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1)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80
《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401 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法
《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4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定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
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的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
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环境等领域。
3.原理:基于物质吸收紫外-可见光后,其吸收光谱的波长和强度与物质的浓度和
种类有关,通过测量物质的吸收光谱,可以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操作方法:包括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差示光谱法、差示光谱比率法等。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操作。
5.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光的散射和干扰因素的影响。
•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某些特定物质,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测定,如络合滴定法、离子交换法等。
总之,《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4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为药品、食品、环境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有助于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利用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本文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仪器的构成、光谱的特点以及测定原理等方面。
1. 仪器的构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仪器主要由光源、进样系统、分光器、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五个部分组成。
其中光源通常采用汞灯、钨灯或氘灯,进样系统包括进样池和进样装置,分光器可分为单道光栅和双道光栅,检测器可采用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和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
2. 光谱的特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所使用的光源通常在紫外至可见光范围内,因此能够观测到物质在这一范围内的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通常表现为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峰或吸收带,其位置和强度可反映物质的化学性质和浓度。
通过测定样品和对照液的吸光度差值,可以确定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3. 测定原理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测定原理主要包括比较法和标准曲线法两种。
比较法是通过测定待测溶液与对照液的吸光度差值来确定物质的浓度,而标准曲线法则是通过构建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来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两种方法均需要在特定波长下进行测定,并且要对光谱仪进行基准校准和零点校准。
4. 应用范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分析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测定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浓度,如药物、生物分子、环境污染物等。
其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性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环保、化工等领域。
5. 结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样品的要求较高、需要标准曲线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读者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6. 光源的选择与影响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光源的选择对测定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04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nm~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
因此,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并绘制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图即得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
从吸收光谱中,可以确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和最小吸收波长λmin。
物质的吸收光谱具有与其结构相关的特征性。
因此,可以通过特定波长范围内样品的光谱与对照光谱或对照品光谱的比较,或通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或通过测量两个特定波长处的吸收比值而鉴定物质。
用于定量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一定浓度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与一定浓度的对照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或采用吸收系数法求算出样品溶液的浓度。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1.波长由于环境因素对机械部分的影响,仪器的波长经常会略有变动,因此除应定期对所用的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定外,还应于测定前校正测定波长。
常用汞灯中的较强谱线237.83nm,253.65nm,275.28nm,296.73nm,313.16nm, 334.15nm, 365.02nm, 404.66nm, 435.83nm,546.07nm与576.96nm;或用仪器中氘灯的486.02nm与656.10nm谱线进行校正;钬玻璃在波长279.4nm,287.5nm, 333.7nm, 360.9nm, 418.5nm, 460.0nm,484.5nm.536.2nm与637.5nm处有尖锐吸收峰,也可作波长校正用,但因来源不同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微小的变化,使用时应注意;近年来,常使用高氯酸钬溶液校正双光束仪器,以10%高氯酸溶液为溶剂,配制含氧化钬(Ho2O3) 4%的溶液,该溶液的吸收峰波长为241.13nm,278.10nm, 287.18nm, 333.44nm, 345.47nm, 361.31nm,416.28nm, 451.30nm, 485.29nm, 536.64nm和640.52n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光度,然后用对照品或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该物质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其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处该物质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等发色基团,均可在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
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
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A=log -1=ECL式中A为吸光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C为溶液浓度;L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lcm,相应的吸光度即为吸收系数以E1%表示。
如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度为lcm 1cm时,则相应有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表示。
2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和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缝、出光狭缝、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或反射镜等组成。
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二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成,对200〜400nm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600nm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差,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非匀排光谱。
依据:1、《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2、《中国药典分析检测技术指南》(2017年7月第一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8.6姓名: 成绩: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 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A )A 、190~800nmB 、0.7~2.5μmC 、2500~4000nmD 、780~2500nm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 。
(B )A 、原子光谱法B 、分子光谱法C 、电子光谱法D 、离子光谱法3、维生素B 12的水溶液在361nm 的吸收系数值为207,若用1cm 吸收池测得某维生素B 12溶液的吸光度为0.621A )A 、30μg/mlB 、25μg/mlC 、20μg/mlD 、15μg/ml4、紫外光谱含量测定供试品应称取两份,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一般应在: 以内。
(A )A 、±0.5%B 、±1.0%C 、±2.0%D 、±1.5%5、围内误差较小。
(C )A 、0.3-0.9B 、0.7-1.0C 、0.3-0.7D 、0.2-0.5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紫外吸收光谱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
(ABCD )A 、吸收峰B 、吸收谷C 、末端吸收D 、肩峰2A 、取代基的影响B 、共轭效应C 、超共轭效应D 、立体效应 3、分子能级之差也具有: 。
(ABC )A 、电子能级B 、振动能级C 、转动能级D、波尔能级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量方法包括: 。
(ABCD )A 、对照比较法B 、吸收系数法C 、计算分光光度法D 、比色法A 、红外光谱法B 、核磁共振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三、判断题(每题 4分,共20 分)1、百分吸收系数多用于研究分子结构。
(×)2、分子光谱是一种带状光谱。
(√)3、在紫外区测量吸光度时可使用玻璃材质的比色皿。