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与高边坡病害防治关键技术及典型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32.59 MB
- 文档页数:133
边坡的病害分析及防治建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进展,人类工程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
随着山区大路建设的进一步加快,边坡的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掩盖层,导致大量的次生裸地以及产生严峻的水土流失现象,造成生态环境的严峻失衡,甚至造成山体滑塌、滑坡及泥石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边坡的防护是工程建设中不行逾越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制定出合乎实际状况的防护措施又是工程建设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边坡的分类及其危害“边坡”是指地球表面一切具有临空面的地质体。
边坡的种类,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按人工改造程度,可分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按与工程的关系,分为工程边坡和非工程边坡;按边坡的稳定性分为稳定边坡、可能失稳边坡和失稳边坡等。
在山区大路建设过程中,不行避开地要大量开挖和填筑路基,形成大量的人工边坡。
这些人工边坡在其形成过程中,岩土体内部原有的应力状态随着改造过程的进行而发生变化,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和应力集中等效应。
有的边坡经过自身调整而稳定,形成稳定边坡;有的经过应力调整,不能达到平衡,而失稳发生倒塌、滑坡,形成失稳边坡。
对失稳的大路边坡,我们必需经过肯定的工程措施,使其成为稳定边坡。
二、边坡的病害分为以下3类1.滑坡。
滑坡是斜坡的部分岩土体自然向下移动而形成。
滑坡按其引起滑动的力学特性来区分,可分为牵引式和推移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是下部先滑动,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横向张性裂隙发育状。
推移式滑坡是上部岩土挤压下部岩土体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多见于有积累体分布的斜坡地段。
在大路建设中,如因设计或施工不当,转变了原来斜坡的平衡状态,则可能引发工程新滑坡或工程复活古滑坡。
2.倒塌。
所谓倒塌是整体岩土块脱离母体突然从较陡的斜坡上崩落下来,并顺斜坡猛烈翻转、跳动,最终堆落在山脚。
它有突发性,危害较大。
3.剥落。
边坡表层受风化,在冲刷和重力作用下,不断沿斜坡滚落。
三、山区大路建设中常见滑坡机理分析自然边坡蠕变松动岩体发育深度大,是工程边坡变形的敏感部位。
边坡病害处治案例边坡病害处治案例:1. 案例一:某山区公路边坡发生大规模滑坡,导致道路中断。
治理方案采用了挡土墙和排水系统的组合,通过修建混凝土挡土墙和设置排水管道,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并改善了排水条件,最终恢复了公路通行。
2. 案例二:某城市建筑工地的边坡发生严重的坍塌,威胁到附近的住宅区。
为了保护周边居民的安全,采取了挖土槽和喷射混凝土加固的措施,有效地阻止了边坡进一步坍塌,并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
3. 案例三:某水库附近边坡出现严重的侵蚀和沉降,威胁到水库的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植被恢复措施,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加固了边坡的土壤结构,减少了土壤侵蚀,从而保护了水库的稳定性。
4. 案例四:某山区村庄的边坡发生了大面积塌方,导致房屋损毁。
为了保护村民的财产安全,采取了搭建护坡网和加固房屋基础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边坡的进一步塌方,并修复了受损的房屋。
5. 案例五:某河道沿岸边坡出现严重的冲刷和坍塌,威胁到河道的稳定性。
为了保护河道的安全,采取了岩石爆破和护岸工程的方法,修复了边坡的病害,增加了河道的稳定性。
6. 案例六:某工业园区的边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威胁到周边企业的正常运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土体加固和地下排水系统的措施,通过加固土体的强度和改善排水条件,防止了边坡的进一步滑坡,并保障了园区企业的安全运营。
7. 案例七:某农田的边坡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农作物减产。
为了改善农田的生产条件,采取了修建沟渠和植被恢复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作物的生长。
8. 案例八:某山脉上的边坡出现了大规模的裂缝,威胁到附近村庄的安全。
为了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了地下灌浆和固结加固的措施,修复了边坡的病害,并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
9. 案例九:某建筑工地的边坡发生了局部滑坡,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加固土体和设置排水系统的措施,修复了边坡的病害,恢复了工地的正常施工。
工程滑坡案例和治理方案一、案例背景滑坡是指在地面上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坡度的土体体积的快速变形现象。
滑坡会造成严重的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对滑坡的治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某工程滑坡为例,探讨其治理方案。
二、案例描述某市A处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工程滑坡,滑坡范围覆盖了一处矿山开采场地和一条临近的公路,导致了数十人死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1. 滑坡发生地点滑坡发生地点位于某市A处一片山地区,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有多处矿山开采场地。
滑坡发生地点正好位于一处煤矿开采场地和一条连接矿山和市区的公路的中间位置。
2. 滑坡发生原因在事故之后的调查中,经过专家的认真分析,滑坡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矿山开采导致地质破坏:矿山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区域地质结构的破坏,使得地下土壤出现松动、滑动等情况。
(2)自然降雨引发滑坡:滑坡发生的时间正好是一次大雨过后,雨水渗透到地下土壤中,导致了土壤的松动和滑动。
(3)没有进行有效治理:在矿山开采和公路建设过程中,没有进行地质勘探和治理措施,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4)缺乏有效的监测系统:在发生滑坡之前,当地缺乏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无法及时发现地质灾害,也无法进行有效的预警和应对。
3. 滑坡造成的后果滑坡发生后,一片山地直接崩塌,矿山开采场地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导致许多矿工被掩埋在废石和泥土之下,造成了数十人的死亡。
同时,滑坡范围内的公路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交通受阻,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4. 滑坡治理方案针对发生的工程滑坡,专家提出了以下的治理方案:(1)地质勘探和治理:针对矿山开采场地和公路周边的地质结构,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分析,找出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2)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在滑坡敏感区域建设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表位移监测、雨量监测等,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做好预警和应对。
(3)矿山开采限制和调整: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需要对矿山开采做出限制或调整,避免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
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处治及典型案例分析发布时间:2023-01-10T06:52:15.912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6期8月作者:罗袁羲[导读] 受制于山区地质情况复杂和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罗袁羲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受制于山区地质情况复杂和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山区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边坡失稳、崩塌和滑坡等病害,无疑给高速公路的正常建设和运营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因此,结合地质实情和病害成因,采取经济合理的处治措施,对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案例分析1.高速公路工程中滑坡治理的重要性滑坡一直是影响公路建设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公路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边坡开挖会使山体的外貌、岩体结构发生变化,须进行加固防护才能确保其稳定性。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其所面对的地质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山区公路的建设中,受地形条件影响,滑坡发生的安全事故也日益增多,因而对其进行综合加固处理保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2.高速公路边坡滑坡形成因素2.1内在因素影响造成公路边坡滑坡的本质原因是滑坡时的剪切应力和土体的强度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当剪切力超出了坡体自身的抗剪强度时,则会引起坡体的变形。
边坡的稳定主要是由内部应力、土体性质和岩土体的内部结构、力学性能等因素来控制。
2.2外力因素影响滑坡空间的出现是导致滑坡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滑坡在移动时必须有一定的滑移空间,这种空间往往是由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对边坡开挖形成临空面所造成。
其次,在施工期间采用不当的施工手段,错误的施工工序也会造成边坡的失稳。
第三,地震和爆破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同样也会对山体滑坡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体现在对岩土的结构的改变,对地下水流动的影响,而且强度高的地震还会伴随着余震,在地震的反复冲击下,边坡的土体会不断地发生变形,从而引发山体滑坡。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病害分析及治理方法第一篇: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病害分析及治理方法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病害分析及治理摘要:随着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大量在建或待建的高速公路将穿越不良地质条件区,滑坡灾害的危害性也与日俱增。
本文在本地区主要山区高速公路滑坡资料收集和地质考察的基础上,揭示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病害,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各类典型滑坡合理的防治对策,对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对本地区山区高速公路滑坡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病害;治理根据2011年底交通部发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在未来30年,将建成13.2万公里高速公路。
其中大部分公路建设将穿过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修建公路要对沿线坡体进行挖方与填方,这就破坏了坡体的自然平衡条件,从而引起边坡失稳,导致滑坡发生。
在滑坡防治过程中,目前对滑坡地质勘察重视不够,一味追求增大抗滑结构工程规模的思想来弥补对滑坡性质认识的不足,致使多数抗滑工程要么结构的安全系数过大,结构的抗滑能力远没有充分发挥。
本文具体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病害,然后通过实例提出了相关治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的病害 1.1 滑坡病害公路滑坡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突发性地质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的80%,滑坡灾害不仅治理费用大,而且还可能威胁居民的安全而引发社会问题。
国内曾出现过抗滑支挡结构失效的事件,失效轻微的如抗滑桩顶出现位移等则须采取二次支护措施进行处理,严重点的导致抗滑桩折断,锚索拉出,再次发生滑坡灾害。
如在某某高速公路的某路段,为防止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失稳,采用了抗滑桩的支护方式,抗滑桩施工完后,由于雨季的到来,桩后顶部与滑坡体接触区域产生了裂缝,由于地表水的不断渗入,裂缝逐步发展扩大,最后不得不加用锚索锚固的方式对其进行二次加固支护。
1.2 滑坡成因影响滑坡形成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因素、水文因素等,气象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大气降水和融雪水渗入,造成坡体加载和滑移面抗滑力降低。
简析公路路基高边坡的病害以及防护措施公路路基高边坡是指高于路面的斜坡,它承受了来自外部环境和水流等多种力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和土质等因素的限制,公路路基高边坡容易出现各种病害,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安全和畅通。
进行高边坡的病害防护工作十分必要。
公路路基高边坡的常见病害包括坡体塌方、滑坡、泥石流等。
坡体塌方是指坡体表层土壤的大规模崩塌,通常由于坡体开挖或过度削方引起。
滑坡是指坡体内部土层的滑动,通常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雨水入侵或地震等因素引起。
泥石流是由于大量降雨引发的混合物流,其中泥沙和水以高速流动,对路基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这些高边坡病害,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
需要对路基进行细致的地质勘测和分析,了解地质情况和土壤性质,以便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如加固土体、设置护坡材料或加装排水系统等,以增强坡体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及时发现和修复坡体破坏的迹象,保持路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除了上述基本措施外,还可以采用一些高级技术手段来加强高边坡的防护。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坡体进行监测,实时了解坡体的变化和危险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可以利用地下注浆技术或挡土墙等方法来加固坡体,提高其抗滑性和抗冲刷能力。
还可以利用植被覆盖和绿化来增强坡面的稳定性和阻尼效果,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公路路基高边坡病害是公路工程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对路基的稳定和安全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预防和治理这些病害,需要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包括地质勘测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支护措施、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一些高级技术手段和绿化措施。
只有综合应用这些措施,才能保证公路路基高边坡的安全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