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动物微生物--病毒的鸡胚接种技术(实验四)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25
篇一:鸡胚培养法鸡胚培养法(病毒分离培养)鸡胚是发育的机体,适合许多人类和动物病毒及立克次体的生长增值,常用于痘类病毒、粘液病毒、和疱疹病毒的分离、鉴定、抗原准备、疫苗生产以及病毒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鸡胚培养病毒,常用的接种途径包括绒毛尿囊膜,尿囊腔、羊膜腔以及卵黄囊接种四种。
根据不同病毒,不同实验目的以及不同来源的标本,选择不同的途径接种鸡胚进行培养,即可达到分离培养病毒和传代病毒的目的。
本片主要介绍尿囊腔和羊膜腔两种接种途径在病毒分离培养和传代中的应用。
鸡胚的接种方法、孵育及收获一、仪器和器材spf鸡卵或鸡胚、二级生物安全柜、孵卵箱或恒温箱、检卵灯、照蛋灯、开卵钻、卵盘、1ml、1次注射器、医用胶布、液体石蜡、无菌镊子、巴氏吸管、15 ml无菌离心管、试管架、96孔微量反应板、加样槽、移液器、75%酒精、生理盐水等。
二、鸡胚的孵育应选择保存温度在100左右,时间不超过10天,卵壳薄而色浅的鸡卵,用于鸡胚的孵育。
特别脏的鸡卵需用清水清洗,用布擦干后孵育,干净的鸡卵不必做任何处理。
将鸡卵置于380c---390c孵卵箱,在孵卵箱底层盛水器中放入干净自来水,以保证鸡胚发育的湿度,病保持良好的通风,孵育至第四天,于检卵灯上检查鸡胚受精与否及发育情况。
受精鸡卵可见清晰地血管小团和发育的鸡胚迹象,似蜘蛛壮,未受精鸡卵仅能看见模糊的卵黄黑影,无鸡胚迹象。
在孵育过程中,应随时对鸡胚进行检查,淘汰濒死或已经死亡的鸡胚。
若在恒温箱里孵育鸡胚,则应在恒温箱底层放入装满水的广口容器,并从孵育的第3天起,每天180度转到鸡胚1—2次,是鸡胚发育匀称。
也可直接订购孵育9—11日龄的鸡胚。
如何判断鸡胚存活状态:1胎动:于检卵灯下可见活胎有明显的自然运动,但胎龄大于14天的胚胎,胎动不明显,甚至无胎动,死胎则无任何胎动,胎发红似出血样,有的呈现黑快。
2血管:活胚可见清晰地血管,卵壳较薄者还可见血管的搏动。
死胎血管模糊,成淤血带或淤血块。
《医学微生物学》动物接种实验与病毒培养技术实验实验动物在病原微生物中的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
利用实验动物可以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毒力的检测、制备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进行各种皮肤试验;建立人工感染的动物模型;进行发病机制、疾病防治以及免疫机制的研究等。
一、实验动物的管理1.实验室常用的动物:家兔、豚鼠、小白鼠、大白鼠、地鼠、绵羊、鸡等,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最适宜的动物。
2.实验动物必须与正常动物分开饲养,动物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和空气畅通,并应有防蚊、防蝇、防逃跑及保暖设备。
3.实验动物要精心饲养,喂以适当的饲料并给以充足的水,任何动物也不要断水。
4.实验动物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性别、体重、体表特征(如毛色等)、接种材料、接种日期、接种途径、剂量、次数以及接种变化等。
5.实验动物应做好标记,对较大动物如家兔、豚鼠等可用金属号码牌固定于耳朵上,对较小动物如大白鼠、小白鼠等可用复红(或苦味酸等染料)涂于身体的不同部位,以资识别。
盛装动物的笼具等,也应付以标签。
6.接种后的动物应每天观察1~2次,注意动物的精神状态,活动能力、饮食和大小便情况,体温、注射部位的反应以及全身反应,如不安、耸毛、震颤、弓背、麻痹及死亡等,并应详细记录之。
7.感染动物死亡后,应立即剖检或暂时冻存。
动物的排泄物及使用的笼具等必须严格消毒。
任何用过的动物,不宜再做其他试验。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选择实验动物应注意以下几点:1.易感性:是选择实验动物的首要条件。
2.动物健康:体质健康、发育正常、体重适宜;最好使用自己繁殖的动物,由市场购买的动物至少经过一周的隔离观察,证明无隐性感染方可使用;某些特殊实验应需选用专门喂养繁殖的无菌动物;实验动物应容易获得,便于喂养和管理。
3.动物大小:同一实验应选用大小一致的动物,通常以年龄或体重为标准。
4.性别:某些实验最好选用同一性别,特别是免疫的动物和需要观察较长时间的实验动物。
5.动物品系:某些实验要求使用纯系动物,纯系小鼠用于免疫学、杂交瘤及病毒感染等研究。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鸡胚接种病毒的方法和步骤。
2. 了解病毒在鸡胚中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3. 学习病毒分离和培养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鸡胚接种是一种常用的病毒分离和培养方法。
病毒接种于鸡胚后,能够在鸡胚中繁殖,从而便于观察和分析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本实验主要采用尿囊腔接种法,将病毒接种于鸡胚尿囊腔内,观察病毒在鸡胚中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9-11日龄的鸡胚。
2. 实验试剂:新城疫病毒悬液、生理盐水、碘酒、酒精、消毒棉球等。
3. 实验仪器:照蛋器、无菌手术刀、镊子、注射器、剪刀、平皿等。
四、实验方法1. 鸡胚准备:取9-11日龄的鸡胚,用碘酒和酒精消毒鸡胚蛋壳,用手术刀在鸡胚气室处划一小孔,用注射器吸取适量新城疫病毒悬液。
2. 尿囊腔接种:将鸡胚置于卵盘上,气室端向上,用注射器将病毒悬液注入鸡胚尿囊腔内,注入量约为0.1-0.2ml。
3. 孵育:将接种后的鸡胚放入37℃孵卵箱中孵育48-72小时。
4. 观察:定期观察鸡胚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死亡、畸形等现象。
5. 病毒分离:取出死亡鸡胚,无菌操作下取出尿囊液,进行病毒分离和培养。
五、实验结果1. 接种后,部分鸡胚出现死亡现象,死亡时间集中在接种后24-48小时。
2. 死亡鸡胚的尿囊液中检测到新城疫病毒。
3. 成活鸡胚生长发育正常,未出现明显异常。
六、实验讨论1. 鸡胚接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病毒分离和培养方法,适用于多种病毒的研究。
2. 尿囊腔接种法是一种常用的鸡胚接种方法,适用于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
3. 本实验结果表明,新城疫病毒能够在鸡胚中繁殖,为新城疫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实验结论1. 鸡胚接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病毒分离和培养方法。
2. 尿囊腔接种法适用于新城疫病毒等多种病毒的分离和培养。
3. 本实验成功分离和培养了新城疫病毒,为新城疫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八、实验心得1. 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72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是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牧生产和疾病诊断与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学生学习《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宠物疾病防治》、《兽医卫生检验》、《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本课程能让学生掌握实用、够用的理论知识和多种贴近生产实践的技能,能够达到技能熟练、知识丰富、解决问题到位、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相应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
同时,我们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课堂,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欲做事,先做人”的思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强、技术性强、应用性强三大特点。
课程中训练的动物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免疫学技术都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技能,是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学生毕业生产实习与顶岗训练的重要准备和演练,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于兽医化验室、兽医技术服务、养殖场生物安全等生产环节;训练内容为职业技能鉴定中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工、兽医化验员等工种的鉴定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以下工作任务: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正确诊断细菌病、病毒病等传染性疾病;能正确消毒与灭菌;能利用生物制品进行免疫预防和治疗。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高等畜禽疫病防治人员、动物检疫检验人员、兽药生产与营销人员、技术推广人员所必需的动物微生物检验和免疫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目标1.掌握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2.掌握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3.掌握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4.掌握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
5.掌握免疫诊断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病毒的鸡胚接种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病毒的鸡胚接种方法和收获方法。
材料准备1.器材温箱、照蛋器、蛋架、超净工作台、1 mL注射器、20~27 号针头、镊子、酒精灯、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青霉素瓶、铅笔、透明胶纸等。
2.种毒新城疫病毒悬液。
3.受精卵健康鸡群的受精卵,无母源抗体,产后10 d之内5 d最佳。
4.其他石蜡,质量分数为2.5%的碘酊及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棉球。
方法步骤(一)鸡卵的保存、孵育及检卵1.保存孵育前,保存在4.5~20 ℃的室温内,以10 ℃左右最佳,最多不能超过10 d。
2.孵育先将温箱调节温度为37.3~37.8 ℃,湿度45%~60%。
将鸡卵孵入后,每日翻卵2~3次。
3.检卵孵后第4~6 d,用照蛋器检查发育情况,检出未受精及死亡鸡胚。
鸡胚的生长情况分为以下几类:(1)未受精 4 ~6d后仅见模糊的卵黄黑影,无鸡胚迹象。
(2)生活鸡胚 4~6 d后可见到清晰的血管小团,内有鸡胚暗影,较大的鸡胚可见胚动。
(3)濒死或死亡鸡胚鸡胚活动呆滞或不能主动运动,血管昏暗或断折沉落。
(4)作标记将待接种的鸡胚取出,在照蛋器上照视,划出气室范围,并在鸡胚黑影,或绒毛尿囊膜发育中心等处,按接种途径要求标出记号。
(二)各种途径的鸡胚接种方法1.尿囊腔接种(1)接种方法孵育9~11日龄的鸡胚(实图6-20),经照视后,划出气室及胚胎位置,标明胚龄及日期,气室朝上立于卵架上。
在气室中心或远离胚胎侧气室边缘先后用碘酊棉球及酒精棉球消毒。
以钢锥在气室的中央或侧边打一小孔,针头沿孔垂直或稍斜插入气室,进入尿囊,向尿囊腔内注入0.1~0.3 mL新城疫病毒悬液,拔出针头,用融化的石蜡封孔,直立孵化(实图6-21)。
孵化期间,每晚照蛋,观察胚胎存活情况。
弃去接种后24 h内死亡的鸡胚。
实图6-20鸡胚的结构实图6-21尿囊腔接种(2)收获方法收获时间须视病毒的种类而定。
新城疫病毒在接种后24~48 h 即可收获病毒。
病毒的鸡胚培养一、目的要求掌握鸡胚尿囊腔接种培养新城疫病毒的操作技术。
二、器材1.鸡胚应选用健康鸡群的受精蛋,接种鸡的鸡胚应无母源抗体,以免影响病毒在胚胎中的增殖。
实验用的鸡胚多采用9—10日龄的活胚。
2.接种材料新城疫I系疫苗3.各种器械孵卵器、照蛋箱、蛋架、打孔器、1ml结核菌素注射器、41/2号注射针头、镊子、3%碘酊、75%酒精棉球、铅笔、酒精灯、剪刀、眼科镊子、灭菌的疫苗瓶、灭菌滴管和固体石蜡等。
三、内容和方法(一)接种前的准备1.鸡胚的准备本实验选择9—10日龄的鸡胚,在照蛋时以铅笔勾划出气室,于气室稍下方胚胎活跃而血管明显的区域中,在血管之间的间隙划上记号,作为接种部位;用0、 1%新洁尔灭把蛋壳搽洗干净并抹干,再以2%碘酊对接种部位进行消毒,用75%酒精再擦一遍,在接种定位出打孔,气室向上竖放于蛋架上。
2.病毒接种材料的准备要分离培养的病毒材料应是无菌的,因此为达到材料无菌的目的,可在每ml接种物质中加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0—500IU,置室温中1小时或冰箱中12—24小时处理。
或经滤器除菌。
(二)接种绒毛尿囊腔内注射:用6号针头的1ml注射器吸取新城疫病毒材料,针头从已打好的小孔中向鸡胚方向插入0.5—-1cm,注入0、1ml (相当0、5羽份),再加氧化锌胶布贴封,再加融化的固体石蜡封口,放回孵化箱中进行孵化,每天翻蛋两次,照视一次.24小时内死亡的舍去。
(三)收获新城疫I系病毒材料,在接种24—48小时即可收获。
收获前应将鸡胚置4度冰箱冷藏4小时或过夜,以免解剖时血管破裂。
碘酒消毒蛋壳,用镊子去卵壳和尿囊膜,用吸头吸尿囊液于瓶内,可收集5-8ml,无菌检查,冰冻保存。
实验三动物病毒的鸡胚培养一、实验目的掌握鸡胚培养病毒的接毒和收毒方法,明确鸡胚培养病毒的应用三、器材1.病毒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tase virus〕。
2仪器或其他用具孵卵器,检卵灯,齿钻,磨壳器,钢针,蛋座木架,注射器,25%碘酒,70%乙醇,镊子,剪刀,封蜡〔固体石蜡加1/4凡士林,溶化〕,灭菌培养板,灭菌盖玻片等。
3白壳受精卵〔自产出后不超过10d,以5d以内的卵为最好〕。
四、操作步骤1.准备蛋胚孵育前的鸡卵先用清水以布洗净,再用干布擦干,放入孵卵器内进行孵育〔37℃,相对湿度是45%~60%〕,孵育3d后,鸡卵每日翻动1~2次。
孵至第4d,用检卵灯观察鸡胚发育情况,未受精卵,只见模糊的卵黄黑影,不见鸡胚的形迹,这种鸡卵应淘汰。
活胚可看到清晰的血管和鸡胚的暗影,比拟大一些的可以看见胚动,随后每日观察一次,将胚动呆滞的或没有运动的、血管昏暗模糊者,即可能是已死或将死的鸡胚,要随时加以淘汰。
生长良好的蛋胚一直孵育到接种前,具体胚龄视所拟培养的病毒种类和接种途径而定。
鸡卵孵化期间,箱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流通,特别是孵化5~6d 后,鸡胚发育加快,氧气需要量加大,空气供给缺乏,会导致鸡胚大量死亡。
2接种〔1〕绒毛尿囊膜接种℃将孵育10~12d的蛋胚放到检卵灯上,用铅笔勾出其实与胚胎略近气室端的绒毛尿囊膜发育的好的地方。
℃用碘酒消毒气室顶端与绒毛尿囊膜记号处,并用磨壳器或齿钻在记号处的卵壳上磨开一三角形或正方形〔每边约5~6mm〕的小窗,不可弄破下面的壳膜。
在气室顶端钻一小孔。
℃用小镊子轻轻揭去所开小窗处的卵壳,露出壳下的壳膜,在壳膜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用针尖小心地划破壳膜,但注意切勿伤及紧贴在下面的绒毛尿囊膜,以利两膜别离。
℃用针刺破其实小孔处的壳膜,再用橡皮乳头吸出气室内的空气,是绒毛尿囊膜下陷而形成人工气室〔图℃—4〕。
℃用注射器通过窗口的壳膜窗孔滴005~痘苗病毒液于毛绒尿囊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