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交礼仪来看日本礼仪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8
日本的礼仪礼貌范文在许多人心中,日本人一直都是不停的鞠躬,非常有礼貌。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日本的礼仪礼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谦虚礼让、彬彬有礼,同事、行人间极少发生口角。
在与日本人交谈时,不要边说边指手划脚,别人讲话时切忌插话打断。
多人交谈时,注意不要冷落大局部人。
在交谈中,不要打听日本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私事。
对年事高的男子和妇女不要用"年迈"、"老人"等字样,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讳。
在公共场合以少说话为好。
乘坐日本的地铁或巴士,很少能看到旁假设无人而大声交谈的现象。
除非事先约好,否那么不要贸然拜访日本人的家庭。
日本的“礼仪文化可以粗俗的分为“硬文化”与“软文化”两大类型。
即至今为止的日本文化研究中可以看得见并且感受到的约定俗成的“日本文化中的硬文化”; 与“硬文化”相比,“软文化”是看不见的,让我们外国人(母语不是日语的群体) 感到“异处”。
某种程度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文化因素。
众所周知,在日本,对尊长及不太了解的人,要使用客气、礼貌的语言表达方式,即敬语。
我们要从观察日本人使用敬语的场合入手、掌握好讲敬语的对象、什么时候讲敬语、用什么形式表达敬语等关键问题,就不会因为不使用敬语或错用敬语而失礼了。
日本的“鞠躬文化”也是日本礼仪文化的要素之一。
日本人为表示恭敬礼貌,而作[鞠躬]。
不仅在初次见面使用,而且在日常的见面和分手道别、感谢、抱歉的场合也频繁地使用。
日本[鞠躬文化]中,男性与女性鞠躬的方法有所不同。
与以上“硬文化”相比,日本礼仪文化中,日语中“模糊的表达方式”无法防止。
日本人请求对方做某事时,不直接说“请你…”,而是委婉地说“我希望…”,“这么做怎么样”等等;谢绝邀请时,一般不明确说“不行”,而是显出犹豫的样子,作为不好开口的信号。
这些表现方式起因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日本这个单一民族的国家里,国民的性格有其共通之处,所以他们认为不需要表达得过于明确,对方也会明白自己的意思。
浅谈日本礼仪文化日本社会非常重视礼仪,在日本人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和亲近感相比,更要求恭敬礼貌的态度。
日本人见面的社交礼仪总的来说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为人处世谦让有理,微笑长挂脸上;见面问好行礼,谦让礼貌中规中矩;待人接物说话客气,交谈乐于轻声细语。
一、日本的公共礼仪1、日本人遵守交通规定2、日本人注重公共场所的文明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日本人更注重公共场所的文明。
比如说,在日本,坐在列车上即使人再多也不讲话,有的看书,有的闭目养神,日本人在公共场合都不大声讲话,用手机时也是尽量保持小声以免影响到周围的其他人。
有一次爸爸带一个常州朋友去日本,在列车上说说笑笑,引起了全车人的注意。
日本的小偷相对来说比较少,即使你把东西放在自行车里,自行车放在商店外面,不上锁也不会有人来拿,所以爸爸回到常州,我妈妈总要提醒爸爸这里是常州,不是日本,要看好皮夹。
3、日本人注重文明就餐二、日本的用餐礼仪1、用餐前后日本地区常年经受着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对自己还能存活,能有食物可吃都存在着感恩,对生命的感恩,对上天赐于他们食物都存在着感恩。
在日本,日本人吃饭的时候都会双手合十并说:我不客气了,我要开动了之类的话。
日本人在吃饭前后都要说两句不同的话,用餐前要说“Itadkimasu!”,意思是我开动了对这顿饭表示感恩;用餐后要说“Go-chiso-samadeshita!”,意思是我吃好了,感谢这顿美食。
2、用餐期间日本用餐期间还会有很多讲究的,一般日本菜的前菜有五种味道,以唤醒舌头上的味蕾。
日本人的一餐饭包括一碗米饭、一碗味噌汤、两道或三道菜肴,配菜越多,那顿饭便越够体面,如果已有很多饭菜放上餐桌,已令客人很难选手先品尝哪一道菜色。
用餐的正确顺序是先喝汤,后吃那道菜也可以,可是不要光吃同一道菜,应轮流品尝每一道菜肴,才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
3、用餐方式4、日本米酒及日本茶在日本,一顿正统的日本料理通常都有日本米酒,日本人喜欢在吃饭时喝米酒,他们通常会在互相祝酒后才开始用餐,即使客人不想喝,待客者都会希望客人可以喝一小口表示礼貌。
日语礼仪知识点归纳总结日本是一个尊重传统和礼仪的国家,礼仪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遵守礼仪不仅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展现自己良好教养的方式。
在日本,礼仪通常是通过言行举止来体现的,这些行为包括言语、举止、服饰等方面。
本文将就日本的一些社交礼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更好的了解和学习日本的礼仪文化。
1. 礼貌用语在日本,使用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他人交流时,必须要使用适当的敬语和谦让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对象对于礼貌用语的使用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用语。
在商务场合中,使用敬语是尤为重要的,而在朋友之间则可以使用比较随意的说话方式。
2. 礼貌的举止在日本,人们非常重视举止的礼貌。
一般来说,人们应该保持微笑并展现友善的态度。
在与他人交流时,应该遵守适当的距离感,并避免过于亲密的动作。
此外,在就坐时应该保持端庄的姿态,不宜摆动腿部或者交叉双腿,这些都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3. 餐桌礼仪在日本,餐桌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用餐时要保持安静,并尽量不发出声音。
吃饭时应该用筷子,并且要注意不要将筷子插在饭中立起来,因为这是与祭祀时的行为相似,会给人带来不祥的感觉。
此外,要注意用餐时的姿态和举止,不能大声说笑或者张扬。
4. 服装礼仪在日本,人们对于服装也非常重视。
在不同的场合中穿着不同的服装是非常重要的。
在正式场合中,人们通常需要着正装,而在非正式场合则可以着便装。
此外,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来说,穿着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对于女性来说,穿着要求更加严格,不同季节和气候都需要有不同的穿着方式。
5. 礼品赠送在日本,礼品赠送也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
在不同的场合中,赠送的礼物也有着不同的选择。
例如,去拜访朋友时通常会带上一些小礼物,而在商务场合则需要更加注重礼品的代表意义和品质。
此外,在赠送礼物时也需要注意包装和装饰的精致程度,这些都会影响礼物的价值和赠送人对于礼物的认可程度。
日本人的社交礼仪日本人的社交礼仪1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相见时,极重礼节。
通常要脱帽鞠躬。
在行鞠躬礼时,日本人不但讲究行礼者必须毕恭毕敬,而且是鞠躬的度数,鞠躬时间的长短,鞠躬的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
一般而言,日本人在行鞠躬礼时鞠躬的度数的大小,鞠躬时间的长短,鞠躬的次数的多少,往往会同对对方所表示的尊敬的程度成正比。
日本人在行鞠躬礼时,还规定手中不得拿东西,头上不得戴帽子,把受插在口袋里亦不允许。
有的时候日本人还会一面与人握手,一面鞠躬致敬,或是仅仅与他人握手为礼。
不过在一般情况之下,日本妇女尤其是日本的乡村妇女,与别人见面时,是只鞠躬而不握手的。
在行见面礼时,日本人讲究必须同时态度谦虚的问候交往对象,常用的见面礼节话有“您好”,“您早”,“晚安”,“再见”,“摆脱了”,“初次见面请多关照”等。
总之,日本人是认为“礼多人不怪”的。
在日本民间,尤其是在乡村之中,人们在送别亲友时,往往还会向对方行跪礼。
跪礼即屈膝下跪,它是妇女所行的礼节。
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都要互换名片,否则即被理解为是不愿与对方交往。
因而有人将日本人的见面礼节归纳为“鞠躬成自然,见面递名片”。
在一般情况下,日本人外出时身上往往会带上好几种印有自己不同头衔的名片。
以便在交换名片时可以因人而宜。
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对清洁十分重视,对他们来讲,每天都得非洗澡不可。
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有请人一起去浴室洗澡的习惯,用他们的话来讲,这叫做“裸体相交”。
他们认为,这一做法可以使人减少束缚,坦诚相交。
日本人宴请友人时,桌上总要摆一碗清水,并在客人面前摆上一块白纱布。
主持人先将自己的杯子在清水里涮一涮,杯口朝下在白纱布上将水珠按净,然后斟酒并双手敬于客人。
目视着客人干杯。
接着,客人也以同意的方式向主人敬酒,如此交杯尽兴,以表宾主亲密无间,称为“交杯礼”。
日本人姓名的组合顺序与中国人姓名的组合顺序的一样,二者都是姓在前,名在后的。
不过,日本人的名子字数往往交多,并且以四字的最为多见。
日本和中国文化中的礼节有何异同?在东亚文化中,礼仪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行为。
尽管日本和中国的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在表达尊重和社交礼节方面,两国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日本和中国文化中的礼节有哪些异同。
一、日本文化中的礼节1. 谦虚在日本文化中,谦虚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人们会避免在公共场合炫耀或吹嘘自己的优点,而是注重表达自己的谦虚态度。
例如,在日本人之间,你当面夸奖别人通常会被对方视为不合适或过分恭维。
2. 礼物在日本,送礼是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
人们会在特定情况下互相送礼,例如在新年、结婚或搬家时。
这些礼物往往是小的、精心包装和定价的东西,用于表示对接收者的感谢和尊重。
3. 空间在日本,人们注重维护个人和社交空间。
例如,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人们通常保持安静,不会大声嬉闹或过分吵闹。
在室内环境中,人们通常会给予其他人更多的空间和隐私,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
二、中国文化中的礼节1. 尊敬在中国文化中,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人们通常会向他人表达敬意,例如在见到长辈或在工作场所中尊重上级。
人们也会使用婉转低调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尊重和敬意。
2. 客人待遇在中国文化中,宾客文化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特别款待他们的宾客,并提供优质的食物和住宿条件。
这被视作表达主人的尊重和好客的文化方式。
3. 礼物在中国,送礼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
然而,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人通常会送更昂贵的礼物,例如珠宝、酒等。
另外,他们还注重以对方希望的方式向对方送礼。
4. 合理用餐在中国,人们通常会注意自己在应酬饮食时的行为。
这意味着他们通常会注意吃饮料、菜肴的适当数量以及吃速。
当然,这是为了表达对宾客的尊重,而不是为了吹嘘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
结论尽管有很多共性,不同的文化可能有不同的社交习惯和礼节方式。
在日本和中国,人们注重的社交规则和礼仪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学会尊重这些文化的差异,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对这个多元化、多样性世界的应有之义。
日本礼仪文化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日本具有两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日本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为了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首先需要很好的把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日本礼仪。
社交礼仪谨慎谦和,委婉含蓄是日本社交礼仪中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屈体礼在日本礼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出现得较多,姿势要求也很严格。
从躬身作“拜”到低头行“揖”,都是向对方表示恭顺的。
把头低到看不到对方脸的程度,传达出的意思是对方无论做什么自己都不会介意。
日本人相互见面多以鞠躬为礼。
比如说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腰弯的时间要稍长些;在遇见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和长辈的时候,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才把头抬起来,有时候甚至需要鞠躬几次。
同样还值得一提的有日本人的馈赠礼,日本人喜欢相互赠送小礼物来加强联络,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同事的荣升,朋友结婚、生孩子、生日、过节等都会赠送礼物。
不仅如此,日本人初次见面喜欢互赠名片。
如果初次见面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可能会认为你不好交往。
日本人交换名片时很有讲究,年纪小的、地位低的一方,应主动先递交,递交名片时,名片不能拿反,身体要态度要真诚,不能漫不经心。
接名片时,也得毕恭毕敬的。
接过名片时要仔细看- -看,最好能读出对方的姓名,否则可能被认为不受重视。
名片在日本社会已变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它足够反映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是礼仪文化的一种象征方式之一。
通过日本的社交礼仪可以发现日本人的良好行为在世界上备受称赞是不无原因的。
走进日本,很少有人不被日本社会的整齐有序所感染。
浅谈日本礼仪文化日本具有两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日本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作为一种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社交礼仪鞠躬礼与中国的握手礼不太一样的是,在社交场合中,日本人多习惯行鞠躬礼,鞠躬是日本礼仪文化中的一门艺术。
一说到鞠躬,能鞠得有礼而又规范的人是越来越少。
虽然看着挺简单,其实鞠躬是有很多讲究的。
不同的场合和对不同的人鞠躬的标准也有不同。
;与好友见面的话,鞠躬的时间为两三秒为宜;和自己的长辈或者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见面时,要等对方抬头之后再抬头,寒喧通常是在行礼之前再说。
同时,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
举例来说:1、90°的鞠躬,是礼节性最高的,表示特别的感谢,特别的道歉等。
2、45°的鞠躬,一般用于初次见面,也应用于饭店或商场等服务员对顾客的欢迎。
3、30°的鞠躬,一般用于地位比自己高的,也可以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之间。
4、15°的鞠躬与人擦肩而过,以示友好。
鞠躬要领1、双腿并拢(脚尖稍分开)站直2、女士一般手交叉放在身前,男士一般垂直贴在裤子两侧3、抬头,看着对方眼睛4、上半身迅速倾下(倾下时要快,起身要慢,这样显得郑重)5、俯身稍等片刻,再慢慢抬起上身6、先说一句问候语,然后鞠一躬,这种“语先后礼”的鞠躬方式能给人一种很有礼貌的印象。
馈赠礼日本人喜欢相互赠送小礼物来加强联络,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同事的荣升,朋友结婚、生孩子、生日、过节等都会赠送礼物,这种礼仪既是历史的遗风,同时也被赋予了时代的新意。
日本人对送礼时间、送礼内容都颇为讲究,既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又不能给对方造成麻烦,更重要的是,收到礼物的同时要回礼,如果不回,就会被对方认为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
为了不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送礼者经常会谦称自己的礼物只是一件“小小的礼物”,实际上礼品一般也比较实用,并不是很昂贵。
[日本人注重的商务礼仪有哪些] 日本人社交礼仪及禁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日本是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日本商务礼仪介绍了和日本人交际往来之中一定要了解的日本商务礼仪习惯。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日本人注重的商务礼仪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日本商务礼仪之见面之礼当日本人与外国人会面时,通常采用向对方鞠躬的方式打招呼,如果还要握手,他们会感到繁琐、讨厌。
现在由于与国外生意繁多起来以及一些年轻的日本人已习惯握手这种动作。
不过,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习惯仍然具有无形的影响。
所以,同日本人会面时,用鞠躬方式打招呼会更自然一些。
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他们认为这种方式使人际交流更加简洁而且可以避免让对方尴尬。
由于日本社会等级森严,在交换名片是要注意一些要点:1.会见日本商人时,要注意按照职位高低依此递送名片。
递送时,把印字的一面朝上并伸直手,微微鞠躬后再把名片送到各自的右手上。
2.名片最好印成一面中文,一面日文。
名片的头衔要准确的反应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3.接到名片后,一定要研究一下它的内容。
之后,要说“见到你很高兴”等话,并复读其名,同时再鞠躬。
看完后,要认真的放到自己的皮质皮夹中以示尊重。
记得在其名后加上“SAN”的发音。
,请注意,在日本公司的一个部门里不会有两个头衔相同的人,不管他们职位何等接近,一定有细微差别。
否则,会冒犯到职位高的人。
日本商务礼仪之仪容仪态礼仪衣着:日本人在正式场合特别注重形象。
如果出席日本人的宴席或其他活动,一定要穿着整齐;否则,会被认为你不把他当回事。
所以,在访问期间,要确保有一套整洁的服装在身边随时备用。
着装原则上应以简洁、方便工作为首选,而不是使用那些高级的名牌商品或奢华的饰品。
另外,更要注意自己的口臭和内衣。
特别是年轻的女职员,她们对流行时髦感觉敏锐,这虽在情理之中,但把强烈的香水气味带进工作单位使周围的人们退避三舍,这是“走错门”的打扮方式,应当加以注意。
各国社交礼仪知识社交礼仪是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互动的关键。
了解其他国家的社交礼仪,尊重他们的传统和文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
以下是一些国家的社交礼仪知识的概述。
1.中国-在中国,尊重长辈和尊重上级是常见的社交礼仪。
握手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但是在特殊场合,如见到长辈或重要客人时,鞠躬是一种示敬的方式。
在宴会上,中国人喜欢一起品尝多道菜,而不是个人点单。
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遵循一些禁忌是很重要的,如不要用筷子直接指向他人。
2.日本-在日本,社交礼仪非常注重细节。
握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普遍,而是以鞠躬相互致意。
在日本,拜访他人的家时,脱鞋是必须的。
在用餐时,注意用纸巾擦嘴,不要直接用手。
在日本,宴会上的礼仪也非常重要,如预定座位、不吃完每一道菜等。
3.印度-在印度,家庭关系非常重要,尤其是长辈的尊重。
当与印度人见面时,握手和问候是常见的礼仪。
在印度,吃饭时通常使用右手,左手被认为是不洁净的。
此外,要尊重印度人的信仰和文化,不要触碰他人的头部,因为这被视为侮辱。
4.美国-在美国,握手是常见的问候方式。
美国的商务活动也注重时间效率,所以准时到达非常重要。
美国人之间在公共场合更注重个人空间,不喜欢身体接触。
当与美国人交流时,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是被认为是积极的。
5.法国-在法国,对于社交礼仪非常注重,特别是在正式场合。
握手和亲吻脸颊是常见的问候方式,但数量和次序有所不同。
在宴会上,法国人喜欢品尝多种美食,并注重与他人的良好对话和互动。
6.英国-在英国,握手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
英国人有一些固定的礼仪规范,如不要提到政治、宗教或个人收入。
在英国,喝茶是非常受欢迎的传统活动,尤其是下午茶。
7.巴西-在巴西,人们之间的身体接触是常见的,如亲吻脸颊和拥抱。
握手也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
在巴西文化中,放松和享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8.韩国-在韩国,身份和地位非常重要,年龄比自己大的人需要给予更多的尊重。
日本的一般社交礼仪1.日本人一男一女上街时,女子在右边走;如果挽手行走,是女子挽着男子。
三个人上街,中间的位置让给受尊敬的人。
2.日本有送礼的癖好,在送礼时往往采取这样的作法:即送些对主人毫无用途的礼品,因为收礼的人可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再转送给第三者。
日本人对装饰着狐图案的东西则甚为反感。
狡猾狐狸是贪婪的象征。
到日本人家作客,携带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
3.日本人忌讳荷花。
4.日本人忌讳“四”。
因为日语中“四”和死同音。
所以日本人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
日本从四月一日到七日叫绿化周,包括街道绿化日、宅旁绿化日、学校绿化日、荒山绿化日、交通绿化日、绿化树木保护日。
日本人抽烟意是自己抽,很少主动敬你一支,因为日本人认为香烟是有害身体的。
日本人一有伤风咳嗽,外出时就戴上白色的口罩。
日本人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用小拇指表示“情人”。
5.龙虾日本人认为龙虾长须,弯腰象个老人,因此喜欢在元旦这天用龙虾作为装饰品,象征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与商务有关的文化习俗·鞠躬在日本人之间,鞠躬仍是见面和分手时的必行之礼;在与外国人接触时,日本人已逐渐习惯用握手代替鞠躬了。
不过,你仍可能会受到90度弯腰之礼。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一般说来,点一下头或稍微弯一弯腰并同时将手伸向对方,就可以了。
日本贸易界对外国人能否规范地鞠躬似乎并不在意。
·恭维话日本人说恭维话的方式也与西方人不一样。
西方人会对你个人在贸易上的成就或公司的成就直接表示赞赏,而日本人却常常兜着圈子说。
比如,如果日本人想称赞你的修养,他不会直截了当地表示,而是对你办公室的装饰发表些议论,即所谓“借题发挥”。
·社交活动即便在商务活动中,欧美人也常常邀请谈判对手到家里做客或参加鸡尾酒会。
但在日本,这样的社交活动是不常见的。
日本人喜欢邀请客人到饭店或餐馆吃饭,然后再到酒吧喝酒。
日本商人把招待客户作为影响客户的一个手段。
文化差异下日本人的礼仪与沟通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跨国交流和商务合作中,了解不同国家的礼仪和沟通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日本为例,探讨文化差异下日本人的礼仪与沟通方式。
一、尊重与谦虚的文化价值观日本是一个注重尊重和谦虚的社会。
在日本文化中,尊重他人、尊重长辈、尊重权威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在日本人的礼仪和沟通方式中得到了体现。
首先,日本人非常注重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在公共场合,他们通常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过于亲密的接触。
此外,日本人也会避免直接询问他人的私人问题,以免让对方感到不适。
这种尊重他人的行为体现了日本人的礼仪观念。
其次,日本人非常注重尊重长辈和权威。
在日本,年长者被视为智慧和经验的象征,因此年轻人会对他们表示敬意和尊重。
在交流中,年轻人通常会使用敬语,以示对长辈的尊重。
此外,日本人也非常注重遵守规则和守信用,这也是对权威的尊重。
二、间接与非言语沟通的方式与西方国家相比,日本人更倾向于使用间接和非言语的方式进行沟通。
这是因为在日本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或情感被认为是粗鲁和不礼貌的行为。
在日本,人们通常会使用暗示和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他们会通过非言语的方式,如面部表情、姿势和眼神来传达信息。
此外,日本人也非常注重语气的控制,以避免给对方造成困扰或尴尬。
另外,日本人也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和和谐。
在工作场所,他们通常会避免直接批评他人,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提出建议或意见。
这种间接的沟通方式有助于维护团队的和谐氛围。
三、重视礼仪的社交场合在日本,社交场合被视为展示个人礼仪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场合。
因此,日本人非常注重礼仪和仪式感。
在用餐时,日本人通常会遵循一系列的餐桌礼仪。
他们会使用筷子来取食物,避免直接用手触摸食物。
此外,他们还会注重用餐时的姿势和动作,以展示对食物的敬意。
在商务场合,日本人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礼仪性问候和交谈。
他们会先行鞠躬,以示尊敬和谦虚。
从日本文化角度分析日本商务礼仪日本商务礼仪,是指在商业活动中,日本人按照一定的传统方式,遵从一定的行为规范,通过交流沟通和礼貌待人的方式,增强商业信任,促进商业合作的一种行为方式。
在日本的商务活动中,商务礼仪十分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人际关系和商业信任,会对商业合作的成败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日本文化角度来分析日本商务礼仪,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商务礼仪的形成和发展,与日本文化的传统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日本商务礼仪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传统礼仪文化。
在日本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人们遵从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尊重权威,注重等级与身份的区分,这种礼仪精神遗传至今,在商务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和完善。
其次,日本商务礼仪还受到了日本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些文化特征的影响。
比如,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日本也吸收了一些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些文化对于日本商务礼仪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具体的商务礼仪行为来看,日本商务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际交往礼仪。
在日本商务活动中,人们非常注重人际关系,因为人际关系是推动商业合磋的基础。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日本人会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等因素来进行表达和行动的选择。
例如,向长者问候时要用尊敬的称呼,如“先生”“女士”“敬业的”等,不可以直呼姓名;与上级或客户交往时,要采取谦虚有礼的态度,表现出尊重和对方意见的认真对待,进而建立坚实的信任基础。
其次是商务礼仪礼物的赠送。
在日本商务活动中,礼物的赠送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表达对客户、合作伙伴等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但是,在赠送礼物时,要注意礼物的选择和价值不能太高,否则会被认为是贿赂,影响商业合作。
同时,日本人也十分注重礼物的包装,讲究精美简洁,体现尊重和珍视的态度。
再次是商务场合的着装。
在日本商务活动中,着装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符号。
在商旅中,穿着要保持干净、整洁、体面,并严格遵守适当的着装规范。
日本行为礼仪与禁忌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的国家。
日本拥有它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的独特的礼仪文化。
日本社会重视礼节,在日本人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和亲近感相比,更要求恭敬礼貌的态度。
日本的礼仪文化可以分为“硬文化”与“软文化”两大类型。
众所周知,在日本,对尊长及不太了解的人,要使用客气、礼貌的语言表达方式,即敬语。
日本的鞠躬文化是日本礼仪文化的要素之一。
日本人为表示恭敬礼貌,而鞠躬。
不仅在初次见面时使用,而且在日常的见面和分手道别、感谢、道歉的场合也频繁使用。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当广泛,特别是商人,初次见面时有互相交换名片的习惯。
名片交换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轻的一方先给对方,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礼节。
递交名片时,要将名片正对着对方。
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
与以上“硬文化”相比,日本礼仪文化中,日语中“模糊的表达方式”无法避免。
日本人请求对方做某事时,不直接说“请你…”,而是委婉地说“我希望…”,“这么做怎么样”等等。
谢绝邀请时,一般不明确说“不行”,而是显出犹豫的样子,作为不好开口的信号。
如今,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有哪个国家像日本这样送礼名目之多、繁文缛节层出不穷、严格遵循各种传统的国家了。
日本人讲道义,重恩情,知恩图报,对他们来说是普通而且理所应当的事情。
大事小事都想到,送礼也得算时间。
日本人送礼有很强的集团化色彩,似乎全国一起行动。
除了春天入学入社的送礼活动外,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个国民性的送礼高潮是在中元和岁暮送礼,在日本更是习以为常,同事的荣升、结婚、生孩子、生日、过节等都会赠送礼物,这种礼仪既是历史的遗风,又被赋予了时代新意。
送礼之习,在商务交往往中同样风行。
给日本客人送一件礼物,即使是小小的纪念品,他都会铭记心中,因为它不但表明你的诚意,而且也表明彼此之间的交往已超出了商务的界限,说明你对他的友情,重视了他的面子,他就没法忘记你的“恩情”。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
日本女性的社交礼仪日本女性的社交礼仪提到日本女性,人们脑海中产生的联想可能会是两个极端:有人想到性感妩媚的女优,有人想到温柔贤淑的家庭主妇。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日本女性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日本女性礼仪无论是去日本工作、学习还是旅游,你都会发现几乎所有店员对客人都笑容美丽,态度和善,动作优美,细心周到。
哪怕是试完一件衣服从试衣间走出,恭候在外的店员都要道一声“辛苦了”。
不管你买不买东西,店员都要最后道一声“谢谢光临”。
买完衣服,店员一定要把你送到店门口才把装着衣服的纸袋双手递到客人手里,送上一个甜甜的微笑,道一声“谢谢”,最后再深深地鞠一个躬;超市里店员要进入店员专用入口前必先转过身来对店内鞠一个躬,倒退着进去;给车子加完油,加油站的店员引导你安全开到马路上,深深地鞠上一躬送别,直到车都看不见了才起身。
不止服务业如此,公司、学校内人们见面必打招呼,“谢谢”“对不起”和“辛苦了”是最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小区内哪怕是不认识的人也必定要点个头,问一声好。
日本人的礼仪得到全世界的称赞,特别是日本女性的礼仪等修养得到了最高的赞扬。
在日本,礼仪被作为一个人外在的重要一部分和内在的修养来看待,礼仪好,这个人给周围人的印象分就高,事业容易成功,人际关系更和谐,幸福感也就越高;而一个企业的员工(特别是服务业)的礼仪好坏则代表了这个企业的整体形象,直接影响了这个企业的利益甚至存亡。
所以新人入社都要接受礼仪培训,由前辈或者专业礼仪培训师进行严格的培训。
经过十多年来在日本社会耳濡目染,以及在公立高中工作多年的经验,将我所知的部分日本女性的基本礼仪从问候、语言、文字以及动作方面与各位分享。
愿每一个朋友都能变得更加举止优雅,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日本女性的女人味是从小“修炼”出来的。
她们从小就被母亲教授化妆技巧,甚至要和父亲一起洗澡来自然的认识到男女身体构造的不同。
各种待人接物的礼仪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坐在椅子上必须合并着双脚,双手放在膝盖上,身体微微倾斜,说话时也需微微地弯腰,表达对对方的尊敬。
日本人关于鞠躬礼仪引言日本的鞠躬礼仪是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鞠躬被认为是一种表达尊重和敬意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日本的社交场合、商务会议以及日常生活中。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日本人关于鞠躬礼仪的背景、原则以及具体的执行方式。
背景鞠躬作为一种传统礼仪活动,可以追溯到古代日本。
在古代,鞠躬被视为向神灵表示敬意的方式,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日本人之间的社交礼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鞠躬礼仪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鞠躬的原则鞠躬在日本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严谨的礼仪活动,有着明确的原则和规范。
以下是日本人对于鞠躬礼仪的一些基本原则。
尊重鞠躬被视为一种表达尊重的方式。
在鞠躬时,人们应该以真诚和虔诚的态度示意自己对对方的尊重。
鞠躬的深浅和持续时间也可以体现对对方的尊重程度。
场合鞠躬的深浅和持续时间通常取决于不同的场合。
对于正式的场合,如商务会议或重要的社交活动,鞠躬通常较深且持续时间较长。
而在日常生活中,鞠躬的深浅和持续时间则相对较低。
社会地位日本的鞠躬礼仪也与社会地位息息相关。
在日本文化中,较低地位的人通常需要更深更长时间地鞠躬,以示对高地位者的尊重和敬意。
相反,高地位者的鞠躬通常较浅且较短。
鞠躬的执行方式鞠躬的执行方式在日本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鞠躬方式。
30度鞠躬30度鞠躬是一种常见的鞠躬方式,适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
在进行30度鞠躬时,人们应该保持上身直立,从腰部向前弯曲。
双手可以放在身体的前部以示敬意。
45度鞠躬通常在更为庄重的场合使用,如重要的商务会议或正式的仪式。
在进行45度鞠躬时,人们应该从腰部向前弯曲,上身与地面成45度角。
双手可以放在身体的前部或侧部。
70度鞠躬70度鞠躬被视为非常庄重的一种鞠躬方式,通常用于极为正式的场合,如重要的政府活动或宗教仪式。
在进行70度鞠躬时,人们应该从腰部向前弯曲,上身与地面成70度角。
双手可以放在身体的前部、侧部或膝盖。
在某些正式场合,日本人可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鞠躬,以示对多个人的尊重。
潍坊科技学院二0一一届毕业设计(论文)从社交礼仪来看日本的礼仪文化学生姓名:闫旭旭指导老师:徐红梅专业:商务日语从社交礼仪来看日本的礼仪文化内容摘要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社交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礼仪;礼仪文化;社交礼仪;礼仪忌讳引言社交礼仪是在一定的交际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人彼此默契遵守的一种礼仪规范,是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而既然提到礼仪,就不禁让人想到日本。
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将此种礼仪文化形态保存得如此完好。
日本在保留原有文化礼节的同时也融入对当今礼仪文化的理解。
而探索将此种文化保存的如此之好的原因.归根于日本文化中的更深层次。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的国家,日本拥有它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的独特的“礼仪文化”。
但日本礼仪也有着很多风俗和一些忌讳。
为了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特别是礼仪文化,首先需要很好的把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交礼仪文化。
一、日本礼仪文化的起源日本的礼仪文化最初是从中国的汉、唐时期的礼仪学习并引进的,现在大多数的日本人还是严格、认真的遵守着这一套礼仪规矩,比如:早中晚见面问好,对长辈、老师、客户90°鞠躬,做事情讲诚信等等。
现在从幼儿园开始,老师每天的礼仪课让孩子们言行举止都符合礼而行。
所以日本人一生都在努力朝着孔子说的那样去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形成日本是世界上最好的礼教国家。
因此,整个日本社会虽然初看有点做作、礼仪繁琐、等级森严,但是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信任,社会也比较和睦共处,显得比较有秩序。
在礼仪文化中,日本自古以来就吸取了中国文化,如“礼节”这个词就是随佛教、儒家思想传入日本的。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的国家,它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独特的“礼仪文化”。
谨慎谦和、委婉含蓄是日本社交礼仪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日本社会重视礼节,日本人无论是集体交往还是个人交际,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是与外国人还是本国人,对生疏的人还是熟悉的朋友,只要是交际活动,甚至包括一些非交际的日常性活动,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礼节。
由此可见日本对礼仪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礼仪分很多种类型,如从传播的角度就可以分为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等,本文仅以社交礼仪为入口,初步探析日本的礼仪文化。
二、日本社交礼仪的类型及特点(一)语言礼仪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或者说要了解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礼仪文化,语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侧面。
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要交流,是必须借助于语言的。
要怎样才能表达出良好的语言行为,是有很多礼仪可以遵循的。
众所周知,在日本,对尊长以及不太了解的人,要使用客气、礼貌的语言表达方式,即敬语。
我们要从观察日本人使用敬语的场合入手、掌握好讲敬语的对象、什么时候讲敬语、用什么形式表达敬语等关键问题,就不会因为不使用敬语或错用敬语而失礼了。
而使用的措辞跟与对方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比如一般关系,使用表示有礼貌的措词——敬体和一般致敬、问候语,如“你好”(こんにちは)、“对不起”(すみません)“再见”(さようなら)等等。
而对上司、上辈等,则需要使用比一般更客气的措词,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欣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敬语不能滥用,一旦过分,就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变得不自然甚至影响自己的人格,从而导致交际的不顺利。
但是该用而不用也是失礼的,所以在交际中,需要交际双方把握好这个度。
这一礼仪细节与中国的日常交际礼仪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这也正说明了文化间的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紧密关系。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但是也是彼此融合的,是和谐发展的。
而礼仪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毋庸置疑也是具有文化这些特点的。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也经常相互寒暄致意。
“请多关照”(よろしくお愿いします)、“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客套话。
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里,定型的寒暄语非常丰富。
不过,互相寒暄致意,仅仅局限于在某些意义上视为朋友的人。
例如对在公园散步时遇到的不相识的人,或者交通车辆中同座的人,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是互不说话的。
因为在这种场合,对方是互不相干的局外人。
日本人在交流时,一般也不问经济收入和年龄等比较私人的问题,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不合适的。
日本的社交文化整体是友善的,和谐的。
日本的礼仪文化具有含蓄的特点。
比如说日本人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经常说“是,是”(はい、はい)、“我明白了”(わかりました),这是不管听话人是否赞同的情况下会说的话。
在生活中,即使日本人自己持有明确的意见,他们也避免使用“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是采用“恐怕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在他们的文化概念里,他们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才是适当而有礼貌的。
有研究称日本人属内向型性格,加上唯恐失礼,使得他们的交际风格充满了含蓄委婉的特点。
与他人打交道时,总是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立场,彬彬有礼。
(二)行为礼仪礼仪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以礼仪的表现形式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很多是以行为方式呈现的。
日本人的礼节非常丰富,而说到行为礼仪,在各种社交礼仪中“屈体礼”又是不得不被提到的了。
屈体礼在日本礼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出现得较多,姿势要求也很严格。
从躬身作“拜”到低头行“揖”,都是向对方表示恭顺的。
把头低到看不到对方脸的程度,传达出的意思是对方无论做什么自己都不会介意。
日本人相互见面多以鞠躬为礼。
比如说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腰弯的时间要稍长些;在遇见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和长辈的时候,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才把头抬起来,有时候甚至需要鞠躬几次。
施行礼法有时候虽然很辛苦,但其精神在于协调社会。
维护秩序和协调社会,是支撑日本礼法的两根支柱,这也是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的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在日本的社交活动中,很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盛行名片”名片最早流行于欧洲,最开始只有留言的作用。
今天的日本,初次见面,交换名片,已不仅是一种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更被视为一种礼节。
日本人交换名片时很有讲究,年纪小的、地位低的一方,应主动先递交,递交名片时,名片不能拿反,身体要态度要真诚,不能漫不经心。
接名片时,也得毕恭毕敬的。
接过名片时要仔细看一看,最好能读出对方的姓名,否则可能被认为不受重视。
名片在日本社会已变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它足够反映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是礼仪文化的一种象征方式之一。
在日本的生活礼仪中,扇子是随身携带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不分男女都必须携带它。
“扇子”被称为“末广”,认为是祝福的器物,因为其末端宽广,象征前途无量。
所以把扇子放在胸前向客人施礼,不仅是表示恭敬,还有向客人表达祝福的美意。
这样,扇子作为一种具体的存在物,在日本人的交际中增添了文化的内涵。
我们知道,“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人的生活准则之一。
在公共场所,很少听到大声喧哗或吵闹。
他们谈话声音很小,很少大笑,特别是妇女,往往用手将嘴唇掩上,轻轻微笑,典雅端庄。
虽然说日本手提电话很普及,但在日本限制使用手提电话的地方却很多,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比如在电车上。
一般情况下,日本人不在车上打电话,如果是接电话,也要把声音压到最低限度,三言两语,简明扼要地应答,待下车后再重新给对方回电话,否则会给周围人带来不快。
日本的高级餐厅、医院、剧院等公共设施一般也都禁止使用手提电话。
他们在生活中尽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便甚至是不愉快。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日本文化的文明发展。
而和服,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日本的一种标志。
所以关于和服也是有很多礼仪讲究的。
一般认为,注意和服的叠法和晾晒,也是广义上的礼法。
不懂这些就必然被认为是不懂礼节的人。
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妇女是要对此引起注意和重视的。
素有“多礼国度”的日本是一个注重礼节的国家,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礼节是无处不在的。
拿赠送礼物这一风俗来说,自古以来这一习惯就存在,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日本人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日本人送礼的节日有很多,送礼的对象一般主要是父母、媒人、恩师、知友和平时关照过自己的人。
在日本的风俗里,7、8 月份送的礼叫中元送礼,12 月份叫年末送礼。
他们最希望的礼物是商品票证,就实物来说,想要是能长期保存的。
最开始这一送礼活动是具有某些宗教意义的,现在发展成了感谢别人或者得到关照的表达方式。
收礼后一般都要还礼,还礼的话一般是以物为多,上面写上“内祝”等字样。
而日本的赠送礼物活动中,有一点在外国人看来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遇上邻居搬家,一般赠送的礼物是毛巾、肥皂之类的小物件。
据说这与日本人的凡事不想麻烦别人的传统准则是有关系。
这样的话,还礼的时候也就不需要耗费大的资金,送这种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也给他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日本的这一礼仪文化是比较有特色的。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的社交礼仪除了谨慎谦和、委婉含蓄之外,还表现出很强的集团性,这与日本的国家传统是有很大关系的。
日本人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相互扶持的意识很浓烈。
除了个人形式的交际外,集体性的交谊活动也非常多。
三、日本社交礼仪文化中的忌讳及原因每个国度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特有的礼仪文化内涵,每一种礼仪文化中有人们约定俗成的必须遵守的规范。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他们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存在,而是与他人与整个社会紧密相连的。
为了达到预期的社会交际效果,这其中是有很多社交礼仪忌讳是需要交际双方来主动避免的。
如果是初来日本的外国人,首先得先对该国的文化尤其是社交礼仪文化有很好的了解。
日本有一种禁止在“榻榻米”边上坐着的礼法。
一般认为是以免弄脏“榻榻米”的包边布,其实是因为“榻榻米”边缝里放着刀,为了不被刀扎着,就需要躲开“榻榻米”。
这是日本的一种礼仪,大家彼此心里都知道,比如说在走访朋友或他人的家庭时就需要交际双方主动来阻止坐“榻榻米”这种情况的发生,以免造成不愉快。
同样,在家庭访问礼节中,观看厨房也是被认为是失礼的,有违交际礼仪准则。
而赠送礼物是日本人的社会交际中经常出现的细节,那么赠送礼物的很多礼仪也是需要注意的,尤其是赠送礼物的一些忌讳不能怠慢。
如果不懂忌讳而触犯了主人的话,将不仅仅是对交际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日本人在生活中的主要禁忌有: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是不祥之色。
他们忌9、4 等数字;他们还忌讳三人一起合影,认为中间的人被左右两人夹着,是不幸的预兆。
日本人讨厌金银色的猫。
所以在日本的社交活动中,是要注意避免这些忌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