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常见微生物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33
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检测及细菌药敏试验罗喜花【摘要】目的:检测并分析泌尿生殖道的微生物感染情况,通过分离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和细菌,并进行细菌药敏实验,了解多种抗菌药物的作用和效果。
方法:通过人工培养,从泌尿生殖道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支原体、衣原体和细菌,并对其使用多种抗生素,以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泌尿生殖道的微生物分离出的细菌大部分棒状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同时存在少量的大肠杆菌或格兰阴性杆菌,或者伴有衣原体和支原体生长。
细菌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等敏感。
结论:人体泌尿生殖道主要的感染病原菌为棒状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等药物可以作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治疗中的首选抗生药物。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细菌药敏实验;耐药性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不但包括了淋球菌,而且包括了条件致病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真菌等[1]。
而随着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非淋病性尿道炎等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临床上对于非淋病性尿道炎病原学的研究多数都局限于衣原体、支原体的检测和相关的药敏试验[2]。
而在本次研究中,将检测并分析泌尿生殖道的微生物感染情况,通过细菌药敏实验,了解多种抗菌药物的作用和效果,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皮肤性病科、泌尿外科收治的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共426例,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龄在22岁-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7±10.3)岁。
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存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症状,排除收集标本前一周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患者,排除有药物成瘾史或酗酒史的患者。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2.1标本采集。
女性患者采集宫颈分泌物作为检测标本,男性患者采集尿道分泌物作为检测标本。
腔隙莫拉菌所致泌尿、男生殖道感染一例梁莎莎【摘要】目的:泌尿、男生殖道感染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繁殖引起的炎症.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是G菌,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来自肠道细菌,但淋病奈瑟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因其感染方式途径的特殊性,应明确病原体.方法及资料:本病例患者39岁,男性,因排尿时尿道口疼痛伴黄色分泌物经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治疗数日后复发,来榆中县中医院门诊就诊.门诊查尿常规无异常,怀疑淋病,为明确感染性质,随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送检细菌培养及涂片检查.涂片经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及G双球菌,且有吞噬及伴行现象.结果:细菌培养鉴定为腔隙莫拉菌.讨论:经该病例的分析,以明确对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其他病原菌与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性质.淋病奈瑟菌与腔隙莫拉菌形态很难辨认,容易混淆,引起误诊,培养鉴定方能明确病原菌性质.【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6(045)005【总页数】2页(P105-106)【关键词】泌尿;男生殖道感染;腔隙莫拉菌;淋病奈瑟菌【作者】梁莎莎【作者单位】兰州市榆中县中医院检验科,甘肃兰州7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1.3;R446.5DOI 10.3969/j.issn.1672-6375.2016.05.036泌尿、男生殖道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大多是来自肠道的G杆菌,如60%~80%大肠埃希菌,其他常见菌如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等。
还有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真菌、病毒等,但腔隙莫拉菌引起的感染非常少见,应与淋病奈瑟菌所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引起的特异性感染鉴别分析,明确诊断。
1.1 临床资料患者39岁,男性,本地人,再婚,司机。
一月前因排尿时尿道口疼痛伴黄色分泌物在私人诊所诊治,输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治疗三日,剂量不详,每日一次。
症状减轻后给予中草药治疗,药名及用量不详,五日后停药。
约一月后复发,且症状加重,伴大量黄色分泌物。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而引起的炎症。
病原微生物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
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泌尿道与生殖道关系密切,而尿道外口与外界相通,两者易同时引起感染或相互传播。
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为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常并发下尿路感染,后者可以单独存在。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很高,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在不同的性别和年龄中均可发病,其临床表现和结局变化很大。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生物条件,最常见为来自肠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0婷80%为大肠埃希菌,其他为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菌等。
还有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等所致泌尿、男生殖系统属于特异性感染。
其他的病原体如滴虫、原虫导致的感染较少。
【发病机制】尿路感染是尿路病原体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尿路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细菌的毒力、接种量和宿主的防御机制不完全造成的,这些因素在最终决定细菌定植水平以及对尿路损伤的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正常人的尿道外口皮肤和粘膜有一些细菌停留,如乳酸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小棒杆菌等,称为正常菌群。
在致病菌未达到一定数量及毒力时,正常菌群能对致病菌能起到抑制平衡的作用,而正常人尿液的酸碱度和高渗透压、尿液中所含的尿素和有机酸均不利于细菌的繁殖,而膀胱的排尿活动又可以将细菌排除体外,故正常人尿路对感染具有防御功能。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细菌的毒力也有重要作用。
大肠埃希菌表面包裹着一层酸性的多聚糖抗原,称为K抗原。
表达特殊的K抗原的大肠埃希菌菌株毒力强,易引起尿路感染。
致病菌粘附于尿路上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种粘附能力来自致病菌的菌毛,而绝大多数致病菌都有菌毛,每个细菌可有100~400根菌毛,主要由亚单位菌毛蛋白构成,分子量为17、27kD,能产生粘附素。
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可以检测尿液、前列腺液、精液等泌尿生殖系统液体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帮助医生诊断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
下面我们对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一、细菌检测结果分析细菌在泌尿系统感染中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细菌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葡萄球菌等。
细菌检测结果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
定量结果表示每毫升尿液中含有多少菌落数,一般来说小于10³CFU/mL是正常的,大于10⁴CFU/mL表示有感染症状。
定性结果表示是否检测到了某种细菌。
阳性结果说明有该种细菌感染,阴性则说明未检测到。
如果细菌检测结果为阳性,应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真菌感染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相对较少见,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有真菌感染者来说,也容易感染泌尿系统。
真菌检测结果可以分为培养和PCR两种方式。
培养法需要时间长、操作繁琐,一般不太适合临床实验室。
PCR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出真菌DNA,灵敏度高,常常被用来检测严重感染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真菌的存在。
病毒检测结果可以用PCR、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
泌尿系统感染中常见的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
近年来,随着HPV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有望在未来得到有效控制。
四、结论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结果可以帮助诊断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指导医生进行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对于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同时,也应该注意预防,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性行为中的不良行为,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尿路感染病原微生物检测尿路感染是一种较为很常见的严重,同时也属于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系统感染主要是由于泌尿系统遭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并且其在尿中繁衍生殖,进而使泌尿道黏膜产生炎症。
尿路感染通常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以及下尿路感染,其中上尿路感染带来的危害较大,发病人群多为婴幼儿,当上尿路感染病情较为严重的时候,往往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性高血压等病症。
当尿路感染发病时往往会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这种病发病时较为突然,当女性发病时多与性活动有关系,这种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痛、以及膀胱区或者阴部不适以及尿道有灼烧的感觉。
而这其中,尿频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严重的患者也可能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
而有的患者也会出现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有血尿甚至全程血尿的现象。
这是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这种病症主要存在两种发病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感染的症状。
其中泌尿系统的症状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膀胱刺激征等,同时也会有血尿的出现。
而全身感染的症状主要的临床表现则为寒战、头痛,有高烧的症状出现,以及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同时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及血沉积较快的情况出现。
(3)无症状菌尿。
这一种病症是一种隐匿性的尿路感染病症,多见于年老的女性以及妊娠期的妇女,当患有该病的时候患者没有任何的尿路感染症状,而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4)复杂性尿路感染。
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同时常常会有由感染以及治疗风险失败的病症出现,同时也可能会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以及腰背部疼痛的症状出现,不过这些症状因人而异,有人也有可能没有这种病症出现。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出现通常也会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等,而由这种病所导致的后遗症也是较多的,其中作为严重的后遗症就是尿脓毒血症和肾功能衰竭,这两种病症会有致命的风险。
上述可以看出,当患有尿路感染的时候对人们的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工作人们也不可以掉以轻心,而由于尿路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所以对尿路感染的病原进行微生物检测是十分必须的,以判断其为那种菌种,为后续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支原体是什么微生物在我们周围的微观世界里,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它们可能是细菌、病毒、真菌等等,其中一类被称为支原体。
支原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引起了科学家和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带您了解支原体这一神秘的微生物领域,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防治相关疾病。
一、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1.细胞结构与形态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微生物,其直径约为0.1-0.3微米。
由于缺乏刚性的细胞壁,它们具有可塑性和多样性的形态,可以是球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支原体的细胞膜是由磷脂、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双层脂质膜,起着保护细胞内容物和调节物质进出的作用。
支原体内部含有基因组、核糖体等细胞器官,但相较于其他真核生物,其基因数量较少。
2.生长与繁殖特点支原体以寄生生活方式在宿主细胞中生长繁殖,这是因为它们不能自行合成许多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
支原体在宿主细胞内通过吸收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等营养物质,实现自身的生长。
支原体繁殖采用二分裂的方式,将细胞内的基因组复制后,分为两个独立的细胞。
由于支原体缺乏某些酶,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3.与宿主细胞的关系支原体与宿主细胞存在密切的关系。
当支原体进入宿主体内时,它们通过自身表面的黏附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一些支原体还能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进行生长和繁殖。
支原体感染会导致宿主细胞功能紊乱,甚至引发细胞凋亡。
此外,支原体还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二、支原体感染的途径及传播1.感染途径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
在气溶胶形式的飞沫中,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可将支原体带入周围空气中。
当健康人吸入这些被支原体污染的飞沫时,就可能导致感染。
此外,支原体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如手部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表面,再触摸口鼻等黏膜,也容易造成感染。
2.传播途径支原体的传播主要依赖于近距离的人际接触,尤其是在密闭、拥挤的环境中,例如家庭、学校、机关单位和医疗机构等。
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中山市天洋电子生物传感器有限期公司提供的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
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检出率为61.7%,其中Uu培养阳性率73. 6%,Mh阳性率9.3%,Uu和Mh14.1%。
药敏结果表明,UU和MH的药敏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药敏试验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甲砜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美满霉素。
而Uu和Mh混合感染耐药率较高。
结论对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对临床诊断和指导用药十分重要。
【关键词】支原体培养药敏支原体是一群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缺乏细胞壁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原核细胞微生物,是成人泌尿生殖道一种常见的寄生微生物,分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多种疾病,也是女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原体,并与男性不育和女性不孕有关,可引起习惯性流产等疾病。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混合感染、反复感染等原因,支原体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且耐药性在不断改变。
我们对我院临床上1004例男女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及耐药分析。
以了解支原体感染情况和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来我院妇科、泌尿科就诊患者,共1004例,其中宫颈分泌物868例、精液83例、前列腺液32例、尿道分泌物21例。
男性136例、女性868例。
1.2 标本采集女性病人用无菌拭子取宫颈分泌物,男性病人取按摩后前列腺液、精液,用无菌棉拭子取尿道分沁物放无菌管内立即送检。
1.3 试剂和仪器中山市天洋电子生物传感器有限期公司提供的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仪器为广东省医疗器械厂提供的LRH150B型生化培养箱。
1.4 方法严格按试剂盒内操作手册进行。
女性支原体感染该怎么办怎么治疗好?支原体比细菌小,比病毒大而结构复杂,它在性成熟女性生殖道中的分离率非常高。
女性阴道内并不是一个绝对无菌的环境,大概有20多种微生物在阴道内生存。
正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得阴道保持了正常的生态环境。
女妇科体检的正常人群中有60.9%的宫颈支原体阳性率,而这些女性没有任何症状。
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则由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
成人男性的感染部位在尿道粘膜,女性感染部位在宫颈。
女性阴道里的支原体,全名解脲支原体,就是人类泌尿生殖道里很常见的一种微生物。
通常解脲支原体只能粘附在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表面引起细胞损伤,在女性引发以子宫颈为中心扩散的生殖系炎症,在男性则可以侵犯尿道及前列腺引发附睾炎或粘附于精子表面,阻止精子运动、使精子受损畸变和干扰精卵结合,引发不育不孕、胎儿畸形。
所以,必须夫妇同步治疗。
在中医看来支原体感染是由湿热之邪入侵下焦所导致的,而当湿热之气阻滞脉络,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时,患者还会出现“热、肿、痛”的症状,所以中医认为在治疗此病时首先就需要药物具有清热利湿和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此外,当支原体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时,其还会引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由于男性的泌尿生殖系统是相通的,所以男性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常会并发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睾丸炎等,而女性患者则多会出现生殖系统炎症,如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
当支原体感染合并有泌尿系统疾病时,就会导致患者产生尿频、尿急等排尿不适的症状,而这些症状是中医“淋症”的范畴。
女性若感染支原体可服用妇炎丸来断根,此中药配方不仅能够针对性的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其引发的多种并发症,而且在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调节内里、平衡气血、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我地区解脲支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方法采用珠海黑马试剂厂提供的试验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
结果64例支原体培养标本中28例阳性,其中Uu+Mh混合感染3例,单纯Uu阳性19例,单纯Mh阳性6例。
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明显高于人型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及阿奇霉素敏感性较高,对克林霉素、司巴沙星、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差,由此可指导临床选择药物。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支原体是一群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缺乏细胞壁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原核细胞微生物,是成人泌尿道一种常见的寄生微生物。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支原体(Uu)可导致生殖系统感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多种疾病,也是女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原体,并与男性不育和女性不孕有关,可引起习惯性流产等疾病。
我们细菌室从2004年至2006年对皮肤科、妇科、泌尿科64例具有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Uu和Mh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我院妇科、泌尿科、皮肤科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无分泌物时可采用无菌管留取中段尿液10ml。
男19例,女45例,年龄15~57岁。
1.2 试验由珠海黑马生物工程试剂厂提供的培养液试验盒。
原理:Uu具有脲酶分解尿素产生NH3,Mh具有精氨酸脱羧酶分解精氨酸产生NH3。
使培养液的PH升高,可根据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定结果。
药敏试验板上包被有9种抗生素,若所测的支原体对包被的抗生素敏感,其酶活性受到抑制,不引起颜色变化。
1.3 方法男性用无菌棉拭子取尿道分泌物,无分泌物时,需用无菌方法留取中段尿液,女性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取培养液及试验板,用无菌吸咀吸100 μl培养液加入对照孔,将标本接种于剩余培养液中每孔100 μl,轻震试验板,使包被的物质溶解,然后所有的微孔均加2滴矿物油,将试验板加盖后置培养箱中,35℃~37℃培养24~48 h,观察培养及药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