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8
定边的来历笑话案例一:定边县春秋时为昫衍戎所据,秦属北地郡马岭县。
宋时在这儿置定边军,明朝改为定边营,清朝又改作定边县。
定边县名的“定边”二字,来源于宋置定边军。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乘周世宗柴荣死后,立子宗训年幼即位的机会,发动了陈桥兵变,在士兵拥立下黄袍加身,遂建立宋朝。
参与赵匡胤陈桥兵变的赵普,被赵匡胤所重用。
头一年任枢密使,第二年又命为宰相。
为了统一全国,平定各个小国,赵普协助赵匡胤制订了“先南后北”统一原的方略。
先后攻灭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国。
民心、军威大振,国力日益强盛。
一天饭后,闲来无事,赵匡胤又想起平定天下之事,便对赵普说:“自唐末以来,帝王换了八个姓,灾祸不息,战乱不止,原因何在呢?”赵普回答说:“这是由于地方镇权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现今要治理国家,没有别的奇巧,只有控制他们的钱谷,没收他们的精兵,削减他们的权力……”。
不等赵普说完,赵匡胤早已心领神会。
当机立断,改革兵制和官制。
集中掌握兵枚,加强由皇帝直接管辖的禁军实力。
起初,禁军都驻在京师。
后来,为了安定边关,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禁军开始部分地出守各地。
对于远离京师的禁军,为了防止结帮组派,密谋叛乱,进行定期轮换,并在整个军律中实行“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的局面”。
在地方官制上,也相应地作了进一步的改革,全国分为十五路,每路又分若干州,州设府、军、监。
权力集中在中央的皇帝手中。
定边为永兴军路,这里地理环境特殊,安全极为重要。
于是取“底定边疆”之意,把驻扎这儿的禁军改名为“定边军”。
定边军向朝廷表示:忠心耿耿,保卫边关。
赵匡胤遂在全军通报赏赐,予以表彰。
定边军更加忠于王室。
到了明朝,该地仍旧袭宋名,只是将“军’’改成’了“营”,叫做“定边营”。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对这儿的“定边”二字极为欣赏,于是,舍“营”而为“县”。
定边县就此得名。
案例二:1、昨天在一个经常光顾的五金店买个直角尺。
描写定边的作文
定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先秦时期就是周王室的京畿之地。
公元前594年,秦献公将都城由安邑迁到了秦都雍城,
定边县就是秦都雍城的西北边陲。
这一时期,定边县境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
秦灭六国后,定边县被封为京畿之地。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东出函谷关,兵临定边城下,汉王刘
邦被定边军民的精神所感动,便下令不攻城,还把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当地百姓陈平的儿子陈涉。
从此定边成为刘邦的根据地和后方基地。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定边县的一句话。
这里不仅是万里长城的起点,也是万里长城最西端的起点。
今天我们站在万里长城第一墩上向远处眺望时,便会发现这座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多么伟大呀!
定边县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处,气候干燥少雨。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才给定边人民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长城和烽火台。
—— 1 —1 —。
家乡的美景作文(定边)定边,这两个字在我心里就像一个温暖的怀抱,每次想起,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
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着看不尽的美景,说不完的故事。
定边的天空,就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尤其是在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天边泛起的那一抹红晕,像是给这块绸缎绣上了一朵娇艳的花。
那光芒逐渐变强,照亮了整个大地,也唤醒了沉睡中的小城。
在定边,有一处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那就是盐湖。
阳光下的盐湖,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着天空的色彩,有时湛蓝,有时金黄。
盐湖边的盐结晶,像是一颗颗细碎的钻石,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盐湖玩耍。
我们沿着湖边奔跑,脚下的盐粒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为我们的快乐伴奏。
湖水浅浅的,清可见底,能看到水底的盐花,有的像盛开的白莲,有的像簇拥的珊瑚,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我们忍不住伸手去触摸那些盐花,凉凉的,滑滑的,感觉奇妙极了。
湖边还有一片片的芦苇荡,微风拂过,芦苇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我走进芦苇荡,被那密密麻麻的芦苇包围着,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
抬头望去,天空被芦苇分割成了不规则的形状,阳光从缝隙中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心中充满了宁静和喜悦。
离开盐湖,走进定边的乡村,又是另一番美景。
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就像大地的指纹,记录着农民们辛勤的劳作。
春天,田地里满是嫩绿的麦苗,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到了夏天,油菜花金黄灿烂,一眼望不到边,微风吹过,掀起层层金色的波浪,那浓郁的花香,让人陶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低着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农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得有一年秋收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奶奶去田里帮忙。
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弯下腰,用镰刀割着麦子。
可是没一会儿,我就累得腰酸背痛。
看着爷爷奶奶熟练的动作,我心里不禁佩服起来。
定边的旅游景点
定边县是陕西省榆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省和河南省的交界处,境内风景名胜众多,以下是一些定边的旅游景点:
1.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纪念延安抗战时期和中国革命的重要场所,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历史和革命精神。
2. 星泉石窟:位于定边县南部的姬塬镇,在山体中开凿了多个石窟,内部壁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3. 九天宫:位于定边县的武关镇,是一个集自然景观、运动、休闲和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拥有美丽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4. 孟姜墓:孟姜女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个形象,相传她为寻找丈夫的尸骨而哭倒了长城,被立为民间英雄。
定边县有孟姜墓和孟姜寺,是孟姜女的纪念地。
5. 大河湾:位于定边县的山东河流域,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区,河流弯曲如蛇,被誉为“天下第一曲”。
6. 定边古城:定边县城保存了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如文庙、关帝庙等,可以感受到古代城市的风貌和历史氛围。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定边的旅游景点,还有其他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等可以一同探索。
定边县特色农业基本情况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
该县拥有肥沃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业发展得到了良好的基础。
定边县的特色农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果树种植和养殖业等。
水稻种植是定边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该县拥有大片的水田,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种植技术得到了不断地改良和提高,使得水稻产量不断增加。
定边县的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在陕西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定边县的水稻质量也很好,米粒饱满、黄白分明、口感细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果树种植也是定边县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该县拥有适合果树生长的土地和气候条件,有利于果树的栽培和生长。
定边县的果树品种丰富多样,包括苹果、梨、葡萄、杏子等。
其中,苹果种植是该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定边县的苹果种植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该县的一张名片。
定边县的苹果品质优良,不仅仅在陕西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还远销到其他省份和国外市场。
养殖业是定边县的另一特色农业。
该县拥有广阔的草原和充足的饲料资源,非常适宜于养殖业的发展。
定边县的养殖业主要包括畜牧业和家禽养殖。
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产出的肉类产品质量优良,口感鲜美,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家禽养殖主要包括鸡、鸭、鹅等各类家禽。
定边县的家禽养殖规模较大,产出的禽肉供应了广大的市场需求。
除了以上的特色农业,定边县还注重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该县拥有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提高产值。
例如,定边县的水稻加工企业对水稻进行碾磨、研磨等加工,生产出各类水稻制品,例如米粉、米饼等,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定边县还积极开展农产品的销售工作,与周边县市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将农产品推向市场,提高农民的收入。
总的来说,定边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条件,发展了特色的农业项目。
水稻种植、果树种植和养殖业是该县的主要特色农业项目,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在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方面,定边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陕北定边旅游景点大全
陕北定边地处陕西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拥有众多独特
的旅游景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陕北定边的一些著名景点,让您在前往陕北定边旅游时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首先,我们来到定边县城,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您可以前
往县城中心的定边广场,欣赏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感受到浓厚的陕北风情。
在县城内还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定边县城隍庙、钟楼等,这些建筑都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值得一游。
其次,我们可以前往陕北定边的自然景观,比如位于县城西南的石门峡。
石门
峡是一处以峡谷、溶洞、瀑布为主要景观的自然风景区,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在石门峡,您可以徒步穿行于峡谷之间,欣赏到壮观的瀑布飞流直下,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此之外,陕北定边还有着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靖边县的黄河石林。
黄河石
林是一处以石林地貌为主要景观的自然奇观,这里的石林气势磅礴,千姿百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领略到黄河流域特有的地貌景观。
最后,我们来到定边县的民俗文化景点,比如位于县城东北的杨家岭村。
杨家
岭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这里的建筑风格典雅,结构精巧,展现了陕北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特色。
在杨家岭村,您可以领略到陕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感受到当地人民的淳朴热情。
总的来说,陕北定边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都能让人流连忘返。
希望您在前往陕北定边旅游时,能够尽情地感受到这里的独特魅力,留下美好的回忆。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角,地处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处,系毛乌素大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带,干旱少雨多风沙,自然气候较恶劣。
面积为6920平方公里,是陕西省第二大县。
定边盛产土豆、荞麦、油料、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和咸盐储量可观,定边的羊肉特别香,是制作火锅的最佳原料。
因为定边距内蒙很近,所以,定边人具有内蒙人的粗犷和豪气。
定边人爱吃,有钱没钱,嘴不受罪,眼睛一睁,就往大块羊肉摊上跑,睡觉前不吃点夜市闭不了眼。
公家人吃公家的自然不怕贵,啥好啥贵就吃啥;做生意的招呼人也不亏了,还是啥好啥贵就吃啥;朋友聚会买单的怕落小气,硬撑着也要上好的上贵的;家庭聚会,不是有喜事,就是有人过生日,所以,也还要上好的上贵的;逢年过节有钱人也懒得在家做饭,干脆到酒店包几桌。
所以,大酒店,大饭店就天天满座,要啥有啥。
小青年是火锅城、酒吧、烤吧的常客,三五人一聚,花个三百五百的,从不心疼,听说,有的火锅城不提前预定都吃不上。
学生娃则是小吃店的光顾者,酿皮、碗坨,羊杂碎和麻辣烫之类的小吃店也是家家爆满,连那些去外地上大学的娃娃们想吃的一声,家长就得想法往去捎。
再小的娃娃就在街边小吃摊上吃点牛筋面、麻辣串、炸串串、炸臭豆腐之类的小食品,便宜却够味。
小食堂也一样火,那些打工的、加班的、过路的、懒得做饭又不富的都会在这里凑合一顿。
定边人爱喝,无酒不成席,从不喝哑酒,耍酒、劝酒是定边人的绝活,本来能喝一瓶,经这么一耍一劝三瓶五瓶就下肚了,不醉不罢休,不醉不回家。
定边人爱置业,买房子最舍得,只要有钱,够在定边买就在定边买,够在银川买就在银川买,甚至到西安、北京买,银川人痛恨定边人,说是定边人抬高了银川的房价。
装修也是一家比一家豪华,其实呢,定边人并非都是大款,很多人买房子靠的是贷款,关键是定边人今天敢花明天的钱。
买车成了新时尚,县城虽然不大,满街跑的是私车,从奔驰宝马到奇瑞奥拓,从越野商务到跑车微型,无奇不有。
大小车辆把本来就不宽的大街小巷塞得满满的,简直就是一个车展大世界。
介绍定边美景作文
定边,是一个美丽的小城。
那里有风景如画的景点,也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
接下来就让我为你介绍一下定边的美景吧!
说到定边,我不禁想起了那美丽的黄羊山。
黄羊山位于定边城西25公里处,是一处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的旅游胜地。
它与
定边县城毗邻,山高林密,风景秀丽,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
黄羊山的一年四季都非常迷人。
春天,山上鸟语花香,各种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迎春花开了,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摇摆着身子。
夏天,山上绿树成荫,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小草绿油油的;黄羊们在山上自由地奔跑、嬉戏、玩耍;山中一条小河缓缓流淌着,小河两旁是用石头砌成的小路,小路边是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秋天到了,山上一片金色的海洋;小草换上了黄色的秋装;树木变得枯黄了;山上到处都是黄黄的树叶。
冬天到了,山上一片雪白,一条长长的白雪皑皑的冰条儿挂在树上;鸟儿们都飞走了;许多小动物都躲进洞里去取暖。
—— 1 —1 —。
定边县情概况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古时有“旱码头”和“三秦要塞”之称,与靖边县、本县安边镇合称为“塞上三边”。
总土地面积6920 平方公里,共辖5乡15镇、6个社区、335个行政村,总人口33.05万人。
定边县历史悠久。
早在夏、商、西周时期就有原始部落的游牧活动,北魏时设大兴郡。
北宋中叶,时任陕西河东宣抚使兼知延州范仲淹以“底定边疆”之意取名“定边”。
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正式设定边县。
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工农红军长征由甘入陕的第一站,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边特委驻地,毛泽东、彭德怀、董必武、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1936年6月红军西征时解放。
定边县文化底蕴深厚。
农耕文化、边塞文化、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
县境内存有270多公里隋、明古长城遗址、384座长城墩堠、37座宋代、明代古堡关寨遗址和32座清代、民国时期烽台堡寨遗址。
还有仰韶文化遗址、鼓楼、牌楼、天主教堂、清真寺悬月楼、古汉墓群、庙宇钟楼、359旅打盐居住窑洞、革命烈士陵园等文物遗址。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出生在定边县,留下了很多传说。
剪纸、说书、皮影、民歌、器乐曲艺、道教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传承创新,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和陕西省文化先进县。
定边县物产资源丰富,古时就有“三边有三宝,咸盐、皮毛、甜甘草”之说。
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原盐、芒硝、硫酸镁、氯化镁等10余种,其中石油预测储藏面积5000平方公里,预测储量3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储量3500亿立方米,含气面积4992平方公里;定边也是陕西省唯一的湖盐产地,有天然盐湖14个,盐湖面积100平方公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前景广阔,年平均日照2743.3小时,太阳辐射总量达每平方米5500—6500兆焦耳;年平均风速在每秒5米左右,有效风速在6500小时以上,有200多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潜力。
榆林定边旅游景点大全
榆林定边是陕西省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榆林定边的旅游景点大全:
1. 老寨沟景区:以山谷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主要景点,有美丽的山水、石林、森林和民族风情村落等。
2. 白龙山景区:有陡峭的珊瑚石岩峰群、奇特的风化地貌、多样的植被和佛教文化景观。
3. 石峁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石铲、石锛、石璧等文物遗迹。
4. 芦家湾景区:以河谷风光和峡谷景观为主要特色,有奇石峡谷、瀑布、溶洞、湖泊等自然景观。
5. 梨林景区:以梨花盛开的美景而闻名,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梨花在山间绽放,景色绚丽。
6. 天山大峡谷景区:位于榆林和甘肃交界处,有峭壁、悬崖、瀑布、溶洞等自然景观,风景如画。
7. 佛泉寺:是榆林地区的著名佛教寺庙,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朝觐和礼佛的重要场所。
8. 渭河古镇:位于渭河边,有古老的街道、古建筑群、文化遗址等,保留了很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9. 辽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壮观的瀑布,是休闲、度假和观光的好去处。
10. 安塞马跑景区:是中国顶级的畜牧文化旅游景区之一,有丰富的马匹资源和独特的乌马文化。
以上是榆林定边的旅游景点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定边的家乡风俗作文定边,这个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小城,是我土生土长的家乡。
在这里,独特的风俗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和乐趣。
说起定边的风俗,那首先得聊聊过年。
每到年关将近,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年味。
大人们开始忙碌地准备年货,孩子们则掰着手指头盼着新年的到来。
过年前的大扫除那可是一场“大战役”。
全家老小齐上阵,从天花板到地板,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我记得有一年,我自告奋勇要打扫厨房的橱柜。
那橱柜里呀,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和杂物,平时看着没啥,一收拾起来才发现真是个“大工程”。
我把东西一件一件地往外拿,结果不小心碰倒了一瓶酱油,那酱油顺着橱柜流了一地,我手忙脚乱地去擦,却越擦越脏,最后还弄了自己一身。
妈妈听到动静跑过来,看到我狼狈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直说我是个“小捣蛋”。
不过经过一番折腾,橱柜终于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心里那叫一个有成就感!到了年三十,贴春联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爸爸站在梯子上,小心翼翼地把春联贴端正,我和妈妈在下面指挥着,“左边高了一点,右边再低一点”。
贴完春联,再挂上红灯笼,整个家瞬间变得喜气洋洋。
年夜饭更是重头戏。
奶奶会早早地钻进厨房,施展她的拿手好菜。
什么红烧排骨、油焖大虾、梅菜扣肉……一道道美味佳肴摆满了餐桌。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享受着这团圆的时刻。
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排骨,放进嘴里,那滋味,别提多美了!吃完年夜饭,就到了孩子们最期待的发压岁钱环节。
长辈们把红包递到我们手中,还不忘叮嘱几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拿着红包,心里美滋滋的,盘算着怎么去买自己心仪已久的玩具。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被一阵鞭炮声吵醒。
穿上新衣,跟着爸爸妈妈去拜年。
每到一家,都会收到满满的祝福和糖果。
一天下来,口袋里装得满满的,心里也甜甜的。
除了过年,定边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庙会。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城隍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
那一天,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赶来,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陕西定边旅游景点大全
1. 定边县石河村:这里有陕西省最大的土字河泉水瀑布群,水质清澈,景色优美,是一处天然的水上乐园。
2. 利市镇:这里有利市古镇,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色古香的街巷,是体验传统陕西民俗文化的好地方。
3. 王岳村: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这里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迷人的农家风情,是摄影爱好者和度假者的理想去处。
4. 华阴砚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是观赏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的好地方。
5. 耳木川:这是一个以赏花、摄影为主题的旅游区,盛产花卉植物,春季和夏季是观赏花海的最佳时节。
6. 华阴市:这里有著名的秦岭大峡谷景区,峡谷壁立千仞,溪水潺潺,层峦叠嶂,是一处户外运动和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7. 高家沟:这是一个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景区,曾是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根据地,保留了许多革命文物和纪念碑。
8. 富县: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如富县百里草原、富县水岸画廊等,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9. 佛塔山:位于山上的佛塔营造历史悠久,是一处宗教文化圣地,也是登山和朝圣的好地方。
10. 孔雀谷:这是一个以孔雀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有众多孔雀
在此栖息,还有丰富的植物景观和喷泉表演,是一处适合家庭游玩的地方。
定边旅游景点大全
以下是定边旅游景点的一些例子:
1. 曲江县:曲江县位于定边县东南部,境内有九龙山、姜家岭、昆仑、白鸽峪等山脉,以及曲江河、青石峡等自然景观。
2. 孟县:孟县位于定边县东北部,有腾龙峡、关帝庙、观音洞等景点,以及孟州古县城等历史文化遗址。
3. 回龙观:位于定边县北部,是一处以回龙墓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遗址。
4. 黄渠:位于定边县境内,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运河,沿线有许多古建筑和景点。
5. 防城山:位于定边县西南部,是一座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历史纪念园。
6. 九峰山:位于定边县西部,是一座具有深厚佛教文化背景的名山,周围还有大量的自然风光和古建筑。
7. 志丹县:位于定边县西北部,有大槐树、岫岩寺、塔子沟等景点,以及达斡尔民族风情园和草原风景。
8. 竹峪生态旅游区:位于定边县南部,是一片有着优美自然风景、丰富生态资源和独特民俗文化的旅游区。
9. 古隆中遗址公园:位于定边县东部,是一处由周庄古城、隆中堡、大禹故里等景点组成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10. 天宁寺:位于定边县境内,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寺庙,以其古老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
定边附近旅游景点
定边是陕西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秦岭南麓,附近有很多旅游景点值得一游。
以下是推荐的几个景点:
1. 秦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定边县南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林,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壮丽的秦岭山水景观。
2. 洪洞古堡:位于定边县城西南,是一处明代古建筑,是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古堡建有围墙、城楼、官署等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3. 定边县城:定边县城保存有许多传统建筑和古街巷,如定边古戏台、石鼓寺等,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4. 包麻沟风景区:位于定边县北部,是一个以青山绿水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有着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多样化的户外活动。
5. 陕西佛慈寺:位于定边县县城东南,是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教寺庙,建筑气势恢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景点都能让您感受到定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果有机会,不妨去一探究竟。
陕西定边家乡美作文篇一《定边的美食宝藏》说到陕西定边,那可真是个好地方,首先就得讲讲咱这儿的美食。
定边有好多吃的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
就说定边的荞面饸饹吧。
每次走进街边的小馆子,只要瞅见那热气腾腾的饸饹出锅,我就忍不住咽口水。
那盛饸饹的碗是那种粗瓷大碗,透着一股厚实的感觉。
荞面饸饹是暗褐色的,粗细均匀,就像蜿蜒在碗里的小山丘。
上面淋着一层香喷喷的羊肉臊子,这臊子可有讲究了。
那羊肉都是本地的羊肉,没什么膻味。
切得小小的方丁,肥瘦相间,每一块都被煸炒得微微泛黄,咬一口油香四溢。
臊子里面还夹杂着葱花、芹菜段,配色好看得很。
有一次我排队等一碗饸饹,前面是个小娃娃。
饸饹一上桌,那小娃娃等不及晾凉就往嘴里塞,结果烫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还嘟囔着“太好吃啦,忍不住”。
这把周围的人都逗笑了。
我也终于等到自己的那份。
我先搅和一下,让饸饹和臊子均匀裹在一起,再挑一筷子往嘴里送去。
那口感有荞面的粗糙感,却很劲道,咬起来很有嚼劲。
臊子的咸香和荞面的独特香味在嘴里混合,吃一碗感觉整个人都元气满满了。
除此之外呢,定边还有油旋儿、炉馍等各种美食,每一个都透着定边的独特风味,就像定边这个地方一样,充满了独特的吸引力和魅力。
篇二《定边的大油田》定边还有个很厉害的东西呢,那就是石油。
在定边这儿呀,总能看到那一个个油井。
我记得有一回,跟着叔叔去油井附近玩。
刚靠近油井,就听到那机器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像是在哼着一首独特的歌。
油井那高大的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特别有气势,上面涂着那种鲜艳的红色和黄色,在荒凉的土地上格外醒目。
油井旁边有几个工人叔叔,他们身上的工作服油渍麻花的。
不过他们脸上却带着笑容,还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叔叔告诉我,在定边发现石油那可是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呢。
原来好多人靠种地过活,收入不是很多。
但有了石油开采,好多人能到油田上班了。
比如说有的人就负责每天检查油井设备的运行情况。
他们得拿着工具,爬上爬下那个大架子,仔细检查每个螺丝,每个管道是不是正常。
定边的诗词
哎呀呀,定边这个地方可真是有好多好多和它有关的诗词呢!就像
那首“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哇,你想想,这得多有气势啊!这
不就像一个英勇的卫士,守护着那片土地嘛!
还有“定边城外草迷离,日落孤村鸟自啼”,你听,是不是感觉特别
有意境,仿佛能看到那城外荒草随风摇曳,太阳慢慢落下,只有鸟儿
在独自啼叫。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去定边游玩,我们走在那古老的街道上,就
好像穿越回了古代。
朋友小李突然就念起了一句诗:“定边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哈哈,还真应景呢!另一个朋友小张也不甘示弱,马上
接了一句:“定边古城月如霜,戍楼寒夜长。
”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你说定边的诗词为啥这么有魅力呢?就好像它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能把人一下子就拉进那个情境里。
就像一首好听的歌,能让你忍不住
跟着哼唱。
定边的诗词,有的豪迈,有的婉约,有的充满了对那片土地的热爱,有的则带着淡淡的忧伤。
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定边的
历史和文化。
我觉得定边的诗词就是定边的灵魂所在呀!它们让我们更加了解定边,也让定边更加迷人,不是吗?。
走进定边地理环境位置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榆林辖区的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07°15′至108°22′,北纬36°49′至37°53 ′。
东至东南与本省靖边县、吴旗县相连;南至西南与甘肃省华池县、环县相接;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毗邻,北至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相邻,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
地貌县境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
在地貌特征上有两大分水岭:一是位于县境中部的白于山。
横亘东西,辐射南北,为内流区与外流区及无定河与洛河的分水岭。
二是位于县境西南-东北走向的子午岭北段,为洛河与泾河流域的分水岭,两大分水岭呈“T”字形隆起,将山区分为西南部泾河、南部洛河、东南部无定河三大外流河的河源区及北部内流区。
南部为白于山区丘陵沟壑区;北部为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滩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多风、夏干旱、秋阴雨、冬严寒,日照充足,雨季迟且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平均气温7.9 ℃,年平均日照2743.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316.9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2490.9毫米,是降雨量的7.9倍;年平均无霜期141天左右,绝对无霜期110天。
年日照时数为2743.3小时,太阳总辐射热能为137.37千卡/平方厘米年,完全能满足作物对光能的需要≥0℃的年平均积温为3566℃。
社会经济县域经济继续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先后获得“中国农业发展百强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余年间,农业一直是定边县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体。
在以农为主,林、牧、副并举的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1957~1980年的20余年间,定边县从党政领导到农村社员,除春秋两季集中突击植树造林和零星种草以及正常的田间耕作、饲养放牧等活动外,劳动力主要是集中搞农田基本建设。
1958年起的“大跃进”、“大办农业”、“大办粮食”,1964年开始的“农业学大寨”,到1976年县委提出“学大寨,赶志丹”,一个又一个纯农业生产的群众运动,既有一定的成效,又有不少失误。
1976年“学大寨、赶志丹”运动中,县委提出“一反常态,紧急动员;二反常态,你追我赶;三反常态,持续大干”的口号,各社、队相应提出诸如“革命加拼命,要粮不要命”等更激进的口号。
从50年代初开始,大搞植树造林,改良羊子品种,打井修地,改良土壤,建成基本农田80公顷,人均0.1公顷,每公顷产粮稳定在3000公斤以上,70年代就改变吃粮靠返销的局面;杨井镇山根底村,土地宽广,历史上亩产只在20公斤~30公斤之间徘徊。
1976年以后,致力于农田基建,到1985年,已有基本农田133.33余公顷,人均0.133公顷,每公顷产粮超过250公斤,有的坝地可超双百。
将2000多亩现耕地退耕还牧;武峁子乡进行旱地农田科学种植试验,颇有成效,创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科学种田的新路子。
1989年,定边县已有基本农田6666.67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其中水地4000多公顷;造林保存面积12万公顷,其中护田林网3333.33公顷;大家畜7万头,羊子33万只,其中细毛羊和白绒山羊15万只;人工种草保留面积2.67万公顷,划管草原1.03万公顷。
2013年,全县支出各类涉农资金8.5亿元。
播种农作物267万亩,粮食总产量29万吨,农业总产值27亿元,确保了全县粮食生产安全。
全县发展地膜玉米42万亩、种薯示范30万亩;推广马铃薯高产集成技术40万亩、小杂粮15万亩;万亩旱地玉米和万亩水地玉米分别创全国、全省单产最高纪录。
白泥井核心示范园区,以及7个省级、7个市级和20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规模效益凸显。
实施人工种草15万亩,羊子饲养量达到150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0.5亿元。
新修基本粮田和改造中低产田3.46万亩,新建、加固淤地坝63座,治理流域面积112平方公里。
“三年植绿大行动”深入推进,完成了城郊防护林带、县乡道路、樟子松基地等22个林业项目,造林面积12.16万亩。
完成了6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建成了衣食梁移民社区一期主体工程。
工业民国前期,手工业呈发展趋势,到民国后期,民国县政府忙于反共防共,镇区革命,根本顾及不了工业建设。
而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定边县内,不仅原有的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还兴办合作工业和公营工业,既有商户市民投资,也有国家机关投资,还有政府拨款。
但所办的几家工厂,解放战争时破坏殆尽,所以,建国初期只有手工业生产。
从1954年起到1957年,在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办起集体手工业工厂35家,公私合营工业企业一家。
1958年办国营工业企业5家,同时进行“工业升级”,个体私营手工业被取缔,合作转集体,部分集体转为全民所有制。
1978年以后,个体工业再次出现,手工业、轻工业、采矿工业、食品工业、电力工业等,门类较多。
工业总产值由1950年的51.3万元增加到1989年的3917万元,增长75.4倍。
2013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0亿元、增加值235亿元,分别增长5.9%、3%。
油气产能建设持续增长,全县油气当量达到965万吨,原油产量达到861万吨,其中地方原油产量达到217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13亿立方米。
众源绿能天然气存储调峰液化二期项目建成投运,新建改造天然气管网19.5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3620户,城区供气普及率达到42.6%。
完成了盐化工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任务,新建改造盐硝田5600亩,生产原盐13.5万吨。
全县风能和光伏发电量达到4.6亿度。
工业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引进入区企业45家,启动建设23家,建成投产7家。
全年新增私营企业95家,新增个体工商户800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7%。
定边是国家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新能源资源丰富,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500兆瓦以上,平均风速在5—6米/秒以上,是陕西的两大风力资源富集区之一。
光伏产业也是定边县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县域内年日照时间达2743小时,年平均辐射量达6000焦兆耳,是陕西省两大太阳能光伏发电资源富集区之一。
截止2013年底,风力发电方面,国电陕西发电有限公司定边繁食沟一、二期共99兆瓦风电项目、国电草山梁49.5兆瓦风电项目、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定边张家山一、二期共99兆瓦风电项目、华能新能源狼尔沟一、二期共18兆瓦分布式示范风电场项目等7个发电项目已并网,完成装机242兆瓦,累计发电12亿度;定边县太阳能光伏实现并网发电总计已达到150兆瓦,成为全省最大的光伏产业园。
交通县内修筑汽车公路,最早是1941年,但那时并无汽车通行。
而大力发展是在1953年以后。
2000年底,已建成干线公路2条,县乡公路8条,县内通车里程达587公里,定边县30个乡镇均通公路,与邻省(区)各县公路畅通,客运货运方便。
县乡公路427公里,334个行政村全部通车,通车里程达1848公里。
基本形成以县城为枢纽,以乡镇为骨架,连接县、乡、村的公路网络。
2010年,定边县县境内通车里程达190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4.5公里,国、省道246.5公里,县乡公路1570公里。
完成货运量9710百吨,货运周转量656972百吨公里,客运量5989百人次,客运周转量561903百人公里。
文化艺术民歌在定边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表达形式多样。
按类型可分山歌、山曲,酸曲、小曲、革命民歌、酒曲、信天游等,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群众文学艺术,生动活泼,颇具地方特色。
山歌、山曲也叫小曲,带有爱情色彩的称为酸曲,是民间百姓交流思想情感,表达爱憎好恶的一种特有形式。
信天游,歌词多以两句成韵为段,随编随唱,男人在四野、路途放开喉咙高唱,歌声粗犷豪。
妇女们在磨道碾道,窗前灯下,唱起来。
陕北说书是流行在陕北各县的一种说唱艺术。
它曲调优美、流畅,内容丰富、多样,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
说书艺人俗称“书匠”。
定边无评书艺人。
说书全用三弦伴奏,故民间也叫弦子书。
剪纸始于何时,无资料可考。
每逢春节,民间多把飞禽走兽及树木花卉等吉祥物绘画成形,附于各种彩色纸上,用小剪剜制,贴于窗格之中以为装饰,俗称“窗花”。
因窗花寓意吉祥,且能美化环境,所以年复一年沿用不衰,并时有发展变化。
美食小吃陕北羊杂碎羊杂碎,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等混合烩制而成,故又名“羊杂烩”。
羊杂碎,贵在杂、碎。
不杂不碎,吃起来就没滋味。
羊的头蹄血肺、心肝肚肠,统统不弃,少了一样,做出来的杂碎便寡淡。
洗涤是一道更精细的活儿。
一副下水往往要洗上十多遍,还得在清水浸泡一阵。
这样处理的下水,干净去腻,又有羊杂碎特有的风味。
然后用刀切成式样不同的片、块、丝、条、肚、条,要切得极细,心肝血肺要搭配匀称。
杂碎入锅,文火熬烩,还可再配上细粉丝。
食用时按照个人口味佐以辣面、香菜、葱丝、姜粉等。
在气候偏冷的陕北,羊杂碎即可充饥,还可御冷逐寒。
荞面饸饹荞面饸饹已有600~700年的历史,“荞面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定边县人对荞面饸饹的赞美。
制作时选用新鲜荞麦现磨现做,和面时应加入“沙蒿”(沙蒿晒干后磨成面,目的是可以使饸饹在压制过程中不堵塞漏眼,同时沙蒿有独特的香味,使饸饹吃起来更有味道,要想吃到正宗的农家饸饹,需要去农村赶事才能有机会吃到)。
其特点是条细筋韧,挑起来不断条。
冬可热吃,夏可凉吃,有健胃消暑的功效。
旅游花马池花马池,在定边县城西北约13公里的盐场堡乡,达3300万平方米,俗称“大池”。
花马池不仅自然景色优美,而且蕴藏着丰富的食盐,为定边“三宝”(皮毛、咸盐、甜甘草)之一。
《定边县志〉载,汉代时,定边即“有盐池以为利”。
到了唐代,在花马池东西两边新增加了十多个盐池,“唐有盐池十八”。
花马池自明代以后,食盐的行销已有固定的地区,定边食盐固定销行与陕北和关中,甚至达汉中府各州县,此外,还供宁夏、甘肃两省部分地区。
明天顺、正德年间,还以它换回矫健的西夏马,所谓"花马池”,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马池日益获得科学的改造,已成为定边县重要的工业区。
鼓楼鼓楼,原名玉皇阁,位于县城街道中心,处建年代无考,楼为重檐十字歇山顶三滴水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占地271平方米,总高30米。
第一层为台基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6米,高9米,外砌清砖,内黄土,十字券洞互通,洞顶交叉处浮雕八卦图案,基南铺青砖,石雕栏杆相围。
第二层为楼阁,面阔,进深7.66米,内设木踏步,可达三层,南辟拱形们,东西北三面青砖砌墙,东西墙正中个辟石雕团龙网窗。
第三层四面均为大陕棂花隔窗门,木质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