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霍小玉传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60
读《霍⼩⽟传》解读现代爱情观《霍⼩⽟传》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
讲述了霍王之⼥霍⼩⽟,因其母是霍王侍婢,地位低下,⼩⽟终被众兄弟赶出王府,沦为妓⼥。
她与出⾝名门望族的陇西才⼦李益欢会之初,即已从以往的遭遇预感到⾃⼰“⼀旦⾊衰,恩移情替”的命运,因此“极欢之际,不觉悲⾄”,只求与李益共度⼋年幸福⽣活,⽽后任他“妙选⾼门,以谐秦晋”,⾃⼰则⽢愿出家为尼。
然⽽,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她的幻想,使她连这样⼀点微⼩的希望也难以实现。
曾发誓要与⼩⽟“死⽣以之”的李益⼀回到家就背信弃约,选聘甲族卢⽒为妻。
⼩⽟相思成疾,百般设法以求⼀见,李益总是避不见⾯。
最后⼀黄衫豪⼠“怒⽣之薄⾏”,将李益强拉到⼩⽟处,⼩⽟悲愤交集,怒斥李益,死后变为厉⿁,屡屡破坏李益婚姻。
这是⼀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古往今来,同情霍⼩⽟,斥责李益背信弃义,始乱终弃者有之。
但是今天再读这则故事,便联想起现在社会的爱情,有⼏个爱情观需要商榷。
⼀、⼀见钟情⽂章中讲到:“母⼥相顾⽽笑,遂举酒数巡。
酒阑,及瞑,鲍引⽣就西院憩息。
闲庭邃宇,帘幕甚华。
鲍令侍⼉桂⼦、浣沙与⽣脱靴解带。
须臾,⽟⾄,⾔叙温和,辞⽓宛媚。
解罗⾐之际,态有馀妍,低帏昵枕,极其欢爱。
”此时,霍⼩⽟和李益只是见过⼀⾯便相许终⾝。
这种情况在古代多有发⽣,但在现在多是不明智的。
虽然霍⼩⽟仰慕李益才学,李益却只爱霍⼩⽟的美⾊。
“⼩娘⼦爱才,鄙夫种⾊。
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在读者看来,李益看重的只是霍⼩⽟的外表,⽽不是其他,⽽美貌终究是会伴随岁⽉的流失⽽消逝的。
在双⽅还没⾜够的时间相互接触和了解的情况下,两个⼀见钟情的年轻⼈便同床共枕,这在现代的爱情观看来,和“⼀夜情” 没有多⼤的差别。
在等级观念不平等的旧社会,这种不正规的结亲⽅式注定了爱情的悲剧。
⼆、患得患失“中宵之夜,⽟忽流涕。
”此处,霍⼩⽟患了爱情的⼤忌,在两个⼈“极欢之际”还要“不觉悲⾄”。
不过这⾥霍⼩⽟的患得患失是可以理解的。
她本是霍王婢⼥所⽣,霍王死后,以庶出被逐,沦落为娼。
浅析《霍小玉传》的悲剧意蕴《霍小玉传》讲述的是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悲剧。
新中进士的名门公子李益,在京候职期间,觅得才貌双全的霍小玉。
两人相爱相欢两载,益离京任职,分离前立下誓不相舍的誓言。
可是回到家中却从母命与高门卢氏女定下婚约,违了小玉之约,益自觉羞愧,避而不见小玉。
小玉忧思成疾,在一位豪士的帮助下,终与李益见上一面,痛斥李益一番后,气结而亡。
死后作祟李益妻妾,益三取不谐。
“艺术上的悲剧是现实生活中悲剧的反映和典型化”,①透过作品的悲剧意蕴我们能够看到它所折射出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悲剧。
小玉为爱情为梦想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是无可非议的悲剧人物。
而李益由于种种原因,不得实现自己的诺言,葬送了别人的美好爱情,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婚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个悲剧人物。
体味其中的悲剧意蕴,有着深广的社会意义。
一、霍小玉之悲霍小玉从一上场开始,就在一步步演绎着她的悲剧人生,向读者昭示着冷酷的社会现实。
从小玉的出身与遭遇来看,小玉本是霍王小女,“王甚爱之”可父王刚一断气,就被兄弟扫地出门,只因她“出自贱庶”。
可见人情之冷漠。
母女无以生存,小玉竟沦落为了娼妓。
出身高门显贵,命运亦不过如此,贫民之孤儿寡母的命运就更难以想象了。
足见世态之炎凉!沦为娼妓,已为小玉的人生打上了悲剧的烙印,及至爱上“门族清华”的李益,这一悲剧的烙印就更加深重了。
且看作品是如何将悲剧步步向前推进的:“资质浓艳”,“事事过人”的小玉对爱情充满了希望,一心想寻求一位“格调相称”的“好儿郎”,而“少有才思”的才子李益正欲“思得佳偶,博求名妓”,在媒婆鲍十一娘的穿针引线下,二人一拍即合。
郎才女貌,二美相聚,这本是令人欣喜的事。
可就在这“极欢之际”,小玉却“不觉悲至”,道出了她内心的隐忧:“妾本倡家,自知非匹。
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
”“良宵一刻值千金”,中宵之夜,小玉的内心却是如此的悲凉,头脑确是如此的清醒,哪里像是一个十六岁的风尘女子!“生闻之,不胜感叹”,读者听之,又何尝不悲不叹!悲剧继续向前推进着:李益的登科授职,使得两年的幸福生活很快终结。
浅析霍小玉的悲惨结局作者:张倍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1期摘要:《霍小玉传》是唐传奇中最经典的篇目之一,霍小玉是此篇传奇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温柔善良且坚韧刚强的封建女性形象,她的悲惨结局令人唏嘘,霍小玉的命运悲剧与李益的神经症人格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她本身的双重性格息息相关。
关键词:神经症人格;双重性格;悲惨结局作者简介:张倍倍(1994-),女,山东滨州人,鲁东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2蒋昉的《霍小玉传》是唐传奇中写得最好,最感动人的篇章。
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评价说:“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
此篇(即《霍小玉传》)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哀。
”因此,《霍小玉传》的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此前有很多学者着重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霍小玉的悲惨结局,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着重从李益和霍小玉两人性格方面进行阐释、研究其悲惨结局产生的原因。
一、李益的神经症人格李益是唐代官宦家庭的贵族子弟,受封建家庭制度的影响颇深,加之唐代是一个很重门阀的社会,婚姻上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础上更加讲究门当户对,贵族之间的联姻现象较为普遍。
《旧唐书高士廉传》载太宗说:“衹缘齐家惟据河北,梁陈僻在江南,当时虽有人物,偏僻小国,不足为贵,至今犹以崔、卢、王、谢为重,……见居三品以上,欲共衰代旧门(按指山东旧氏族)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压抑)。
”可见当时同高门大族结婚,尤其是崔、卢两姓,既是一种荣耀,也有利于自己今后的仕途。
因此当时李益的母亲“未至家中,太夫人已与商量表妹卢氏,言约已定”时,李益“逡巡不敢辞让,遂就礼谢。
”李益之所以不惜远涉江淮,多方告贷,以求婚于卢氏,即由于此。
这是李益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除此之外,唐代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即疏,何宜配合。
《霍小玉传》赏析自古红颜多薄命——读《霍小玉传》有感“我是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
”读到此句,不禁为霍小玉动容,自古红颜多薄命,霍小玉无疑是古时痴心悲情女子的代表。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霍小玉是否后悔过与李生的相遇相爱我们无从得知,但在死后却依然纠缠着负了她的李生,化成厉鬼纠缠着李生,可见其痴情本色。
李生爱她吗,她是值得的,这个连阅人无数的鲍十一娘都惊为仙人的女子,这个温婉之至的女子自然是值得的被爱的,李生初见她时“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在中宵之夜,面对小玉的哭诉,他誓曰“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那时的他自然是爱她的,只是这爱,在世俗的门第之见与自己的仕途之中被消磨掩盖了。
我们不能说李生负心,只能说他爱小玉爱的还不够深,他亦真亦假的态度加重了霍小玉的悲剧色彩,揭示了阶级对立造成的悲剧。
俩人尚未开始之时,霍小玉便知自己为妓女,中宵之夜自己说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松萝,无托,秋扇见捐。
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她清楚自己同李生地位的悬殊,也只李生早晚会离她而去,却仍义无反顾的爱上没有结果的人。
在李生要离去之时,为了李生的前途,她未苦苦纠缠,只提出八年之约“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
犹有八岁。
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
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
”深爱至此,只可惜,这小小的八年相守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小说最后,她“含怒而视”,她要看透他究竟长得什么心肝。
她恨,恨李生的薄情,也恨自己的痴情,便有了开头一句“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
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慈母在堂,不能供养。
绮罗弦管,从此永休。
征痛黄泉,皆君所致。
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字字珠玑,指控李生负心之罪,悲愤沉痛,斩钉截铁,李生不内疚悲痛,谁能容。
而负心人李生也未能获得幸福,他为小玉“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以后又到墓地“尽哀而返”,但即使如此,小玉只是感叹却未原谅他,仍报复于他与他的妻妾,却没有报复他于仕途,让他不能再爱上他人,此种爱惊天地泣鬼神,霍小玉后来化成厉鬼复仇,丝毫不让人觉得其可恨,反而有种大快人心的快感,也更让人怜这个敢爱敢恨的女子。
霍小玉传等著名的唐传奇小说赏析篇一:唐传奇《霍小玉》赏析唐传奇《霍小玉》赏析摘要:唐传奇是我国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文学体裁。
它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特别是一系列女性形象更是光彩夺目。
唐朝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质基,因而整个社会的风气较之其他的朝代社会风气更为开放和自由。
突破了“女便是德”的传统论调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
霍小玉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从上上折射出深厚的内蕴。
关键词:唐传奇;霍小玉;形象内蕴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21)-06-0-02唐传奇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一系列女性形象更是光彩夺目,《霍小玉》中的霍小玉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她的美丽、痴心以及对于爱情的义千百年来感动着众多的读者。
使读者为她的爱情悲剧而悲戚难抑,正如胡应麟:“唐人小说记闺阁事,绰约有情致。
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
”霍小玉出生在霍王府并且受到霍王的喜爱,然而霍王爷去世后却被王府以其母亲出身由赶出了王府沦为娼妓。
但是霍小玉并没有因此而堕落,尽管成为地位低下的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清白和人格的尊严。
在爱情方面霍小玉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想“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
这就触犯了唐朝的婚配标准,唐代有“当色为婚姻律令,唐律中说的很明白:“诸杂户不得与良人为婚,违者杖一百。
官户篇二:唐代小说鉴赏--霍小玉传《霍小玉传》――穿越千年的凄美恋歌唐代,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吸引了几乎每个文学学者的心。
因为这里不仅满足了我们那点小小的虚荣心,更重要的是这个朝代确实人才辈出,不仅有政治奇才,军事大将,更有一批在文学史上永远闪耀光芒的人物。
说起唐代文艺上的成就,我们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诗――唐诗。
可能也因为唐诗的光芒太盛,让我们只看到了光芒照耀下的钻石,却忽视了光环旁边的那颗纯净的璞玉。
其实唐代也是小说繁荣的时代,这时候的小说也集前世之大成,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例如我们熟知的《太平广记》中的很多故事,大都堪称经典。
凄婉欲绝的《霍小玉传》作为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霍小玉传》将唐传奇中描写爱情悲剧题材作品的艺术水平推到了极致。
小说选择了懦弱才子与多情妓女这种具有代表性的悲剧爱情模式,旨在揭露唐代上层社会男女爱情关系的真实状态。
这篇小说也是中国小说中表现男子薄情背约致使女子惨死的最早作品。
霍小玉是作者施以浓墨重彩的人物,她和才子李益相恋,后被抛弃,而成为悲剧人物。
李益并非与她逢场作戏,相反,倒是真心喜爱她的。
但在当时的上层社会,男子娶妻是非常讲究门第的,寒门士子只有娶了名门望族之女才能立身仕途,飞黄腾达。
霍小玉原本是养尊处优的金枝玉叶,是众多才子追慕的对象,但父亲刚死,她就被兄弟逐出家门,沦落为娼妓,悲惨的身世使她的感情经历也注定因此而不平坦。
李益贵为陇西李氏,而霍小玉是卑贱的妓女,这就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霍小玉真正的悲剧人生,是在她爱上李益那一刻开始的。
更具悲情的是,她深知由于门第不当,自己与李益最终结合是无望的,所以她对自己与李益的感情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妾本倡家,自知非匹。
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
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因此她为自己的幸福只定下了八年之期,期望“一生欢爱,愿毕此期。
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
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
”但上天连这一点愿望也不让她实现,爱情开始时的山盟海誓最终都没能敌过爱人怯懦绝情的灵魂。
李益一回到家就背信弃义,选聘门第较高的卢氏女子为妻,他对霍小玉避之唯恐不及,这个薄情男子亲手断送了多情的霍小玉最后一丝希望。
悲剧的力量在霍小玉对李益的血泪控诉中达到顶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
征痛黄泉,皆君所致。
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这是痛彻心扉的血泪控诉,也是凄怨哀婉的复仇意绪,更是一位备受欺凌的弱女子对于爱人绝情和社会不公的最后反抗。
【唐人傳奇】蒋防《霍小玉传》(附译文)【唐人傳奇】蒋防《霍小玉传》(附译文)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擢”原作“推”,据明抄本改)第。
其明年,拔萃,俟试于天官。
夏六月,至长安,舍于新昌里。
生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先达丈人,翕然推伏。
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谐。
长安有媒鲍十一娘者,故薛驸马家青衣也,折券从良,十余年矣。
性便僻,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抉策,推为渠帅。
常受生诚托厚赂,意颇德之。
经数月,李方闲居舍之南亭,申未间,忽闻扣门甚急。
云是鲍十一娘至。
摄衣从之,迎问曰:“鲍卿,今日何故忽然而来?”鲍笑曰:“苏姑子作好梦也未?有一仙人,谪在下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
如此色目,共十郎相当矣。
”生闻之惊跃,神飞体轻,引鲍手且拜且谢曰:“一生作奴,死亦不惮。
”因问其名居,鲍具说曰:“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
母曰净持,净持即王之宠婢也。
王之初薨,诸弟兄以其出自贱庶,不甚收录,因分与资财,遣居于外。
易娃为郑氏,人亦不知其王女。
资质秾艳,一生未见。
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
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某具说十郎,他亦知有李十郎名字,非常欢惬。
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已与他作期约,明日午时,但至曲头觅桂子,即得矣。
”鲍既去,生便备行计。
遂令家僮秋鸿,于从兄京兆参军尚公处,假青骊驹,黄金勒。
其夕,生浣衣沐浴,修饰容仪、喜跃交并,通夕不寐。
迟明,巾帻,引镜自照,惟惧不谐也。
徘徊之间,至于亭午。
遂命驾疾驱,直抵胜业。
至约之所,果见青衣立候,迎问曰:“莫是李十郎否?”即下马,令牵入屋底,急急锁门。
见鲍果从内出来,遥笑曰:“何等儿郎造次入此?”生调诮未毕,引入中门。
庭间有四樱桃树,西北悬一鹦鹉笼,见生入来,即语曰:“有人入来,急下帘者。
”生本性雅淡,心犹疑惧,忽见鸟语,愕然不敢进。
逡巡,鲍引净持下阶相迎,延入对坐。
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唐传奇《霍小玉》赏析摘要:唐传奇是我国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文学体裁。
它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特别是一系列女性形象更是光彩夺目。
唐朝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质基,因而整个社会的风气较之其他的朝代社会风气更为开放和自由。
突破了“女便是德”的传统论调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
霍小玉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从上上折射出深厚的内蕴。
关键词:唐传奇;霍小玉;形象内蕴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唐传奇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一系列女性形象更是光彩夺目,《霍小玉》中的霍小玉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她的美丽、痴心以及对于爱情的义千百年来感动着众多的读者。
使读者为她的爱情悲剧而悲戚难抑,正如胡应麟:“唐人小说记闺阁事,绰约有情致。
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
”霍小玉出生在霍王府并且受到霍王的喜爱,然而霍王爷去世后却被王府以其母亲出身由赶出了王府沦为娼妓。
但是霍小玉并没有因此而堕落,尽管成为地位低下的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清白和人格的尊严。
在爱情方面霍小玉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想“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
这就触犯了唐朝的婚配标准,唐代有“当色为婚姻律令,唐律中说的很明白:“诸杂户不得与良人为婚,违者杖一百。
官户女者,亦如之。
良人娶官户女者,加二等。
即奴婢私嫁女与良人为妻为妾者;知情娶者,与同罪。
各还正之。
”霍小玉不会不知道这一条律令,然而她却有“当色为婚”的婚姻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所希望的两情相悦自由结合的爱情。
霍小玉还有着先进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她与李益做的八年的约定是追求的“一夫一妻”生活。
在那个男人都妻妾成群女人也不以为意的年代,霍小玉能有如此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霍小玉身上的反抗意识,一种不屈服命运安排意识。
被赶出王府却依然自尊自爱,在遭遇爱情背叛后不是哭哭啼啼、悲悲切哀怨怨,也不想崔莺莺一样逆来顺受。
她以一种以往女性少见的决绝的姿态去人李益进行报复,以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霍小玉人物形象分析霍小玉人物形象分析霍小玉,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女主角。
霍小玉的母亲郑净持本是唐玄宗时霍王爷家的歌舞妓,因容貌秀美被霍王爷纳为侍妾。
就在郑净持身怀六甲之时,“安史之乱”爆发,霍王爷战死,王府家人作鸟兽散。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霍小玉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霍小玉人物形象分析《霍小玉传》简单地说描写的是一位女性对爱的追求,原是千金小姐的霍小玉在父亲逝去后,因为“出自贱庶”而被赶出家门,沦为娼门,她美丽聪慧,而且“音乐谏书,无不通解”。
在鲍十一娘的介绍下,她真挚而强烈的爱上了李益并与其共度了两年的快乐时光,可李益中举做官后与卢氏成婚,未能如期与霍小玉见面,霍小玉因想思成疾,含恨而死,死后化成厉鬼,对李益进行了报复。
简单地概述并不能讲出其中的精彩,想必明代著名的学者胡应麟的评论更能说明,“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
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衰。
”读过此作,肯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感慨,对于霍小玉这个人是极深刻的,她这一形象又是不同以往的。
有这样的说法,时代造就人,不同的时代下的人物性格特点也就不一样。
霍小玉的性格形象的确与唐代的时代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代处在具有人类原始的蒙昧阶段,有着野性的粗犷,北朝居于统治地位的少数民族,刚刚从原始社会蜕变出来不久,入主中原后,封建社会传统的男尊女卑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还没有根深蒂固,而唐朝出现了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因此这一时期的女性在男子面前的那种自卑感表现得还不是特别强烈,主人公霍小玉就是处在这样的时代下,她有着同其他女性一样的共性,却又有着独特之处。
1、对爱情表现出超凡脱俗的追求她沦为娼门,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是被绝大多数人看不起的,可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她“不邀财货,但慕风流”,欲求“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这超越了金钱、地位等世俗的东西,而把人的素质、格调等更为根本的东西放在了首位,这说明了霍小玉超前的爱情观,对爱情的真诚与认真,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她与一般娼门是不同的。
唐宋作品《霍小玉传》赏析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蒋防生活在中唐时期。
中唐时期是一个政治腐败、经济衰落、社会动荡、文化思想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动荡的时代。
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特别是以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为主要标志的“安史之乱”,更是对中晚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而这一时期,以中晚唐为背景所产生的一些文学作品,也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对当时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影响。
故事从安史之乱后开始,这时的唐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宦官与外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霍小玉也因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沦为艺妓。
此时霍小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与李益相识相知相爱。
当她遇到李益时,她完全沉浸在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中,最终的结局是被抛而逝的悲剧。
霍小玉仰慕着少有才思,丽词佳句的李十郎,李益自己也“思得佳偶,博求名妓”,因此才有媒婆的穿针引线,他们很快就坠入爱河。
可见当时的士大夫以风流为佳谈,视歌伎为玩物。
然而,两人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李益出身显赫,但没有政治背景和文化修养,他一心想通过做官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地位。
山盟海誓定情之后,李益中了进士,开始步入了宦途,李益的懦弱终是抛弃了霍小玉与母亲订下婚约的卢氏成婚,于是爱情至上的霍小玉病倒了。
产生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唐朝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思想下的社会背景,二是霍小玉把爱情当成了全部,只能依附李益而造成的。
《霍小玉传》最大的特色是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描写。
出生贫贱的歌伎只能是这些纨绔子弟、风流才子的玩物。
霍小玉一开始便不是和门族清华的李益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虽是霍王之女,却沦落风尘,纵使卖艺不卖身,在世人眼里也只是一个低贱的娼门歌伎。
体现了了古代中国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与男权主义的反差。
蒋防的《霍小玉传》中的反映的社会环境与社会风气,与中唐时期有着密切联系,这个时候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它的顶峰。
这时虽然也出现过一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和观念,但总体而言,仍然是一个封建统治极其牢固、封建制度极其腐朽、封建思想极其反动、封建统治极其腐朽、封建经济极端落后、封建文化极端腐朽和封建统治极端黑暗等“八个极端”并存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