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血病的防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蛋鸡白血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控方法-养鸡技术1危害该病是感染禽白血病病毒或者肉瘤病毒而导致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指淋巴白血病,其次是指成红细胞白血病、血管瘤、肾母细胞瘤、骨髓细胞瘤和骨石病等。
引起免疫失败:该病主要是导致机体淋巴细胞被侵害,造成胸腺和法氏囊发生萎缩,致使机体对疫苗的敏感度减弱,从而很到程度上减弱免疫效果,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其中对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造成最为严重的影响。
继发或者混合感染:病鸡发生该病后会破坏机体免疫系统,使其抵抗外界病原侵袭的能力减弱,导致机体更容易感染病原,从而会引起继发感染。
该病还会导致机体发生免疫抑制,从而使其在发病后容易混合感染其他免疫抑制性的病原.如传染性贫血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呼肠孤病毒和霉菌毒素等,进而会同时发生两种或者多于两种的免疫抑制病,造成机体的防御功能极度降低,甚至完全失去,还会导致鸡白血病对机体的侵害程度进一步加重,更容易形成肿瘤,降低生产性能。
如果鸡群早期感染有马立克病,只要再感染鸡白血病病毒就会促使病情立即加重,导致病情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增加饲养成本:蛋鸡感染白血病病毒后,由于引起疫苗免疫失败,提高死亡率和淘汰率,降低饲料转化率,更容易感染疾病,增加治疗成本.者B会导致饲养成本增加。
2.流行特点鸡是该病的自然宿主。
外源性白血病病毒能够经由垂直传播以及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引起水平传播,其中主要是通过水平传播。
该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且随着蛋鸡的日龄增长导致各型白血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通常最容易在7~12日龄出现该病。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鸡能够感染该病,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
携带病毒的蛋鸡,尽管自身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但其产出的鸡蛋往往会携带病毒。
蛋鸡整个生殖系统都存在病毒,并不断进行繁殖,其中病毒浓度最高的是输卵管,尤其是蛋白分泌部。
也就是鸡卵中会含有病毒,从而导致孵出的雏鸡携带病毒,再加上其会密切接触健康雏鸡,进而导致整个雏鸡群都发生感染。
土鸡放养技术之如何预防鸡白血病?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鸡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以在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
该病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淋巴细胞白血病,其次是骨髓细胞瘤病、骨石病、血管瘤、肉瘤和皮瘤等。
尽管该病呈渐进性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但由于它以垂直传播为主,因此该病难以控制,鸡群在增重和产蛋方面受严重影响。
(1)流行病学经卵垂直传播是禽白血病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鸡蛋的感染率较低,但用感染的鸡蛋孵出的雏鸡将终身带毒,有免疫耐受性,不会产生抗体,增加了禽白血病死亡的危险性,而且可使后代鸡群的产蛋量下降,并将病毒通过鸡蛋而一代代传播下去。
(2)症状鸡白血病一般发生在性成熟或即将性成熟的鸡群,呈渐进性发生。
一般发生在16周龄以上鸡群。
病鸡无特异的临床症状,甚至有的病鸡可能完全没有症状。
许多患有肿瘤的病鸡表现消瘦、头部苍白,由于肝部肿大而导致患鸡腹部增大。
(3)病理变化①淋巴细胞白血病。
无特异症状,病鸡表现食欲不振或废绝,消瘦和虚弱,鸡冠苍白、皱缩、偶尔发绀,腹部增大。
临床症状一旦开始出现,通常病情发展很快。
无明显症状的成年鸡,其产蛋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性成熟推迟,产的蛋较小,产蛋率下降,且蛋壳较薄。
病理剖检,可见很多组织均有肿瘤,尤其在肝、肾、卵巢、脾和法氏囊中常见。
肿瘤大小不一,呈结节性、粟粒性或弥漫性。
结节状肿瘤质地柔软、光滑,切面略呈淡灰色到乳白色,少数有坏死灶;粟粒状肿瘤分布于肝实质内,肝脏均匀肿大,灰白色,质地脆软。
脾肿瘤呈大理石状。
镜检肿瘤组织,可见呈灶性或多中心,肿瘤细胞增生时把正常组织细胞挤压到一边,而不是浸润其间;肿瘤细胞由淋巴细胞组成,细胞大小基本一致,但都处于相同的原始发育状态,多数肿瘤细胞胞浆中含有大量RNA,甲基绿-派洛宁染色呈红色。
②骨髓细胞瘤病。
由J亚群病毒引起的一种骨髓细胞瘤病,其潜伏期比较短,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
病死鸡肝、脾、肾和其他器官也均有肿瘤发生。
鸡白血病的七项防控措施大中型鸡场要慎防鸡白血病,鸡发生白血病后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
鸡白血病的七项防控措施有防止医源性传播、防止水平传播、防止垂直传播、搞好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相关疾病免疫、做好血清抗体监测等。
大中型鸡场要慎防鸡白血病。
鸡发生白血病后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没有合适的疫苗对该病进行免疫预防,因此,只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来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下面介绍七项综合防控措施供大家参考:一、防止医源性传播据研究,在制造其它疫苗过程中,如果质量控制不良、使疫苗中混入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接种后可能引起鸡发生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因此、大型养殖企业尽量使用品质有保证的疫苗。
二、防止水平传播水平传播也是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不耐热,不耐酸、碱,对外界抵抗力弱,但是可以经过多种途径发生水平传播。
例如经过感染鸡的粪便、分泌物等排泄、污染鸡舍笼具、用具等感染健康鸡。
养鸡场一旦感染、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呈现不同批次鸡群连续感染。
三、防止垂直传播鸡白血病主要是以垂直传播为主,祖代鸡和父母代鸡场应不含本病。
商品蛋鸡场应做到不从感染本病的种鸡场购进鸡苗。
四、搞好消毒工作对鸡舍用具要定期消毒,对进出车辆、人员也要切实进行消毒。
全进全出后对鸡舍要进行熏蒸消毒。
五、加强饲养管理平时要加强鸡群饲养管理、合理配制饲料、避免发霉变质饲料、合理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提高鸡群抵抗力。
由于成年鸡和雏鸡抗病力不同、为了防止疫病爆发、成年鸡与雏鸡不能饲养于同一栋鸡舍内。
批次不同、年龄差距大的鸡也不能饲养于同一栋鸡舍。
六、做好相关疾病免疫如果新城疫、鸡马里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接种工作到位,鸡的全身免疫力就有保障,如果接种不好、如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群对白血病的抵抗力也会降低,感染本病时表现就重,损失就大。
七、做好血清抗体监测抗体监测,即对鸡群进行定期的、连续的抗体测定,根据抗体水平及时淘汰阳性鸡。
肉鸡禽白血病防治措施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在自然条件下以淋巴白血病最为常见,大多数鸡群均可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见于种鸡群。
一、病原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科禽C型反转录病毒群。
本群病毒可分为A-J共10个亚群,其中以A-E及J亚群最为常见,A亚群、B亚群和J亚群的病毒是现场常见的外源病毒,C亚群和D亚群病毒在现场很少发现,而E亚群病毒则包括无所不在的内源性病毒,无致病力。
二、流行特点鸡是本群所有病毒的自然宿主。
外源性白血病病毒通过垂直传播和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水平传播,以水平传播为主。
本病的潜伏期长,各型白血病随鸡的日龄增长发病率增高,7-12月龄的鸡发病最多。
不同品种对淋巴白血病的抵抗力不同。
母鸡较公鸡易感。
高蛋白饲料的鸡场较低蛋白的鸡场发病率高。
J亚群病毒仅侵害肉用型种鸡,引起骨髓性白血病,一般于9-20周龄发病。
三、临床症状淋巴白血病有不同的病型,一般可分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性白血病、内皮瘤、肾真性瘤、纤维瘤和骨化石病。
最多见的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称为大肝病。
各种病型其症状不同。
病鸡主要表现消瘦、沉郁、冠及肉髯苍白或暗红,常见腹泻及腹部肿大,产蛋下降,死亡率增加。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的鸡除见软弱、消瘦外常见毛囊出血。
内皮瘤的病鸡皮肤上见单个或多个肿瘤,瘤壁破溃后常出血不止。
肾真性肿瘤病鸡常因肾脏肿瘤的长大而压迫坐骨神经出现瘫痪的病状。
骨化石病鸡见胫骨增厚常呈“穿靴”样的病状。
四、病理变化各种型的病鸡在剖检后见有不同的变化。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鸡的肝肿大5-15倍不等,肝质变脆并有大理石样纹彩,肿大的肝脏常可充满腹腔,因此称为“大肝病”。
此外,还可见脾、肾肿大1-2倍不等,法氏囊有结节性肿瘤,骨髓呈胶冻样,或像稀水样稀薄。
内皮瘤病鸡的肿瘤像血疱,内脏肿瘤鸡常见血凝块。
骨髓性白血病除见成红细胞性白血病的症状外,在肋骨和肋软骨接合处,胸骨内侧有奶油状肿瘤形成,下颌骨、鼻腔的软骨上,头骨的扁骨(头盖骨)也常受到侵害,发生异常的隆起,即骨髓细胞瘤。
鸡白血病症状及其防治要点
鸡白血病主要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
此外,还可引起骨髓细胞瘤、结缔组织瘤、上皮肿瘤、内皮肿瘤等。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鸡白血病症状及其防治要点。
鸡白血病临床症状
(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型。
在14周龄以下的鸡极为少见,至14周龄以后开始发病,在性成熟期发病率最高。
病鸡精神委顿,进行性消瘦和贫血,鸡冠、肉髯苍白、皱缩,偶见发绀。
病鸡食欲减少或废绝,腹冯,产蛋停止。
腹部常明显膨大,用手按压可摸到肿大的肝脏,最后病鸡衰竭死亡。
(2)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此病比较少见。
通常发生于6周龄以上的高产鸡。
临床上分为增生型和贫血型。
增生型较常见,主要特征是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成红细胞;贫血型在血液中仅有少量未成熟细胞。
两种病型的早期症状为全身衰弱,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
病鸡消瘦、下痢。
病程从12天到几个月。
(3)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型很少自然发生,临床表现为嗜睡,贫血,消瘦,毛囊出血,病程比成红细胞性白血病长。
(4)骨髓细胞瘤病:此型自然病例极少见,全身症状与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相似。
由于骨髓细胞的生长,头部、胸部和跗骨异常突起。
这些肿瘤很特别地突出于骨的表面,多见于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胸骨后部、下颌骨以及鼻腔的软骨上。
骨髓细胞瘤呈淡黄色、柔软脆弱或呈
1。
鸡白血病(ALV)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虽然鸡白血病在我国鸡群中将是个长期问题,但只要采取有力措施,是有可能在2-3年内把我国蛋鸡中目前很高的白血病/血管瘤死亡淘汰率从现有水平降低60%-70%。
鉴于现在没有预防ALV的疫苗,近期内也很难研制出真正有效的疫苗,对鸡白血病的预防控制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这需要在养鸡的各个环节的不同层次采取有力措施。
一、保持种鸡群对ALV的高度洁净状态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1、从无外源性ALV感染的祖代鸡或原种鸡公司选购苗鸡,这有赖于商业合同或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可靠信息。
2、一个鸡场只饲养同一品系和同一批(年龄)的种鸡。
横向感染都是由近距离引起,同一鸡场内是无法隔离的。
3、严格选用没有外源性ALV污染的活疫苗,并定期检测血清抗体状态。
4、同一孵化厅只用于同一个种鸡场来源的种蛋,以预防孵化厅内可能的早期横向传播。
雏鸡对ALV最易感,垂直感染的雏鸡出壳后就可排毒。
孵化厅内鸡运输箱内高度密集,同一箱内有一只感染雏鸡,在运输期间可使同箱内20%~30%的接触鸡感染。
5、预防潜在的昆虫传播。
6、建议种鸡群自我检测。
当对AB及J亚群抗体阳性率高于一定限度后自行淘汰,避免在客户鸡场出现问题后再发生纠纷。
二、强化弱毒疫苗中ALV污染的检测和监控弱毒疫苗中外源性ALV污染是蛋鸡、三黄鸡和其它品系鸡中传播白血病的一个最可能的现实原因之一。
对商品代鸡群来说,特别要注意一周龄内使用的活疫苗,如对马立克氏病和禽痘的活疫苗。
但是在种鸡群,各种活疫苗都要检测,特别是非口服疫苗。
前几年美国市场上供应的马立克氏病疫苗中还发现有ALV-A污染,我国生产的疫苗可能会问题更多。
问题是如何检测?要检测疫苗中的ALV污染,一定要区别内源性和外源性ALV,否则会带来很大的混乱,即报告很多的假阳性。
可以根据情况依次从如下几种方法中做一选择:1、经典方法(金标准)。
将一定剂量(相当于雏鸡用量的3~5倍)活疫苗接种8~10只3~4周龄SPF鸡,在隔离罩中饲养4~6周后采血清,隔2周后用商品化的抗体检测试剂合检测ALV-AB和ALV-J特异性抗体。
鸡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概述:目前,针对鸡白血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病鸡不予治疗,直接淘汰,同时对鸡场做好消毒、净化。
那么,鸡白血病的病原是什么?鸡白血病是怎么流行的?鸡白血病的治疗方案1.目前还无治疗方法。
2.控制该病的方法在于淘汰病鸡和可疑病鸡,从无病的鸡场购买种蛋和种鸡。
3.孵化用具要彻底消毒。
4.雏鸡和成鸡分开饲养,粪便集中堆贮发酵处理,防止饲料、饮水和用具被粪便污染,即所谓的“净化”防治方法。
鸡白血病的病原是什么?禽白血病病毒(ALV)属反转录病毒科,C型肿瘤病毒属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
根据其对细胞的感染范围、干扰谱和囊膜抗原结构,可分A、B、C、D、E、F、G7个亚群。
同一亚群的病毒能相互干扰,并有相同的血清中和能力。
A亚群常见,且与淋巴白血病最密切相关。
其他亚型群很少见。
禽白血病(AL)形成多种病型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它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病、肾母细胞瘤、骨石病、血管瘤、肉瘤和皮瘤等。
肿瘤起源是局限性和多中心的,由聚积的大淋巴细胞组成,细胞处于原始发育阶段。
该病毒抵抗力不强,不耐热,60℃7分钟可灭活;不耐酸碱,较耐紫外线,耐低温。
鸡白血病是怎么流行的?1.自然情况下感染鸡、鹌鹑、鹧鸪等,母鸡比公鸡易感,通常4-10月龄的鸡发病多,即在性成熟或即将性成熟的鸡群,呈渐进性发病;不同品种的鸡其易感性差异很大,AA鸡和艾维茵鸡易感性高,罗斯鸡、新布罗鸡和京白鸡易感性较低。
2.本病经接触水平传播,通过蛋垂直传播是主要形式。
感染母鸡经蛋排毒传给鸡胚,18月龄的蛋鸡排毒率最高,使初生雏感染,让其终身带毒,增加该病的危害性和复杂性。
3.应激因素有患寄生虫病、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管理不良等都可促使本病发生。
冬春多散发。
发病率低,病死率5%-6%。
鸡淋巴白血病的防控概述:一、病原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cosisviruses,AL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肿瘤病。
按病型可分为:淋巴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病四个型,其中以淋巴性白血病最普遍。
鸡白血病毒(AL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
该病多发于17周龄以上的鸡,鸡发病时表现为慢性经过,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造成鸡的产蛋量下降和蛋品质下降。
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
二、临床症状病鸡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精神萎靡,产蛋停止,渐进性消瘦。
鸡冠和肉髯苍白、皱缩,颈部、翅及背侧等处皮肤常有出血点,不容易止血。
以后,出血点逐渐扩大,直至死亡。
鸡泻稀绿粪便。
有的鸡腹部膨大,指压有波动感,有时可以触摸到肿大的肝脏,最后多因衰竭而死亡。
三、剖检变化剖检可见肝脏显著肿大,肝质变脆并有大理石样纹彩,肿大的肝脏可占据整个腹腔。
肝脏呈现结节状、粟粒状或弥漫性灰白色的肿瘤,结节性肿瘤大小不一,以单个或大量出现。
粟粒状肿瘤多见于肝脏,呈均匀分布于肝实质中。
弥散性肿瘤,肝呈均匀肿大,且颜色为灰白色,俗称“大肝病”。
脾脏肿大质脆,呈灰棕色,亦有许多突出于表面的灰白色肿瘤结节。
胆囊肿胀,胆汁外溢,周围器官和组织出现黄染区肾脏肿大,色变淡。
卵巢部有的病例有数个核桃大的灰白色肿瘤病变。
四、实验室诊断无菌采集有临床症状和肿瘤性病变的病鸡肝脏和血液各15份,经实验室检测,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均为阳性。
因此,综合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五、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平时要加强鸡群饲养管理,合理配制饲料,避免发霉变质饲料,合理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提高鸡群抵抗力。
由于成年鸡和雏鸡抗病力不同,为了防止疫病爆发,成年鸡与雏鸡不能饲养于同一栋鸡舍内。
批次不同,年龄差距大的鸡也不能饲养于同一栋鸡舍。
鸡白血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概述:近二年来,全国各地蛋鸡场在开产后发生白血病/血管瘤的病例报告普遍显着上升,且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
病毒分离鉴定表明,这二年在蛋鸡场开产后发生的白血病/血管瘤主要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毒引起,但同时有的也是由A、B亚群白血病毒感染引起。
实际上,J亚群禽白血病毒引发髓样细胞瘤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随引种传入我国,先是给我国白羽肉鸡带来了很大损失,又进一步传入我国地方品系三黄鸡和蛋用型鸡。
下面就鸡白血病及其在我国的流行状态和防控措施作一个简要的阐述。
1禽白血病病毒及其流行特点1.1禽白血病毒(ALV)的一般特点ALV是一种基因组为单股RNA的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
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
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和J六个亚群。
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 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
1.2外源性病毒和外源性病毒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和内源性ALV二大类。
鸡的外源性ALV是指不会通过宿主细胞染色体传递的的ALV,包括A、B、C、D和J亚群,致病性强的鸡ALV都属于外源性病毒。
它们既可以象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个体与群体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
内源性ALV是指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
它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一般也与致病性无关。
但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不过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
目前发现的内源性ALV都属于E亚群。
鸡细胞基因组某个特定位点含有(稳定地整合)能复制可传染性病毒粒子的E 亚群ALV的全基因组,如性染色体Z上与决定快慢羽相关基因K紧密连锁的ev21位点。
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是一种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对鸡、鸭等家禽具有极大的危害,下面是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
1. 强化消毒:保持鸟舍、设备的清洁卫生,尤其是饮水器、饲料机等禽类常接触的设备,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2. 进行隔离:新购入的禽类或禽类接触病毒的区域,应与已感染禽类进行有效隔离,防止病毒扩散。
3. 控制传染源:及时淘汰患病禽类,避免其与健康禽类接触;对有病死的禽体进行安全处理,以免病毒扩散。
4. 接种疫苗:疫苗是预防禽白血病的有效手段,饲养禽类时应根据兽医的建议进行接种疫苗,提高禽类的抵抗力。
5.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优化饲料配方、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持良好的饮水环境等,提高禽类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6. 留种源的筛选:对育种家禽的留种源进行筛选,降低白血病的潜在风险。
7. 加强养殖场的防控措施:减少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禽舍,避免病毒通过人和物的接触传播。
总之,禽白血病的防控需要全面加强病害监控、严格饲养管理、
控制传染源和加强养殖场防控措施等综合手段,并定期请兽医进行检查和指导,保障禽类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鸡白血病的净化技术
家禽疾病一直是家禽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拿养鸡业来说吧,禽流感,新城役,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等疾病,一直以来都威胁着养鸡业的发展,但值得庆辛的是,这些疾病都可以用疫苗来控制,而近几年鸡白血病的发生尽使的养鸡业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这个病目前没有任何疫苗能够防止,因此,对鸡白血病的空间已经成为了养鸡业中各企业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记鸡的淋巴白血病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这种传染病主要引起鸡的肿瘤和导致鸡在生长过程中的免疫抑制,以及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这样的一种传染疾病,目前的这各传染病分为两个型别,一个是表现为外源性的这个病毒传染,这个型别包括四种,一种是A 型,一种是B型,一种是C型,一种是D型常见的主要是A型和B型,另外一种是表现为内源性的白血病病毒。
这个型别是个E亚群病毒,在这个基础上,由于内源性白血病病毒和外源性白血病病毒这两个病毒形成杂交以后形成了一个J亚群淋巴白血病毒,所以这个病毒主要是引起淋巴髓样细胞的增生,所以近两年呢,对我们中国的的养鸡业构成了很大的危害。
通常来说多数感染鸡并没有什么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有的病鸡可能完全没有症状,但却普遍存在生产缓慢,生产性能下降,疫苗免疫效果不好,发病率和死淘率增高的现象,有的可以看到全身虚弱和消瘦,头部苍白的,许多病鸡产生肿瘤后,会造成鸡血流不止,最终导致死亡,将病鸡解剖之后有的可以看到肝脾肾等器官肿大,在肝脾赃器中可以见到灰白色弥漫性的肿瘤结节,如果感染了鸡白血病病毒在有其他的病原混合感染,就会加重病情发展增加死亡率,通过专家的调查发现,工厂四月龄以上的鸡群才会发生肿瘤,发病高峰出现在六月零以后,目前白血病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垂直传播,一种是水平传播,而垂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带病毒的母鸡经蛋垂直传染给下一代,使雏鸡受到感染,这就涉及到父母带祖带或更高带的鸡,一但他们感染了鸡白血病病毒就会逐带次的使这个病的感染率迅速扩大,水平传播主要是我们在饲养过程中,通过饲料,饮水,配种,母亲鉴别污染的粪便,疫苗及免疫接种,机设的硬件设施等途径来传播的,不管是哪种传播途径,为了提高我们的养殖效益,有必须要切断传染源,以此来控制白血病病毒的发展,据专家介绍目前对于鸡白血病并没有什么有效的防止措施,既没有可用的疫苗预防也没有药物治疗,各国主要是通过定期对种鸡群进行检测,淘汰阳性鸡,从而进化出无鸡白血病的种鸡群,同时,还要配合对环境卫生的严格控制,这对净化效果的维持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进化出一个无鸡白血病的种鸡群,现在国内以及包括国际上通的是检测鸡淋巴白血病的病毒的一个蛋白质。
这个蛋白质只能叫我们通常叫它p27,通过p27蛋白的检测,来吧感染鸡淋巴
白血病的鸡选出来,但是这个方法要箱实施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他并不是按比例的进行检测,而是每一种鸡都要进行检测,这样一来我们要想从父母代和商品代吧这种疾病控制住,由于数量庞大,从经济效益上来说是不划算的,所以真正的净化重点是在源头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曾祖代或者祖代或者是纯系,或者是原种,这样先小范围的净化干净,然后在进行扩群,最后一代一代的使这个病得到控制,前面我们收到使白血病发病高峰是在其六月龄左右,所以一般种母鸡和种攻击在饲养到二百日龄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检测了,检测这种病毒时需要用到,禽白血病病毒抗原检测试盒,里边有p27单抗包反应班,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没标抗体,底物A液和 B液。
浓缩洗涤液,终止液等,检测前我们需要采集样本,主要是种母鸡和种公鸡的泄殖腔棉试子,我们以种母鸡为例,采集种母鸡的泄殖腔棉试子时,用棉签直接从待捡鸡的泄殖腔取样就行,那要注意一只鸡用一个专门的采集管,防止产生交叉感染,采集后就要开始检测了,首先,在a1和b1孔里,加入阴性对照各100微升,c1和d1孔中,加入阳性对照各100微升,再将每一份经动容的泄殖腔棉试子,加入到每个样品孔中个一百微升,完成以后需放入37摄氏度温箱中反应,通常需要六十分钟时间,时间到好取出来开始准备洗的单抗包被反应板,所用的浓缩洗涤液是二十倍的蒸馏水来稀释,这个过程需要用专门的设备来操作,每个孔都要加入三百微升洗涤液,一部反复洗涤三次,洗涤完毕后,还有在干净的纸巾上排干,接下来将加入酶标抗体,每个样品孔内加入100微升酶标抗体,然后放置在37摄氏度温箱反应六十分钟,取出来再次洗涤,方法同上,洗好后将ab底液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然后分别加入倒每个样品孔内个一百微升,在自然环境下在放置十五分钟,现在我们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到阳性对照呈现蓝色,而其中的样品孔中,也有一个呈现出蓝色,如果该样品呈阳性,那是否就说明这个样品感染了鸡白血病病毒呢,为了更进一步的确定,我们还需要在每个样品孔内加入一百微升的终止液,现在我们就可以直接到酶标仪上读取od值了,有了这个酶标值栽培和其他的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就可以捡测出样品中是否含有鸡白血病病毒,如果最后s除以p小于0.17,就说明样品中没有其白血病病毒,如果这一数值大于等于零点一七就说明该样品感染了鸡白血病病毒,种公鸡也同样检测,如果检测出有阳性的种鸡就要马上淘汰这只种鸡,以及与他接触过的种鸡,最终只剩下阴性鸡进行留种,专家告诉我们,只捡测一遍是达不到净化效果的,种鸡在二百到二百八十零期间,至少要重复检测三次,每次间隔二十天左右,这样经过至少三轮的淘汰后,鸡群的鸡白血病病毒将会显著降低并逐步消灭,最终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虽然种鸡础在一个大致安全的状态,但是难免会有漏网之鱼,种鸡繁殖后种蛋不一定就是安全的,所以每一个种蛋的蛋同
样需要进行p27蛋白病毒的检测,以防止孵化只的小鸡代有机白血病病毒,蛋清的检测方法与泄殖腔棉试子的检测方法,基本相同,可参考检测说明来进行,如果检测出有阳性蛋的话也需要马上淘汰,同学与他相对应的种也得淘汰,就这样每一个带字的种子和种蛋都要经过三轮的检测与淘汰,另外再疾病预防的过程中,所有疫苗在接种前也要进行p27蛋白检测,确定里面不含有鸡白血病病毒才能使用,待种蛋以后,最终进入到饲养五白血病的小鸡群,通常饲养小鸡要分成小群,隔离在笼子里,每个群体大概二十到五十只,当小鸡长到28天左右,也要采集小鸡的泄殖腔棉试子,进行p27阳性蛋白的检测,淘汰阳性鸡和与他接触过的小鸡,至少连续检测三次,最终在隔离状态下饲养无白血病病毒的鸡群,通过净化好,剩下的种鸡群基本上就是健康的了,只要在再建立一个机生产生物安全环境,这样就能更好的维持净化后的效果,这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机场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以便于消毒,减少交叉感染,其次,一日龄的小鸡仔鉴别公母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翻肛来见面,为避免污染及水平传播,每鉴别五十只小鸡就要把手消毒一次,在接种疫苗的同时,没接种三至五只小鸡,叫把注射器的针头用酒精棉消毒一次,以避免鸡和鸡之间由于人为疫苗的注射引起了交叉感染,另外母鸡在输精的时候一定要一只鸡一根输精管,不能重复使用同一根输精管,以免造成交叉感染,最后还要严格对环境的消毒,包括各种硬件设施,如孵化器,出雏器,育雏室,育成室,所有的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彻底清洗和消毒,另外,鸡舍内的粪便也要定期消毒,环境好坏对于疾病的控制非常重要,环境好了疾病自然就少,反之疾病也会增多,以上我们介绍的进化期白血病病毒的技术,它适用于我们国家自己培育的各种蛋鸡品系和肉鸡品系,,对于国外进口的几种用同样的方法来监控及维护也能保证他们优良的性能,只是要想彻底净化干净这个病毒,就要通过一代一代的净化,所以我们必须树立长期坚持不懈的这样一个目标,最后才能把我们的鸡群净化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