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三鹿奶粉给我们的启示近些年来,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场曝光了奶粉行业的安全隐患的事件,不仅给无辜的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使我们意识到了在现代社会中,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从这个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保护。
首先,三鹿奶粉事件让我们认识到了企业道德的重要性。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经营行为应该不仅满足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更应该尊重消费者的权益和公众的利益。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却彰显了企业道德的缺失。
企业之所以存在,不仅是为了盈利,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
道德经营不仅可以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食品安全是每个人的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不容忽视。
这场事件暴露出奶粉行业监管不力的问题,引发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广泛担忧。
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监督,更应该提高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
我们应该选择有信誉、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并适度增加对产品的了解和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此外,三鹿奶粉事件也加强了人们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注。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是,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不少消费者迟迟未能获得足够的赔偿,甚至有一些消费者被层层审批困扰。
这引发了社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关注。
在面对类似的事件时,我们需要增加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措施,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和制度,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最后,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关于信息透明的思考。
信息透明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尤其在食品安全这样关乎人们生命健康的领域更为重要。
消费者需要足够的信息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企业也应该主动公开产品信息和生产过程,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推动企业承担信息公开的责任。
只有在信息透明的基础上,消费者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鹿奶粉”给我们的启示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三鹿奶粉”给我们的启示,感谢您的阅读!原本三鹿是中国的一个名牌,我们都信任它。
好多电视台都为它做广告,说三鹿这好那好,质量好,有严格检验,喝了以后父母不担心。
我还记得三鹿的一个广告是这么做的:三鹿婴幼儿奶粉,有助宝宝健康成长,宝宝更健康,妈妈更省心。
可现在呢,那么多的小孩得肾结石,那么多的父母失去了孩子,我们还怎样信任它们?我们一起反对,董事长不停的道歉。
我想:道歉什么用,比的起那么多婴儿、幼儿的生命吗?一句“啊!对不起呀!我会批评员工的。
”有什么用?这个董事长也真是的,三月份发现有问题,因为想赚钱,一直没有说,必须得让人逼着来检查为止。
我看见,电视上五月份都有做三鹿奶粉的广告,各种各样的都有,都五月份了,发现有问题都有两个月了。
这样的人真不负责任,不仅仅欺骗他人,也在欺骗自己。
你这么做,别人不会认你为董事长了。
见到你会说:“嘿,这不是那个三鹿奶粉的那个人吗?他(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跟他(她)在一起会倒霉的。
那些员工也不负责任,就因为想赚钱,要害那么多小孩吗?如果你是那些小孩,你会怎么想?你肯定会说:“呃,我虽然快死了,可是为了那些叔叔阿姨,我也愿意。
”那可是你呀!你认为金钱重要,比祖国的未来重要,你就把祖国的后代交给我们这些比较大的孩子吗?要是我们要帮手怎么办?如果我们长大了,也有小孩了,那你们再给我们的小孩喝那种有问题的奶粉,那祖国就不会发展了。
你们可能会不肖的说:“有些小孩不爱喝奶粉。
”那其他的小孩呢?你喜欢死吗?如果你还是一脸不肖的话,那么,你就把自己的头砍了吧。
三鹿奶粉做的很不好,我们不要像三鹿奶粉一样,不负责任。
我们要诚实,要有责任感。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8年,中国爆发了严重的三鹿奶粉事件,该事件震惊全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不仅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对社会稳定和乳制品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三鹿奶粉法律案件应运而生。
二、案件经过1. 事件爆发2008年9月,多家媒体曝光了三鹿奶粉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消息。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立即启动了紧急预案,对全国范围内的婴幼儿奶粉进行了全面检查。
2. 事故调查经调查,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存在漏洞。
同时,事件还揭示了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违法添加有害物质。
3. 法律诉讼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受害者家属纷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介入调查,对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4. 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依法判决三鹿集团赔偿受害者及家属经济损失,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刑事处罚。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对该事件涉及的乳制品企业进行了严厉整顿,确保食品安全。
三、案件分析1. 侵权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集团作为生产者,其生产的奶粉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消费者遭受人身损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此案中,三鹿集团因生产缺陷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刑事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部分责任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行政责任分析三鹿奶粉事件中,国家有关部门对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伦理思考一、引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食品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一直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引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本文旨在从伦理角度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事件回顾“三鹿”奶粉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大陆爆发的奶粉污染事件,其中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大量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三、伦理问题分析1. 企业伦理问题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其经营活动的核心是追求经济效益。
然而,当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应当如何选择,成为了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三鹿集团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严重违背了企业伦理道德。
2. 行业伦理问题除了企业伦理问题外,“三鹿”奶粉事件还暴露出整个食品行业的伦理问题。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往往采取不正当手段,如降低成本、降低质量等。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此外,行业监管不力、行业标准不严格等问题也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四、伦理思考与启示1. 强化企业伦理意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关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企业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诚信、质量为核心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2. 加强行业监管与自律政府应当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1. 背景介绍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惊人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涉及到一家知名奶粉品牌——三鹿集团,该公司被曝光生产并销售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奶粉。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并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事件的影响三鹿奶粉事件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恐慌。
这一事件造成了数千名婴幼儿患病、数十名婴幼儿死亡,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抗议。
消费者对奶粉品牌的信任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奶粉市场一度陷入混乱和不安。
3. 事件的教训3.1. 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善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严重不善。
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导致有害奶粉流入市场并对消费者造成重大伤害。
这一事件表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3.2. 企业道德意识的缺失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一些企业在道德层面上的缺陷。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三鹿集团故意掩盖奶粉中有害物质的存在,并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
企业的道德意识应该得到加强,不能将利润放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之上。
3.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对消费者权益的广泛关注。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对企业的诚信度和品牌声誉有更高的要求。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责任。
3.4. 公众监督的必要性三鹿奶粉事件也暴露了公众监督机制的不足。
尽管有一些消费者曾经报告怀疑三鹿奶粉质量的问题,但相关机构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
公众监督应该得到加强,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增加对不良企业行为的曝光。
3.5. 加强行业自律三鹿奶粉事件也提醒了整个奶粉行业加强自律的必要性。
奶粉生产和销售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4. 事件后的改革和措施4.1. 食品安全监管的加强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建立了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了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三鹿事件”的几点启示“三鹿”的破产重组让中国的食品企业真正意识到“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三鹿事件”的发生从表面上是看是我国相关奶业标准制定得太低、检测手段落后问题,但从其本质上看是企业经营模式问题。
因为,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技术固然可以防范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但是实际上由于食品中不能添加的有害物质达上亿种之多,我们对每种食品都进行有害物质的检测不现实也不可能。
杜绝“三鹿事件”的再发生,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是:让食品企业构建可持续经营模式,使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储存贮藏、物流配送等都达到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
一、对“三鹿事件”的深层次反思1、食品企业要诚信经营,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产品安全责任是一种最基础的社会责任。
生产公众消费类产品的食品企业,因其产品覆盖面广,他们天然地负有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责任。
食品企业生产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疏漏,都有可能酿成波及千万公众的安全事件。
如同温家宝总理所说:“三鹿事件”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
在现代社会,食品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否则在法制日益健全、消费者日趋理性的今天不可能长久存在。
2、食品企业在扩张过程中要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也反映出近年来乳制品行业企业扩张太快,与此同时忽视了对供应链的管理,出现了漏洞,被不法分子借机违法谋取利益。
奶农、乳制品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组成乳制品行业的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互利共赢,这符合现代企业竞争的趋势。
但现行的“公司加农户”模式,由于加工企业与农户只是合作关系,一旦出现市场波动或其他风险,就可能出现违约问题,如拖欠奶农资金、降低奶价等等,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根本的保护。
数据显示,以奶业为例,在整个产业链中,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乳品销售三个环节的投入比通常为7.5∶1.5∶1,但是这三个环节的利润比却为1∶3.5∶5.5,奶农环节成本最高、利润最低,风险也最大。
“三鹿奶粉”事件留给人们的启示晨耕“三鹿奶粉”事件不单单是一个企业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它暴露了乳品行业中的问题,它折射了中国整个食品行业乃至与消费者息息相关行业存在的问题。
许多国家都曾出现食品安全事件,解决好了的,企业和行业的管理和发展前进了。
解决不好的,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将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内消亡。
媒体已陆续披露“三鹿奶粉”事件真相,弄清真相、处理相关人员是必要的,但群众真正需要的则是吃着放心、喝着放心、用着放心,那就是中国食品企业与行业的健康发展。
生老病死是规律,割掉毒瘤,增强生长和免疫机能,是人生健康的最佳选择。
企业成长发展与人的成长发展极其相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诗人屈原对人类的美好祝愿。
人民群众厌恶坑蒙拐骗的企业,但不愿意看到民族品牌和成长型企业走向消亡,他们真心希望有关企业走出误区、跨越门槛、大步前进。
回顾“三鹿奶粉”事件的始末,从中悟出点启示,供中小企业家、经营者、管理者参考。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未使三鹿汲取教训2004年1月16日,安徽阜阳市某村村民张广奎投诉所购三鹿婴儿奶粉有质量问题,后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三鹿集团共同确认,投诉者所购三鹿婴儿奶粉为假冒产品,予以结案。
同年3月,阜阳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在媒体曝光,全国开始围剿“空壳奶粉”。
在围剿中,阜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误把假冒产品的检测结果按“三鹿婴儿奶粉为不合格”上报,并公告于众,4月22日《颖州晚报》披露围剿“空壳奶粉”消息后,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由此,三鹿奶粉在全国多个市场被强迫撤下柜台、封存,损失上千万元。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成立调查组会同安徽省政府在阜阳展开调查,基本查清了劣质奶粉致病原因、危害范围、生产源头、销售渠道、销售范围等。
阜阳市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
不法分子用淀粉、蔗糖等为原料,全部或部分替代乳粉,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剂进行调香调味,制造出劣质奶粉,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长期食用这种劣质奶粉会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停滞、免疫力下降,进而并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当时有数名儿童成为“大头娃娃”)。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1. 引言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这起事件揭露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深刻担忧。
三鹿奶粉事件对中国的食品行业和监管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其他国家监管食品安全的教训。
2. 事件背景三鹿奶粉事件始于2007年,当时有消费者开始报告他们的婴儿喝了三鹿奶粉后出现不明原因的肾脏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这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
三聚氰胺可以掩盖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奶粉看起来更加富含营养。
3. 影响与教训3.1. 儿童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婴幼儿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儿童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对食品中的有毒物质更加敏感。
这起事件提醒了公众和食品生产企业,儿童食品的安全性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3.2. 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监管机构的不作为和监管不力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这次事件警示监管机构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并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以确保食品安全。
3.3. 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了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三鹿奶粉公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添加了有毒物质进入奶粉中。
企业必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以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为第一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4. 媒体的监督作用三鹿奶粉事件中,媒体的曝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媒体报道揭示了事件的真相,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和关注。
媒体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及时曝光不合格食品和企业的不良行为,保护公众的权益。
4. 改进措施4.1.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国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食品生产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要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严格检查和监督,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三鹿奶粉事件反映的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不但使婴儿奶粉,而且也使中国的奶粉乃至食品的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三鹿奶粉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处理结果进行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我们吸取经验教训。
(一)政府监管部门失职
食品安全监管在实践中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与质量进行检测和执法。
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明确谁来监管,依据何种法律法规监管,如何监管,能不能最终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
但是,目前我国食品监管制度正处于过渡时期,一方面《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正在进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本身也在经历改革。
酝酿已久的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还没有完成,过去长期积累的监管缺陷最终以“三鹿奶粉事件”的形式全面爆发。
同时,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自身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问题:质量监督与卫生监督两套功能重叠的机构和队伍,管理上混乱,责任不清;各个机构之间基本上是封闭式管理,缺乏内部纵向和外部横向的交流与沟通;食品安全监管预警体系失灵,在危机爆发前期,不能有效预测危机并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危机爆发后,是否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严厉惩处相关的企业和个人。
如果各级食品监督和质量监管部门、地方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就可以避免很多食品危机事件的发生。
如果这些监管部门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二)利益的驱使拷问企业的“自律”
三鹿集团在追逐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超越了企业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以野蛮的逐利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以严重的违法行为危害社会。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很多不法商人和企业唯利是图。
对利益的考量大于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已经成为某些企业发展的定势思维。
近年来,中国问题食品危机事件频发,从苏丹红一号、劣质奶粉、有毒大米、孔雀石绿到去年的毒豆奶、毒饺子和近期的毒奶粉事件,为什么我国的问题食品屡禁不止?这显然与一些不法商人的商德有关。
一些企业利欲熏心,甚至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或者生命。
(三)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淡薄
事实上,早在三鹿问题奶粉曝光前几个月,浙江省一位王姓妇女发现女婴小便困难,就怀疑是因为吃三鹿奶粉导致的,但她因交不起当地工商部门上万元的化验费,最后三鹿“赔”了她几箱奶粉了事。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不强,致使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所幸的是,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明智的反应:一是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二是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对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三是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由质检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全面检验检查,对不合格奶粉立即实施下架;四是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组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
二、启示--构建中国食品危机管理机制
食品是一种“经验产品”甚至是“后经验产品”,它的“后经验性”决定了食品
不出问题则已,一旦出现就是事关人命的大问题。
换句话说,对于任何一种食品,消费者只能在食用过后才能对其安全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食品安全性的考量是非常困难的,因而要保障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性问题,需要更多部门的综合推动。
(一)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危机预防机制
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疏而不漏。
虽然有很多法律法规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但都是在食品安全事故的层次上来定性和处理的,还没有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法律地位较低。
2强化行政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是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危机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强化监督机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应依法建立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整套权力配置和组织建构方面的制度体系。
国家标准制定部门要制定食品添加剂科学营养健康的详细标准;检测机构对所有食品产品实行先检验后上市的准入制度;监督部门要运用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力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于疏于监管或怠于履行职责的部门和负责人要承担公法责任。
对于明知故犯、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生命为代价的生产企业及负责人要依法严加惩处,决不能姑息迁就。
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监管职能的机制体系,杜绝食品危机的再发生。
3加强企业自身的引导。
对于直接生产食品的企业实行有效引导,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并建立公开透明的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让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只要输入企业名称就可以查出企业的生产、销售档案,并可通过档案凭企业的信用指标明白消费。
只有切实有效地加强企业的督管,才能真正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二)建立食品危机快速应急机制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无法成功阻止所有的危机发生,或者根本就不可能阻止某些危机的发生,最终不得不面对危机。
一旦食品安全危机爆发,就需要人们组织危机反应管理。
具体来说:第一,成立机构,又专人负责危机处理;第二,负责人要深入现场,收集信息;第三,分析研究,探询危机根源;第四,评估后果,确定对策;第五,组织力量,落实措施。
(三)加强媒体舆论监督作用
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除了极少数媒体,绝大多数媒体都表现得非常谨慎,仅以“某品牌奶粉”、“同一种奶粉”等字样进行报道。
现代社会,媒体担当着社会“守夜人”的角色,被公众寄予厚望。
食品危机关系国计民生,食品危机面前,媒体有不可推卸的预警责任。
(四)增强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对危机产生环境的一种警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响应,成立由卫生部牵觉性,由于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盲目的经验主义,往往很难形成对现状的危机意识,而危机恰恰就在此刻悄无声息中产生。
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就曾经说过,“人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我们的确是常常被无处不在的危机包围着,因此,树立危机意识十分必要。
但是从现实来看,往往是一件食品危机事件爆发后人们才会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危机意识才因此得以形成。
一般来说,危机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断的灌输和培养,而通过日常的危机技能培训活动,能够使人们树立食品安全的风险和危机意识,从而在危机来临时能够保持应有的心理准备,表现出一种必要的理智、冷静和从容。
(五)妥善处理食品危机善后工作
食品危机事件平息后,并不代表食品危机管理过程的终结,因为危机过后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甚至由此可能导致次生危机的爆发。
在经过危机事件后,组织管理者需要致力于组织的恢复工作,尽力将组织由危机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
同时,在认真调查事件的真相后,对于在整个危机事件过程中不同表现的人群,应该实施相应的奖惩方式。
三鹿奶粉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问题显然存在于整个奶制品行业,而且是一个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是一次人为制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提示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机制创新,以最大限度的保障食品卫生安全是当务之急。
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是建立和谐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都首先需要重视的问题,应该全力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