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和制造业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比较

要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比较,首先要了解两者的基本概念。

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

而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30个行业。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首先,从横向方面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比较。

服务业与制造业是有区别的。

在帐务处理上:收入确认原则是主要的不同。制造业销售有形的产品,收入确认比较简单,只要货物交付、所有权和责任转移即可确认。而服务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服务阶段服务质量、服务层次的复杂性决定的服务收入确认的非简单性,一般是按照合同约定或服务实施进程来确认收入的,可能包含更多的主观判断。

在费用控制上:重资产结构的制造业产品的主要成本是材料和设备折旧费用,所以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采购和加工过程的资金效率控制。而轻资产结构的服务业产品如培训、咨询、应用软件等产品,其主要是以人力资源为手段去实施业务的,服务业产品中的人力资源成本占了主要成本,服务业产品中涉及的制造业产品成本确认是依赖于客户对服务产品整体的满意度,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混合型的服务产品中,服务内容与制造业产品之间是皮与毛的关系,所以对服务人员的相关成本费用的管理就应该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比如工资、劳务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对采购材料的成本核算可以依据服务实施进程的实施分阶段摊算。

然而,服务业与制造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制造业首先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补充。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没有制造业,社会就几乎没有对这些服务的需求。。

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服务业部门的扩张有助于引起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降低投入到制造业部门的中间服务的成本,有效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间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这一现象在高科技产品中最为明显。在高科技产品中,服务价值的比重往往超过实物价值的比重。如,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包括电子控制、信息系统、软件包、操作程序以及维护服务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也称为“产品-服务包”。因此,许多制造业企业同时也是服务业企业。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改变了许多服务难以储存、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需要实体接触等特征,使大量的服务物化,具有与产品同样的特征,如录像带、软件光盘和电子书籍等,从形态上已很难说它们属于产品还是服务。

再者,从纵向方面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比较。

一、泾渭分明: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第一阶段

理论界关于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总结,主要存在以下观点:(1)认为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补充,这种观点强调,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没有制造业,社会就几乎没有对这些服务的需求。(2)认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3)认为服务业和制造业部门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补性关系。这种观点认为,随着经济规模特别是制造业部门的扩大,对服务业的需求,如贸易、宾馆、金融、交通、社会服务以及教育、医疗服务等,会迅速增加,同时也提高了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反之,服务业部门的增长依靠制造业部门中间投入的增加。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加深。(4)近年来出现的更新颖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出现了融合趋势。

如上所述,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体现出历史性。这一历史性,既表现在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是在制造业之后,也体现在服务业本身的历史发展,即以消费性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从历史的角度看,消费性服务业的产生早于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最早出现,就是以消费性服务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产性服务业基本是不存在的。消费性服务业构成了服务业的全部内容。

从内容上看,消费性服务业包括了诸如教育、医疗、体育、娱乐、餐饮等内容。当消费性服务业构成服务业的全部内容时,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只是简单分工,它们的关系松散,彼此相对独立。也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泾渭分明”阶段。

在这个阶段,服务业主要提供无形的服务,制造业则主要提供有形的产品,且服务业所提供的服务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与制造业的生产无关,可以看作一部分家庭职能的社会化,例如餐饮业、教育业等服务业的兴起,就是一部分原本的家庭职能分离出来,通过社会来完成其职能。这一过程,体现了工业化开始后,因原有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导致的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消费性服务业的出现,又加速了家庭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过程。与家庭职能社会化相伴随的,是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新的服务需求产生,相应的,新的消费性服务业出现,如种类繁多的娱乐业等。

在此阶段,制造业的服务需求,主要是通过各个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来满足的。此阶段的制造业也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其服务需求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不能与后期相比,企业内部的服务机构基本能够承担。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出现。判断行业独立化的条件之一是社会对服务产品的需求是否增大到足以支撑该行业独立化的程度。专业化服务的特征之一是由“一身数任”发展为专业性服务过程独立于实物生产过程之外、服务手段专业化、服务人员专门化。从社会角度看,在此阶段,因受到需求的量和供给的质两方面的限制,制造业的服务需求难以独立化和社会化。一方面,制造业发展的较低水平,限制了对服务的大量需求,需求数量的有限导致服务难以独立化;另一方面,劳动者素质技能尚达不到以独立行业满足制造业需求的程度,服务的质量不高也限制了其社会化。

总之,无论是因家庭职能社会化而产生的消费性服务业,还是因新的消费需求出现而出现的消费性服务业,服务业在其主要表现为消费性服务业的时期,与制造业泾渭分明。服务业与制造业作为两个产业,与农业一起,构成社会的三大产业,满足着人们不同方面的需求。

二、共生互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第二阶段

如果说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代表着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进的第一阶段的话,那么,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则使得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加深,进而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发展的第二阶段。在此阶段,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表现为共生互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