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兰科植物菌根内生真菌分离及鉴定
- 格式:pdf
- 大小:306.66 KB
- 文档页数:5
南板蓝根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牟燕;刘世芳;尹翠云;唐德英;俞静;张丽霞【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22(44)4【摘要】目的对南板蓝根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考察其生物活性。
方法采用植物组织表面灭菌法分离纯化南板蓝根、茎和叶中的内生真菌,结合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进行种属鉴定。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真菌发酵物的抑制活性。
采用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法测定真菌发酵物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分离纯化并鉴定出的23株内生真菌均属于子囊菌门,分为3纲7目9科11属23种。
菌株Nb 6、Nb 12、Nb 19发酵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显著,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6 mg/mL;11株真菌的发酵物对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菌株Nb 19、Nb 2、Nb 22发酵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80%,IC_(50)值分别为54.86、59.26、64.02μg/mL;菌株Nb 19、Nb 10、Nb 14发酵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50%,IC_(50)值分别为104.80、127.70、109.30μg/mL;菌株Nb 2、Nb 3、Nb 11、Nb 22发酵物总还原力超过10 mg/L。
结论南板蓝根内生真菌中菌株Nb 19和Nb 2具有抗菌、抗氧化活性。
【总页数】7页(P1191-1197)【作者】牟燕;刘世芳;尹翠云;唐德英;俞静;张丽霞【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相关文献】1.雷公藤属内生真菌研究(Ⅱ)昆明山海棠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2.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3.一株丹参种子内生真菌ZJZD-3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4.无瓣海桑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ZJ-S_(4)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抗炎活性5.1株秦艽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27(3):332~335J ou rna l of W uhan B otan ica l R esea rch春兰菌根的显微结构及菌根真菌的分离余知和3,曾昭清,张明涛(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摘 要:以盆栽春兰和野生春兰的根为材料,通过切片观察菌根真菌的分布特点和菌根的显微结构。
同时采用组织分离方法从盆栽和野生春兰根分别分离得到6个和15个真菌菌株,分离菌株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617%~50%和617%~7313%,并由此判断CGP23为盆栽春兰菌根的优势菌种,CG W23为野生春兰菌根的优势菌种。
经形态学观察将其初步分为6个分类单元,其中CGP22和CG W22分别具有拟日本曲霉(A spergillus j aponicus2like)和拟木霉属(Trichoder m a s p.2like)的形态特征。
此外,对兰科植物与内生真菌间的专一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春兰;菌根真菌;分离;菌根显微结构中图分类号:Q9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70X(2009)0320332204M ycorrh i za l M i crostructure of C y m bidium georingii and ItsM ycorrh i za l Fung i Isol a ti on and I den ti f i ca ti onY U Zhi2He3,ZENG Zhao2Q ing,Z HANG M ing2Tao(College of L ife Sciences,Yangtze U 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5,China) Abstract:The distributi on patterns of mycorrhizal fungi and the m icr ostructure of mycorrhizae in pot cul2tured and wild Cym bid ium georing ii were investigated and observed.Six strains of mycorrhizal fungi were is olated and obtained fr om the mycorrhizae in pot cultured C.georingii and fifteen fr o m the wild ones, which their frequency was1617%-50%and617%-7313%,res pectively.According t o this data of frequency,the strain CGP23would be dom inant one of pot cultured and CG W23would be p redom inance in wild C.georingii.On the basis of mor phol ogical observati on all of21strains is olated were identified int o six taxa,t w o of the m were si m ilar mor phol ogical appearances as A spergillus japon icus2like and Tri2 choder m a s p.2like.By the way,the s pecificity bet w een the endo mycorrhizal fungi and arethusa was als o discussed briefly.Key words:Cym bidium georing ii;Mycorrhizal fungi;Is olati on;Mycorrhizal m icr ostructure 兰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全世界约有500属近17000种以及大量变种和园艺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收稿日期:2019-06-10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Z171100001517011)作者简介:范继红(1974-),女,河北沧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及菌根生态学研究,(电话)137********(电子信箱)378185557@。
,,.[J].,2020,59(4):88-90.兰科(Orchidaceae)是有花植物中最大的科,全世界兰科植物约有26000种,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1]。
菌根(Mycorrhiza)作为自然界中极为普遍和重要的共生现象,是植物在长期生存进化过程中与菌根真菌一起协同进化的产物[2]。
几乎所有的兰科植物都与真菌共生,兰科菌根共生关系几乎伴随着兰科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整个生活史[3],大多数成年的兰科植物仍需菌根真菌提供生长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及有机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等[4]。
本试验选取兰属的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 (Rchb.f.)Rchb.f.]、春剑(Cymbidium tortisepalumFukuy.var.longibracteata )和寒兰(Cymbidium kan⁃ran )3种地生兰,对其栽培基质中的根际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得到3个优势菌株,并以18SDNA 方法扩增进行鉴定。
通过对兰花根系染色显微观察,发现了兰花根与真菌共生形成的菌根结构,以期为研究兰花根际真菌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植物供试植物:春兰,采集地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春剑,采集地为四川省雅安市;寒兰,采集地为福建省漳州市。
三种地生兰根际真菌的分离与检测范继红,陈兰芬,汤久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摘要:选取兰属的春兰、春剑和寒兰3种地生兰,对其栽培基质中的根际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后得到3个优势菌株,并以18SDNA 序列扩增鉴定为米根霉(Rhizopus oryaze )、球毛壳菌(Chaetomium lobasum )、小孢根霉(Rhizopus icrosporus ),通过对兰花根系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发现兰花根与真菌共生形成的菌根结构,为兰科植物根际真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胡陶;李潞滨;杨凯;唐征;刘振静;庄彩云;彭镇华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30)3
【摘要】为进一步区分11个分离自不同地理分布的5种中国兰属植物的共生菌根真菌菌株,该文结合各菌株的传统形态学特征,对菌丝隔膜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将其鉴定为无性态的瘤菌根菌属真菌。
鉴定结果表明,瘤菌根菌是可与中国兰属植物形成菌根结构的最普遍的菌根真菌种类。
【总页数】4页(P132-135)
【关键词】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瘤菌根菌
【作者】胡陶;李潞滨;杨凯;唐征;刘振静;庄彩云;彭镇华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实验室,北京100091;北京农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31
【相关文献】
1.中国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rDNA ITS分析 [J], 王芝娜;李杰;张银杰
2.野生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分离和表型鉴定 [J], 李杰;王芝娜;匡萍;张银洁
3.不同海拔的三种杓兰属植物与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相关性 [J], XU Ling-
Ling;ZHAO Ming-Yang;LI Jing;LI Shu-Qi;GAO Li-Jun;ZHANG Yan;XU Jing
4.3种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系统发育和多样性分析 [J], 徐玲玲; 赵桂仿; 孙敬祖; 张焱; 高丽君
5.中国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AFLP多样性分析 [J], 李潞滨;胡陶;杨凯;唐征;庄彩云;刘振静;彭镇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春兰菌根菌的分离及共生培养体系的研究袁莉杭,陈金丹,陈 敏3,庞基良(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摘 要 采用根组织切片法自野生春兰菌根共分离到6株真菌菌株,接种春兰杂交组培苗,结果发现C L23和CL26菌株在菌2苗共生培养基Ⅰ中对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2个月后处理苗的鲜重增长率分别达到47.4%和42.5%,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在CL23和C L26接菌处理苗的营养根中均分离获得了原接种真菌,并观察到了菌根结构。
结果表明,C L23和CL26菌株已与组培幼苗成功建立了共生培养体系。
关键词 春兰;菌根真菌;共生培养中图分类号 Q949.71+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08)01-0072-04Isol a ti on of M ycorrh i za l Fung i from C y m bidium goeringiiand The i r Sym b i oti c Culture SystemY UAN L i2hang,CHEN J in2dan,CHE N M in,P ANG J i2liang(Coll.of L ife&Environ.Sci.,Hangzhou N or m al U niv.Hangzhou310012)Abstract Six mycorrhizal fungi strains is olated fr om r oot of wild s p ring orchid(Cym bidium goeringii)(Cg)adop ting tissue m icr ot omy were inoculated int o Cg cr ossing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It was f ound that strain C L23and C L26had a p r omoti on at different degree on the gr owth of seedlings after the inoculati on in fungi2seedling sy mbi otic mediu m I; t w o months after the treat m ent the fresh weight of seedling increased by47.4%and42.5%res pectively,the differ2 ences were significant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 ol(P<0.05).I n nutrient r oot of the inoculated seedlings with C L2 3and CL26the original inoculated fungi were is olated and mycorrhizal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L23and CL26had established a sy mbi otic culture system with tissue2cultured seedling.Keywords Cym bidium goeringii;mycorrhizal fungi;sy mbi otic culture 兰科植物俗称兰花,在我国约有2000a的栽培历史,是重要的观赏花卉和药用植物。
兰科菌根真菌研究方法的概述郑超文;肖娅萍【摘要】兰科植物资源在全球分布广泛,其中有许多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和名贵的珍稀花卉,由于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兰科植物生长习性的特殊性导致其在自然状态下繁殖率极低,因此难以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
近年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兰科植物都能与相应的菌根真菌建立共生关系,并且必须依赖于这些内生真菌才能完成其整个生活史。
因而对菌根真菌在提高兰科植物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过程中机制的研究以及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工业化育苗中将是缓解兰科植物市场供求紧张问题的关键。
通过对近几年有关天麻和铁皮石斛等兰科植物的问题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加以阐述,以期对今后兰科菌根真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Resources of orchid family distribute widely over the globe. Many among them are important officinal and rare flower plants;they have drawn wid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for their fairly high business values. Orchid plants have very low rate of reproduction in natural conditions because of their growing particularities;they could not meet wide market demand. 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almost plants of orchid family can establish symbiosis with cor-responding mycorrhizalfungi,moreover,they must rely on these endophytic fungi they could complete their whole life history. Therefore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mycorrhiza in the process to promote the growth rate and fertility of or-chid plants and apply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industrialized seedling will be the key to allay strai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orchid plants. In this paper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e issuebetween Gastrodia elata and Dendrobium officinalei recently were expounded,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to the research on orchid mycorrhizal fungi.【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85-89)【关键词】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共生机制;研究方法【作者】郑超文;肖娅萍【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1兰科植物作为自然界中的第二大科植物[1],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十分广泛,目前据统计约有800属,大约25 000种[2]。
小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菌根真菌的分离和鉴定贾鹏博;姜秀煜;王玉红;陈维建【摘要】试验利用2种不同的根段消毒方法从野生蓝莓植株的根系内分离出9株菌根真菌,其中5株分别命名为L1-L5,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出其中3株为杜鹃花科菌根真菌,结果如下:菌株L1属于杜鹃花类菌根真菌Meliniomyces variabilis属真菌;菌株L2、L3为Phialocephala fortinii杜鹃花科菌根真菌;L4、L5为Fusarium oxysporum镰刀菌属.【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4页(P27-29,32)【关键词】野生蓝莓;菌根真菌;分离;鉴定【作者】贾鹏博;姜秀煜;王玉红;陈维建【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伊春 153103;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伊春 153103;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伊春153103;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3.9蓝莓(Blue Berry)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 Linn.)植物,多年生灌木,其果实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是潜力巨大的经济林树种。
它为浅根系植物,根系不发达,无根毛,主要分布在浅土层。
在自然条件下,蓝莓根系通常易与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它们形成一种特殊的菌根结构(又称欧石楠类菌根,ERM)。
这类菌根可以促进蓝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它可以帮助蓝莓直接利用土壤中的有机氮,并促进其对无机氮的吸收;促进蓝莓对难溶性P,特别是无机P 的吸收;还可以促进蓝莓对S、Ca、Cu、Zn、Mn、Fe 等其他元素的吸收;而当重金属元素供应过量时,又能起到缓解作用,有菌根真菌侵染的植株,明显表现出生长量大而且产量高[1]。
菌根真菌还可以分泌有机酸,促使一些不易溶解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可溶态养分,被蓝莓吸收。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菌丝培养特性研究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体中的寄生菌,由于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植物内生菌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在演化过程中二者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不仅具有杀虫、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活性,还能够产生促植物生长的物质,如植物生长素、细胞激动素以及赤霉素等能够直接促进植物的生长。
这使得植物内生菌成为人们寻找新型拮抗菌、抗肿瘤药物的重要资源。
本研究主要是以药用植物为分离材料,分离并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植物内生菌并测定其拮抗效果,对活性菌株进行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对白屈菜内生真菌BY-1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
论文主要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 ①采用组织块表面消毒方法,从白屈菜、土三七、毛茛等7种药用植物中分离出了27株可在体外培养的植物内生真菌。
②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平板初筛和拮抗性复筛,结果显示14株内生真菌对杨树叶枯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效果。
其中白屈菜内生真菌BY-1.土三七内生真菌TJ-2和毛莨内生真菌MY-1对杨树叶枯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非常显著,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50%。
除此之外,白屈菜内生真菌BY-1.土三七内生真菌TJ-2和毛莨内生真菌MY-1的孢子悬浮液和发酵液对杨树叶枯病原菌也有较好的的抑制作用。
③通过形态培养,显微观察和18S r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TJ-2与Fusarium sp同源性为在99%以上,参考形态学及显微特征,将土三七内生真菌TJ-2鉴定为镰孢霉属(Fusarium), Fusarium sp的一个菌株。
MY-1MJ-1.LJ-3与Bionectria ochroleuca同源性最高,为其不同菌株,同源性均在99%以上,因而将毛莨内生真菌MY-1.MJ-1,连钱草内生真菌LJ-3鉴定为生赤壳属(Bionectria), Bionectria ochroleuca的不同菌株。
唐松草内生真菌SJ-2和白屈菜内生真菌BY-1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赤壳科(Hypomycesaureo-nitens)、生赤壳属(Bionectria),Bionectria sp的不同菌株。
专利名称: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单菌丝团分离技术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朱国胜,刘作易,桂阳,毛堂芬,黄永会
申请号:CN200610051196.2
申请日:20060825
公开号:CN1912101A
公开日:
2007021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植物菌根真菌分离培养技术领域,主要提供了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分离培养的关键技术方法。
具体涉及根的前处理,单菌丝团制备、菌丝团处理及萌发、显微操作挑取萌发单菌丝团并转接小块培养基培养、显微镜检小块培养基上单菌丝团并将存活菌丝团转接平板纯化等方法。
解决了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及与兰科植物菌根相似的其他类菌根真菌的分离培养的技术难题,提高了菌株分离的可靠性,减少了筛选工作量,是兰科植物菌根真菌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一项关键技术。
申请人: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
地址: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金农社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朱丹;陈卫国;杜婵娟;付岗;黄兴振;付书婕;赵有林;蒋伟哲【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3(006)004【摘要】目的分离及鉴定野生金线莲根内菌根真菌.方法采用平皿点种法进行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提取菌株的总DNA,采用丝状真菌ITS通用引物对其rDNA 相应区段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结果结合各菌株的形态特征和ITS区域基因序列特征,将A12菌株、5号菌株、2号菌株、6号菌株、A46菌株和A55菌株鉴定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p.),其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sp.或Ceratobasidium sp..结论通过对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有望将其应用到金线莲及兰科其它濒危药用植物繁殖中去.【总页数】4页(P241-244)【作者】朱丹;陈卫国;杜婵娟;付岗;黄兴振;付书婕;赵有林;蒋伟哲【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广西国有维都林场;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广西国有维都林场;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5【相关文献】1.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分离及分子鉴定 [J], 赵云青;陈菁瑛;林晓军;刘保财;黄颖桢2.金线莲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J], 王丽;何琴;李惠玲;张剑亮;王宁;张蕾3.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J], 江绮晴;方祥;郑贵朝4.1株海洋草酸青霉HY181-2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的生防能力[J], 林文珍;郭迟鸣;郭莺;林志楷;陈菲;刘黎卿5.金线莲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J], 杨晓琦;周小军;朱丽燕;陈向阳;何晓婵;张传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