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信息提取题新闻类和材料类完美
- 格式:pptx
- 大小:223.58 KB
- 文档页数:37
根据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答题。
南方网讯:至6月4日,三峡工程蓄水进入第四天,越来越多的漂浮物在库区水面成片聚集,给三峡大坝垃圾清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自秭归县凤凰山顶放眼望去,一条条长短不一的垃圾带和一片片面积不等的漂浮物明显可见,形成一道道与峡江平湖美景极不谐调的“另类风景”,向库区上游延伸。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大坝蓄水后,江面的漂浮物日益增多,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和牲畜尸体等。
这些漂浮物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将易使三峡发电机组进水口拦污栅破损、破裂,威胁发电机组安全,降低发电效益。
不少有识之士强烈呼吁: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2)将这则新闻的结语补充完整。
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写结语就是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小结,此题可从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及加大清理力度方面作答。
结合题意,我们可归纳出以下答案:①三峡库区“清漂”任重而道远;②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刻不容缓(或加大库区“清漂工作”的力度)。
信息提取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
《扬子晚报》6月1日消息:今日零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钮——三峡工程成功关闭最后一道闸门,三峡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奔泻千年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
从孙中山起,几代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从诗境变为现实。
标题
分析:这则新闻交代了时间是“今日”;地点是“三峡”;事件是“蓄水”。
这些信息都能从材料中筛选出来,无须随意想象或杜撰。
只要我们抓准这些关键信息,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炼,尽可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就很容易答出“三峡今蓄水百年梦成真”,“今天,三峡大坝下闸蓄水”“三峡今起蓄水”“三峡水库今天开始蓄水”等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不同的文体承载的信息也往往不同,在记叙文中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景物的特点及变化,景物描写的作用,情节的发展过程,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即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技法点拨】信息筛选和确认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如著名作家萧乾就在《枣核》一文的结尾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再比如要理清文章的线索,我们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性质的语句;要注意“首先”、“其次”等关联性词语,通过把握这些句子和关联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而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我们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分部分、分层次地把握脉络,概括层意。
例如: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这道题似乎抽象,但结合课文内容解答不算难,文中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三次黄土,三处寓意很明显,一处是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一处是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像黄土一样。
另一处是结尾:我们撒下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所以此题答案为:①象征了“我”的父亲。
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中考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目第一篇:中考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目中考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目(练习一)1、请给下面一则新闻加上标题(不超出12个字)。
(2分)“5〃12”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孩子是灾区未来的希望,他们还有几十年的人生路要走。
然而,痛失亲人的哀痛,噩梦般的经历,不可能不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难忘的阴影。
因此,如何帮助灾区的孩子走出震后梦魇,成了一项急迫的工作。
5月22日,数十名心理专家从不同地方飞抵灾区,在儿童节来临之际与孩子们面对面,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幼小的心2、为下列一则新闻拟一标题,不超过15字。
(2分)成都商报讯4月13日,又一套“竹编福娃”在四川省青神县中国竹艺城制作完成。
该作品将捐赠给北京奥组委,以表达竹艺城员工对即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的祝福。
每一幅竹编作品要使用2000多根薄如蚕丝的竹丝。
3、下面是一篇新闻报道的主体部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字。
(2分)汶川蓥华镇中学初一(1)班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她说:“在下面,我怕。
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另一个被埋在废墟里的名叫罗瑶的女孩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睡着,结果她战胜了死神。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限20字以内)他们感动着古城襄樊,他们的故事传颂在襄江两岸。
2008年3月25日晚,由襄樊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07年度感动襄樊十大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被评选出的感动襄樊2007年度十大人物是:年复一年的抚养、教育40多个“问题孩子”的江建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地成就一番事业的王国良;重病在身,却把最后的能量献给山区教育的肖永才;面壁十载,临摹永乐宫壁画的“画痴”刘庸之……他们身份各异,经历不同,但都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拥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
5、5 月23 日上午,从全市各行业选拔出的9 名北京奥运会徐州火炬手启程前往苏州。
中考语文信息提取类题目1.阅读下面的消息,按要求答题。
本报海口3 月28 日讯(记者刘操)白衣执甲,英雄凯旋。
3 月28 日下午,在圆满完成支援湖北各项任务后,海南支援湖北抗疫前方指挥部和第六、第七批医疗队共368 人从武汉乘包机抵达海口,省委书记刘赐贵到机场迎接医疗队凯旋。
(节选自《海南日报》)(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消息的主要内容。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
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热度难忍失去生能力而被煮熟。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
(2)这则材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3)就这则材料进行评论。
3.请为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拟写标题。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22个字。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过几天将会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卫星简称嫦娥四号,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4.请你以下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不超过15字)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
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5.学校某班级开展“星河灿烂,北斗闪耀”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在板块一【科技动态】环节,某小组发布了一则科技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字数不超过20字)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中考语文提取信息题解题指导一、新闻类提取信息题三种类型1、拟写一句话新闻:这是较为常见的语段压缩题。
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重要的信息, 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
2、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其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
一般说来,新闻标题较一句话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
好的新闻标题往往句子形式优美,语言有文采。
3、补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
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二、解答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策略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新闻从狭义上讲就是消息。
一句话新闻就是狭义的新闻。
一句话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儿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写作时可省去某些要素,但“何时” “何人(何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筛选新闻信息也可主要抓住这些信息,另外新闻还要求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
所以要拟写一•句话新闻,了解这些新闻常识,学会筛选新闻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一句话新闻材料有的提供导语和主体。
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
这种题,导语就可当作一句话新闻,只不过受字数的限制以及语言简洁等需要,答题时要对其概括加工,对这种类型的新闻材料,重点要阅读其导语部分,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受原材料中背景及主体部分中次要信息的影响。
3、理解新闻内容,注意句式特点新闻类考题考句子的仿写,这类考题既考查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答题时,既需理解新闻内容,又要注意句式特点。
4、领会新闻内涵,注意概括分寸把数百字的新闻改为…句话新闻,当然需要概括,但不是说越概括越好,字数越少越好。
在概括时要尽量标出新闻要素,尽量用足字数,体现具体性以及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这正是一句话新闻与概括一般段意的主要区别,所以概括事实不能过于笼统,要领会新闻的真正内涵,注意概括分寸5、拓宽知识领域,捕捉时代信息拟好一句话新闻还要求有广博的知识,我们除了学好语文外,还要学好其他学科,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信息的提取与概括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2分)【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2.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3个字。
(3分)传世画作《蒙娜丽莎》的原型一直是个谜,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丝绸富商的妻子。
经考证,佛罗伦萨市中心的一家修道院遗址是其原型的安息之地。
意大利考古学家目前宣布将挖掘《蒙娜丽莎》原型的骸骨。
考古学家将借助透地雷达搜寻人类骸骨,然后通过科学方法测定骨头年代,筛选出与《蒙娜丽莎》原型去世时年龄相符的骸骨。
考古学家还将提取骸骨的DNA,将之与其子女们骸骨中提取的DNA进行对比。
这样,将找到的足够多的头盖骨碎块通过电脑整合出《蒙娜丽莎》原型的面部图像,就能复原那让世人着迷的神秘微笑。
3.阅读下边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5分)【材料一】据报道:日本东北部海域3月11日下午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后调整为9.0级)。
地震引起东京多处建筑物摇晃,引发10米高的海啸,并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
15号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爆炸,使压力控制池遭到损坏。
反应堆散发出的辐射量超标万倍,截至目前已发现大约190人遭受核辐射污染。
【材料二】新华网东京4月21日电日本警察厅说,截至当地时间21日18时,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
在大地震及其余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房屋超过30万栋。
用简略的话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4.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语文中考新闻拟写标题和概括信息专题复习练习与解析例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
(不超过26个字)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9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
他的三轮车挂满了写着日军罪恶的条幅。
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
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例2.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书写格)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剧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
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都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例3:在空格内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0个字)“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
”6月10日,奉节县10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将在三峡水库蓄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
84岁的老诗人余敬之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有“活杜甫”之称的他,至今创作出了3000多首诗歌。
看着不断上涨的江水,老诗人朗诵着自己的诗作,眼泪直往下掉。
他说,千百年来,依斗门跟瞿塘峡、白帝城一样,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下午5点,依斗门被水淹没,标志着诗城遗址初步没入库底。
此时,诗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去。
例4: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
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例5、.富兰克林说过,很多人都曾为一个“哨子”付出过过高的代价。
这“哨子”在每个人那儿具体所指各不相同。
概括、提炼知识讲解1、新闻类提取信息题主要类型为拟写一句话新闻2、解答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策略(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新闻从狭义上讲就是消息。
一句话新闻就是狭义的新闻。
一句话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写作时可省去某些要素,但“何时”“何人(何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筛选新闻信息也可主要抓住这些信息,另外新闻还要求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
所以要拟写一句话新闻,了解这些新闻常识,学会筛选新闻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一句话新闻材料有的提供导语和主体。
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
这种题,导语就可当作一句话新闻,只不过受字数的限制以及语言简洁等需要,答题时要对其概括加工,对这种类型的新闻材料,重点要阅读其导语部分,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受原材料中背景及主体部分中次要信息的影响。
(3)理解新闻内容,注意句式特点有的新闻类考题考句子的仿写,这类考题既考查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答题时,既需理解新闻内容,又要注意句式特点。
一句话新闻常常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
我们要筛选出这些要素,采用“人物(或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或怎样)”的形式。
(4)领会新闻内涵,注意概括分寸把数百字的新闻改为一句话新闻,当然需要概括,但不是说越概括越好,字数越少越好。
在概括时要尽量标出新闻要素,尽量用足字数,体现具体性以及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这正是一句话新闻与概括一般段意的主要区别,所以概括事实不能过于笼统,要领会新闻的真正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我们筛选出来的信息组合成句后,字数常常超出限制,这时还必须结合字数要求对信息再次筛选,可以删去一些次要信息,然后组合成句。
练习题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信息提取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16个字)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邮政局获悉,按国家邮政局统一安排,从即日起,凡是通过邮局汇往民政部、卫生部、红十会总会等的防“非典”爱心捐款,均免收邮费。
目前,我省一些机构和个人纷纷表示捐款意愿,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已开通了爱心捐款通道。
寄款时,汇款人须在附言栏内注明“防治‘非典’捐款”字样。
收款单位在收到汇款后,将向捐款者寄以收到捐款的收据和相关资料。
分析:这道题重在考查考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及语言概括能力。
要求考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较强的归纳能力,语言力求简练。
该题只要读通导语,抓住导语中“防非典”“捐款”及“免收”等信息,就可答出答案:昨日,国家开通“防‘非典’捐款免费邮汇业务”。
不必受主体部分次要信息的影响。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之信息提取一、【北京】《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将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
为了深入宣传该“办法”,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某校举办了“北京水资源”专题展览。
在参观的过程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北京水资源的现状。
(4分)主要信息:①现状:②【答案】①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甚至还低于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
②北京水资源极度匮乏。
二、【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
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
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
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
实验结束了。
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观点。
(不超过15个字)(3分)(2)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答案】(1)人生应当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2)对生活有热情的人,他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三、【广东梅州】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总有一些歌谣,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
客家童谣是伴随客家人成长的摇篮曲,又是客家人从小开启智慧、认识社会的启蒙书。
客家童谣中唱:“蟾蜍罗,咯咯咯。
唔读书,无老婆”、“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你从这两首童谣中读出了什么信息?(3分)答:_________【答案】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客家人认为读书才能有出息)。
四、【贵州遵义】语言运用——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3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战马》是由有“电影奇才”之称的美国导演斯皮伯格继《辛德勒名单》与《拯救大兵瑞恩》后倾力打造的“史诗战争三部曲”终结篇。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语文新闻概括与材料探究真题练习(含答案)提分策略回答这类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整体感知材料。
不能抛开材料随意作答。
因为探究表达类题的起点是材料,做题时要结合语境,细读材料,正确把握。
2. 明确题目要求。
拟写标题、评价观点做法、读图表述、感受赏析、想象探究,各有各的不同要求,要找出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只有明确要求才能准确答题。
3. 明确开放空间。
要表现出这类题的特点,充分利用开放的答题空间。
要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提出自己的合理看法,在总结中找出原因所在,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4. 明确题目的命题导向和价值取向,有创造性地表达。
专项训练类题1:新闻概括1. (2014·北京石景山模拟)礼仪,指礼节和仪式。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礼仪,锦绣中学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结束后,校报记者对同学进行了采访。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使他们对传统礼仪的内容和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表示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记者准备写一篇介绍这次活动的通讯稿,他拟写了四个标题,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 锦绣中学开展礼仪教育,创建文明校园B.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学生多弘扬C. 传统礼仪如何传承发展,引发同学热议D. 了解中国传统礼仪规范,弘扬中华文明2. (2014·山东济南模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时报5月21日讯走在街头,如果发现路边堆着垃圾,也许你会皱起眉头;步入小区楼道,如果看到环境干净整洁,也许你会心情愉悦。
每天拥有好心情,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小心愿,那就从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开始吧!今天起,本报开通“时报创卫随手拍”栏目,欢迎市民拍下身边的环境“脏乱差”现象,对影响济南创卫的一些环境卫生乱象进行图片曝光,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同时,也可拍下环境的“洁净美”剪影,传递创卫正能量。
新闻文体----中考"信息提取题"训练题中考"信息提取题"训练题(附答案)1、能反映下面文段的全息内容的一个句子是: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日子。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
在绕地球环行14周后,16日6时23分,我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人第一次乘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创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3、概括下面文段的基本信息。
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70多万种。
本世纪80年代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从1990年开始,平均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到2000年,估计有100万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4、速读下文,找出表达关键信息的语句。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
目前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
它们在距离地面大约12000英里高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每颗卫星都不断地向地面发出表示时间和位置的信号。
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接收器随时都可以收到4个以上卫星的信号。
任何有接收手段的人利用这些信号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行进速度。
5、完整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6、试概括下段文字的层意。
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