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6.59 KB
- 文档页数:2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比较早期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保乳术是早期乳腺癌患者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术后放疗是常规的辅助治疗手段。
近年来,大分割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应用逐渐增多,与常规放疗相比,其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
我们将从大分割放疗的安全性方面进行分析。
大分割放疗是一种精准放射治疗技术,相比于常规放疗,其能够更精确地定位肿瘤区域,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从而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
研究表明,大分割放疗在保护心脏和肺部组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降低了放疗对心脏和肺部的损伤风险。
大分割放疗能够更好地避免对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更加符合保乳术后患者对美观的要求。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大分割放疗相比于常规放疗具有更佳的优势。
我们将从近期疗效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近期疗效主要包括肿瘤的控制和患者的生存率。
研究发现,大分割放疗在肿瘤的控制方面与常规放疗并无明显差异,两者的肿瘤控制率相近。
而在患者的生存率方面,一些研究表明,大分割放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其是在降低心脏剂量的情况下,其生存率优势更加显著。
这与大分割放疗在保护心脏和肺部组织方面的优势密切相关。
从近期疗效的角度来看,大分割放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优于常规放疗的表现。
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具有更佳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需要指出的是,大分割放疗相对于常规放疗来说,其费用较高,治疗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和设备支持。
在具体选择治疗方式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医疗资源的分配以及医疗团队的技术水平等因素。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具有更佳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具体选择治疗方式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比较1. 引言1.1 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和常规放疗进行安全性和近期疗效的比较。
通过对这两种放疗方式的定义、安全性比较、近期疗效比较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权威的治疗选择参考。
我们还将展望大分割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临床前景,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指导,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提供更多选择和希望。
1.2 研究背景保乳术后放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传统的常规放疗方式包括整个乳房或者乳腺区域的放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辐射面积大、毒副作用严重等问题。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在安全性和近期疗效上的差异。
通过比较两种放疗方式的安全性和疗效,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评估大分割放疗和常规放疗在术后安全性上的差异,包括术后合并症率、生活质量等指标;比较两种放疗方式对乳腺癌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的影响,包括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等指标;探讨影响两种放疗方式疗效差异的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我们希望能够为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具有说服力和前瞻性的临床证据,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正文2.1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和常规放疗的定义早期乳腺癌是指肿瘤局限于乳腺,未侵犯胸壁肌肉或淋巴结的一种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保乳术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一种手术方式,通过保留患侧乳房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保乳术后的放疗是为了进一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的风险。
大分割放疗是相对于传统放疗而言的一种新型放疗方式。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比较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选择保乳手术进行治疗。
然而,保乳手术后的放疗方案一直是临床上争议的焦点之一。
传统的常规放疗方案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心脏、肺部和皮肤造成的放射性损伤等。
而大分割放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放疗技术,已经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关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在保乳术后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因此,有必要进行一项系统性的研究来评估这两种放疗方案的优劣势,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和常规放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治疗方案选择。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分割放疗在保乳术后的应用可行性,并进一步比较它与常规放疗的优劣势,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规放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大分割放疗在保乳术后的可行性,比较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的优劣势,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依据。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大分割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优化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放疗策略,减少患者的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意义早期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保乳手术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在进行保乳手术后,放疗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放疗治疗时,选择合适的放疗方案至关重要。
大分割放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式,相比于常规放疗具有更精准的照射范围和更高的放射剂量,可以有效减少肿瘤残留细胞,提高治疗的疗效。
保乳手术加电子线boost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后加用放疗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放疗组42例,未放疗组20例,两组术后均进行正规的化疗,术后从生存率、有无局部复发和有无远处转移等方面进行评估。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术后随访。
放疗组5年生存率95.2%、局部复发者占4.8%、远处转移占2.4%;未放疗组5年生存率80%、局部复发者占35%、远处转移占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保乳手术行切缘快速冰冻检查,切缘均为阴性。
首先可在超声辅助下标记皮肤肿瘤的边界和至少距离肿瘤边缘1 cm以上的乳腺切除范围,根据肿瘤位于乳房上部和下半部时,选择与乳晕平行沿皮纹的弧形切口和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皮肤切开后向两侧锐性分离。
以肿瘤为中心,整块切除肿瘤及周围2.0 cm以上的正常组织及胸大肌筋膜,要求肿瘤切除须完全,并多处取材送检,术中须避免切成漏斗状,切下肿瘤行前哨淋巴结检查,若为阳性则清扫腋下淋巴结。
如果术中发现肿瘤接近或侵犯胸大肌筋膜,应将相应局部胸大肌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常规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负压吸引。
肿瘤切除后留置金属标志为术后放射治疗时瘤床补量照射作参考。
1.2.2 放疗和化疗所有患者手术后均行化疗治疗,全组病例手术后1周行化疗方案包括CAF(环磷酰胺+ 阿霉素+5氟尿嘧啶)或TA(阿霉素+多烯紫杉醇)方案,每3周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
放疗组术后3周接受放疗,对残乳进行放疗,以电子线boost DT 50 Gy,瘤床追加10 Gy[2];锁骨上部总量DT 50 Gy/25 f/5 w。
有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除照射全乳腺外,常规用电子线混合照射患侧锁骨上淋巴引流区,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化疗方案完成后服用三苯氧胺20 mg/d,连用5年。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方式的副反应及近期疗效临床报道【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不同放疗方式的副反应及近期疗效比较。
方法:对106例保乳手术(局部乳腺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术)后早期乳腺癌病人实施术后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
结果: 10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术后放疗均恢复良好,无局部复发及转移患者。
调强放疗组有13.2%的患者出现2级皮肤反应,无发生3级及3级以上皮肤反应的患者,而三维适形放疗组出现2级皮肤反应患者为14.7%,发生3级及3级以上皮肤反应的患者3例。
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电子线和调强放疗+电子线相似的生存率,均是有效、安全放疗方法。
应用调强放疗可降低相关急性皮肤反应和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90-02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增长迅速,发病年龄也日渐年轻化,已成为城镇女性居民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
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在内的全部乳腺、胸肌及区域淋巴结的乳癌根治术是传统的首选术式,由于乳腺癌是全身系统性疾病,单纯手术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率较前提高,多项临床研究提示,保乳手术和根治术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保乳手术加放疗等综合治疗为国际标准治疗模式[1]。
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局部高危区域复发率,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是目前主要的放疗方式。
两者在剂量学上均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而调强放疗能显著降低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急性2 级及2级以上皮肤反应的发生率[2]。
2009年 7 月至2012 年 6 月我院106例早期乳癌患者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方式的副反应及近期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入组标准:均在我院行保乳手术及术后放疗的女性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癌;术前未接受过化疗放疗或其他抗肿瘤治疗;经钼靶x 线摄片均为单发肿物;按2010年第7版ajcc乳腺癌tnm术后分类及分期标准为pt1-2n0-1m0;kps评分≥70;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前触诊患者腋窝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术后淋巴结阳性个数0.05,见表2。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比较早期乳腺癌是指在乳腺组织内发现的肿瘤,通常在乳腺组织内的一处肿块。
早期乳腺癌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手术后常规的治疗方式是接受放疗。
对于保乳手术后的放疗方式,目前有两种常见的选择,一种是大分割放疗,另一种是常规放疗。
那么这两种放疗方式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有何差异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大分割放疗是指在保乳手术后,通过高能量的射线进一步杀灭癌细胞的放射治疗方式。
与常规放疗不同,大分割放疗是在癌旁组织上方和下方各加10mm的边缘,以减少乳房癌复发的概率。
而常规放疗则是将全乳房进行均匀的照射,包括手术后瘢痕和原乳腺组织。
安全性方面,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大分割放疗在保留乳腺形态的可以减少对心脏、肺部等重要脏器的辐射损伤。
大分割放疗是一种局部放疗,辐射范围小,周围正常组织受损较少。
而常规放疗的辐射范围大,容易对周围组织造成伤害。
从安全性上讲,大分割放疗更加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在近期疗效方面,研究显示,大分割放疗在提高保乳手术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乳腺癌复发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一项针对600名患者的研究发现,在接受大分割放疗的患者中,5年生存率高达96%,而在接受常规放疗的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92%。
这表明大分割放疗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
虽然大分割放疗在安全性和近期疗效上都表现出了优势,但其并非没有缺点。
大分割放疗需要精确测量,对放疗设备的要求也更高,而且治疗过程中也更容易受到患者的晃动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一些技术条件较差的医院或者患者个人情况不适合接受大分割放疗的情况下,常规放疗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保乳手术后的放疗时,大分割放疗和常规放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从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来看,大分割放疗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提高生存率和减少复发率。
在实际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综合考虑技术条件、患者偏好以及医疗资源等因素,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196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8月 A 第 7 卷第 22期Aug. A 2019 V ol. 7 No. 22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疗效陈俊婷(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肿瘤科,江苏 溧阳 213300)【摘要】目的 观察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乳腺癌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乳腺改良根治术,观察组行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生存、肿瘤复发与转移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生存率、肿瘤转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可明显减少乳腺癌患者复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放射治疗;乳腺改良根治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2.196.02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攀升,如患者确诊为乳腺癌,必须给予及时的治疗,因为癌细胞繁殖速度很快,一旦延误治疗时机,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当前乳腺癌的常用疗法为改良根治术,但是临床实践证实该术式疗效不佳,保乳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成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保乳手术+放射治疗,现在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其中,观察组年龄29~44岁,平均(36.29±5.72)岁;对照组年龄28~45岁,平均(37.37±5.86)岁。
探讨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手术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影响【摘要】目的分析保乳手术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进行,按照患者住院的时间均分,两组各36例。
其中,通过根治手术治疗的为参照组,通过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护理工作的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有效性的对比上无差异(P>0.05),患者的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对比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上升,且研究组更高,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保乳手术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且患者在术后的生存质量较高,患者对治疗结果较为满意,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保乳手术;放射治疗;乳腺癌;治疗效果;生存质量[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and quality oflife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72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36 cases in each group. Among them,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radical surgery,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by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P > 0.05),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but it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is higher, patient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the treatment results, which has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radiotherapy; breast cancer; therapeutic effect; quality of life乳腺癌是当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妇科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早期积极的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的质量,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1-2】。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切除,并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术后借助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对其进行辅助,并随访1~5年。
结果 4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6例,分别为术后切口血肿和淋巴液漏,后经过相关处理得以有效治疗;患者3年生存率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和95.2%;外形效果优良的患者20例,占47.6%。
结论对保乳手术的相关指征进行掌握,并确保术后综合治疗的有效实施,可进一步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合理治疗,并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保乳手术;乳腺癌;综合治疗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不再是乳腺癌治疗关注的唯一问题,而生存质量的提升则成为更为重要的内容[1]。
在医疗手段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保乳手术的实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此,我院对4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保乳手术的治疗,术后并进行了综合治疗加以辅助,在具体的实施操作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2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1.8岁;病变位于左侧乳房及右侧乳房的患者分别为18例和24例。
肿瘤与乳晕边缘的距离>2 cm,其中15例位于外上象限、12例位于内上象限、8例位于内下象限、7例位于外下象限。
依据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标准,42例乳腺癌患者中,ⅰ期患者21例,ⅱa期患者15例,ⅱb期患者6例。
病理类型:单纯癌7例、浸润性小叶癌15例、浸润性导管癌20例。
pr阳性与er阳性患者分别28例和25例;两者均阳性者12例。
1.2 方法广泛切除患者的肿瘤,并对腋淋巴结进行清扫。
在肿块上方,设置放射性梭形切口,游离皮下后扇形切除肿块下胸大肌筋膜及25%腺叶,肿块与腺叶的正常距离确保在2 cm以上,不对乳腺组织断面进行缝合,确保乳头的位置能够正常。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护理及临床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与适型调强放疗的护理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从本院2018年1月-2018年8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适型调强放疗,观察组给予大分割调强放疗。
结果:观察组放疗后,出现1度皮肤反应15例,占27.91%,2度皮肤反应6例,占13.95%;同时,放疗患者护理非常满意88.90%,一般满意10.50%,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结论:经过护理后大分割放疗发生皮肤反应的程度明显比常规适型调强放疗的皮肤反应要轻,且能够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提升护理满意度,皮肤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适形调强放疗。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适形调强放疗引言:早起乳腺癌保乳术后治疗,是当前乳腺癌早期患者,理想治疗的主要措施,而且术后放疗在保乳治疗期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研究表明,患者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可有效减少大分割放疗对皮肤损伤。
由此,本文从本院2018年1月-2018年8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对比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与适型调强放疗的护理及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8年1月-2018年8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
实验经本院伦理学会批准,且患者、家属均有知情权,患者自愿签订志愿书。
患者一般资料: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27.66±1.03)岁。
病程:1-3年,平均病程:(1.23±0.11)。
治疗情况:I期患者49例,II期患者37例。
髓样癌8例,导管内癌15例,浸润性导管癌63例。
患者术后均半年内,均接受放疗治疗。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表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适型调强放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大分割调强放疗,行放疗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适型调强放疗护理:护理人员按照放疗患者临床护理一般要求,为患者提供化疗后,巩固治疗药物,并每周一次血常规等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