少年网上缅怀革命先烈
B.共青团中央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
C.青少年网上点击查看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D.各大网站开设缅怀革命先烈专题网页
【答案】A
难度:中等知识点:其他
2.(2011•江苏省无锡市)
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冈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
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
”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
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
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
A.肥胖的人大多记忆不佳。
B.接受胃绕道手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C.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D.肥胖会使人的脑部产生负面效果。
【答案】C。
难度:中等知识点:其他
3.(2011•贵州省遵义市)
语言运用——提取下列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消息是以明确的思想和简洁的语言文字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
——消息是一种文体
B. 为人十分高调的查理竟是“无名英雄”这个讯息很快传遍了校园。
——查理传遍了校园
C. 遵义如画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给初来乍到的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遵义留下深刻的印象
D. 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面前这个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对他的承诺。
——他想不起同学
【答案】A
难度:中等知识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4.(2011•贵州省铜仁地区)
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项是()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A、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B、母亲看到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C、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D、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答案】D
难度:偏难知识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