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竞合关系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62
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竞合博弈分析随着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顺势崛起,发展迅猛,如今已经直接触及到商业银行的利益,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第三方支付之所以发展迅猛,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互联网创新产业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流转问题,便捷而高效的交易方式,构造出诚信、安全以及信息对称的交易环境;并且,能够满足个人用户、商户、企业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同时,从我国整体经济环境来看,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对资本运用的效率及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贡献。
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商业银行运用技术创新加强网上银行业务拓展来应对挑战;第三方支付则通过积极创新支付业务模式改变传统金融服务格局,这样以来,两者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因此,研究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之间关系以及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以研究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竞合关系为切入点。
首先,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背景进行了归纳、梳理与总结,并结合搜集资料详细概括了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了双方的优劣势,其优劣势的相互不均衡造成了两者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状态。
其次,分别从业务重叠、客户群体等方面具体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带来的竞争;详细研究双方在跨境支付、网络支付安全、网上交易信用三方面的合作,得出处理好双方竞争与合作的关键在于利益的协调与分配。
再次,运用博弈论模型,介绍了囚徒困境博弈、重复博弈两种基本博弈模型,确定影响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博弈的因素,将政府监管部门加入到了竞合博弈分析中,进一步完善了影响博弈双方的因素;深入的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博弈双方进行利益分配的,通过博弈分析找到如何使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均衡点。
最后,针对优化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新经济 2014年12月(上、中旬合刊)- 56 - 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竞合关系分析曾 颖摘 要:2012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合作关系瞬息万变,究竟两者的竞合博弈会如何发展?存在怎样的问题与可能性?本文尝试从支付清算和博弈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预测。
关键词:竞合关系 支付清算 电子商务平台 豪泰林模型一、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一)支付清算设置决定两者合作的必然性支付清算体系是一国经济良好运行的基础设施之一,大部分国家由其央行架设及运营主要支付清算系统,其他金融机构作为直接或间接参与者。
而第三方支付从诞生以来就通过把商业银行作为结算代理行的方式间接加入支付清算体系。
作为美国第三方支付的典型,PayPal被视为非金融机构,以第三方身份接入存款金融机构而参与美国ACH网络清算,同时,PayPal与一家私人银行签订支付服务合同,这家中间银行持有PayPal客户的存款户并且执行支付指令,客户可以指示通过ACH 借记支付、贷记卡支付或借记卡支付将资金转入PayPal账户,由这家银行执行。
如果付款人和收款人都持有PayPal账户,支付清算就全部在此银行内部完成,如果收款人没有PayPal账户,则支付清算将包括数个私有银行部门和美联储的参与。
如:Grossman W (2002)指出:PayPal将客户存于支付账户中的资金(即沉淀资金)存放于其开立在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ank)的账户并投资于它们管理的货币市场基金。
我国第三方支付和美国第三方支付性质界定类似、经营模式接近,也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接入支付清算体系,从我国支付清算体系架构图1来看: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分为四部分:①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②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清算系统;③金融市场支付清算系统;④第三方服务组织支付清算系统。
其中,②③④三大系统都接入系统①进行资金的跨行清算和结算。
我国第三方支付归属于系统类别③中的其他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业务处理系统,须通过接入商业银行行内业务系统来参与系统类别①的资金清算和结算(截至2014年初第三方支付都不是金融机构,至今尚未直接接入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而是通过接入商业银行系统参与跨行清算)。
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金融领域的背景下,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合关系日益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第三方支付以其便捷性、高效性及广泛的场景覆盖能力,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零售业务乃至整体金融服务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正加速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力求在保持既有优势的基础上,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建立更加紧密且多元化的合作关系,共同塑造未来的金融格局。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探究二者在市场定位、业务模式、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等多个维度上的相互作用机制。
我们将回顾近年来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态势,剖析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与互补效应,特别是在用户基础、交易规模、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聚焦商业银行在应对支付行业变革过程中的策略调整与业务创新,探讨其如何通过网上银行、移动支付平台、开放银行等手段强化线上服务能力,以及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账户托管、资金清算、联合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实践。
进一步,本文将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影响二者竞合关系的关键因素,如政策法规环境、用户支付习惯变迁、数据共享与信息安全问题等。
通过对典型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与商业银行合作案例的剖析,揭示双方在利益分配、风险共担、客户资源互引等方面的博弈与协同模式,以及在构建开放、融合的金融生态系统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尤为重要的是,面对监管环境趋严、金融科技日新月异、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前瞻性地探讨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保持竞争力的可行路径。
这包括但不限于:明确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与差异化定位,优化业务接口与技术标准以提升合作效率,探索新型业务合作模式如联合信贷、普惠金融、跨境支付等,以及在合规前提下推动数据共享与风险联防机制的建设。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盈利能力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盈利能力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当前金融市场背景及理论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第三方支付在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旨在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风险管理和盈利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第三方支付以其便捷、安全的特点,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盈利能力和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二、文献综述在现有研究中,关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盈利能力和第三方支付的研究多从单一角度出发,探讨其中一方面的变化对另一方面的影响。
然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客户基础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同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和盈利能力也直接影响其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理论分析(一)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第三方支付通过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吸引了更多客户。
这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客户资源,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例如,第三方支付在风险控制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可能会波及到商业银行的业务和风险管理。
因此,商业银行在利用第三方支付拓展业务的同时,需要加强对风险的承担和防控能力。
(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第三方支付的普及和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
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拓展其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收入来源。
此外,通过增加与客户的互动和服务质量,可以提高银行的客户忠诚度和交叉销售能力,进而提高其整体盈利能力。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竞争与合作策略研究自21世纪初以来,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带动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传统零售业搭上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电子商务成为一种全新的在线零售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业银行等传统在线支付方式满足不了用户对在线支付体验的需求,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新兴支付行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连接银行与用户的桥梁。
一方面,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差,对于金额小、频次多的小额支付业务热情度不高,期望与第三方支付合作乐享分成;另一方面,支付宝、财付通开创的信用中介模式得到有效发展,迅速积累起的用户信息流、支付信息流、现金流等优势加速其对更多支付场景的布局,越来越大的行业规模触动了商业银行的利益神经,银行纷纷抱团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
为了缓解新兴第三方支付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紧张氛围,需要完善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合理分配利益系数以及促进双方各自的主观努力意愿。
为此,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述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竞争与合作策略选择。
全文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简要概述本文的背景及意义,分类整理国内外有关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研究结论。
第二章构建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竞争与合作策略选择的理论框架,包括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双边市场的特征、市场行为的选择理论以及第三方支付采取的策略性分析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三章通过逐渐递进的方式描述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合作现状,通过面板回归分析描述第三方支付平台规模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利益的影响。
第四章通过构建演化博弈理论进一步分析有限理性的假设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长期行为选择的演化以及影响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竞争与合作策略的因素。
文章最后针对实证结论以及演化博弈结论,就如何协调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竞合关系研究胡娟[1]【摘要】第三方支付机构依托各电商和社交平台,提供比商业银行更低的交易成本、更高的交易效率,并凭借着极强的金融创新能力,满足了中小商户和个人客户的需求。
这些导致网上银行的部分客户流失、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减少,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关系变为竞争关系。
然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又使得双方在沉淀资金、信用信息和安全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共同促进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信用信息跨境支付竞合关系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通过存管货币、建立信用等,充当着支付、清算的中介人和代理人,在现代支付体系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交易、电子货币、电子认证技术逐步成熟,电子支付迅速成为了现代支付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方支付机构依托各电商和社交平台,凭借低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率,成为了电子支付的中介人和代理人。
电子支付经过十几年发展,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之间已在多个层次形成密切合作。
但长远看来,由于两者业务边界融合、而观念冲突,势必会发生激烈竞争。
一、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从银行的业务展开来看,主要有三大块: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非资产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的主体是存款,包括我们知道的储蓄存款、协议存款、通知存款等等;资产业务的主体是贷款,包括我们知道的房屋抵押按揭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项目融资、等等;非资产负债业务是指存贷业务之外的其它业务,主要是支付和结算业务,或称中间业务,包括担保业务、汇兑和结算业务,国际业务等等。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的核心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非核心业务是中间业务。
这一点也可以从银行收入占比看得出来。
根据银行内通常的理解,银行业务可以划分为前台业务、中台业务和后台业务。
银行前台是经营体系,经营体系是面向客户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包括柜面服务和网上银行内容服务。
前台负责业务拓展、直接面对客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
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交易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为一种介于消费者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支付中介,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有效解决了传统支付方式的诸多痛点,成为了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快速发展,其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种复杂的关系既包含了竞争,也包含了合作,即竞合关系。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合关系。
我们将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明确其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将探讨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在支付业务、金融服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情况,分析这种竞合关系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再次,我们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了解当前学术界对于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的认识和研究现状。
我们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竞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促进两者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理解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竞合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关系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以其便捷、高效的服务特点,逐渐在支付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种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无疑对传统的商业银行支付业务构成了挑战,从而形成了两者间的竞争关系。
在支付业务领域,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直接竞争。
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提供了从线上到线下的全方位支付解决方案,覆盖了日常消费的各个场景。
用户只需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便可轻松完成支付,无需携带现金或银行卡。
这种便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从而减少了使用商业银行支付服务的频率。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盈利能力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日益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第三方支付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研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盈利能力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揭示出二者在当下经济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二、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考量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愿意承担的风险程度。
这主要涉及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个方面。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其中第三方支付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第三方支付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广阔的客户群体和业务范围,但也带来了更大的信用风险。
由于第三方支付涉及到资金流、信息流等多个环节,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商业银行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在扩大业务范围的同时,必须加强风险控制,提高风险承担能力。
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分析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衡量其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然而,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
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业务收益。
另一方面,通过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开展各种创新业务,如网络贷款、理财等,进一步拓宽了盈利渠道。
四、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第三方支付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和盈利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第三方支付的出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由于第三方支付对交易进行监管和保障,降低了交易失败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同时,由于第三方支付涉及到的市场范围广泛,能够为银行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交易机会,有助于银行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
其次,第三方支付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和客户群体。
通过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银行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业务收益。
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研究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竞合关系研究 ————以支付宝为例以支付宝为例以支付宝为例2019年03月08日摘要摘要::随着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和逐渐发展,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代表,其众多业务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第三方支付产品的多样化以及优良便捷的服务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第三方支付平台已成为我国支付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
近年来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业务、信用信息、反洗钱领域等方面又相互合作。
本文以支付宝为例,分析其与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并提出共赢建议,有助于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的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商业银行,竞争,合作1.1.第三方支付概述第三方支付概述第三方支付概述 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技术建立的第三方独立金融交易平台,其主要产品和服务的支持,与商业银行和基金机构签署合同服务于客户,是独立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第三方机构,具有很强的信用担保能力与互联网技术支持能力。
2.2.支付宝发展概况和现状支付宝发展概况和现状支付宝发展概况和现状 淘宝网创建于2013年,并且创新性推出淘宝+支付宝服务,次年支付宝独立,建立支付宝公司,当时主要提供淘宝网商品交易支付与客户交易担保服务,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支付宝发展迅速,已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
目前有转帐汇款、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城市服务等业务,并提供基金、黄金、等业务。
最近,益普索机构发布一份2018年上半年关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支付宝的用户渗透率为68.7%,比2017年11月的调查报告增长了0.4%。
支付宝在网购支付和金融支付占据领先地位,在网购领域,支付宝在线消费交易份额占交易总额的49%,占交易总数量的48%。
在金融类交易中,支付宝的交流金额占总金额的58%,交易数量占总量的51%。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盈利能力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盈利能力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
在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时,商业银行需承担因客户欺诈、资金安全等问题带来的风险。
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在拓展业务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承担压力。
三、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第三方支付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拓宽了银行的收入来源。
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吸引更多客户,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同时,第三方支付还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四、风险承担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合理的风险承担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银行可以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过高的风险承担可能导致银行损失严重,降低盈利能力。
因此,银行需要在风险控制和盈利能力之间寻找平衡点。
五、第三方支付在风险承担与盈利能力中的作用第三方支付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盈利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技术手段保障交易安全,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压力。
其次,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银行可以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从而增加收入来源。
此外,第三方支付还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六、案例分析以某商业银行为例,该行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成功拓展了业务范围,提高了服务效率。
在风险控制方面,该行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技术手段,有效降低了因客户欺诈、资金安全等问题带来的风险。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与合作研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商业支付行业由传统的相对封闭的金融机构,向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快速转移,形成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市场竞争、创新科技、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和互补性,以及二者在合作中的利弊得失。
一、竞争与合作的背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行业亦步亦趋。
互联网金融时代开创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与合作,数字化支付方式的普及打破了传统支付行业,最终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掌握了现代化支付行业的话语权。
银行是金融行业的龙头,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快速发展,已掌握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在竞争和合作中,两个个体有互补性,也有代替性。
银行与支付机构的合作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客户群体,也能够在协同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每一方都带来其独特的价值,并互相促进前进,如何取得共赢则是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市场竞争与互补性在市场竞争中,银行具有巨大的优势。
银行的历史与信誉优势可以说是无人可比,而合规性和风控意识也是传统银行具有的特点。
如果银行采取灵活的战略便可以实现对新兴支付机构的竞争。
然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有自己的优势。
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在某些方面更加迅速和灵活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随着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成为了消费者支付的首选。
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加速了金融服务的数字化革命,从而促进了市场的创新。
市场竞争中,银行应遵循基本原则,即保持传统优势,同时吸纳新兴支付机构的科技特点,协同发展,增加战略竞争力。
三、创新科技与合作中的优势支付的变化大体上被认为是革命性的,数字化的金融业务的创新与普及化加速推进。
互联网科技在简化和加速金融交易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支持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轻松完成长时间和重要的支付业务。
错误的创新在金融业务中是不可接受的,加紧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可消除这种风险。
银行和支付机构都需要遵循严格的风控条款。
2016. 7(下) 现代国企研究121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商业银行之间的竞合关系。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为客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合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两者之间存在一场博弈。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博弈2014年银监会和央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4]10号),规范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业务关联。
传统商业银行在网上支付业务上的薄弱给第三方支付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机会,二者从最初的合作到如今的竞争突起,是先来先得,还是后来者居上?为了更好地发展,必须探索出一条可行之道。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现状分析(一)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现状2004年12月,支付宝从淘宝独立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存在。
自此,支付宝正式开始了其外部发展的计划。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30747.9亿元,同比增长52.6%,环比增长9.3%。
截止到2015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占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的47.6%,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所占份额分别是:财付通20.1%,银商11.1%,快钱7.0%,汇付天下4.9%,易宝3.4%,环1.9%,京东支付1.8%。
在增长方面,随着教育行动及市场推广的继续,线下扫码、支付的交易规模进一步提升。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1996年中国银行投入网上银行的开发,1998年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业务,2002年底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达21家,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全部建立了网上银行,随着国内各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大范围推广,网上银行交易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银交易规模为820万亿元,增长率为17%,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各大商业银行个人网银客户较2014年有较大增幅。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竞争与合作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竞争与合作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上购物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比如“宅经济”,团购等新兴的名词,越来越多的 80 后,甚至是 90 后喜欢在网上购物,涉及的内容包括衣食住行。
但是随着网上购物这块蛋糕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一些不法分子也试图通过它来达到欺骗消费者,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消费者受过骗。
网上支付的安全与信用问题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热点。
由此,许多商家选择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纷纷涉足第三方支付领域。
如淘宝网,eBay,慧聪网等都推出了他们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工具“支付宝“、”安付通“、”买卖通“。
同时,专门经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公司也纷纷出现,如网银在线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与此同时,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也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从目前来看,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合作关系多于竞争关系,但从长远来看,两者之间的竞争是少不了的,随着越来越多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来完成交易,虽然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用户的使用银行卡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对银行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大多银行用户都通过第三方支付来交易,也使得银行的佣金少了,这势,对有必会减少银行的收益。
央行公开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客户”备付金“没有做任何要求,这有利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总交易规模达到 7577 亿元,包括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和手机支付。
第三方支付机构占得先机,但是不占得优势,银行毕竟信用比第三方支付机构号,如果银行花大力开发这方面也会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目前各银行对这方面的兴趣不同,很难达成一致的协议,所以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再这方面赶超第三方支付机构。
所以双方在将来的发展方面要注重适合自己的品牌,大力发展适合自己的业务。
简而言之,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现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也发挥着不可抹灭的作用,二者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但是目前合作大于竞争。
摘要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广泛利用互联网来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很快被人们适应。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网络经济,让人们体会到足不出户、网上购物的便利性和极大的乐趣。
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买家和卖家提供信誉保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中介支付完成整个交易,实现网络购物的安全保证。
同时,网上银行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网点的开设和运营成本。
网上银行业务的多样性和便利性成为商业银行吸引客户、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业务的重合,产生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第一,由于第三方支付使用网络作为工具直接降低了银行卡交易的频率,对于银行卡这种载体的发展产生制约;第二,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方式是在线交易,而其方便快捷的固有优势又加剧了在线交易的产生,电子商务的发展减少了实体交易,在实体店交易中,银行能够从刷卡交易中得到可观的手续费收入,而在第三方交易中手续费比较低甚至没有。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在日常交易中积累了大量有关企业交易行为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企业的信用等情况,其中也包括银行监管和贷款方面所需要了解的。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揭示了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同时存在着合作关系与竞争关系,通过对两者的优劣势关系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对现实资本市场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竞争;合作The research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third-party paymentplatformABSTRACTSince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s industries, widespread use of the Internet to access informa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electronic commerce has started on a global scale quickly people adapt. E-commerce as a new business model of network economy, so that people appreciate the stay at home, online shopping convenience and great fun.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 for buyers and sellers to provide credit guarantee, payment platform through third-party intermediaries to pay to complete the transaction, network shopping security. Mean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banking has considerably reduced the outlets open and operating costs. Diversity and convenience of online banking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attract customers, improve competitiveness.On the one hand, commercial banks and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will be overlap of business, resulting in a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irst, because the third-party payment using the network as a tool to directly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bank card transactions, bank cards such ve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tion constraints; second, the main form of third-party payment online trading,while its convenient inherent Advantages exacerbated generate online transactions, reducing 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s in the store transactions, banks can obtain substantial fee income from credit card transactions, and third-party transactions in relatively low or no fees.On the other hand, third-party payment transactions in the daily accumula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data on corporate transactions, the data may reflect the company's credit, etc., including regulatory and loans banks need to know.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ommercial banks and third-party payment in e-commerce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simultaneous existence of competition, throug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both summa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alysis and summary, in order to be able to have some real capital markets reference.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third party payments, competition, cooperation我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合作关系研究贺辰 0312111700 引言商业银行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
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与多家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
第三方支付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资金“中间平台”,是在银行监管下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独立机构。
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作为网络交易的监督人和主要支付渠道,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了更丰富的支付手段和可靠的服务保证。
现有文献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模式、定价机制、沉淀资金的监管,较多的支付模式以及繁多却不统一的标准导致效率低下,且国内外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信用风险和安全隐患,中国现有的网络在线支付受到了跨行支付、多头支付接口等繁琐复杂的问题,而由于业务重叠商业银行网上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之间是存在着一些冲突的,因而研究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合作关系,谋求它们之间的合作很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深入研究。
1概述1.1 我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概述1.1.1 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概述所谓网络银行,英文为Internet Bank或Network Bank,有的还称为Web Bank ,中文还叫做网上银行或在线银行。
它是指一种依托信息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主要基于Internet平台开展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机构与服务形式。
网络银行是利用公共信息网Internet将客户的电脑终端连接到银行网站,实现将银行的金融服务直接送到客户办公室、家中和手中的金融服务系统。
网络银行可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账务查询、网络支付、代发工资、集团公司资金头寸管理、银行信息通知、金融信息查询等传统服务项目。
网上银行的发展历史国外国内不急相同,发展历程见表1.1、1.2表1.1 国外网上银行发展史资料来源:豆丁网表1.2 国内网上银行发展史资料来源:豆丁网在21 世纪的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普及率呈几何倍数的快速上升,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也凭借其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并普及开来。
现如今,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交易、查询、理财等业务的人数已超越了利用物理网点办业务的人数及规模,并且仍在继续增加。
由此开展的业务创新也层出不穷。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早在2011 年世界经济论坛上就曾指出:网上银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也是银行应该倾全力开拓的市场。
关于网上银行至今仍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一致的定义。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网络银行是指通过电子通道提供零售与小额产品与服务的银行。
而欧洲银行标准委员会则将网络银行定义为那些利用网络为使用计算机、网络电视、机顶盒及其他一些个人数字设备连接上网的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银行服务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