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9.08 MB
- 文档页数:29
专家讲座张磊教授带您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组相对慢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此病为多能造血干细胞克隆疾病。
特征为骨髓中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倾向。
本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张磊教授将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做详细解读。
<<点击上方观看视频<<要点总结:WHO(2016)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分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流程、与早期骨髓纤维化鉴别诊断及重要性。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虽然被称为肿瘤,但与白血病等其他血液肿瘤疾病不同,只要规范治疗、病情平稳,ET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将与常人无异,病友们不要恐惧。
WHO(2016)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分型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有些病人因发生血栓、心梗等疾病时发现血小板增高,也有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
诊断上包括病史采集和实验室相关检查。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未来易转为骨髓纤维化或白血病,一旦疾病发生转化,治疗和预后同样发生变化,全面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病史采集包括:年龄、栓塞病史、心血管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充血性心力衰竭)、家族史、MPN-SAF-TSS 评估症状负荷(MPN 10)。
实验室检查(必检项目):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穿刺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骨髓活检病理细胞学分析和网状纤维染色、染色体核型分析、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和BCR-ABL基因检测(TET2、ASXLl、SRSF2、EZH2、IDH1/2、DNMT3A等基因突变作为备选检查推荐)、血清EPO水平、肝脏、脾脏超声或CT检查,有条件时使用MRI测定脾脏容积。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早期骨髓纤维化鉴别诊断及重要性。
骨髓纤维化相对进展速度较快,症状较重,一般情况下骨髓纤维化到了显著期,生存期会非常短。
202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费城染色体阴性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较常见的亚型,年发病率为1~2.5∕10万,发病高峰年龄在50-70岁。
ET 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表现为巨核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
ET的发病机制为基因突变或其他因素导致JAK-STAT信号通路高度活化。
ET的驱动基因突变包括JAK2V617F、钙网蛋白基因(CA1R)及骨髓增殖性白血病蛋白基因(MP1)突变,分另!!占50%~60%、15%~35%及2%~4%.20%~30%的患者存在MPN非特异性基因突变(包括信号通路、转录因子、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以及剪接基因等\一、典型病例患者,女,28岁,因孕检发现”血小板增多4周”入院。
入院4周前血常规:WBC1o.53χ109/1、RBC4.6×1012∕1x HGB123g∕1x红细胞压积(HCT)36%、P1T1180×109/1、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7.4×109/1,无不适症状。
3d前复查血常规:WBC9.46χ109/1、RBC4.8×1012∕1x HGB130g/1、HCT38%、P1T1460×109∕1s ANC6.9×109∕1z未治疗。
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史,妊娠16周,孕1产0,否认家族类似病史及遗传病史。
入院后血常规:WBC9.56χ109/1、RBC4.7×1012∕1x HGB125g/1、HCT37%、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5.7f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8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7g/1、P1T1582×109∕1.ANC7.1×109∕1;外周血乳酸脱氢酶(1DH)176U∕1(参考值0~248U/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77%(参考值50%~160%),VWF活性58.1%(参考值48.8%~163.4%);肝肾功能、电解质、铁代谢、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抗核抗体谱、狼疮抗凝物及抗磷脂抗体均未见异常。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病,发病率约为0.4-2.5/100000 人 / 年,多见于 50-60 岁女性。
过去十年,由于分子生物学、临床试验以及回顾性研究的发展,ET 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
如何诊断 ET?40 岁女性,血小板计数 1100 x 109/L,血红蛋白 123 g/L,白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正常。
烟龄 10 年,每天 5 支,体重指数 23。
患者自述无症状,无血栓及出血病史,体格检查正常,脾不肿大。
血小板增多是一个常见的表现,涉及到多种疾病,所以,当临床上遇到这样一个患者,诊断思路可以遵循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的指南(图 1)。
首先询问病史并进行详细的检查,在本例中,吸烟史就是一个关键点,因为吸烟不仅是血小板增多的原因,也会增加血管意外的风险。
另外,吸烟会增加 ET 患者血栓栓塞的风险。
图 1. BCSH 指南诊断血小板增多症的流程BCSH 和 WHO 对 ET 的诊断指南是以血液学、组织学以及临床上的指标来制定的,但实际运用中,更注重排除该疾病是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可能性。
当排除血小板增多是由继发因素引起之后,Alimam 教授首先检测JAK2 V617F 是否突变。
95% 以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0%~60% 的 ET 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患者,以及诸如患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恶性疾病的患者,JAK2 V617F 存在突变。
对 JAK2 V617F突变阴性的患者,检测 CALR,如果 CALR 也阴性,则检测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基因。
镜下泪滴状的异形红细胞及白细胞红细胞增生是 PMF 的特点,血涂片也可排除 PMF。
此外,骨髓组织学常用于诊断,前提是有好的骨髓病理,并由优秀的血液病理学专家来读片。
PV 典型的骨髓病理表现为在增生的骨髓组织中,出现多形巨核细胞、正常的粒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