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及分离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2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的注意事项1. 在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时,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外部细菌的污染。
2. 使用适当的培养基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以确保得到准确的结果。
3. 对于悬浮在液体中的霉菌和酵母菌,必须充分混合样品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
4. 采用适当的离心机参数对悬浮在液体中的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沉淀,以便于后续的计数和分析。
5. 在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时,需要对悬液进行适当的稀释以避免高浓度下产生过多的交叉效应。
6.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前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培养基和其他实验条件符合标准。
7. 在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时,要遵循标准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和技术,如平板计数法或膜过滤法等。
8. 经常进行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 实验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熟悉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10. 实验室中应有标准操作程序(SOP)来规范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的步骤,确保每个实验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11.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应该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以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生长条件。
12. 在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前,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测性。
13.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避免对微生物产生影响。
14. 在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对结果进行验证和解释。
15.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对实验人员和环境造成交叉污染。
16. 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来促进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以便进行可靠的计数。
17.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时,注意样品的来源和保存条件,避免因为样品质量问题造成误差。
18. 在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前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破碎细胞壁、杀菌等,以确保样品中微生物的完整性。
19. 实验室中应建立完善的实验记录和档案,便于追溯实验过程和结果。
20. 实验室应遵循相关的卫生和安全标准,确保实验操作对实验人员和环境无害。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从土壤稀释分离、划线分离各类微生物的技术。
2.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3.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4.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
二、实验原理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呈分散状态,选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基,在不同温度、通风等条件下培养,让其长成一个纯种单个菌落。
要想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见表2-1所示。
表2-1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要求样品来源分离对象分离方法稀释度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培养时间/d土样细菌稀释分离10-5,10-6,10-7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土样放线菌稀释分离10-3,10-4,10-5高氏1号28 5~7土样霉菌稀释分离10-2,10-3,10-4马丁氏琼脂28~30 3~5面肥或土样酵母菌稀释分离10-4,10-5,10-6马铃薯葡萄糖28~30 2~3细菌分离平板细菌单菌落划线分离10-2 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三、实验材料1. 菌源土样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制平板和斜面),见附录Ⅲ。
3. 无菌水 250 mL锥形瓶,每瓶装99 mL无菌水(或95mL为分离霉菌用),内装10粒玻璃珠。
4.5 mL无菌水试管(每人5~7支)。
4. 其他物品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刮刀),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一)系列稀释平板法1. 取土样选定取样点,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杂物,装入已灭过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1试验菌液得制备与使用(以白色念珠菌为示例)白色念珠菌(0)代↓传代培养↓实验菌液得制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2~3天↓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MPN法不适用),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1菌种试验用菌株得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得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得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得生物学特性。
1。
2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取白色念珠菌得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菌悬液取黑曲霉得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0.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适宜得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
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
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黑曲霉孢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稳定得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得贮存期内使用、1。
3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就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按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得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表1规定条件下培养↓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同时,用相应得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被检固体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得比值应在0。
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学验证报告一、验证目的验证GB4789.15-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在本实验室的适用性。
二、验证方法严格按照GB4789.15-2016进行实验,样品采样方案依据GB4789.1-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的要求进行,选取三种物质形态不同种类的典型样品进行验证,本实验方法设计如下:样品种类样品名称样品编号实验人员实验方法糕点xxx xxx a、b 双人双平行蜂蜜xxx xxx c、a 双人双平行汽水xxx xxx c、b 双人双平行除上述实验程序外,为保证本次验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次实验添加阳性对照组,对照组由标准菌株黑曲霉(CICC2487),白假丝酵母(CICC1965)分别或者混合接种培养而成,与样品实验程序同时进行。
三、验证设备和试剂1.冰箱:BCD-212DG/A 海信(北京)电器2.霉菌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3.电位pH计:PHS-3C+(精确度0.01)成都世纪方舟科技有限公司4.无菌均质器:SCIENTZ-04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恒温振荡器:SHA-A 江苏金坛环宇科学仪器厂6.菌落计数仪:Scan-500 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天平:JE-502 上海浦春计量仪器有限公司8.超净工作台:SW-CJ-2FD 上海博迅实业培养基和试剂:孟加拉红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验证环境1.依据《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定期对高压蒸汽灭菌锅的灭菌效果进行检测评价并记录;2.依据《无菌室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定期对对无菌室、生物安全柜、超净台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并记录;3.依据《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GB/T27405-2008》定期对对无菌室、生物安全柜及超净台进行沉降菌检测并记录;4.无菌室检验:详见《XXXX》;五、验证步骤1.样品的稀释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放入盛有225 mL 无菌蒸馏水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2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1、检验食品中的霉菌、酵母菌有何意义?试举例食品中产毒素的霉菌、酵母菌?酵母菌是人类较早应用于制作面包、酿酒等的一类微生物。
近年来的应用越来越广,酵母菌体可供食用和作饲料,并可提取核酸、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等贵重药品;利用其代谢产物,制取维生素、有机酸和酶制剂等;同时,也可用于石油发酵和石油脱蜡等;霉菌除用于传统的酿酒、制酱和做其他发酵食品外,近年来在发酵工业中广泛用来生产酒精、柠檬酸、青霉素、灰黄霉素、赤霉素、淀粉酶、发酵饲料等。
腐生型酵母能使食物、纺织品和其他原料腐败变质;少数嗜高渗压酵母菌如鲁氏酵母、蜂蜜酵母可使蜂蜜、果酱败坏;有的是发酵工业的污染菌,它们消耗酒精,降低产量或产生不良气味,影响产品质量。
面包内含有淀粉,容易滋生霉菌,霉菌会分解淀粉,产生有毒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质。
根霉经常出现在淀粉质食品上,引起食品霉烂变质,有些曲霉菌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黄曲霉毒素。
2、如何在菌落形态上鉴定霉菌、细菌、酵母菌?细菌:小而突起,大而平坦,透明或半透明,易挑取,粘稠,有臭味,质地均匀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
放线菌:正面有白点而且正背面颜色不同,干燥,小而紧密,与培养基结合牢固(难以挑取),不透明,泥香味,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有菌丝,干燥,大而疏松,有霉味而且透明,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如绒毛状或棉絮状,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菌落最初往往是浅色或白色,当菌落上长出各种颜色的孢子后,由于孢子有不同形状、构造和色素,菌落表面常出现肉眼可见的不同的结构和色泽,如黄、绿、青、黑、橙等各色。
有的霉菌由于产生的色素能扩散到培养基内,使培养基正面和反面显示出不同颜色,故菌落特征也是鉴定霉菌的主要依据之一。
3、该实验只进行霉菌总数的测定而如何进行霉菌的分离与鉴定?(在土壤中,将10-2、10-3各1ml稀释液接于马丁氏培养基)一、配制培养基(根据试剂瓶上的配比)每个培养皿装15~20ml,有7个培养皿,每组近似配150ml(20*7=140ml取最大范围);二、取两个100或150ml的三角瓶,其中一个用于装90ml的蒸馏水,使用硅胶塞(用于配样品),另一个用于装50~60ml蒸馏水(五根试管,5*9=45ml),用报纸包扎;三、包扎枪头(10个),将培养基放置于一个铁笼子,再将枪头和两瓶水放置于另一个铁笼子,进行湿热灭菌。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的注意事项进行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是在微生物学、食品工业和制药等领域中常见的实验操作。
以下是在进行这类计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标本采集:•标本采集的过程需要注意采集的样本的代表性,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
采样器具和采样手法也应经过消毒,以防止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2.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空气和工作台表面应该保持清洁,以防止实验样品受到外源污染。
使用层流罩或生物安全柜可以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3.消毒和灭菌:•所使用的培养基、培养器皿和仪器设备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以防止实验中的交叉污染。
4.菌种的选择:•选择适当的霉菌和酵母菌菌种用于实验。
确保所选的菌种与实验目的一致,并且经过适当的质量控制。
5.菌落计数方法:•使用适当的计数方法,如涂布法、滤膜法等,以确保准确可靠的计数结果。
根据实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计数方法。
6.培养条件:•控制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等,以促进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
这可以通过使用恒温箱、培养箱等设备来实现。
7.实验时间:•在培养过程中,确定合适的培养时间以确保菌落充分生长。
同时,注意不要过度培养,以防止菌落过于密集。
8.质量控制:•进行质量控制实验,包括使用标准菌株进行验证实验,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9.记录和分析:•记录实验的详细过程,包括样品信息、培养条件、计数结果等。
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获取可靠的数据。
通过严格控制这些因素,可以确保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信赖的数据。
1、称取供试品10g,置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0ml中,用超声仪器使其充分混匀,作为供试液。
2、取均匀供试液,进一步稀释成1:10、1:102、1:103等适宜的稀释级。
分别取供试液和连续三级稀释的供试液各1ml,置平皿中。
每稀释级和阴性对照各作3个平皿,3、灭菌后的培养基45~50℃水浴加热,待其融化后,倾倒约15ml于已加入供试液的平皿中,混匀,待凝固后,倒置培养。
4、倒置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分别再24小时及48小时点计菌落数,一般以48小时菌落数为准。
菌数报告规则细菌选取平均菌落数再30~300之间的稀释级,霉菌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稀释级作为报告均属计算的依据。
如有一个稀释级别在30~300(30~100)之间时,将该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果同时有2各稀释级在30~300(30~100)之间时,按下式计算两级比值。
比值=高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低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当比值≤2时,以两稀释级的均值报告,当比值>2时,以低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同时有3各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时,以后2各稀释级计算级间比值报告;如各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300(100)以上,按最高稀释级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各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cfu。
每1ml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得过100cfu。
大肠xx每1g或1ml不得检出。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取氯化钠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过滤,分装、灭菌。
1、取胆盐乳糖培养基3份,每份100ml,2份分别加入规定量的供试液,其中1份加入对照菌50~100个作阳性对照,第三份加入与供试液等量的稀释液作阴性对照。
培养18~24小时.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2、取上述3份的培养物各0.2ml,分别接种至5mlMUG培养基管内培养,分别于5小时与24小时时,取未接种的MUG培养基管作本底对照,将各管置365nm-紫外光下观察。
霉菌和酵母计数1、原理、定义、目的:霉菌和酵母数的测定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的霉菌和酵母菌落数(粮食样品是指1g粮食表面的霉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本方法适用于所有食品。
2.仪器设备与器具:参照大肠杆菌群的检测标准。
3.试剂:3.1 霉菌和酵母菌培养基的配置:3.1.1 称取30g虎虹琼脂培养基加入蒸馏水1000ml,摇动灭菌。
3.1.2 以棉塞或硅胶塞,牛皮纸包封好瓶口,3.1.3 置于高压杀菌釜内,以116℃30分钟灭菌。
3.1.4 取出培养基自然冷却至不烫手后(约45℃)备用。
3.2稀释液: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高压灭菌121℃、15分钟。
4.测定方法:4.1.检样稀释及培养:4.1.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ml)放于含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放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体内,经充分震摇或研磨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4.1.2用1 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 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用定量加液器在试管内鼓气三至四次使其混合均匀,作成1:100的稀释液。
4.1.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依次作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一次,换用一支1 ml灭菌吸管。
4.1.4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选取三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10倍递增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 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二个平皿。
4.1.5培养皿上分别注明样品编号,稀释度等。
4.1.6稀释液移入平皿后,注入冷却到45℃虎红琼脂约15 ml,水平徐徐震摇,使培养基检液混合均匀后,同时将虎红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 ml稀释液的灭菌平皿内做空白对照。
4.1.7待虎红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25至28℃培养箱中培养3天后观察,共培养观察五天。
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等微生物检验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微生物检验是食品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确保食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ISP培养基2ISP MEDIUM 2ISP培养基2用途: 用于链霉菌培养和鉴别。
用法: 称取本品38.0g,加热溶解于1000ml 蒸馏水中分装,121℃高压灭菌15 分钟,备用。
ISP培养基2相关产品:产品名称产品说明及用途酪蛋白葡萄糖琼脂用于霉菌、酵母菌等的分离培养沙氏葡萄糖琼脂(含氯霉素)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酪蛋白葡萄糖肉汤用于霉菌、酵母菌等的增菌培养大豆胨酵母浸粉琼脂(PYE)用于真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营养盐琼脂用于检测纺织品的抗真菌活性WLD培养基用于酿造和工业发酵过程中细菌分离培养不完全琼脂培养基用于纺织品微真菌影响评价试验酵母粉葡萄糖氯霉素琼脂(YDC)用于食品中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测定(ISO标准)Candida 用于食品中Candida及酵母菌总数测定DTM培养基用于食品中真菌的培养DRBC琼脂用于食品中霉菌及酵母菌分离培养WORT琼脂用于真菌,特别是酵母菌的计数和增菌培养WORT肉汤用于真菌,特别是酵母菌的培养(YGC琼脂用于奶和奶制品中霉菌及酵母菌分离培养(ISO方法)改良绿色酵母菌和真菌肉汤用于饮料中真菌及酵母菌检测Littman琼脂用于真菌的分离培养DG-18琼脂用于食品中和酵母菌分离培养(Acumedia方法)YM琼脂用于霉菌,酵母菌及耐酸菌的分离培养YM11琼脂滤膜法用于霉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NEOGEN)OGY琼脂用于霉菌和酵母菌分离培养和计数WL营养琼脂用于啤酒和发酵产品中酵母菌和细菌的计数改良沙氏琼脂培养基用于真菌培养沙氏BHI琼脂用于真菌检测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含氯霉素)用于霉菌和酵母菌增菌培养高渗真菌学琼脂用于高渗食品中酵母菌和霉菌检测营养盐琼脂用于纺织中检验材料耐真菌、霉菌的效能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含氯霉素)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和分离培养。
BIGGY琼脂用于念珠菌的分离培养和计数1%吐温80-玉米琼脂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菌产芽管试验。
SDAY培养基用于真菌的分离培养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 用于霉菌,酵母菌计数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用于霉菌的鉴定培养马铃薯葡萄糖水用于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和真菌的增菌培养综合马铃薯培养基用于真菌的分离培养沙氏葡萄糖肉汤(SDB)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增菌培养麦芽浸膏琼脂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培养和计数皮肤癣菌鉴别琼脂(DTM)用于皮肤癣菌鉴别培养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用于霉菌增菌培养无机盐琼脂培养基用于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矿物盐琼脂用于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酵母蛋白胨培养基用于真菌的培养麦芽汁琼脂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YM培养基用于霉菌和酵母菌的增菌培养WLN培养基用于酿造和工业发酵过程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培养氯硝胺18%甘油(DG18)琼脂用于蜂蜜中嗜渗酵母计数30%葡萄糖溶液(PH6.5±0.5) 用于嗜渗酵母检验时的样品稀释(GB标准)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于酵母菌镜检染色。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1试验菌液得制备与使用(以白色念珠菌为示例)白色念珠菌(0)代↓传代培养↓实验菌液得制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2~3天↓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MPN法不适用),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1菌种试验用菌株得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得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得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得生物学特性。
1。
2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取白色念珠菌得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菌悬液取黑曲霉得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0.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适宜得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
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
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黑曲霉孢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稳定得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得贮存期内使用、1。
3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就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按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得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表1规定条件下培养↓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同时,用相应得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被检固体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得比值应在0。
霉菌(酵母菌)总数测定方法
设备和材料:高压灭器、恒温水浴45℃、吸管1mL和10mL、试管20mL、三角瓶500mL和250mL、培养箱30~35℃、菌落计数器、放大镜
培养箱:25~28℃,培养基选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1.供试液与稀释按细菌总数测定项下规定得方法进行
取供试液1:100和1:1000的稀释液个1mL分别注入平皿内,每个稀释液各用2~3个平皿,加入稀释液后,将熔化并冷却至45~50℃的虎红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内,充分摇匀,凝固后,翻转平板至25~28℃培养72小时,24、48、72小时计数,以72小时为准,计算平板内生长的霉菌落数。
若有根霉或毛霉蔓延已生长,为避免影响其它霉菌的同时,应及时将此平板取出计数。
2.酵母养菌霉菌菌数报告
酵母菌、霉菌计数,应选取带有菌丝体的菌落和酵母菌菌落进行点数,先点清每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再求出每一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判定结果时,应选取平板上的菌落数即清楚可数,平均又在30~100个范围以内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后,做为供试品的霉菌总数报告之。
若有两个稀释度的菌落数皆在30~100个以内或三个稀释度皆不在此范围之内,应参照细菌总数测定的规则报告之。
若不合格同细菌总数测定。
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J。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是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守一系列标准操作规程。
下面将介绍一份关于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以供参考。
一、检测方法选择在进行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检测的目的和样品种类。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一般可以选择培养基法、PCR法、免疫学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不同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二、样品采集在进行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之前,需要首先采集样品。
样品的采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样品应该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检测对象的真实情况;2. 样品的采集方法应该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3. 采样器具和容器应该经过消毒处理,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干扰。
三、样品处理在采集到样品后,需要进行样品处理以提取目标微生物。
样品处理的方法应该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法、萃取法、富集法等。
四、培养条件设置对于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检测,需要设置合适的培养条件以促进目标微生物的生长。
培养条件的设置应该考虑到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适宜条件,并严格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等因素。
五、培养基选择在进行微生物检测时,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以促进目标微生物的生长。
不同微生物对培养基有不同的选择性,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普通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差异培养基等。
六、检测结果解读在检测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结果的解读。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目标微生物的存在与否,对结果进行合理解读和分析。
检测结果应该符合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七、结果报告在完成检测后,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报告。
检测报告应该包括检测方法、样品信息、检测结果、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品种名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
英译名称:Potato Dextrose Agar
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 with antibiotics
培养基用途:
供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及分离培养(GB4789.15-2010和ISO标准)。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使用原理:
马铃薯浸出粉有助于各种霉菌的生长;葡萄糖提供能源;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氯霉素可抑制细菌的生长。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配方(每升):
马铃薯 300g(从中提取浸出粉)
葡萄糖 20g
琼脂15g
氯霉素0.1g
最终pH 6.0±0.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使用方法:
1、称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40.1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 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21℃高压灭菌20min,备用。
2、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3、用于霉菌分离鉴定。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质量控制:
本品倾注平皿,下列菌株接种后25—28℃培养72h生长情况如下表。
菌名菌号生长状况菌落特征
黑曲霉ATCC16404 良好菌丝白色孢子黑色
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良好菌落表面呈奶油色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 被抑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被抑制——
贮存:贮存于避光、阴凉干燥处,用后立即旋紧瓶盖。
贮存期三年。
规格: 2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