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霍小玉传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读《霍⼩⽟传》解读现代爱情观《霍⼩⽟传》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
讲述了霍王之⼥霍⼩⽟,因其母是霍王侍婢,地位低下,⼩⽟终被众兄弟赶出王府,沦为妓⼥。
她与出⾝名门望族的陇西才⼦李益欢会之初,即已从以往的遭遇预感到⾃⼰“⼀旦⾊衰,恩移情替”的命运,因此“极欢之际,不觉悲⾄”,只求与李益共度⼋年幸福⽣活,⽽后任他“妙选⾼门,以谐秦晋”,⾃⼰则⽢愿出家为尼。
然⽽,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她的幻想,使她连这样⼀点微⼩的希望也难以实现。
曾发誓要与⼩⽟“死⽣以之”的李益⼀回到家就背信弃约,选聘甲族卢⽒为妻。
⼩⽟相思成疾,百般设法以求⼀见,李益总是避不见⾯。
最后⼀黄衫豪⼠“怒⽣之薄⾏”,将李益强拉到⼩⽟处,⼩⽟悲愤交集,怒斥李益,死后变为厉⿁,屡屡破坏李益婚姻。
这是⼀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古往今来,同情霍⼩⽟,斥责李益背信弃义,始乱终弃者有之。
但是今天再读这则故事,便联想起现在社会的爱情,有⼏个爱情观需要商榷。
⼀、⼀见钟情⽂章中讲到:“母⼥相顾⽽笑,遂举酒数巡。
酒阑,及瞑,鲍引⽣就西院憩息。
闲庭邃宇,帘幕甚华。
鲍令侍⼉桂⼦、浣沙与⽣脱靴解带。
须臾,⽟⾄,⾔叙温和,辞⽓宛媚。
解罗⾐之际,态有馀妍,低帏昵枕,极其欢爱。
”此时,霍⼩⽟和李益只是见过⼀⾯便相许终⾝。
这种情况在古代多有发⽣,但在现在多是不明智的。
虽然霍⼩⽟仰慕李益才学,李益却只爱霍⼩⽟的美⾊。
“⼩娘⼦爱才,鄙夫种⾊。
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在读者看来,李益看重的只是霍⼩⽟的外表,⽽不是其他,⽽美貌终究是会伴随岁⽉的流失⽽消逝的。
在双⽅还没⾜够的时间相互接触和了解的情况下,两个⼀见钟情的年轻⼈便同床共枕,这在现代的爱情观看来,和“⼀夜情” 没有多⼤的差别。
在等级观念不平等的旧社会,这种不正规的结亲⽅式注定了爱情的悲剧。
⼆、患得患失“中宵之夜,⽟忽流涕。
”此处,霍⼩⽟患了爱情的⼤忌,在两个⼈“极欢之际”还要“不觉悲⾄”。
不过这⾥霍⼩⽟的患得患失是可以理解的。
她本是霍王婢⼥所⽣,霍王死后,以庶出被逐,沦落为娼。
凄婉欲绝的《霍小玉传》作为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霍小玉传》将唐传奇中描写爱情悲剧题材作品的艺术水平推到了极致。
小说选择了懦弱才子与多情妓女这种具有代表性的悲剧爱情模式,旨在揭露唐代上层社会男女爱情关系的真实状态。
这篇小说也是中国小说中表现男子薄情背约致使女子惨死的最早作品。
霍小玉是作者施以浓墨重彩的人物,她和才子李益相恋,后被抛弃,而成为悲剧人物。
李益并非与她逢场作戏,相反,倒是真心喜爱她的。
但在当时的上层社会,男子娶妻是非常讲究门第的,寒门士子只有娶了名门望族之女才能立身仕途,飞黄腾达。
霍小玉原本是养尊处优的金枝玉叶,是众多才子追慕的对象,但父亲刚死,她就被兄弟逐出家门,沦落为娼妓,悲惨的身世使她的感情经历也注定因此而不平坦。
李益贵为陇西李氏,而霍小玉是卑贱的妓女,这就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霍小玉真正的悲剧人生,是在她爱上李益那一刻开始的。
更具悲情的是,她深知由于门第不当,自己与李益最终结合是无望的,所以她对自己与李益的感情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妾本倡家,自知非匹。
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
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因此她为自己的幸福只定下了八年之期,期望“一生欢爱,愿毕此期。
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
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
”但上天连这一点愿望也不让她实现,爱情开始时的山盟海誓最终都没能敌过爱人怯懦绝情的灵魂。
李益一回到家就背信弃义,选聘门第较高的卢氏女子为妻,他对霍小玉避之唯恐不及,这个薄情男子亲手断送了多情的霍小玉最后一丝希望。
悲剧的力量在霍小玉对李益的血泪控诉中达到顶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
征痛黄泉,皆君所致。
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这是痛彻心扉的血泪控诉,也是凄怨哀婉的复仇意绪,更是一位备受欺凌的弱女子对于爱人绝情和社会不公的最后反抗。
自古红颜多薄命——读《霍小玉传》有感“我是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
”读到此句,不禁为霍小玉动容,自古红颜多薄命,霍小玉无疑是古时痴心悲情女子的代表。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霍小玉是否后悔过与李生的相遇相爱我们无从得知,但在死后却依然纠缠着负了她的李生,化成厉鬼纠缠着李生,可见其痴情本色。
李生爱她吗,她是值得的,这个连阅人无数的鲍十一娘都惊为仙人的女子,这个温婉之至的女子自然是值得的被爱的,李生初见她时“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在中宵之夜,面对小玉的哭诉,他誓曰“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那时的他自然是爱她的,只是这爱,在世俗的门第之见与自己的仕途之中被消磨掩盖了。
我们不能说李生负心,只能说他爱小玉爱的还不够深,他亦真亦假的态度加重了霍小玉的悲剧色彩,揭示了阶级对立造成的悲剧。
俩人尚未开始之时,霍小玉便知自己为妓女,中宵之夜自己说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松萝,无托,秋扇见捐。
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她清楚自己同李生地位的悬殊,也只李生早晚会离她而去,却仍义无反顾的爱上没有结果的人。
在李生要离去之时,为了李生的前途,她未苦苦纠缠,只提出八年之约“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
犹有八岁。
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
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
”深爱至此,只可惜,这小小的八年相守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小说最后,她“含怒而视”,她要看透他究竟长得什么心肝。
她恨,恨李生的薄情,也恨自己的痴情,便有了开头一句“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
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慈母在堂,不能供养。
绮罗弦管,从此永休。
征痛黄泉,皆君所致。
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字字珠玑,指控李生负心之罪,悲愤沉痛,斩钉截铁,李生不内疚悲痛,谁能容。
而负心人李生也未能获得幸福,他为小玉“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以后又到墓地“尽哀而返”,但即使如此,小玉只是感叹却未原谅他,仍报复于他与他的妻妾,却没有报复他于仕途,让他不能再爱上他人,此种爱惊天地泣鬼神,霍小玉后来化成厉鬼复仇,丝毫不让人觉得其可恨,反而有种大快人心的快感,也更让人怜这个敢爱敢恨的女子。
霍小玉传读后感《霍小玉传》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通过对霍小玉一生的描绘,让人深刻感受到了她坚韧不拔的个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部作品让我深刻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霍小玉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但她却有着非凡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时,她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奇迹,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她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霍小玉的一生中,她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
她的坚韧和勇敢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总会有风雨,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见到彩虹。
她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奋斗和追求,只有不停地努力,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通过《霍小玉传》,我也看到了生活中的温情和感动。
在她的一生中,有许多人给予了她帮助和支持,这些温暖的情感让她能够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
这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需要彼此的关爱和帮助。
只有在团结和互助的力量下,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的来说,霍小玉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她的坚韧、勇敢和乐观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她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珍惜眼前的幸福,也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部作品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我会永远铭记霍小玉的故事,让她的精神成为我人生的动力和榜样。
文化·艺术 |漫卷洋洒浪漫情,难掩纷繁现实事——析《霍小玉传》中的情与理□赵启蒙/文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成熟的标志,唐传奇“作意好奇”,超越了中国史传文学拘泥于真实的传统,使“浪漫情”与“现实事”重叠交映,中国小说由此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
其中,以书写缠绵爱情的小说成就最高。
本文选取蒋防《霍小玉传》为研读文本,从“文学史”视野出发,以探求唐传奇小说情理兼收之况。
1 浪漫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1 痴“情”佳人霍小玉汪辟疆有言:“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
《霍小玉传》此篇尤为唐人最精采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
[1]”《霍小玉传》“传诵弗衰”的原因,与霍小玉痴情佳人之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
在蒋防笔下,霍小玉“虽本倡家”,却有着与之不相称的“资质秾艳,高情逸态”。
连“音乐诗书”,也“无不通解”,媒人鲍十一娘都称她似“有一仙人,谪在下界”。
这一人物形象与《莺莺传》中的崔莺莺以及《李娃传》中的李娃有众多相似之处。
崔莺莺“颜色艳异,光辉动人”,题篇便有“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之句;李娃“妖姿要妙,绝代未有”,歌舞声乐,均有习解。
唯一一点不同便是,霍小玉对于自己“浪漫情”有着近乎痴儿的执着,其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从她的婚愿便可略睹一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与李益相知两年之后,小说又细述其意愿: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
一生欢爱,愿毕此期。
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2]。
在李益辜负盟约、一去不回后,霍小玉“羸卧空闺,遂成沉疾”。
即便如此,霍小玉也矢志不渝,“赂遗亲知,使通消息”。
寻求既切,甚至“资用屡空”。
当霍小玉终于得以与李益相见时,她“含怒凝视,不复有言”,最后恶语相加,大加斥责:“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这一系列的举动和表现,无不体现出霍小玉对这一段“浪漫情”的百般看重,对个体自由的强烈追求。
而其最终愿意以生命为代价维护尊严的举动,也似乎能从中窥得唐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萌芽。
霍小玉传读后感霍小玉传是一部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叶浅予。
小说以霍小玉这位女性为主角,通过她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女性在其中的角色与命运。
读完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变幻,以及女性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首先,霍小玉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从小就饱受艰辛,但她却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一直都很低,但霍小玉却不甘心被束缚在家庭和传统的枷锁之下,她渴望自己的命运能够由自己掌握。
她努力学习,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医生。
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前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的坚韧和勇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女性的力量和价值。
其次,小说通过霍小玉的一生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渐被现代化的社会所取代。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们不再局限于家庭和传统的角色,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权利。
霍小玉就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她勇敢地挑战了传统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女性医生。
她的一生经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磨难和奋斗。
最后,小说还通过霍小玉的一生展现了女性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与命运。
在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一直都很低,她们被束缚在家庭和传统的枷锁之下,缺乏自由和权利。
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女性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们不再局限于家庭和传统的角色,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权利。
霍小玉就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她勇敢地挑战了传统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女性医生。
她的一生经历反映了女性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与命运,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磨难和奋斗。
读《霍小玉传》有感读《霍小玉传》有感初读《霍小玉传》时,我看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感叹着文人与妓女的故事。
李益初与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
得官后,聘表妹卢氏,与小玉断绝。
小玉日夜思念成疾,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欲绝。
忽有豪士黄衫客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誓言死后必为厉鬼报复。
李益娶卢氏后,因猜忌休妻,“至于三娶,率皆如初焉”。
鲁迅评《霍小玉传》说:“李肇(《国史补》)中云:‘散骑常侍李益少有疑病’,而传谓小玉死后,李益乃大猜忌,则或出于附会,以成异闻者也。
”(《稗边小缀》)汪辟疆也说:“(李益)夫妇之间无聊生者,或为当日流传之事实。
小说多喜附会,复举薄之事以实之。
”(《唐人小说》)至于本篇的艺术价值,前人给予很高评价。
明代胡应麟称赞:“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故传诵弗衰。
”(《少室山房笔丛》)中国古代的文人与妓女之间似乎有着一种微妙的关系,落魄书生与风尘妓女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譬如宋代的柳永一生“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最后死时还是妓女集资入殓的。
《霍小玉传》开篇就先从男主人公李益落笔,写他“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而女主人公霍小玉则是婢女所生,后沦落为妓女,但因自幼生长于宗室富家,有较好的文化艺术修养。
在古代由于封建礼教与纲常伦理严重束缚了女人性情的发展,但凡大家闺秀名门淑女无不规规矩矩体体面面,而市井妓艺们由于她们个人的遭际与命运使她们无法做一个大家闺秀名门淑女,因为她们堕入红尘,为了自己的生存她们要抛头露面,这种生活虽然被许多人所不耻,但是却给了她们尽情描绘人生的机会。
她们不光外表美丽,而且多才多艺,个性张扬而热情。
而当时的封建世俗文人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无不在得意与失意之间摆动,可无论得意与失意,都需要女人来陪伴,可是本本份份的良家女子是不会随便抛头露面的,更不会随便与男人调笑。
而对于有着一定审美水平与才智的文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能够与他们交流,也能满足他们更高层次审美的女人。
时间:2015-04-02 13:34:29霍小玉传翻译发布:admin | 分类:历史| 评论:159 | 浏览:10756大历年间,陇西有个叫李益的书生,二十岁,考中了进士。
到第二年,参加拔萃科考试,等着由吏部来主持复试。
六月盛夏,到达长安,住宿在新昌里。
李益门第清高华贵,年轻时就有才气,丽词嘉句,时人都说无双;前辈尊长,全都推崇佩服。
他常自夸耀其风流才情,希望得到佳偶。
四处寻求名妓,很久未能如愿。
长安有个媒婆叫鲍十一姐,是从前薛驸马家的婢女,赎身嫁人,已有十多年了。
秉性灵活乖巧,着于花言巧语。
富豪之家皇亲国戚的住处,没有一处不曾去打听消息,出谋画策,人们都推她做领头。
她常受李益诚心的委托和丰厚的礼品,心里很感激他。
几个月后,李益正闲住在房舍的南亭。
下午时前后,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仆人说是鲍十一娘到了。
李益撩起衣服跟着跑出来,迎上去问道:“鲍妈妈今天为什么忽然来了?”鲍十一娘笑着说:“苏姑子作了好梦没有?有个仙人,被放逐在人间,不追求财物,只爱慕风流人物。
像这样的角色,和您十郎正好匹配啊。
”李益听说后惊喜踊跃,神气飞扬,身体轻飘飘的,拉着鲍十一娘的手边拜边谢道:“一辈子做你的奴仆,死了也不怕”。
于是问她的姓名和住处。
鲍十一娘详细说道:“她是从前霍王的小女儿,字小玉,霍王很喜爱她。
母亲叫净持。
-净持,就是霍王宠爱的婢女。
霍王刚死的时候,众兄弟因为她是低贱的人所生,不太愿意收留。
于是分给她些资产,叫她住在外面,改姓郑氏,人们也不知道她是霍王的女儿。
她姿质艳美,我一辈子也没有看见过这样漂亮的人;情趣高雅,神态飘逸,处处都超过别人;音乐诗书,没有不精通的。
前些时托我寻找一个好郎君,品格情调都要能相称的。
我详细介绍了十郎。
她也知道李十郎的名字,非常高兴称心。
她家住在胜业坊古寺巷里,刚进巷口有个车门的宅子就是。
已经和她约好时间,明天午时,只要到巷口找到一个叫桂子的婢女,就可以了。
鲍十一娘走后。
李益就准备前去的计划。
霍小玉传读后感霍小玉,这个名字或许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她的作品《九色鹿》、《女娲补天》等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让人们对她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霍小玉这位作家,以及她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感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霍小玉这位作家。
霍小玉,原名霍启明,1949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
她曾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工作。
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被誉为“女性文学的先锋”。
她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深受读者喜爱。
霍小玉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她的作品常常以女性视角来描绘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是坚强、独立、有思想的。
她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的认知。
霍小玉的作品不仅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困境和挣扎,也展现了她们的智慧和力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九色鹿》是霍小玉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女性视角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白素贞被嫁到了一个陌生的家庭,面对丈夫的冷漠和家庭的压迫,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追求。
她在封建社会中不断挣扎,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这部小说通过女性视角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以及她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的认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部作品《女娲补天》也是霍小玉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女性视角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命运。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女娲是一位独立、坚强的女性,她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追求。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这部小说通过女性视角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命运,以及她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的认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霍小玉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感悟。
2024年霍小玉传读后感范文霍小玉传,是当代作家龙应台所写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以女性视角展现了一个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变革的历程,深刻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工作、爱情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读完《霍小玉传》,我深受触动,并对其中的一些主题和形象有了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本书通过主人公霍小玉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困境和挣扎。
霍小玉出生在一个传统家庭,她的父亲凤燕是一个严厉而专制的人,对妻子和女儿都极其苛刻。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霍小玉从小就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和支持,她被迫去追求完美与成功,以期获得父亲的认可。
然而,这种压力与期望并没有使她感到快乐,而是让她感到痛苦和束缚。
同时,霍小玉所面临的婚姻困境也令人深思。
她在年轻时嫁给了一个看似完美的男人,但婚后却发现自己的婚姻并不如她所期望的那样美满。
她的丈夫不关心她的内心世界,不理解她的追求,他只希望霍小玉能依附在他身边,成为一个顺从的妻子和母亲。
这样的婚姻让霍小玉感到窒息和束缚,她开始思考自己的选择和追求,最终选择离婚,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本书还通过描写霍小玉在工作中的经历,探讨了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和困境。
霍小玉是一个聪明、有才华的女人,但她在工作中却常常受到男性同事的忽视和歧视。
她付出了比男性同事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
这种职场中的性别歧视让她感到沮丧和失望,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在本书中,作者还通过描写霍小玉的爱情故事,探讨了女性在感情中的选择和权利。
霍小玉曾经与一个年长她许多的男人相爱,并怀上他的孩子,但由于各种原因她最终选择了堕胎。
这一决定让她感到痛苦和后悔,但她也意识到这是她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幸福的选择。
霍小玉的爱情经历反映了女性在感情中所面临的抉择和困惑,同时也呼唤着社会对女性的理解和尊重。
总的来说,读完《霍小玉传》我对女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是现实存在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问题。
读《霍小玉》有感
《霍小玉传》被誉为唐传奇的压山之作,是中国非常传统的书生与妓女的悲剧爱情故事。
古往今来,有许多同类似的爱情故事,但《霍小玉传》给了我最深的感触,也和大多数起因一样,李益赶京赴考,经人介绍,见到了霍小玉,便惊为天人,其中用“琼林玉树”来形容霍小玉的美貌,而霍小玉在见李益之前就被李益的才情折服,时而念叨李益的诗句“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所以第一次见面便互生情愫,然而两人的社会地位注定了后来的悲剧。
委身于李益后,霍小玉哭泣着说:“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
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
这个时候的霍小玉即使有亦真亦假的做戏成分,但她清晰的认识到了现实。
两人的门第差距注定这是一段无果的爱情,她为什么还要如此勇敢的去爱呢?许是太过天真相信李益、相信爱情。
之后,她退而求其次,与李益相约八年“一生欢爱,愿毕此期。
”,这里霍小玉让我刮目相看,她知道李益终究是要娶妻的,而自己作为一个风尘女子如何进得了李家,只求八年时间,便走得干干净净,不给李益留一缕烦愁,好一个单纯而天真的女子。
那个时候的李益是感动的,“与卿偕老”也是发自内心的,但之后的懦弱表现也导致了他成为了这个悲剧的主观原因。
李益回乡探亲后,从此一去不返,音信全无,这是霍小玉最可怜的地方,她被给予了原本不曾抱有的希望,又重重的被摧毁。
痴心的小玉到处打听李益的消息,为此散尽家财。
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切誓言都是浮云,经不起时间的敲打。
最终明白自己被抛弃了的霍小玉因此“疾候沈绵”。
最后更是在黄衫侠客的帮助下才能与其一见,霍小玉爱恨交加,千般苦楚尽在这一段痛斥中体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慈母在堂,不能供养。
绮罗弦管,从此永休。
征痛黄泉,皆君所致。
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痛斥后便气绝
而亡。
其实李益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他是爱霍小玉的,这毫无置疑,他发誓,他定约,他想坚持一生,但当他一回到母亲身边,在面对父母安排的婚姻面前,他“逡巡不敢辞让”,从小仕途思想让他明白选择官女子会让他的官途更加光明,所以他选择了退让,选择了妥协,亦选择了背叛。
当霍小玉在他面前气绝身亡,他也是伤心欲绝。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这是对爱情最好的阐释,哪怕一个为才一个为色。
霍小玉的悲剧在于她自己把爱情看做了生命的全部,拿一生作为幸福的赌注,在我们看来那是不明智的,可是我们无法苛求这样的一个女子不要为爱情而付出,哪怕在她含恨而终的时候,她亦无悔,无悔当初的选择,只恨世事的无情。
同样作为一个女子,我佩服她的勇气,心疼她的遭遇,甚至理解她的做法,可是生命中还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需要自己来守护。
她最后也道“慈母在堂,不能供养”,原本靠她生活的母亲怎么办?她就这样去了,自己母亲的结局又能如何?怕是不得善终。
作为一个悲剧,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可是霍小玉最后的诅咒却太过歹毒,我不敢苟同,那些人毕竟是无辜的,是和她一样无辜的受害者而已。
生命走到了尽头,也一切都成了空,前尘往事的纠葛只是留给生者的不幸,报复不一定要这样折磨,豁达一点也算是给自己、给别人的一个救赎,当初既然那么爱,既然早已预见的未来,为什么一定要因爱生恨呢?之后李益的妻妾悲剧,也只是因为霍小玉的死对他的影响,其实所谓的现世报,却也终究是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