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沟通控制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938.48 KB
- 文档页数:4
ISO14001内部信息沟通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在公司各层次和职能之间建立有效沟通渠道,确保全员参与环境管理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
2 适用范围本程序对环境管理体系过程及其实施有效性全员沟通的管理和控制作出了明文规定。
3 职责3.1管理层应积极创建有效内部沟通渠道和团队沟通文化。
3.2安全环境保卫部负责有关沟通内容的收集和传递。
4 定义5 运作流程5.1内部沟通内容可包括:a)环境方针、目标、指标;b)适用之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c)重要环境因素;d)环境监视和测量结果;e)组织环境绩效;f)管理评审、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结果;g)环境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等。
5.2内部沟通方式(渠道)。
对上述沟通内容,可采用如下沟通方式:a)会议方式(包括电话会议、逐一征求意见方式等);b)报告分发、通告栏、墙板方式;c)培训方式。
5.3会议方式沟通流程。
5.3.1某部门/人员(提案人员)对沟通内容有异议者,可填写《内部沟通表》。
5.3.2《内部沟通表》传递至相关部门主管,相关部门主管对以下事宜进行确认:a)是否须进行沟通(部门主管建议);b)沟通范围(部门级、公司级);c)沟通参与人员、时间、地点。
5.3.3若部门主管认为无须会议沟通,并且不同意沟通意见,则应将不须沟通理由填写于《内部沟通表》,并退回提案人员。
5.3.4若部门主管认为无须会议沟通,并且同意沟通意见,则应将具体实施方案填写于《内部沟通表》,并依据本程序5.3.7条款监管方案实施。
5.3.5若部门主管认为须会议沟通,则应依据《内部沟通表》确认事宜进行会议沟通。
5.3.6会议沟通结束,部门主管将沟通意见(包括具体实施方案)填写于相应《内部沟通表》。
5.3.7《内部沟通表》复印一份传递至方案实施人员相关部门主管保持原件并。
沟通控制程序第一章 目的第一条 公司通过建立沟通控制程序,确保食品安全信息得到充分沟通,以保证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 适用范围第二条 本程序适用于来自内部和外部沟通活动的控制。
第三章 职责第三条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沟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第四条 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
第四章 工作程序第一节 沟通来源第五条 外部沟通(一)认证机构、检验检疫部门及其他主管部门的检查结果和反馈信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二)原辅料供应商的产品特性、质量标准等信息;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产品质量要求、包装储存以及标签要求),以及客户信息反馈(客户抱怨等);(三)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或更新产生影响,或将受其影响的其他组织提供的信息。
第六条 内部沟通(一)日常工作,如食品安全管理目标完成情况、检验和实验记录、内部审核;(二)全管理体系评审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潜在的不合格纠正措施;(四)紧急信息,如应急事故等;(五)其他信息,如会议、员工建议等。
第二节 沟通方式第七条 可以通过日常的食品安全管理记录、书面资料、讨论交流、会议、电子媒体、通讯等方式进行沟通。
第三节 沟通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第八条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有关认证机构、检验检疫部门及其他部门的检查结果和反馈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做好记录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第九条 外来技术文件、标准由综合部长通过标准制定部门、行业组织、顾客等渠道收集,并及时传递到各有关部门;第十条 综合部通过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上级领导等多渠道识别和获取有关法律、法规,并及时传递到各有关部门;第十一条 总经理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走访等方式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以满足顾客要求,这些沟通包括:(一)产品信息及公司产品的免费咨询服务;(二)问讯、合同或订单的处理 (包括对其修改);(三)顾客反馈 (包括顾客的抱怨、拨诉及消费者要求);(四)走访顾客或顾客来访;(五)售后服务,包括出口产品报检、报关和保险业务代理等;(六)综合部通过对供方考察、电话问询和签订合同,以确保采购产品的所有信息; (七)其他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得的信息,可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传递和处理。
ISO质量体系的内部沟通程序1.0 程序目的为了及时、准确的收集、传递以及反馈学校内部的有关信息,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职员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做好内部信息的管理,特别制定本程序。
2.0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常规的内部沟通(信息交流)的方式,通知制度、知会制度、例会制度、职员申诉制度等。
3.0主要职责和权限3.1校长:负责建立学校中适当的内部沟通程序,确保在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与各个层次间对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充分沟通。
3.2部门负责人:负责在本部门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得到有效沟通。
3.3 所有员工:负责工作范围内信息的传递与沟通,促进过程输出的实现,提高过程的有效性。
3.4 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
3.5 办公室:负责与学校外部进行有效的沟通。
4.0 程序与要求4.1 信息内容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 质量方针、目标的贯彻和实施情况;b. 质量管理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责;c.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结果;d. 教学及工作过程的评价与审核结果;e. 纠正和预防措施;f. 管理评审结果。
g. 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结果。
h.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4.2 沟通方式若几种沟通方式同时存在,以书面沟通为准;重要性事件可通过主管领导协调的方式进行沟通,确保信息传递顺畅。
a. 各种会议、培训、讨论、谈话、聊天等;b. 工作计划、报告或阶段工作总结等;c. 情况介绍会、表彰会、质量分析会等;d. 布告栏、宣传栏和意见箱等;e. 邮箱、办公系统等电子网络;f. 员工满意度调查等。
4.3沟通的实施4.3.1学校做出的重大决定(包括管理者代表及顾客代表的任免)和方针目标的制定、变更,应由办公室以会议、办公网络系统、电话、宣传栏等方式向全体职工和相关方宣传。
4.3.2 各部门每月提交《工作月报》,由办公室统一整理,通报相关职能层次。
4.3.3 领导层应每月举行一次月例会,对教学与行政工作过程的运行情况、完成情况及质量状况等在各部门间进行有效沟通。
协力商和沟通控制程序1.目的:为把从供应商﹑客户处获得的信息及从外部认证机构﹑政府机构获得的信息﹑内部管理有关的信息等准确有效地传达到小区﹑供应商﹑客户﹑外部机构﹑政府机构﹑内部各相关单位和个人,以便使内﹑外部机构资讯共享,了解信息并遵照有关规定执行,达成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范围:本公司内﹑外部信息的接收﹑传达﹑执行﹑回复适用之。
3.定义:3.1内部信息:在内部各单位之间,上下级之间传达处理的信息。
3.2外部信息:本公司与外部机构之间传达﹑处理﹑回复的信息。
包括与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小区团体﹑外部认证机构等之间交流的信息。
3.3信息传达方式:电话﹑电子邮件﹑网络﹑信函﹑会议﹑内部联络﹑公布栏等。
4.权责:4.1业务部:客户信息的接收﹑传达﹑必要时将结果回复客户。
4.2行政部:政府机构、小区团体、外部认证机构信息的接收﹑处理﹑传达﹑回复。
4.3物控部:供应商信息的接收﹑处理﹑传达﹑回复。
5.程序内容:5.1信息接收:5.1.1客户信息(包括订单﹑投诉信息)由业务部接收,记录在“信息接收传达表”上。
5.1.2有关政府机构法律法规﹑政策及小区等方面的信息由管理部人事课接收,记录在“信息接收传达表”上。
5.1.3供应商信息由物控部采购接收,记录在“信息接收传达表”上。
5.1.4产品认证机构,体系认证机构客户有关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由行政部接收,记录在“信息接收传达表”上。
5.2信息的处理:5.2.1信息接收后,首先由承接人确认是否能独立处理,并确认是否与本部门或其他部门有关。
5.2.2若经确认,接收到的信息部门能独立处理,并且与其它部门无关,则由本部门独立处理。
5.3.3若经确认,接收到信息的本部门不能独立处理或与其它部门有关,则由承接人将其传达到能做处理的单位或与其相关的单位。
5.3信息的传达:5.3.1需传达的信息由发出者记录在“信息接收传达表”中,将信息整理成书面资料(如联络单﹑传真复印件等)或电子邮件交信息接收者在“信息接收传达表”上签收。
1、目的规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沟通方式,确保外部信息得以识别和运用,内部信息有效传递。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外部信息的收集、识别和传递的沟通过程。
3、权责3.1 体系小组组长: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
3.2 品管:负责公司产品内外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
3.3 行政部:负责与本公司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及内部员工反馈问题疏导工作,外部政策法规传递。
3.4 其他各部门:负责其工作范围内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以及对相关方信息的收集。
4、定义:信息(information)-- 有意义的数据。
5、流程图监督部门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品管顾客品管识别、接收和评估其他部门顾客产品法律法规监督部门6、控制程序6.1 信息的分类6.1.1 外部信息6.1.1.1 来自立法和执法机构,如市场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局、环保局、社保局、海关等,关于政策法规标准类信息,如食品安全信息、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6.1.1.2 来自官方或第三方检测或认证机构等,关于检测和检查结果及反馈的信息;6.1.1.3 来自供方或承包方,关于设备、原辅料、包材、添加剂、清洗剂等信息;6.1.1.4 来自顾客或消费者,特别是在产品信息(包括有关预期用途的说明、特定贮存要求,适用时保质期);6.1.1.5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及其修改,以及顾客反馈信息,包括顾客抱怨;6.1.1.6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或更新具有影响或将受其影响的其他组织的信息。
6.1.2 内部信息6.1.2.1 正常信息,如使命、核心价值、方针、目标、绩效测量和监视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以及体系正常运行时其他记录等;6.1.2.2 体系小组的信息,(潜在)不安全成文信息,如体系内部审核的不合格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等;6.1.2.3 紧急信息,如出现火灾、设备事故、停水停电事件等情况下的信息与记录;6.1.2.4 公司内部组织知识,员工晋升和合理化建议等;6.1.2.5 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内部信息:a) 产品或新产品;b) 原料、辅料和服务;c) 工艺系统和设备;d) 场所、设备位置和周边环境;e) 清洁和消毒程序;f) 包装、贮存和物流系统;g) 人员资格水平和(或)职责及权限分配;h) 立法/执法要求;i) 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j) 本公司遵守的顾客、行业和其他要求;k) 来自外部相关方的有关问询;l) 表明与产品有关质量、食品安全危害的抱怨;m) 环境污染以及职业病信息。
信息和沟通管理程序1. 目的为确保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明确公司内部各层次、职能部门之间,公司与顾客、相关方之间适当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渠道,使内、外部信息能够准确地传递,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与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控制。
3.职责:行政部:负责本程序的制(修)订,负责内、外部信息的交流和管理工作。
其他各部门:负责接受和处理与本部门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信息,配合行政部做好信息传递。
最高管理者:负责组织重大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处置,并负责向总经理报告处置结果。
4、工作程序4.1管理体系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4.1.1内部信息的主要内容是:a、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变化;b、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评审情况;c、重要环境因素、重大风险的控制情况;d、职业健康安全重大事宜;e、员工关注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及其意见;f、影响作业场所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的重大变化;g、职业健康安全检查紧急事故、事件;i、体系绩效监视及测量结果;j、内部审核结果;4.1.2外部信息的主要内容是:a、社区居民等相关方的投诉和抱怨;b、政府主管部门、环保机构、安全监察机构的意见;c、顾客相关方的意见和要求;d、市场及社会对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和趋向;e、外部审核结果;f、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效性的其它重要信息。
4.2信息提出者可以是相关方、公司内部的所有员工或职能部门。
4.3信息内容应真实、准确、有效。
4.4信息交流管理4.4.1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及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知识,应通过多种形式传达到组织控制下的员工和与组织相关的其他相关方。
4.4.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和管理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等信息由行政部汇总整理、下发。
4.4.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方面的信息由品管部传递给各相关部门。
4.4.4行政部将有关管理方面的法律及其它要求的汇总信息及进行通。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为使公司各内外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传递、处理和解决,促进相关方准确、高效运转,特制定本程序。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相关部门的内部及与外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3.0定义与术语3.1信息:有意义的数据;3.2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4.0职责4.1各部门负责相应业务范围内相关信息的接收、传递及处理;4.2品保课门负责顾客、部分官方机构及供应商产品质量方面的沟通;4.3管理部业务与生产部生管课负责顾客的沟通;5.0作业流程5.1信息分类a.内部信息包括:1.正常信息,如质量方针(目标)及完成情况、测量和监控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以及体系正常运行时的其它记录等;2.(潜在)不符合信息,如体系内部审核的《不符项目报告》、《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等;3.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等情况下的信息与记录;4.其它内部信息(如员工合理化建议等)。
2外部信息包括:1.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检定所、环保局、商检局、消费者协会、公证处、认证机构等监测或检查的结果及反馈的信息;2.政策法规标准类法规,如质量法律、法规、条例、产品标准等;3.相关方(顾客、供方)反馈的信息处理及其投诉等;4.其它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质量改进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5.2信息沟通的方式信息可采用资料、质量记录、公告栏、会议、讨论交流、电子媒体、通讯等沟通的工具或方式给予传递。
5.3信息处理:a.内部信息的收集及处理:1.正常信息的处理: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的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信息,按照相应程序文件的规定向有关部门传递质量方针目标及其完成情况、内部审核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等信息;2.潜在)不符合信息的处理详见《纠正预防措施管制程序》;3.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由发现部门迅速通知相关部门(如品管课)组织处理,可采用电话,传真等方式紧急沟通;4.其它内部信息,员工合理化建议按《合理化提案规定》实施,其它内部信息提供者可用《内部联络单》、电子邮件等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ISO9001过程质量控制程序ISO9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它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和实施一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运作,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过程质量控制是ISO9001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对各个流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产品和服务在每个关键环节都符合要求。
过程质量控制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组织进行持续的监测、评估和改进。
以下是ISO9001过程质量控制程序的一般步骤:1.定义流程:首先,组织需要明确定义各个关键流程,包括输入、输出、活动、资源等。
每个流程应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流程流程文件。
2.设定关键指标:针对每个流程,组织需要设定关键性能指标(KPIs),例如产品质量参数、服务水平、交付时间等。
这些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并可衡量组织的整体绩效。
3.监测过程: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监测每个流程的绩效和质量水平。
数据可以来自内部审核、客户反馈、员工投诉等渠道。
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分析数据:在数据的基础上,组织需要进行数据分析,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机会。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根本原因分析、因果关系图等。
5.纠正和预防措施: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组织应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并预防未来的问题。
纠正措施是指采取措施来消除问题或纠正不符合和违反的情况。
预防措施是指采取措施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6.实施措施:组织需要将纠正和预防措施纳入日常运营,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这需要明确责任和时间要求,并通过培训和沟通等手段来确保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7.持续改进:过程质量控制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组织需要定期评估流程的效能,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改进可以包括流程的重新设计、流程步骤的优化、资源的调整等。
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是持续改进。
12交流沟通、参与和协商控制程序345受控状态:67分发代号:8910编制:1112审核:1314批准:1516171819发布实施2021目的23241.1确保内、外部各方对公司QEHFMS运行的信息获得理解和沟通,促进过程和产品25的有效控制,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
26271.2使顾客和相关方及时了解由本公司生产活动引起的质量、产品安全、环境、职业28健康安全风29险,避免或减少由此带来的危害或损失。
301.3支持和鼓励员工参与和协商与其有关的公司各方面活动。
31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QEHFMS有关的内、外部信息的交流、沟通过程以及员工参与和协商过程。
32333定义34无4职责35364.1总经理374.1.1对外部沟通的职责的分配;384.1.2确保在公司内部各职能层次的职责和权限能获得沟通;394.1.3确保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符合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404.1.4向公司内传达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相关方要求的重要性;4.1.5确保获得信息传递所必须的资源;41424.1.6确保公司员工协商和参与过程的建立和实施。
434.2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组长4.2.1建立内外部信息沟通的渠道;44454.2.2为保证公司QEHFMS的有效实施和运行与外部方进行联系;4.2.3促进QEHFMS良好的内部沟通;46474.2.4鼓励员工参与和协商职业健康安全相关及员工其他需求相关的政策与决定。
484.2.5对外发布食品安全风险产品召回等方面的信息;4.2.6向总经理报告审核的结果及有关QEHFMS运行的业绩以及改进的机会。
49504.3人事行政部514.3.1收集有关法律法规及变更的信息,并在组织内沟通;524.3.2对外来人员的信息调查,以及本公司QEHFMS要求的告知;534.3.3就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信息与内部员工进行沟通;544.3.4就法规符合性、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进行内外部沟通;4.3.5就外部审核结果进行内部沟通;55564.3.6支持员工参与和协商职业健康安全相关及员工需求相关的政策与决定。
1.目的建立和规范员工的参与和协商行为,确保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及反馈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信息,保证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外部有关HSE管理体系信息员工的参与、协商管理。
3.定义沟通:为达目的使相关方意见统一的行为。
4.职责4.1.经理:负责公司重大事项的组织和审批。
4.2.管理者代表:对员工的参与、协商有效性进行负责。
4.3.行政部:负责员工的参与、协商环境的优化及资源配置、制度的建立及沟通协调工作。
4.4.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员工的参与、协商。
5.流程图无6.内容6.1.协商的内容6.1.1.协商的内容包括:a)EHS管理体系运行信息,包括方针、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培训、测量、内外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信息;b)监测、测量的结果;c)公司内部有关管理制度,员工提出的有关EHS的建议和沟通的信息;d)事件、不符合与处理情况;e)应急准备与响应情况;f)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程序执行情况;g)各部门或单位之间日常联络、常规报表及其他信息;h)了解谁是员工代表和员工的建议等。
6.2.协商的渠道6.2.1.协商渠道可分为正式协商渠道和非正式协商渠道。
6.2.2.正式协商主要渠道包括:①业务联络书,②看板,③会议(包括决策会、研讨会、业务会、HSE会议等)。
6.2.3.正式协商渠道包括在岗交谈、随时随地交谈、便条、邮件、公告、OA交流、电话及各类非正式社交活动等。
6.3.协商的理念和原则6.3.1.公司奉行“沟通创造价值”的理念。
通过适时、适地、适当范围的沟通协商,消除个人、组织、相关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障碍。
6.3.2.行政部负责创造良好的沟通协商环境和机制,引导公司建立重视沟通的企业文化。
6.3.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将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共享,以方便信息的利用,发挥信息增值效应。
6.4.协商的实施6.4.1.业务联络书协商6.4.1.1.业务联络书指部门的要求或通知通过这种特定的书面形式对所需部门的信息传递,内容主要是指具体的业务事项,或者信息通知等非长期性的信息。
ISO45001参与和协商控制程序
1 目的
建立和规范内外部参与、沟通和协商行为,确保公司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及反馈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信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组织控制下的员工和外部相关方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参与、协商和沟通。
3 术语和定义
相关方: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
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活组织。
员工:在组织控制从事工作或与工作相关活动的人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用于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管理体系或管理
体系的一部分。
协商:组织在决策之前向员工征求意见的过程。
参与:进入(团队)并未共同目标作出贡献。
4 职责
质量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信息交流的归口管理,公司外部职
业健康安全信
息沟通以及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
和传递;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第三方审核及结果,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及
结果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传递;。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dure1.目的 Purpose通过在公司内部各层次和职能之间,以及公司与外部相关方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环境信息交流的及时、有效,幷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
To establish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hannel between Simona Tanning internal (each level and position), and simona tanning with eternal parties, to make sure th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e in time, effective, and to keep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continuing effective .2.适用范围 scope适用于公司内外部环境信息的交流。
It is apply to the internal and eternal environment communication in Simona tanning.3.职责Responsibility3.1 环工组:The environment teama) 内外部环境信息交流的归口管理部门;To be in charge of keep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b) 负责发布、收集和传递内外部环境信息;To be in charge of issuing , collecting and communicat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c) 负责内外部环境信息交流的总体协调安排;To be in charge of arranging and organiz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s communication; 3.2各相关部门:负责内外部环境信息的接收、传达、处理、回复、宣传。
相关方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对相关方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施加影响,预防和减少各类污染和事故的发生,保证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与公司来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3 职责3.1 EHS小组负责组织本程序的实施并监督。
3.2各部门是对相关方控制的具体实施和监督部门。
3.3与相关方有业务关系的部门负责对各自相关方的控制。
4 工作程序4.1公司的主要相关方包括:a)来访人员;b)向公司提供产品(材料、设备、配件)的单位;c)工程承包单位;d)废弃物处理者;e)向公司提供其他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4.2 对相关方的控制4.2.1对来公司参观、学习、考察、检查、办理业务的来访者,对口接待部门、单位负责向相关方宣传公司环境方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传达公司有关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规定,并要求其遵守。
来访者需要进入施工现场时,项目部应向他们介绍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提供必需的防护用品,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4.2.2对材料、设备供方的管理a) 各部门在选用材料、设备时,除考虑满足使用要求以外,还应考虑其安全性能、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严禁选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b) 确定材料、设备供方前,首先应对供方进行评审,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条件下,优先选用环境、安全业绩好的供方;c) 在签订采购(包括运输)合同时,应向供方明确公司在环境保护和安全方面的要求和措施。
尤其在材料运输过程中应要求运输供方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及其它防止二次污染环境的措施及注意的安全问题;d)各部门在验收采购的对环保或安全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时,应通知采购人员参与对产品的环保性能及安全性能进行验证,达不到要求的应退货。
4.2.3 其他相关方4.2.2.1各部门与业务相关方签订的业务合同或协议中应有安全要求的条款或补充协议。
4.2.2.2相关人员进入公司场所的控制a)相关方及相关人员在公司内不得随意吸烟,乱扔烟头。
更改历史1.0目的1.1确保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得到理解和有效沟通;1.2确保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1.3确保在公司的职责和权限方面得到沟通。
2.0范围2.1适用于公司内部沟通的控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职责和权限、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沟通。
3.0职责3.1总经理: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确定内部沟通过程,负责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传达和贯彻。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沟通,并对内部沟通过程进行监督,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负责公司的职责和权限方面的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3其他方面的内部沟通由相应部门负责。
4.0程序4.1内部沟通的主要内容:4.1.1法律法规类信息:国家法律、法令,地方法规、行业条例等。
4.1.2产品信息:技术标准、图纸等。
4.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规定,以及各类通知、计划、报告等。
4.1.4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内外部审核及管理评审结果等;4.1.5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或公司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改进意见;4.1.6顾客反馈的信息,包括顾客投诉;4.1.7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以及与质量有关的各岗位职责;4.2内部沟通的主要方式4.2.1下发文件,如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各项规章制度、计划、通知等;4.2.2召集会议,如例会、专题会议、评审会议等,并形成必要的会议纪要;4.2.3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进行沟通;4.2.4各类工作联系单等记录的传递;4.2.5其他文件形式的传递,如报表、报告、媒体广告灯;4.2.6各种通讯、网络工具,如电话、传真、QQ、电子邮件等。
4.3实施方法4.3.1有关文件的沟通4.3.1.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布后,由质量部组织进行全员培训,以确保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熟悉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有关规定,并得到有效地贯彻和实施。
4.3.1.2其他规章制度、通知、计划等文件,文件发放部门应做好发文工作,并使用《文件发放清单》做好发放登记。
最新ISO13485:2016一整套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1. 目的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控制,指导和规范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工作,并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场所能够及时获得和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文件及技术类文件和外来文件的管制。
3. 定义和术语3.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和表单。
3.2外来文件包括:3.2.1医疗器械行业/国际/国家标准;3.2.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3.2.3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下发的法律法规文件;3.2.4客户的相关要求。
3.3技术文件(产品档案)包括:3.3.1产品标准;3.3.2产品风险分析文件;3.3.3产品技术图纸;3.3.4产品注册文件;3.3.5产品加工工艺文件(作业流程/作业指导书等);3.3.6产品质量检验文件;3.3.7与该产品相关的技术变更记录;3.3.8其它必须保留的与产品技术有关的文件。
4. 职责与权限4.1 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按照YY/T0287-2017/ISO13485:2016,加拿大SQR/98-282、美国21 CFR 820标准要求策划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组织编制并审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负责作业文件的批准,组织定期对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
4.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与本部门有关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负责审核本部门作业文件,确保该类文件的正确性。
4.4 体系&文控中心: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医疗器械主文档的控制和管理,文件的编号、受控、发放、修订、作废管理,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4.5PIE:负责编制技术文件及保存原稿技术类文件及文件变更后的原稿技术文件。
5.工作程序5.1文件的编写根据公司与产品、活动有关质量的作业需要,同时依据标准等适用的全部要素及客户、相关方的特殊要求识别所有过程,并制订、修订内部作业文件、接收外来文件,支持、指导所有活动过程。
X X X X X X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XXXXXX 沟通、参与和协商控制程序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发布XXXXXX前言根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公司标准体系管理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提出。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行政部归口。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本标准审核人:XXX本标准批准人:XXXX本标准于2015年2月首次发布,其中重大修改时间为:1)2016年8月导入ISO9001:2015、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而修订,由XXX修订;本次修订为第1次修订。
XXXXXX沟通、参与和协商控制程序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内、外部沟通、参与和协商的渠道、方式和职责。
1.2 本标准适用于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沟通与协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无3 管理职责3.1 各主管副总负责组织内部事务性管理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的沟通裁决。
3.2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协商,并将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
3.3 销售部负责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协商,并将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
3.4 综合行政部负责与政府、周边相关方的信息沟通、协商,并将信息传递并到相关部门。
3.5 各部门负责内部沟通、协商,并将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
4 标准内容4.1 沟通方式4.1.1 内部沟通方式主要包括:a)会议:当沟通内容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影响大或不同过程之间的沟通,应召集相关人员举行会议进行讨论、裁决,并做好会议记录。
I S O沟通控制程序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1 目的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公司全体员工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开展工作,为更好地完成和实现公司工作任务与既定发展目标而达成共识,通力协作并有效地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协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2 范围公司全体员工、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方。
3 职责
行政部负责公司内横向、纵向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及与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联络。
销售中心负责与客户的沟通。
质量中心负责客户抱怨、供货商产品不良处理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供应部负责与供应商及外包方之间的有效沟通。
4 工作程序
内部沟通
4.1.1内部沟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公司员工例会、管理层例会、部门会议、班组会议、书面联络、电子平台、现场交流、电话联络、公告、标语。
4.1.2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参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公司员工例会。
4.1.3.1会议内容包括:上周主要工作的回顾与总结,下周工作计划及公司发展方向性展望与宣导。
4.1.3.2会议由总经理助理(秘书)主持,公司全体人员必须参加。
管理层例会
4.1.4.1一般为每月两次。
a.会议内容包括上周各部门重大事件的回顾与总结,后期各部门发展的工作计划与展望,对各部门的合理建议。
b.管理层例会由总经理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参加。
必要时,部门负责人可带与会议相关的本部门员工参加会议。
c.会议记录、执行情况由行政部追踪落实,并于下次管理层例会上公布。
4.1.5部门会议
4.1.
5.1各部门根据部门运作情况召开部门会议。
4.1.
5.2部门会议一般由部门负责人主持,部门内骨干人员参加;必要时可全体部门人员参加,部门会议可形成记录。
4.1.6班组会议
4.1.6.1班组会议可采用早会、班前会等形式进行。
4.1.6.2班组会议由班组长主持,各班组员工参加。
1)班组会议一般不会形成记录,但会议内容在班组范围内具有强制性。
2)书面联络、电子平台、现场交流、电话联络、公告等。
4.1.7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属较简单处理的事宜可用现场口头交流或电话方式沟通;属较重要的事宜应以书面联络或电子邮件的形式沟通。
书面沟通必须确保相关信息的传递质量、及时性、有效性,以免耽误处理问题的时机。
行政部对公司的规章制度、会议精神或各部门的好人好事、奖罚公告等在公布栏内或者微信群、QQ群里面公布,以传递公司管理趋向和员工行为现状。
4.1.9标语是宣导公司精神和管理目标的标识,亦是更新员工的思想理念,营造团队精神和管理氛围的有效工具。
行政部可根据公司现状及发展要求,张贴相关的企业文化标语等宣传品。
4.1.10上级与下属以谈话方式进行沟通或布置工作任务,在巡视与指导工作时进行现场的机会教育。
4.1.11下属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口头报告或以书面形式汇报上级,上级应作相应的处理并反馈给下属。
下属要适时向上级汇报所交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4.1.12可利用公司内部网站发布相关信息。
外部沟通
4.2.1外部沟通包括与客户、供应商、相关方的沟通。
4.2.1.1与客户的沟通
1)与客户的沟通一般以销售中心为窗口,必要时,其它部门应参与和协助。
b.与客户相关的订单接收与评审、客户意见反馈、满意度调查、退货处置的相关沟通过程参照相关程序文件规定执行。
4.2.1.2与供应商的沟通
a.与供应商的沟通一般以供应部为窗口,必要时,其它部门应参与和协助。
b.与供应商相关的评审、退货处置等参照相关程序文件规定执行。
4.2.1.3与外部相关方沟通时,各部门与对应的相关方进行沟通。
包括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4.2.1.4无论内部、外部沟通。
属较重要事项的沟通效果都要上报部门负责人。
必要时,须在沟通记录上签核。
记录
4.3.1各种沟通后可形成的记录,应在相应层级予以保存,以作后续跟踪与追溯。
4.3.2各层级沟通形成的记录形式可包括书面、电子档、影像、实物等多种形式。
4.3.3各种沟通记录作为公司管理文件的合理补充,具有相应层级的强制性,任何部门及个人都必须遵照执行。
必要时,记录内容可分解到各级管理文件内,以便标准化的执行。
5 相关文件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顾客沟通控制程序
6 相关记录
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