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14光的干涉作业
- 格式:ppt
- 大小:380.50 KB
- 文档页数:20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物理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各地方试卷集合及解析一、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题1.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E________A.(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__mm.(3)为了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可以________.A.增大单缝和双缝之间的距离 B.增大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C.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2.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单缝保持竖直方向,并选用缝间距为d的双缝屏。
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毛玻璃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为L。
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1)组装仪器时,单缝和双缝的空间关系应该为___________。
A.a代表单缝,b代表双缝B.a代表双缝,b代表单缝C.二者相互垂直放置D.二者相互平行放置(2)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在目镜中仍可看见清晰的条纹,则__________。
A.条纹为竖条纹 B.条纹为横条纹C.与红光相比条纹间距变窄 D.与红光相比条纹间距变宽(3)经计算可得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为Δx,则这种色光的波长表达式为λ=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我们用以下装置来做“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1)在本实验中,需要利用关系式L x dλ∆=来求解某色光的波长,其中L 和d 一般为已知量,所以测量x ∆是本实验的关键,观察下面的图像,你认为在实际操作中x ∆应选下列图中的________图(填写“甲”、“乙”)更为合适?(2)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会通过测n 条亮纹间的距离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
第12章习题精选试题中相关常数:1gm = 10-6m , 1nm =10-9m ,可见光范围(400nm~760nm)1、在真空中波长为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n ,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A )1.5九.(B ) 1.5九/n . (C ) 1.5n 九.(D ) 3 .[] 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九的单色光在空气中与在玻璃中:(A )传播路程相等,走过光程相等.(B )传播路程相等,走过光程不相等. (C )传播路程不相等,走过光程相等.(D )传播路程不相等,走过光程不相等. 3、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 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 n 2 < n /若用波长为人的单 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B ) 2ne +九/2. (D ) 2n e 一九 /(2n ). 22[]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九,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若玻璃纸中 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九,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A )仍为明条纹. (B )变为暗条纹.(C )既非明纹也非暗纹.(D )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6、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 । [单色光 …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J,空气(A )向右平移. (B )向中心收缩. j 一(C )向外扩张.(D )向左平移.[]7、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 的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板在中心恰好接触,它们之 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人,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q 的表达式为:的光程差是:(A ) 2ne .(C ) 2n 2e 十 九.(A) r = k k 九R . k ____________(C ) r =、k )R .k(B) r =、;'k 九R /n . k _ (D ) r k = kk 1 /(nR ). n 38、用波长为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e折射率为1.5的透明薄膜,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3=.9、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双缝上.观察屏上P点到两缝的距离分别为〃和厂.设双缝和屏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的介质,则P点处光线的光程差为10、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1).(2).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 ______ 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小,则干涉条纹间距.1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两缝的间距为所用光波波长的N倍,观察屏到双缝的距离为D,则屏上相邻明纹的间距为.九13、用波长为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牛顿环装置,观察从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形成的牛顿环.若使平凸透镜慢慢地垂直向上移动,从透镜顶点与平面玻璃接触至移动到两者距离为d的过程中,移过视场中某固定观察点的条纹数目等于 ____________ .14、图。
《大学物理AII》作业No.05光的干涉(参考答案)《大学物理AII 》作业 No.05光的干涉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 ****************************本章教学要求****************************1、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利用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和原理。
2、理解光程及光程差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理解什么情况下有半波损失,理解薄透镜不引起附加光程差的意义。
3、掌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基本装置及其条纹位置、条纹间距的计算。
4、理解薄膜等倾干涉。
5、掌握薄膜等厚干涉实验的基本装置(劈尖、牛顿环),能计算条纹位置、条纹间距,能理解干涉条纹形状与薄膜等厚线形状的关系。
6、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原理及应用。
-------------------------------------------------------------------------------------------------------一、填空题1、光的相干条件需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利用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可分为:(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
2、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传播几何路程为x ,其相位改变与真空中经过(nx )的几何路程产生的相位改变相同,该几何路程称为光程或者(等效真空程);如果两个相干光源的初相分别为21??、,利用光程差?计算相位改变的一般公式为(?+-=?λπ212)。
当光从光疏介质向光密介质反射时,反射光有2π的相位突变,相当于光程增加了(2λ)。
3、杨氏双缝实验、(菲涅尔双棱镜)、(菲涅耳双面镜)和(劳埃德镜)都属于分波阵面实验法。
光的⼲涉(有答案)光的⼲涉⼀、⼲涉的相关知识点1、双缝⼲涉:由同⼀光源发出的光经双缝后,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光的双缝⼲涉的条纹是中央为⽩⾊条纹,两边为彩⾊条纹,单⾊光的双缝⼲涉中相邻亮条纹间距离为Δx = Δx =l dλ 2、薄膜⼲涉:利⽤薄膜(如肥皂液薄膜) 前后两⾯反射的光相遇⽽形成的.图样中同⼀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的薄膜厚度相同⼆、双缝⼲涉1、⼀束⽩光在真空中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的⼲涉条纹,除中央⽩⾊亮纹外,两侧还有彩⾊条纹,其原因是 ( )A .各⾊光的波长不同,因⽽各⾊光分别产⽣的⼲涉条纹的间距不同B .各⾊光的速度不同,因⽽各⾊光分别产⽣的⼲涉条纹的间距不同C .各⾊光的强度不同,因⽽各⾊光分别产⽣的⼲涉条纹的间距不同D .上述说法都不正确答案 A解析⽩光包含各种颜⾊的光,它们的波长不同,在相同条件下做双缝⼲涉实验时,它们的⼲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在中央亮条纹两侧出现彩⾊条纹,A 正确.2、 (2011·北京·14)如图所⽰的双缝⼲涉实验,⽤绿光照射单缝S 时,在光屏P 上观察到⼲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的⼲涉图样,可以 ( )A .增⼤S1与S 2的间距B .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C .将绿光换为红光D .将绿光换为紫光答案 C解析在双缝⼲涉实验中,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Δx =l dλ,要想增⼤条纹间距可以减⼩两缝间距d ,或者增⼤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l ,或者换⽤波长更长的光做实验.由此可知,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3、双缝⼲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绿光通过单缝S 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 1和S 2与单缝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的屏上形成⼲涉条纹.屏上O 点距双缝S 1和S 2的距离相等,P 点是距O 点最近的第⼀条亮条纹.如果将⼊射的单⾊光换成红光或蓝光,讨论屏上O 点及其上⽅的⼲涉条纹的情况是 ( )A.O点是红光的亮条纹B.O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C.红光的第⼀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D.蓝光的第⼀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答案AC解析O点处波程差为零,对于任何光都是振动加强点,均为亮条纹,故B错;红光的波长较长,蓝光的波长较短,根据Δx=ldλ可知,C正确.4、关于光的⼲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波峰与波峰叠加处,将出现亮条纹;在波⾕与波⾕叠加处,将出现暗条纹B.在双缝⼲涉实验中,光屏上距两狭缝的路程差为1个波长的某位置,将出现亮纹C.把⼊射光由黄光换成紫光,两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变窄D.当薄膜⼲涉的条纹是等间距的平⾏线时,说明薄膜的厚度处处相等答案BC解析在波峰与波峰叠加处,或在波⾕与波⾕叠加处,都是振动加强区,将出现亮条纹,选项A错误;在双缝⼲涉实验中,出现亮纹的条件是光屏上某位置距两狭缝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出现暗纹的条件是光屏上某位置距两狭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选项B正确;条纹间距公式Δx=ldλ,λ黄>λ紫,选项C正确;薄膜⼲涉实验中的薄膜是“楔形”空⽓膜,选项D错误.5、关于光的⼲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双缝⼲涉现象⾥,相邻两明条纹和相邻两暗条纹的间距是不等的B.在双缝⼲涉现象⾥,把⼊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相邻两个明条纹间距将变宽C.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波才能产⽣⼲涉D.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也能产⽣⼲涉现象,只是不稳定答案 C解析在双缝⼲涉现象⾥,相邻两明条纹和相邻两暗条纹的间距是相等的,A错误;由条纹间距Δx=ldλ,⼊射光的波长越长,相邻两个明条纹间距越⼤,因此,把⼊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相邻两个明条纹间距将变窄,B错误;两列光波产⽣⼲涉时,频率必须相同,C正确,D错误.6、如图所⽰,⼀束复⾊光由真空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经玻璃砖后分为两束单⾊光a、b,则()A.玻璃中a光波长⼤于b光波长B.玻璃中a光折射率⼤于b光折射率C .逐渐增⼤⼊射⾓i ,a 光⽐b 光先发⽣全反射D .利⽤同⼀双缝⼲涉实验装置,a 光产⽣的⼲涉条纹间距⽐b 光⼤ad7、在双缝⼲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 点的距离之差Δr =0.6 µm ;分别⽤频率为f 1=5.×1014 Hz 和f 2=7.5×1014 Hz 的单⾊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 点出现明、暗条纹的情况是A .⽤频率为f 1的单⾊光照射时,出现明条纹B .⽤频率为f 2的单⾊光照射时,出现明条纹C .⽤频率为f 1的单⾊光照射时,出现暗条纹D .⽤频率为f 2的单⾊光照射时,出现暗条纹答案 AD解析根据c =λf ,可得两种单⾊光波长分别为:λ1=c f 1=3×1085×1014m =0.6 µm λ2=c f 2=3×1087.5×1014m =0.4 µm 与题给条件(Δr =0.6 µm)⽐较可知Δr =λ1=32λ2,故⽤频率为f 1的光照射双缝时,P 点出现明条纹;⽤频率为f 2的光照射双缝时,P 点出现暗条纹.8、如图所⽰,在双缝⼲涉实验中,S 1和S 2为双缝,P 是光屏上的⼀点,已知P 点与S 1、S 2距离之差为2.1×10-6 m ,分别⽤A 、B 两种单⾊光在空⽓中做双缝⼲涉实验,问P 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1)已知A 光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 ;(2)已知B 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 m ,当B 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时,临界⾓为37°;(3)若让A 光照射S 1,B 光照射S 2,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解析 (1)设A 光在空⽓中波长为λ1,在介质中波长为λ2,由n =c v =λ1λ2,得λ1=nλ2=1.5×4×10-7 m =6×10-7 m 根据路程差Δr =2.1×10-6m ,所以N 1=Δr λ1=2.1×10-66×10-7=3.5 由此可知,从S 1和S 2到P 点的路程差是波长λ1的3.5倍,所以P 点为暗条纹.(2)根据临界⾓与折射率的关系sin C =1n 得n =1sin 37°=53由此可知,B 光在空⽓中波长λ3为:λ3=nλ介=53×3.15×10-7 m =5.25×10-7 m 路程差Δr 和波长λ3的关系为:N 2=Δr λ3=2.1×10-65.25×10-7=4 可见,⽤B 光做光源,P 点为亮条纹.(3)若让A 光和B 光分别照射S 1和S 2,这时既不能发⽣⼲涉,也不发⽣衍射,此时在光屏上只能观察到亮光.答案 (1)暗条纹 (2)亮条纹 (3)见解析9、如图所⽰,在双缝⼲涉实验中,已知SS 1=SS 2,且S 1、S 2到光屏上P 点的路程差Δr =1.5×10-6 m. (1)当S 为λ=0.6 µm 的单⾊光源时,在P 点处将形成______条纹.(2)当S 为λ=0.5 µm 的单⾊光源时,在P 点处将形成______条纹.(均选填“明”或“暗”)答案 (1)暗 (2)明解析 (1)当λ=0.6 µm =0.6×10-6 m 时, Δr =1.5×10-6 m =212λ.在P 点处将形成暗条纹. (2)当λ=0.5 µm =0.5×10-6 m 时,Δr =1.5×10-6 m =3λ,在P 点处将形成明条纹10、如图所⽰,a 、b 为两束不同频率的单⾊光,以45°的⼊射⾓射到玻璃砖的上表⾯,直线OO ′与玻璃砖垂直且与其上表⾯交于N 点,⼊射点A 、B 到N 点的距离相等,经玻璃砖上表⾯折射后两束光相交于图中的P 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真空中,a 光的传播速度⼤于b 光的传播速度B .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于b 光的传播速度C .同时增⼤⼊射⾓(⼊射⾓始终⼩于90°),则a 光在下表⾯先发⽣全反射D .对同⼀双缝⼲涉装置,a 光的⼲涉条纹⽐b 光的⼲涉条纹宽答案 D解析各种光在真空中的光速相同,选项A 错误;根据题图,⼊射⾓相同,a 光的折射⾓较⼤,所以a 光的折射率较⼩,由光在介质中的光速v =c n得,a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选项B 错误;根据临界⾓公式C =arcsin 1n可知,a 光的临界⾓较⼤,b 光在下表⾯先发⽣全反射,选项C 错误;a 光的折射率较⼩,波长较长,根据公式Δx =l dλ可知,对同⼀双缝⼲涉装置,a 光的⼲涉条纹⽐b 光的⼲涉条纹宽,选项D 正确.三、薄膜⼲涉11、劈尖⼲涉是⼀种薄膜⼲涉,其装置如图7甲所⽰.将⼀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平板玻璃之上,在⼀端夹⼊两张纸⽚,从⽽在两玻璃表⾯之间形成⼀个劈形空⽓薄膜.当光垂直⼊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涉条纹如图⼄所⽰,⼲涉条纹有如下两个特点:图7(1)任意⼀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甲装置中抽去⼀张纸⽚,则当光垂直⼊射到新劈形空⽓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涉条纹将如何变化?答案见解析解析光线在空⽓膜的上下表⾯上反射,并发⽣⼲涉,形成⼲涉条纹,设空⽓膜顶⾓为θ,d 1、d 2处为两相邻明条纹,如图所⽰,则两处光的路程差分别为Δx 1=2d 1,Δx 2=2d 2,因为Δx 2-Δx 1=λ,所以d 2-d 1=12λ. 设条纹间距为Δl ,则由⼏何关系得d 2-d 1Δl =tan θ,即Δl =λ2tan θ.当抽去⼀张纸⽚时,θ减⼩,Δl 增⼤,即条纹变疏.12、甲所⽰,在⼀块平板玻璃上放置⼀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膜,让⼀束单⼀波长的光垂直⼊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观察到如图⼄所⽰的同⼼内疏外密的圆环状⼲涉条纹,称为⽜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下表⾯反射光和玻璃上表⾯反射光叠加形成的B .⼲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上表⾯反射光和玻璃上表⾯反射光叠加形成的C .⼲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D .⼲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的答案 AC解析由于在凸透镜和平板玻璃之间的空⽓形成薄膜,所以形成相⼲光的反射⾯是凸透镜的下表⾯和平板玻璃的上表⾯,故A 正确,由于凸透镜的下表⾯是圆弧⾯,所以形成的薄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形成不等间距的⼲涉条纹,故C 正确,D 错.。
一、选择题1、严格地讲,空气折射率大于1,因此在牛顿环实验中,若将玻璃夹层中的空气逐渐抽去而成为真空时,干涉环将:( )A.变大;B.缩小;C.不变;D.消失。
【答案】:A2、在迈克耳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n ,厚度为h 的透明介质板,放入后,两光束的光程差改变量为:( )A.h n )1(2-;B.nh 2;C.nh ;D.h n )1(-。
【答案】:A3、用劈尖干涉检测工件(下板)的表面,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观察到干涉条纹如图。
图中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与左边相邻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
由图可见工件表面: ( )A.一凹陷的槽,深为λ/4;B.有一凹陷的槽,深为λ/2;C.有一凸起的埂,深为λ/4;D.有一凸起的埂,深为λ。
【答案】:B4、牛顿环实验装置是用一平凸透镜放在一平板玻璃上,接触点为C ,中间夹层是空气,用平行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并从下向上观察,看到许多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这些圆环的特点是:( )A.C 是明的,圆环是等距离的;B.C 是明的,圆环是不等距离的;C.C 是暗的,圆环是等距离的;D.C 是暗的,圆环是不等距离的。
【答案】:B5、若将牛顿环玻璃夹层中的空气换成水时,干涉环将: ( )A .变大;B .缩小;C .不变;D .消失。
【答案】:B6、若把牛顿环装置(都是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制成的)由空气搬入折射率为1.33的水中,则干涉条纹 ( )A .中心暗斑变成亮斑;B .变疏;C .变密;D .间距不变。
【答案】:C7、两个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两个白光光束,在空间相遇是不会产生干涉图样的,这是由于( )A.白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组成;B.两个光束的光强不一样;C.两个光源是独立的不相干光源;D.两个不同光源所发出的光,频率不会恰好相等。
【答案】:C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O 处。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3节光的干涉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3节光的干涉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3节光的干涉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4的全部内容。
13.3光的干涉1.关于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距越大B.入射光频率越高,干涉条纹间距越大C.把入射光由绿光变成紫光,干涉条纹间距变小D.把入射光由绿光变成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变小答案:AC2.从两只相同的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在某一区域叠加后看不到干涉图样,这是因为()A.手电筒射出的光不是单色光B.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C.周围环境的光太强D.这两束光为非相干光源答案:D3.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产生彩色条纹,若用红色和绿色玻璃板分别挡住双狭缝,则屏上将出现( )A.黄色的干涉条纹B.红绿相间的条纹C.黑白相间的条纹D.无干涉条纹答案: D4.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 )A.屏上到双缝的路(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明条纹B.屏上到双缝的路(光)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明条纹,也可能是暗条纹C.屏上的明条纹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D.屏上的明条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答案:AB5.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不变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答案:D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光屏,当他让一束阳光照射A时,屏C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A.单缝S太窄B.单缝S太宽C.S到S1和S2距离不等 D.阳光不能作为光源答案:B7.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 A.在距双缝的光程差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B.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λ的点形成明条纹C.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错误!的点形成明条纹D.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错误!λ的点形成暗条纹答案:BD8.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甲图是用绿光进行实验时,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明条纹;乙图为换用另一颜色的单色光实验时观察到的条纹情况,b为此时中央明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B.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C.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D.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答案:A9.线光源a发出的光波长为480 nm,线光源b发出的光波长为672 nm,则()A.用a做双缝实验,屏上与双缝路程差x1=1。
第十四章 光的干涉一、 选择题1. 如图,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若将一折射率为 n ,劈尖角为α的透明劈尖插入光线 2 中,则当劈 尖缓慢地向上移动时(只遮住S 2),屏上的干涉条纹:[ ](A ) 间隔变大,向下移动 (B ) 间隔变小,向上移动 (C ) 间隔不变,向下移动 (D ) 间隔不变,向上移动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间距变小 (C) 把两缝的宽度稍微调小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3. 用白色光光源进行双缝试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 纯兰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 产生红光和兰光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 (D) 不产生干涉条纹 4. 双缝间距为 2 毫米,双缝与屏相距 300 厘米,用波长为 6000 埃的光照射时,屏上干涉条纹的相邻两明条纹的距离(单位为毫米)是:[ ](A ) 4.5 (B ) 0.9 (C ) 3.12 (D ) 4.15 (E ) 5.18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上的 P 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 S2 盖住,并在 S1S2 连线的垂直平面处放一反射镜M ,如图所示,则此时:[ ]Ss s(A) P 点处仍为明条纹 (B) P 点处是暗条纹 (C) 不能确定 P 点是明纹还是暗纹 (D) 无干涉条纹6.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 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7.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 n2 ,厚度为 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 n1 和 n3 ,n1 < n2 > n3 已知,光若用波长为λ 的单色平行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 ① 与 ② 的光程差是:[ ]8.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 n 的透明薄膜上 ,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9.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10.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到B ,若A 、B 两点的相位差是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差是[ ] (A )1.5λ (B )1.5n λ(A )n 2λ(D )(C )(B )2λ4λn4λ(A ) n2λ(D )(C )(B )2λ)(1n 2-λnλ(A)2222n e n λ-(D)(C) 222λ-e n e n 22λ-e n 22(B)(C)3λ(D)1.5λ/n11.用劈尖干涉法可检测工件表面缺陷,当波长为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时,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左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表面与条纹弯曲处对应的部分(A)凸起,且高度为 / 4.(B)凸起,且高度为 / 2.(C)凹陷,且深度为 / 2.(D)凹陷,且深度为 / 4.[]12.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慢慢地向上平移,则干涉条纹(A)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B)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大.(C)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D) 向远离棱边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E) 向远离棱边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二、填空题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_,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小,则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光的干涉考点一双缝干涉1.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产生彩色条纹,若用红色和绿色玻璃各挡住一缝,则屏上将出现( )A.黄色的干涉条纹B.红绿相间的条纹C.黑白相间的条纹D.无干涉条纹2.(2022·浙江6月选考)关于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复色光投射就看不到条纹B.明暗相间条纹是两列光在屏上叠加的结果C.把光屏前移或后移,不能看到明暗相间条纹D.蓝光干涉条纹的间距比红光的大3.(多选)(2022·山东卷)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狭缝S1、S2的宽度可调,狭缝到屏的距离为L.同一单色光垂直照射狭缝,实验中分别在屏上得到了图乙、图丙所示图样.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乙是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当光通过狭缝时,也发生了衍射B.遮住一条狭缝,另一狭缝宽度增大,其他条件不变,图丙中亮条纹宽度增大C.照射两条狭缝时,增加L,其他条件不变,图乙中相邻暗条纹的中心间距增大D.照射两条狭缝时,若光从狭缝S1、S2到屏上P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P点处一定是暗条纹4.(多选)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到单缝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 点到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P点是距O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绿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绿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点处出现红光的亮条纹B.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C.O点处不出现蓝光的亮条纹D.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5.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的单色光(激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的P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则P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r1-r2|应为( )A.c2f B.3c2fC.3cfD.5c2f考点二薄膜干涉6.下列现象中可以用薄膜干涉来解释的是( )A.雨后的彩虹B.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呈彩色C.透过昆虫的翅膀看阳光呈彩色D.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晶莹透亮7.用单色光照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肥皂液薄膜,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为( )A B C D8.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中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A.变疏B.变密C.不变D.消失9.(多选)在照相机镜头上常涂有增透膜,关于增透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透膜的厚度为绿光在真空中波长的14B.增透膜的厚度为绿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14C.绿光从增透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互相抵消D.绿光从增透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互相叠加使绿光振动加强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P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1=0.75 μm,光屏上Q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2=1.5 μm.若用频率ν=6.0×1014 Hz的黄光照射双缝,则( )A.P点出现亮条纹,Q点出现暗条纹B.P点出现暗条纹,Q点出现亮条纹C.两点均出现亮条纹D.两点均出现暗条纹11.在杨氏干涉实验中,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某点的光走过的路程相等,该点即为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即k=0对应的那条亮条纹),双缝屏上有上下两狭缝,设想在双缝屏后用一块极薄的透明玻璃片遮盖下方的缝,则屏上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将(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动D.可能向上移动,也可能向下移动12.(2022·河北武安市第三中学高二期中)将一顶角极大的圆锥形玻璃体,倒立在表面平整的标准板上,其截面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上方垂直玻璃上表面射向玻璃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者应从玻璃体右侧观察干涉图样B.产生的干涉条纹是以顶点为圆心的同心圆,且疏密均匀C.产生干涉的两束光是来自玻璃体下表面和标准板上表面的反射光D.若换用频率更大的单色光照射,条纹间距将变大13.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λ1=5×10-7m的光照射,屏上O点是中央亮条纹,屏上A点为第二级亮条纹所在处.若换用λ2=4×10-7m的光照射时,屏上O点处是什么情况?屏上A点处又是什么情况?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光的干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BACDABDBBABCBBBC1.D [红光和绿光的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现象,D 正确.]2.B [用复色光投射同样能看到条纹,A 错误;双缝干涉实验中,明暗相间条纹是两列光在屏上叠加的结果,B 正确;由条纹间距公式Δx =Ld λ知,把光屏前移或后移,改变了L ,从而改变了条纹间距,但还可能看到明暗相间条纹,C 错误;λ蓝<λ红,由条纹间距公式Δx =Ld λ知,蓝光干涉条纹的间距比红光的小,D 错误.]3.ACD [由题图可知,题图乙中为等间距条纹,所以题图乙是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当光通过狭缝时,同时也发生衍射,故A 正确;狭缝越小,衍射范围越大,衍射条纹越宽,遮住一条狭缝,另一狭缝宽度增大,则衍射现象减弱,题图丙中亮条纹宽度减小,故B 错误;根据条纹间距公式Δx =Ld λ可知照射两条狭缝时,增加L ,其他条件不变,题图乙中相邻暗条纹的中心间距增大,故C 正确;照射两条狭缝时,若光从狭缝S 1、S 2到屏上P 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P 点处一定是暗条纹,故D 正确.]4.AB [O 点距离双缝的路程差为0,该点为亮条纹,当用红光或蓝光照射时,在O 点也产生红光的亮条纹或蓝光的亮条纹,A 正确,C 错误;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 =ld λ和红光的波长大于绿光的波长可知,红光的条纹间距大于绿光的条纹间距,所以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B 正确;同理可知,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下方,D 错误.] 5.D [P 点出现的为第3条暗条纹,说明S 1、S 2到P 点距离之差为|r 1-r 2|=λ2×(2n -1)=52λ,而λ=cf,故|r 1-r 2|=52λ=5c2f,因此D 是正确的.]6.B [雨后的彩虹是色散现象,故A 错误;透过昆虫的翅膀看阳光呈彩色是衍射(第三节将会学到)现象,故C 错误;水珠在阳光下晶莹透亮是全反射的结果,故D 错误;油膜在阳光照射下呈彩色是薄膜干涉的结果,故B 正确.]7.B [薄膜的干涉是等厚干涉,同一条纹厚度相同,且条纹是水平的,故选B .] 8.A [干涉条纹是由空气薄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当抽去一张纸片后,劈形空气薄膜倾角减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变疏,故A 正确.]9.BC [在选择增透膜时,一般是使对人眼灵敏的绿色光在垂直入射时增透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相互抵消,因此增透膜的厚度应等于绿光在薄膜中的波长的14倍,从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绿光相互抵消,故B 、C 正确.]B 组 能力提升练10.B [由光的频率ν=6.0×1014Hz ,知光的波长λ=cν=5×10-7m .P 点到双缝S 1、S 2的距离之差ΔS 1=0.75 μm=7.5×10-7 m =1.5λ.Q 点到双缝S 1、S 2的距离之差ΔS 2=1.5 μm=15×10-7m =3λ,因此,P 点出现暗条纹,Q 点出现亮条纹,故B 正确.]11.B [本题考查对形成明暗条纹条件的理解.双缝到屏上中央亮条纹O 点的距离相等,当下方的狭缝用一块极薄的玻璃片遮盖住后,由于波在玻璃中传播的波长变小,因此下缝到O 点的距离内的波长个数变多,所以屏上对应的到双缝波长个数相等的点下移,即屏上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将向下移动,故B 正确.]12.BC [薄膜干涉是由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叠加产生,应从入射光的同侧位置观察,故A 错误,C 正确;由于以顶点为圆心的各点空气薄膜间距相等且随半径的方向均匀变化,因此可以看到条纹是以顶点为圆心的同心圆,且疏密均匀,故B 正确;频率大的光,则波长小,由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 =ld λ可知,条纹间距将变小,故D 错误.]13.解析:从双缝到屏上O 点的距离之差,无论用何种频率的光照射,路程差总是零.所以O 点仍然是亮条纹.从双缝到屏上A 点的路程差d =S 2A -S 1A 用λ1光照射时为第二级亮条纹,即d =2λ1 代入数据d =1×10-6m这个路程差1×10-6 m 对于波长为λ2的光波来说1×10−6m4×10−7m =2.5. 即为半波长的奇数倍,A 处为暗条纹.d =(2k +1)λ2(k =0,±1,±2…)代入数据,得 1×10-6m =(2k +1)4×10−72m即k =2,当k =0时为第一级暗条纹,所以当k =2时应为第三级暗条纹. 答案:见解析。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光的干涉衍射试题(含答案)一、光的干涉衍射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出a、b两束光线.则()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D.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E.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2.关于下列光学现象,正确的说法是()A.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B.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发生全反射C.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D.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较窄。
3.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某特制的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玻璃较厚),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光光子的能量小于b光光子的能量B.若增大入射角i,则a光可能先消失C.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a光条纹间距大于b光条纹间距D.在玻璃砖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短4.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如图所示.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最小厚度应为().A.18λB.14λC.12λD.λ5.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A.增大S1与S2的间距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C.将绿光换为红光D.将绿光换为紫光6.“牛顿环”又称“牛顿圈”,如图甲所示。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光的干涉 衍射试题(含答案)一、光的干涉 衍射 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透明均匀介质内有一球状空气泡,一束包含a 、b 两种单色光的细光束从介质射入气泡,A 为入射点,之后a 、b 光分别从C 点、D 点射向介质.已知光束在A 点的人射角i=30°,a 光经过气泡的偏向角θ=45°,CD 弧所对圆心角为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 .b 光经过气泡的偏向角为42°B .介质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3C .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D .b 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的正弦值为012sin51E.若a 、b 两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则b 光在屏上产生的条纹的间距大2.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从圆柱形玻璃砖的侧面A 点,以45°的入射角射入,结果从玻璃砖的侧面B 点和C 点各射出一束单色光a 和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色光a 从B 点出射时的折射角小于单色光b 从C 点出射的折射角B .逐渐增大复合光在A 点的入射角,则b 光束先于a 光束在玻璃砖中发生全反射C .单色光a 在玻璃中从A 到B 的传播时间比单色光b 从A 到C 的传播时间少D .经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a 光形成的条纹间距比b 光形成的条纹间距小3.如图所示是利用薄膜干涉检查平整度的装置,同样的装置也可以用于液体折射率的测定.方法是只需要将待测液体填充到两平板间的空隙(之前为空气)中,通过比对填充后的干涉条纹间距d ′和填充前的干涉条纹间距d 就可以计算出该液体的折射率.已知空气的折射率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B.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C.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D.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向空中,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绿光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出现亮条纹,时而出现暗条纹C.红光的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大D.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现象5.关于下列光学现象,正确的说法是()A.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B.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发生全反射C.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D.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较窄。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试题(含答案)一、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题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已知双缝间的距离为d,在离双缝L远的屏上,用测量头测量条纹间宽度。
(1)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如图(乙)所示的手轮上的示数为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mm;(2)波长的表达式λ=________(用Δx、L、d表示);(3)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照射,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图为上述实验装置示意图。
S为单缝,S1、S2为双缝,屏上O点处为一条亮条纹。
若实验时单缝偏离光轴,向下微微移动,则可以观察到O点处的干涉条纹_________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间距变大 D.间距变小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光的波长。
(1)用某种单色光做实验时,在离双缝1.2m远的屏上,用测量头测量条纹的宽度:先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4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图甲读数为__________mm,图乙读数为___________mm。
已知两缝间的间距为0.3mm,由以上数据,可得该单色光的波长是_________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若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方法有____________。
A.改用波长较短的光作为入射光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C.换窄一点的单缝D.换间距为0.2mm的双缝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