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丹修炼(张兴发)⑥炼神还虚引论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真气运行法与道家内炼养生吕直道家养身,名目繁多,如行气、调气、服气、食气、炼气、胎息、存想、返观、内视、守一、导引、内丹等。
内丹术是道家炼养法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能达到最高层次的功夫。
真气运行法具有内丹术的实质。
道家内丹术从炼己入手,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达到炼需合道,也即“与道合真”、“返朴归真”的境界,实现“长生久视”。
这种长生久视,并不是肉体上的长生不死,但可获得健康长寿,精神境界的永存。
真气运行法则以五步功法完成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的小周天和大周天功夫,在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中又有炼神还虚的四个不同阶段,以坚持不懈的持久锻炼达到炼虚合道的目的。
下面以内丹术的全过程与真气运行法相结合作一概述:一、炼已筑基炼已即是集中注意、排除杂念,实际上是修心炼性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结合意守下丹田,也就是“凝神入气穴”;也可以数息随息,以一念代万念,还有运用掐指念字、存想外景等作为排除杂念的措施。
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中强调用“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即“和合四象”的方法,达到排除杂念,栓心猿、锁意马的目的。
真气运行法的五步功法也始终贯穿了炼己的功夫,如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注意呼气、意守中丹田,用凝神调息的方法使练功者心不二用,专注于功法的锻炼,达到炼已收心的目的。
如杂念起时,还可以用数息(数呼气的次数),从一到十,反复进行。
第三步“意息相随丹田趋”,仍是专意于心窝的热流随着每一次呼气下沉丹田。
到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则更强调凝神气穴。
真气运行法第一步的功法要领都以一定的方法拴心于一处,不使散乱,以增强练功效果。
从“有为法”下手,是真气运行法炼已的特色。
至于筑基,是指理虚补漏。
年老体衰或是病痛缠身之人,皆因元气泄漏,真气亏乏,人体正气虚衰。
内丹术强调要用一些方法手段,首先要将破漏亏虚的身体修复,而后求得祛病延年,长生久视。
内丹术认为小周天的修炼过程,属于筑基的功夫,所谓“百日筑基”。
最强解说!张三丰真人内丹功法解说张三丰,元﹑明(一说金)著名道士,生卒年不详,传说生辰时间跨越南宋、蒙元和明朝三个朝代(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亦作“君宝”),号玄玄子,是太极拳的创史人,经考证得字子冲南宋淳祐七年(张三1247年)生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另有记载元定宗三年(1248年)生于辽东懿州望平县(今黑山县姜屯镇)在莲花湖畔亦有张真人故居。
明成祖永乐年间大修武当山,专门为张三丰修建了“遇真宫”。
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
据道教界推测,其活动时期约由元延佑(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
传说其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
游止无恒。
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
入明,自称“大元遗老”。
时隐时现,行踪莫测。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觅之不得。
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
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认为古今仅正邪两教,所谓儒﹑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之不同,实则“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又称“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谓教。
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
他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
”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
收入《道藏辑要》。
关于张三丰其人,历来传说很多,姑且不论,但他对内丹功造诣很深,确有据可查。
兹根据气功古籍,综述如下。
一、张三丰论炼己功夫《玄机直讲》中说:“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
1.练已的涵义炼己是内丹功法最基本的要求,贯彻于整个过程中,不可须臾或离,所以也称炼己筑基。
所说筑基,一是指“炼己”阶段,或指内丹功法第一步炼精化气小周天,是强调炼己这步功法的重要性。
什么叫炼,明代伍冲虚《天仙正理》上说:“谓炼者,即古所谓:苦行其当行之时曰炼,熟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绝禁其不当之时亦曰炼,精进励志而求其必成亦曰炼,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亦曰炼,禁止旧习而全不染习亦曰炼”。
(一)炼精化气(1)调药调药是最初一步,药不调那么真种不生。
是以佛经有“和合凝集,决定成绩”之语。
和合者,合神气二者为一也。
神栖于心,气寓于肾,不能自相和合;必神入气穴,始能神气相抱为一,而后始有真种发生。
故一忌念动,念动那么神驰;一忌昏睡,昏睡那么气散。
神驰气散,虽坐七日,不如静观一时。
故初坐时须放下心身,大静一场,即先以两目视鼻端,如木工之标线,总要不偏不倚。
然后返照两眉中间,俟眉间稍热,即用意从眉间运两道金光上至绝顶,再由绝顶双分左右,从耳后绕至喉间,下重楼、入气穴。
此穴在脐下一寸三分。
目照于斯,神凝于斯,心目不离那个,行住莫忘其间,一念不起,万虑俱寂,念止神凝,神凝气回,既不着相,又不落空,坦坦然然守我真如,融融和和调我神气,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神气相抱,心息相依,而后入得大定,自有真动,以正所谓“冬至子之半,一阳来复时”也。
此机虽动,我仍主静,仍凝神于气穴,呼吸也移到此处。
我主于静,彼必愈动;彼愈动,我愈静,动气为神吸收,自与神混合,久而阳气充沛,自有真种发觉,产药景至。
但年老精气衰残,必需二六时中常常回光返照,药始发生;一有中断,即不可得矣。
(2)采药药产景至,如光透帘帷,火球上驰,耳后生风,暖溢四肢,恍恍忽惚,外肾勃但是举,此即采药归炉时也。
当以神宰之,使不外驰;以息摄之,使归炉内。
宰是以神探其动处,坐镇丹田,不沉昏,不散乱,主宰其间,动气自转而相依。
摄是用呼气之法([注]按采药当用吸机摄之归炉。
此言“摄是用呼气之法”,疑属排印错误。
因为,呼气时内气是下降的,而吸气时内气却是上升的。
真种产出时,真气下冲阳关,外肾勃起,应当用吸气之法使其“逆归玉炉”。
《大成捷要.采小药天机口诀》说:“先天真一之气以动,且不可出静,速凝神气穴,目光照定,心力提起,一意不敞,万虑俱宁,用吸字往上提,用舐字舌舐上腭,用撮字紧撮谷道,用闭字闭住三关,线人口是也……用吸不用呼,呼乃后随之罢了”,可供参考。
),即稍用意于呼,吸那么仅随之罢了。
无极丹派之内丹工夫修证旨归(上)
运和道人
【期刊名称】《搏击》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丹家之"性命"丹道修炼,分为内丹、外丹两种。
采药物、矿石之类在炉鼎中烧炼,以求"长生不死"之药,叫炼制外丹,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称之为外丹学。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运和道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太乙五行七步功——武当山太乙梁九门无极丹派快速入门筑基功法 [J], 运和道人;
2.无极丹派之内丹工夫修证旨归(上) [J], 运和道人;
3.无极丹派之内丹工夫修证旨归(下) [J], 运和道人
4.无极丹派之内丹工夫修证旨归(下) [J], 运和道人;
5.道教内丹学的研究价值及钟吕丹派的基本特征 [J], 胡中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丹修炼基础一、修炼基础1. 丹道原理《老子道德经》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此即后世丹经所谓先天一气之说。
《易经.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后世丹经所言阴阳的道理不能外此。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盖氤氲者,天气下交于地,地气上交于天,温和酝酿,欲雨未雨,将雷未雷,所谓“万里阴沉春气合”者是也,若雷雨既施,则非氤氲矣。
露乃地面之水因热化气,腾散于空中,至夜遇冷,遂附着于最易散热之物体,而凝结成露。
丹道亦同此理,可以神悟,难以言传。
以世俗严,男子偏于阳,女子偏于阴。
以丹道言,男子外阳而内阴,女子内阴而外阳。
总而言之,不管他们谁是阴谁是阳,都嫌其偏枯而不完全,此乃人类有身以来最大的缺憾,亦即生死流传唯一的动机。
但后天阴阳虽分为二,而先天一气却是整个的,其本性实不欲分离。
修道者贵在利用后天之阴阳,以返还先天一气,换言之,即是从偏枯不自然之变态上,逆行造化以求回复中和自然之本性而已。
《书经》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十六个字将修行的道理已包括尽了。
《庄子.在宥篇》引广成子教黄帝之言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自正,必静必清。
无劳汝行,无摇其精,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宁形,形乃长生。
慎汝内,闭汝外,多智为败。
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窃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陈撄宁按:这段文章,把长生不死的道理和盘托出,玄妙无论。
凡后世丹经所言,炼己筑基周天火候之说无不在此。
黄帝为道家之祖,而广成子又是黄帝之师,其言如此显露如此切实,奈何后世学道者,不于此寻一个出路,反去东摸西撞七扯八拉,真所谓盲人骑瞎马,愈来愈错,越弄越糟。
丹法下手功夫(养生内功秘要)丹法下手功夫先在“静坐冥心”。
深居静室,正体端坐,冥心遣欲,调息静神。
务使此心,一尘不染,万虑俱忘;无视无听,无思无虑,无将无迎,无内无外,清虚寂默,任运自然,方为合法。
静坐在调身躯,使一身不动,端正自然(最要在脊节伸直,胸肋张开)。
冥心在息心机,万缘不想,以能无思无虑,无念无欲,以至外无其物,内无其心为最要。
既端坐冥心已,便宜“收视返听”。
人心之动,与念头之起,总在向外攀缘。
心之机在目,故宜收视;神之机在耳,故宜返听。
经云:下手先制两目,次制两耳。
两眼两耳乃藏神传神之所,将眼光从外收入,内视气穴,将耳神从外收入,内听真息,稍俟片时,则自得寂定境也。
《彩凤书》云:“饮喙不止身不轻,思虑不止气不清,声色不止心不宁,欲念不止神不灵。
”湛然方寸,营营不已,其何能望修真成道也。
收视返听,则心不生,心不生则念不起。
济阳子曰:“起念神即迁,止念神即回,故禅家以止念为要,儒教以克己为功,道门以炼己为最。
”当静坐中,眼根不逐色,耳根不逐声,心根不缘事,一味回光返韵,则自息息归根,元神守穴,而得身心大定矣。
既内视返听已,则宜“凝神寂照”。
凝神寂照者,凝神入气穴,湛然寂照不动也。
法在将元神凝入祖窍之中,时刻回光返照,如鸡孵卵,如龙养珠;以使神气充盈,而真阳旺发,其中自然妙化万千,此为丹家最要功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均在此一着。
《参同契》曰:“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
”钟离祖曰:“南辰移入北辰位,金鸟飞入玉蟾村。
”翠虚吟曰:“昔日逢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
”石杏林曰:“以神归气穴,丹道自然成。
”陆潜虚。
他云:“凝神之要,莫先於澄神;澄神之要,莫先於遣欲。
”故《清静经》有“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如此心火下照,则自肾水上升;真神(即一体性火)下照,则自元阳(即一点灵光真命)内生;神气相抱,子母相禽,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混合于中宫而为一,此乃合养本源,筑固丹基之妙道,亦即所谓“得其一,万事毕”者也。
内丹功法1. 简介内丹功法是一种古老的修炼方法,源自于中国道家的传统。
内丹功法通过调和身体的气息和能量,从而达到调整身心灵的目的。
它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高级和深奥的修炼方式,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专注的心态。
本文将介绍内丹功法的起源和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进行内丹功法的修炼。
2. 起源和原理内丹功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
道家崇尚自然和谐,追求身体和心灵的平衡。
他们相信,在身体和精神中存在着一种称为“内丹”的能量。
通过修炼内丹功法,人们可以从内部调整体内的能量流动,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内丹功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气息。
修炼者需要保持深层次的专注和集中,同时通过特定的呼吸方式和动作,将能量聚集到体内的特定部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修炼者可以逐渐感受到内丹能量的变化,并调整自身的能量流动。
3. 修炼内丹功法的步骤步骤1:准备修炼内丹功法需要一个安静和舒适的环境。
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室内空间或户外的静谧环境,确保没有打扰和干扰。
步骤2:调整呼吸修炼内丹功法的关键是调整呼吸。
开始时,坐在舒适的姿势中,闭上双眼,慢慢地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将气息呼出。
重复这个过程,专注于呼吸的每个细节,感受气息的流动。
步骤3:集中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特定部位,例如丹田(位于脐下三寸处)。
通过意识和想象,将能量聚集到丹田中。
步骤4:练习动作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辅助修炼内丹功法。
例如,可以尝试缓慢地转动腰部、舞动手臂,或是进行一些柔和的瑜伽动作。
这些动作有助于加强体内能量的流动。
步骤5:持续修炼内丹功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耐心。
每天坚持修炼一段时间,逐渐加长修炼的时间。
通过持续修炼,可以逐渐感受到内丹能量的变化,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调和和平静。
4. 内丹功法的益处内丹功法的持续修炼可以带来许多益处:•提高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
•增强集中力和注意力。
•增强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促进身心灵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